- 年份
- 2024(10245)
- 2023(14475)
- 2022(11860)
- 2021(10821)
- 2020(9011)
- 2019(20278)
- 2018(19771)
- 2017(36831)
- 2016(20011)
- 2015(22101)
- 2014(21907)
- 2013(21327)
- 2012(19543)
- 2011(17685)
- 2010(18067)
- 2009(17688)
- 2008(16494)
- 2007(14891)
- 2006(13129)
- 2005(12263)
- 学科
- 济(81623)
- 经济(81519)
- 管理(60611)
- 业(57175)
- 企(47153)
- 企业(47153)
- 方法(34308)
- 数学(30637)
- 数学方法(30155)
- 中国(29318)
- 融(28972)
- 金融(28968)
- 银(27757)
- 银行(27723)
- 行(26711)
- 财(24307)
- 制(23339)
- 农(20287)
- 地方(19857)
- 业经(18835)
- 务(15407)
- 财务(15362)
- 财务管理(15326)
- 学(15276)
- 企业财务(14631)
- 体(14556)
- 农业(13796)
- 贸(13574)
- 贸易(13559)
- 理论(13279)
- 机构
- 大学(279506)
- 学院(279414)
- 济(116133)
- 经济(113607)
- 管理(104235)
- 研究(96818)
- 理学(88581)
- 理学院(87592)
- 管理学(85804)
- 管理学院(85301)
- 中国(82885)
- 财(59431)
- 京(58535)
- 科学(58175)
- 所(48994)
- 农(46783)
- 中心(46403)
- 财经(45794)
- 研究所(44201)
- 江(43430)
- 经(41509)
- 业大(40293)
- 经济学(37119)
- 北京(36951)
- 农业(36777)
- 院(35680)
- 州(34937)
- 财经大学(34369)
- 范(33850)
- 师范(33386)
- 基金
- 项目(188122)
- 科学(148985)
- 基金(137798)
- 研究(135580)
- 家(121229)
- 国家(120263)
- 科学基金(102898)
- 社会(87824)
- 社会科(83381)
- 社会科学(83360)
- 省(74046)
- 基金项目(71321)
- 自然(66341)
- 自然科(64852)
- 自然科学(64829)
- 自然科学基金(63644)
- 划(62847)
- 教育(62474)
- 资助(57104)
- 编号(53509)
- 成果(43924)
- 重点(43657)
- 部(41562)
- 发(41113)
- 创(39882)
- 课题(38599)
- 制(38415)
- 创新(37450)
- 国家社会(37003)
- 科研(36129)
共检索到435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凌 黄建忠 汪建新
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数字科技产业发展与中国积极加入CPTPP、DEPA的趋势要求,以国际高标准规则和中国金融开放的问题为导向,厘清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的瓶颈和基于RTA规则的差距,从金融服务业务、金融市场和资本账户等领域分析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的运行机理和现实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有序扩大的长中短期目标、实施路径、战略规划和方案设计。文章的研究为中国克服金融开放瓶颈,推进“金融深化”,建设金融强国,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自主性开放型金融理论知识体系提供有益贡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严兵
<正>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发展取得重大成就,金融领域发生历史性变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收获重要阶段性成果。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市场体系与高效运行的金融机构体系逐步构建,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取得实质性突破。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月秋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制度型开放”,指出“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制度型开放作为新时代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强调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开放关键要素。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
关键词:
制度型开放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钢 聂平香 李西林
我国经济已到工业化后期,正在迈向服务经济时代。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服务业开放滞后。新时期推进服务业有序开放,放开准入限制成为必然选择,因此,需要顶层设计,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制定我国扩大服务业开放的战略,并选择恰当的路径加以实施。一、战略背景与战略意义第一,后危机时代,服务全球化趋势十分明显。由WTO的一些发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夏杰长 毛丽娟
文化服务业具有直接创造经济价值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的双重属性,发展空间巨大,其对外开放亦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当前,文化服务业对外开放相关政策以鼓励支持为主,兼顾保障文化安全。应借鉴国际经验,立足中国国情,探索扩大我国文化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最佳路径。
关键词:
文化服务业 对外开放 政策效应 实施路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隽
2017年7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积极稳妥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合理安排开放顺序。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6次会议上再次强调,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蒋一乐 施青 何雨霖
近20年我国金融市场实践了直接入市和互联互通两种对外开放模式,互联互通模式表现出一定的“后发优势”。两种模式的发展趋势与国际经验有所不同,这是由我国特定国情和政策决定的。本文基于对制度型开放内涵和国际实践的剖析,构建一套评价体系对两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发现,虽然互联互通模式的市场吸引力更强,但直接入市模式更有利于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能力和风险防控水平。此外,本文勾勒出我国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的政策目标、发展原则和具体路径,认为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应以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原则,以直接入市模式为主、互联互通模式为辅,以全市场开放为主、管道式开放为辅。未来,我国应加快提升直接入市便利化程度,推动制度规则统一,鼓励境内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为全球人民币资产多元化国际交易需求提供服务,抓住战略窗口期开展试点,以推动金融市场向制度型开放转变,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蔚民
