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37)
- 2023(6986)
- 2022(5766)
- 2021(4867)
- 2020(4008)
- 2019(8982)
- 2018(8580)
- 2017(16820)
- 2016(8810)
- 2015(9811)
- 2014(9645)
- 2013(9859)
- 2012(9519)
- 2011(8877)
- 2010(9091)
- 2009(8607)
- 2008(7936)
- 2007(7300)
- 2006(6857)
- 2005(6465)
- 学科
- 济(64545)
- 经济(64499)
- 管理(23275)
- 业(20486)
- 方法(20431)
- 数学(18502)
- 数学方法(18390)
- 地方(16482)
- 中国(14677)
- 企(14621)
- 企业(14621)
- 地方经济(12417)
- 学(12161)
- 农(11212)
- 业经(10356)
- 财(9727)
- 农业(8496)
- 环境(7972)
- 贸(7609)
- 贸易(7602)
- 制(7594)
- 经济学(7375)
- 融(7281)
- 金融(7281)
- 易(7280)
- 产业(6739)
- 发(6571)
- 体(6569)
- 银(6267)
- 银行(6240)
- 机构
- 大学(140193)
- 学院(139375)
- 济(73495)
- 经济(72359)
- 研究(56481)
- 管理(47820)
- 中国(41167)
- 理学(40886)
- 理学院(40393)
- 管理学(39743)
- 管理学院(39499)
- 科学(33050)
- 财(30999)
- 所(29647)
- 京(29354)
- 研究所(26886)
- 经济学(25545)
- 农(25390)
- 财经(24705)
- 中心(23778)
- 经济学院(22791)
- 经(22535)
- 江(21533)
- 院(20128)
- 业大(20072)
- 农业(20017)
- 北京(18594)
- 财经大学(18321)
- 科学院(17650)
- 省(16948)
- 基金
- 项目(90170)
- 科学(71266)
- 基金(67629)
- 研究(61875)
- 家(60690)
- 国家(60246)
- 科学基金(50674)
- 社会(43195)
- 社会科(41092)
- 社会科学(41081)
- 基金项目(34583)
- 省(34023)
- 自然(32013)
- 自然科(31305)
- 自然科学(31293)
- 自然科学基金(30764)
- 划(28763)
- 资助(28485)
- 教育(27192)
- 编号(21659)
- 发(21222)
- 重点(20949)
- 部(20308)
- 国家社会(19307)
- 创(18040)
- 成果(17435)
- 教育部(17405)
- 科研(17134)
- 发展(17117)
- 济(17117)
共检索到221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梁达
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多项经济指标下滑之时,就业形势却表现良好,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联动效应较明显。未来经济发展仍将面对经济下行和稳定就业的双重压力。要继续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继续扩大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效应。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稳定就业 联动效应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丁小浩 陈良焜
一个时期以来,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中短期拉动的作用引起各方面的关注。高等教育不仅被认为具有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的长期功用,也被看作可以在中短期内增加社会需求、居民消费,带动教育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利用投入产出模型,主要...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丁从明 陈仲常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持续下降。为什么高速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水平的显著增加?本文构建的带有雇佣成本的就业模型显示:由于雇佣和解雇成本的存在,不同类型的冲击对企业雇佣政策的影响明显不一样。具体而言,持久性的供给冲击可以带来就业水平持久性的变化;暂时性的需求冲击只能带来较小幅度的、暂时性的就业变化。所以经济增长是否能够带来就业增加依赖于推进增长的冲击来源;利用Blanchard-Quah的结构VAR分解数据,文章实证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冲击对就业的影响。经验研究的结果支持理论模型的基本假说。本文的研究中国经济增长过程的就业弹性持续下降提供了合理解释。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就业弹性 暂时冲击 持久冲击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万朋 王千红
正确理解学费在高教投资体制中应有的地位及成本补偿与分担理论必需的先决条件 ,清醒认识我国居民储蓄、收入水平、教育支出的情况和增加学费对教育公平带来的冲击及对经济的实际拉动作用 ,合理把握高教收费的幅度。
关键词:
高教扩招 增加学费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胡乃武 张海峰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增加就业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两大问题 ,二者既有矛盾又有一致之处。只有处理好它们的关系 ,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 增加就业 政策措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郑勇 宋小佳
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经济在总体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形成明显反差,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明显不同步等问题。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来看,城乡就业压力加大、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将是福建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漓高
美国斯坦福大学保罗·克鲁格曼教授在日本《中央公论》月刊1995年1月号上发表的题为《虚幻的亚洲经济》一文,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该文认为,东亚经济奇迹并非依靠技术革新促进生产率提高而实现,而是依靠增加对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实现。这种“增加投入型的经济增长”是有限度的,迟早会越来越慢。再过十几年,东亚经济不可能再出现像最近几年这样的高速增长。世界经济将以亚洲为中心的看法也需重新商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培亚 刘成相
