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97)
2023(14011)
2022(11409)
2021(10394)
2020(8858)
2019(19660)
2018(19157)
2017(36876)
2016(19839)
2015(21580)
2014(20992)
2013(21203)
2012(19390)
2011(17057)
2010(17371)
2009(16738)
2008(15744)
2007(14174)
2006(12619)
2005(11744)
作者
(59040)
(48879)
(48810)
(45888)
(31366)
(23581)
(21967)
(18914)
(18910)
(17571)
(16938)
(16528)
(15773)
(15595)
(15518)
(15145)
(14508)
(14467)
(14317)
(14114)
(12427)
(12075)
(11924)
(11399)
(11135)
(10923)
(10891)
(10890)
(9887)
(9724)
学科
(86113)
经济(86011)
(85966)
(77435)
企业(77435)
管理(68495)
方法(37438)
业经(30505)
(29551)
数学(29442)
(29255)
数学方法(29244)
(28091)
金融(28090)
(25897)
中国(25851)
银行(25841)
(25019)
农业(21878)
(21733)
财务(21716)
财务管理(21694)
(21502)
企业财务(20653)
地方(18596)
技术(17633)
(16217)
贸易(16203)
(15811)
(15319)
机构
学院(280826)
大学(274533)
(121778)
经济(119550)
管理(111107)
理学(95360)
理学院(94367)
管理学(92995)
研究(92970)
管理学院(92515)
中国(81808)
(60042)
科学(57249)
(57218)
(56678)
(47888)
农业(47731)
业大(46244)
中心(45588)
财经(45269)
(44768)
研究所(43438)
(41235)
经济学(37537)
(35047)
北京(34764)
经济学院(34163)
(33742)
财经大学(33573)
(33121)
基金
项目(187427)
科学(148241)
基金(138182)
研究(130959)
(122263)
国家(121126)
科学基金(104567)
社会(86033)
社会科(81769)
社会科学(81741)
(77315)
基金项目(73628)
自然(69653)
自然科(68108)
自然科学(68085)
自然科学基金(66954)
(61881)
教育(57871)
资助(56161)
编号(50069)
(43014)
(42652)
重点(42431)
(41088)
(40661)
创新(39161)
成果(37811)
科研(36588)
国家社会(35777)
计划(35445)
期刊
(135360)
经济(135360)
研究(80278)
中国(56840)
(55375)
(47204)
学报(47119)
(45911)
金融(45911)
管理(44822)
科学(43064)
农业(36554)
大学(35529)
学学(34509)
业经(24286)
财经(23175)
技术(23128)
(21909)
经济研究(21212)
(19871)
问题(17542)
教育(17517)
技术经济(15740)
(13789)
现代(13716)
(13710)
商业(13648)
世界(13592)
财会(13398)
科技(13218)
共检索到431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调统处课题组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金融机构和100多家企业贷款利率水平的调查,反映了浮动利率政策,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和不同规模的企业的影响。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调查统计处课题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2004年10月29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金融机构(城乡信用社除外)贷款利率上限。本文以对32家中外金融机构和16家典型企业的调查为基础,分析了这一重大政策的效应及影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孟建华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月1日起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在法定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春林  
2012年以来,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明显加速。央行先后两次调整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并全面放开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这势必为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深刻变革。对农业银行来说,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在把握机遇的同时,更要积极地应对潜在风险。因此,识别利率市场化对农业银行的影响,规避其带来的风险,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显得愈发重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严长松  
本文就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后的政策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从近期市场利率波动总体状况看,其波动原因还不完全取决于央行政策性导向,而取决于资金市场需求变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先平  皮永娟  向古月  
本文采用手工收集的数据,统计2005—2018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贷款利率相对于基准利率上浮、下浮的幅度,以此来衡量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计算贷款利率上、下浮动幅度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进一步地,本文以2013年贷款利率下限取消为准自然实验,采用DID模型检验这种效应。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人口规模、金融机构规模和数量对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具有显著影响。贷款利率下浮和适当的上浮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压力,过度的贷款利率上浮会增加企业融资约束。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受地区差异、企业所有权和规模差异的影响。本文结论对于进一步深化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彬瑞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模式是“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先行在农村逐步放开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来检验政策路径的选择。本文对扩大农信社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的政策效应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农信社贷款利率定价模式及主导分类的因素,农信社贷款定价状况进行了整体评估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孟建华  
本文通过对扬州市农村信用社1998年1月1日至2005年9月30日期间,贷款利率浮动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信贷资金供应的主渠道及其“社区”性质,决定了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其他银行业机构有本质上的区别,不能将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惟一的选择,应建立社区金融机构利率结构与市场化利率结构并行的利率结构,对不同的贷款对象实行不同的利率浮动幅度。同时要注重降低非生息资金的不合理占用及经营费用水平,减少经营性成本较高对利率浮动的压力,以降低贷款利率的过度浮动,增加对“三农”的有效信贷支持。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鲁鸿儒  
为进一步加强贷款浮动利率管理,完善制度,成为当前金融系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就当前乌盟贷款浮动利率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如何解决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桥云  黄文虎  
2012年6月8日起,央行放开对人民币存款利率的管制,首次允许商业银行在一定区间内向上浮动,此后浮动区间不断扩大。本文以商业银行调息行为中调息时点选择为研究对象,运用BASS模型和外部影响模型研究存款利率定价行为在银行间的扩散机制。研究发现,2012年和2014年央行两次调息后影响商业银行利率定价行为的主要因素来自外部,而2015年两次调息的主要因素源于商业银行自身,这表明我国商业银行自主定价能力不断提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九杰  吴本健  
本文从不完全契约理论视角构建了利率对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供给决策影响的模型,基于该模型分析利率及其变动对农户遭受信贷配给类型和程度的影响;然后运用实地调查数据和多元Logit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利率变动与农户遭受的信贷配给程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利率增加先减缓农户信贷配给,而后,利率进一步提升将会导致信贷配给程度的增强;当前利率已经处在相当高的水平上,利率提升引发的信贷配给已相当明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畅  刘冲  马光荣  
本文利用全国县级层面2006—2011年的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贷款每增加1元,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会增加0.0568元;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每增加1元,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分别会增加0.1元、0.199元和0.248元。这一结果证实了林毅夫和李永军(2001)提出的"中小银行优势假说",即中小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本文还发现,尽管中小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多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贷款,它们仍然能够通过较高的贷款利率覆盖其因更多的不良贷款带来的损失。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畅  刘冲  马光荣  
本文利用全国县级层面2006—2011年的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贷款每增加1元,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会增加0.0568元;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每增加1元,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分别会增加0.1元、0.199元和0.248元。这一结果证实了林毅夫和李永军(2001)提出的"中小银行优势假说",即中小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本文还发现,尽管中小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多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贷款,它们仍然能够通过较高的贷款利率覆盖其因更多的不良贷款带来的损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