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37)
2023(15071)
2022(13018)
2021(12051)
2020(9898)
2019(22560)
2018(22623)
2017(43195)
2016(23228)
2015(26144)
2014(26389)
2013(26533)
2012(24771)
2011(22741)
2010(23043)
2009(21194)
2008(20304)
2007(18065)
2006(16178)
2005(14861)
作者
(69066)
(57296)
(56961)
(54235)
(36683)
(27321)
(25911)
(22464)
(21896)
(20610)
(19563)
(19485)
(18357)
(18336)
(17689)
(17618)
(17035)
(16588)
(16403)
(16344)
(14497)
(14228)
(13782)
(13248)
(12992)
(12799)
(12752)
(12570)
(11658)
(11235)
学科
(114799)
经济(114692)
管理(65024)
(61368)
(49114)
企业(49114)
方法(42743)
数学(36554)
数学方法(36197)
中国(30766)
地方(29098)
(27372)
业经(24114)
(23338)
(21871)
农业(18978)
(17942)
(17818)
贸易(17803)
(17076)
地方经济(17043)
(16687)
金融(16686)
理论(16537)
(16448)
(16413)
环境(16401)
银行(16398)
(15868)
技术(15015)
机构
大学(341030)
学院(339447)
(144196)
经济(141143)
管理(132274)
研究(121904)
理学(113118)
理学院(111780)
管理学(110035)
管理学院(109428)
中国(90699)
(74283)
科学(73343)
(63796)
(62085)
研究所(56095)
中心(53504)
(53180)
财经(50398)
(50268)
业大(48145)
北京(48121)
(46912)
师范(46517)
(45600)
(43752)
经济学(43279)
农业(41223)
(41208)
经济学院(38523)
基金
项目(222677)
科学(174729)
研究(165118)
基金(159932)
(138546)
国家(137321)
科学基金(117488)
社会(104112)
社会科(98631)
社会科学(98606)
(86797)
基金项目(84590)
教育(75009)
自然(74828)
自然科(73037)
自然科学(73022)
(72781)
自然科学基金(71674)
编号(67699)
资助(66243)
成果(55482)
(51503)
重点(49583)
(48945)
课题(47185)
(45582)
创新(42509)
国家社会(42275)
教育部(42077)
科研(41722)
期刊
(172134)
经济(172134)
研究(110014)
中国(68788)
管理(51480)
学报(50819)
(48914)
科学(48197)
(45879)
教育(40203)
大学(38544)
学学(35905)
农业(34057)
(31910)
金融(31910)
技术(30473)
经济研究(28272)
业经(27446)
财经(24898)
问题(21457)
(21378)
图书(19255)
技术经济(18068)
(17474)
理论(16863)
商业(16684)
科技(16126)
现代(15872)
(15573)
世界(15435)
共检索到523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许进杰  
当今,围绕经济发展方式的演进历程、扩大消费需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法和途径等问题,理论界和学术界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理论观点和对策建议。然而,居民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消费需求影响因素的非经济性等特性,决定了扩大消费需求的理论研究和目标实现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方式的综合性和战略性转变。在扩大消费过程中,必须深入挖掘居民消费需求的理论基础,不断探索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扩大消费需求与消费适度增长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扩大消费需求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之间的传导和促进作用等问题,以最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胡耀国  
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出口需求是有效需求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增速减缓,而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增加的情况下,扩大消费需求,是促进经济发展当务之急。一、当前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㈠消费需求不足,主要是居民收入增速减缓。1、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连年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鹰  
1.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并增强民众消费能力,健全社会保障。一是可以改变财富分配不均的情况,可以有效地构建均衡分配模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快速时期,社会财富也快速增加,但由于我国固有的问题,导致财富分配不均,城乡、行业、区域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要想人民全部享有经济发展的成果,我们就必须优化分配结构,提高劳动者薪酬在初次分配的比例,确立均衡共享模式。二是增强居民消费者信心,这主要可以通过完善社保制度,打消居民的后顾之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尹世杰  
2009年"中消协"的年主题是"消费与发展"。这一年主题体现了消费与发展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关系,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消费维权工作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3月7日,湖南师大商学院和本刊编辑部在湖南师范大学红楼联合举办了一次"消费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50多名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出席了会议。这里选登部分发言与论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陶开宇  
扩大消费需求对促进经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增总量、调结构、重和谐、共发展。以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和谐发展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经济增长速度不宜过快;寻找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规范之间的改革平衡点;树立正确消费观,构建和谐消费模式。扩大消费需求,要加强消费教育,转变消费观念;调整社会经济结构,夯实消费基础;改革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消费能力;推行低碳消费模式,增加有效消费供给;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品质;实施差别化措施,满足多元消费需求等。其中,满足多元消费需求,应开拓消费空间,增加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开发乡村市场,努力扩大农村的消费需求;加强市场调控,保障城乡基本消费需求;引导消...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振球  程婷  王振  
本文利用1995—2011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以及克服内生性的分析技术,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相关控制变量与就业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对降低失业率有积极作用;正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提高失业率具有正效应,但产业结构高级化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协同作用对降低失业率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第三产业比重与失业率呈负相关,实际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呈正相关。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得出的结论与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这说明,我国当前提出的"降增速、调结构、转方式、...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唐龙  
中国既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转型国家。"体制改革"是中国这类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国家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特有的制度创新,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有其自身特定的经济背景和问题指向。从制度-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角度对新古典主义经典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与制度经济学派、演化经济学、转轨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五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见解进行评述,以期对解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有所启发。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赵凌云  常静  
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大国发展的基点是国内市场特别是消费市场。建国60多年来,传统发展方式形成了对中国消费的强力抑制,抑制型消费格局导致中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在国际经济形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中国急需加快扩大国内消费,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转变过度依赖外需的传统发展方式,为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奠定内需基础。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松龄  唐义德  
2009年"中消协"的年主题是"消费与发展"。这一年主题体现了消费与发展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关系,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消费维权工作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3月7日,湖南师大商学院和本刊编辑部在湖南师范大学红楼联合举办了一次"消费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50多名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出席了会议。这里选登部分发言与论文。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魏君英  胡润哲  陈银娥  
数字经济发展正深刻改变着居民的消费方式、消费途径和消费内容。文章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得到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消费差距呈负相关关系的基本命题;并利用熵值法和泰尔指数测算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市和自治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消费差距;同时,采用固定效应、系统GMM、分位数和中介效应模型对理论模型的基本命题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改善效应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效果较中、西部地区显著,且处于西部地区的农村由于存在“弱势群体”和“数字鸿沟”等问题导致其无法享受数字红利,进而产生数字经济发展反而会拉大城乡消费差距的情况;(3)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水平越低的地区收敛作用越强;(4)提高消费信贷便利性是数字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重要传导路径。因此,为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对消费扩容的赋能作用,缩小城乡消费差距,需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实现数字经济地区差异化发展并积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向农村市场下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丽华  耿婧  
新常态经济发展路径下,扩大消费需求与推动市场经济发展,是我国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在此背景下,构建流通业发展长效机制,有助于完善我国消费品流通体系,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本文通过分析流通业发展长效机制的建设意义及我国消费品流通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扩大流通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对策,以期能够为我国现代消费品流通体系的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丽华  耿婧  
新常态经济发展路径下,扩大消费需求与推动市场经济发展,是我国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在此背景下,构建流通业发展长效机制,有助于完善我国消费品流通体系,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本文通过分析流通业发展长效机制的建设意义及我国消费品流通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扩大流通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对策,以期能够为我国现代消费品流通体系的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邓平  邓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文章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存在的问题与难点、经验借鉴、评价体系、思路与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