适时适度增加投资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刘成相赵培亚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央和国务院把1998年的经济增长目标确定为8%以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完成好经济发展的任务,是当前大家关心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通过对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勇 张杨 高耀伟
“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都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中的重要目标。长期以来,理论界对于谁是优先目标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作者认为,在不同特定的发展阶段,优先目标是不同的。就我国目前来讲,“增加就业”应该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而“经济增长”应适度调整其发展的模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元生 陈凌霜 刘蓉 王文甫
本文构建了两部门真实经济周期(RBC)模型,刻画了部门之间的原材料投入以及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以研究税收政策冲击对经济部门的非中性效应和增值税抵扣范围扩大等减税政策对宏观经济和居民福利的影响。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资本所得税和劳动所得税的中性程度较高;增值税和营业税冲击使两个部门价格发生反向的变动,影响经济部门间的资源投入结构,扭曲资源配置。增值税抵扣范围的扩大缓解了部门之间资源利用的税收障碍,降低资本所得税的超额负担,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
关键词:
增值税抵扣链条 税收中性 RBC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慧 刘德鑫 张家来
缓解劳动力就业压力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在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庞大的劳动力失业数量仍居高不下。本文从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就业的基本关系出发,在分析影响我国就业弹性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协调经济增长与扩大劳动力就业之间关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就业 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 就业弹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吉黎
面对宏观经济的复杂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实施了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以达到"稳就业、稳投资"的目的。基于2012—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考察减税对企业投资和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减税显著促进了企业投资水平的提高和就业规模的扩大,从系数绝对值来看,减税对投资的促进力度更大。进一步按产权性质、企业规模和行业进行分样本探讨,发现减税对于不同产权性质、不同规模和几乎所有行业的企业都显著增加了其投资规模,但减税对就业的影响则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只对非国有企业、较大规模企业以及生活服务业和零售企业具有显著扩大作用,说明相对于增加就业,企业更倾向于将减税节省的资金用于投资。这可能与我国所实行的投资偏向型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关。因此,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国的减税政策,要从投资偏向型减税政策向就业偏向型减税政策转变;将减税降费政策向民营企业、大规模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倾斜,增强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实施创新导向型减税政策,优化就业结构。
关键词:
减税效应 投资 就业 税收激励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健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增加就业是我国当前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两者之间的矛盾性使其在一定条件下难以兼顾,两者之间的一致性又使我们可以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原则与对策,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高效的发展。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 增加就业 原则 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刘世锦 陈昌盛 许召元 崔小勇
本文分析我国现行城市化模式制约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和渠道,建立区分农村居民、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三类居民的理论框架,证明推动农民工市民化会通过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城市规模和增加人力资本积累等渠道,推动我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均衡增长。在此基础上用CGE模型模拟了这些作用机制及影响,结果显示:每年多市民化1000万人口(700万农民工加上其抚养人口)可使经济增长速度提高约1个百分点;而且农民工市民化将促进居民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可以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经济结构,因此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步伐是促进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农民工 市民化 经济增长 CGE模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永波
农民工对于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对农民工问题也越来越重视,这是因为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道路上,实现城乡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是主要的出路,因此,我国的经济增长格局必须要做出调整,遏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就需要农民工市民化迅速发展起来。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拉动内需,扩大劳动力市场,在加快城市化的进程的同时,推动我国经济的均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民工 市民化 扩大内需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