产业链“链长制”是在复杂国内外环境下强化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创新,是自发市场与自觉政府结合的产物。针对商贸物流产业链,研究发现“链长制”的制度设计遵循责任明确、融合统一、高效有力三个原则,制度体系结构清晰,制度目标为构建多链融合的产业生态共同体;在实施路径上,“链长制”应因地制宜壮大物流产业集群、强化农村物流建设与城乡高效配送、直击痛点高位推动纾难解困以及依托科技引领数字化产业治理;在风险防范上,应重点防范“全能政府”风险与“过度地方化”风险。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有红 赵晓梅
近年来,资本的逐利性导致许多实体企业"脱实向虚",引发了一系列风险问题。基于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实体企业扩大金融活动对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实体企业扩大金融活动会加剧财务风险;特别是对高财务风险和主业具有竞争优势的实体企业,这种效应更加显著。机制分析结果显示,融资约束在企业扩大金融活动与财务风险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配置金融产品的流动性水平不同,企业的产权性质不同,实体企业扩大金融活动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均存在差异。因此,政府应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引导经济"脱虚入实"的相关政策;企业应聚焦主业,着力发挥金融服务于主业的积极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易纲
2018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金融领域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不断加强对经济和社会的支持力度,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一是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强化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作用,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二是精准支持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通过"三箭齐发",即在贷款投放、支持民营企业债券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雨露
上海和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确定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金融领域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的充分体现。日前,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文辉
2012年3月,保监会启动了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即"中国风险导向偿付能力体系",简称"偿二代")建设工作。建设偿二代是保监会经过认真研究和慎重考虑后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深化保险业市场化改革、增强保险业风险防范能力和提高我国保险监管的国际影响力都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2月13日,保监会正式印发偿二代17项监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崔庆波 邓星 关斯元
在“进口替代—出口导向—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转换中,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开放平台建设经历了“局部开放—全面开放—制度型开放”三个阶段,在政策取向上从扩大开放向制度型开放演进,在空间格局上从东部率先开放向东西协同开放进化,在主要功能上从单一(如出口加工区)向复合(如自由贸易试验区)拓展。对外开放平台的建设历程反映了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转变和开放制度的演化,不仅形成了从沿海到内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还推动塑造了不同阶段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中国的制度型开放不同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内制度国际化模式和以日韩为代表的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模式,具有突出的包容性特征。应以中国特色制度型开放推进对外开放平台建设转型升级:积极开展先行先试,构建高水平的制度型对外开放平台体系;推动多区叠加和东西合作,促进对外开放平台红利溢出;深化对外开放平台的跨境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贸关系;加快制度创新成果的复制推广,强化对外开放平台以点带面的功能和优势。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晓芬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与机构信用代码管理系统作为中央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工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制度困境。结合基层实践,从机构信用代码推广及应用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提出现行制度条件下推进中央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路径:以"四个一核心"为建设主线和行进路线,通过"一套编码体系、两级数据库建设、三大推进步骤"的制度设计,围绕建立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推进社会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最终建成包括统一的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平台且高效对接社会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段建新
扩大内需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制度方面的因素不容忽视。我国在制度意识、税费制度、社保制度、企业制度等方面都存在对扩大消费的反制。要破解制度因素对扩大消费的制约,就必须转变观念,建立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消费品市场与物价的监控机制,重视与强化消费维权制度,以及完善与居民消费相关的各种配套设施建设,从而真正实现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向以扩大内需为主拉动经济的转变。
关键词:
内需 制度因素 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