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36)
2023(5736)
2022(4646)
2021(4655)
2020(3648)
2019(8334)
2018(8528)
2017(14248)
2016(8664)
2015(9882)
2014(10148)
2013(9197)
2012(8608)
2011(7898)
2010(8184)
2009(7018)
2008(6616)
2007(6452)
2006(5823)
2005(5016)
作者
(20539)
(17049)
(16838)
(16335)
(10671)
(8061)
(8032)
(6854)
(6489)
(6239)
(5801)
(5796)
(5422)
(5412)
(5295)
(5211)
(5122)
(5110)
(5054)
(4982)
(4597)
(4193)
(4106)
(4018)
(4018)
(3952)
(3866)
(3805)
(3547)
(3335)
学科
(26110)
经济(25971)
教育(20188)
管理(17008)
中国(16251)
(13004)
方法(11097)
理论(10396)
(10220)
企业(10220)
(9398)
数学(7767)
数学方法(7663)
业经(7461)
(6944)
地方(6846)
教学(6711)
(6598)
(6570)
(6122)
农业(6002)
发展(5223)
(5096)
(4492)
技术(4325)
政治(4278)
研究(4218)
思想(4152)
人民(4113)
社会(4095)
机构
大学(109774)
学院(105435)
研究(40321)
(35681)
经济(34644)
管理(33268)
教育(29157)
理学(27892)
理学院(27396)
管理学(26781)
管理学院(26522)
(26183)
师范(26083)
(25283)
中国(24277)
科学(22434)
师范大学(21552)
(19049)
(18328)
(18165)
中心(17507)
北京(17054)
研究所(17045)
技术(15566)
职业(15552)
(14751)
(14348)
财经(13580)
(12931)
(12335)
基金
项目(65657)
研究(58360)
科学(53295)
基金(43177)
社会(36195)
教育(35826)
(35820)
国家(35279)
社会科(32744)
社会科学(32733)
科学基金(29843)
编号(27509)
(27137)
成果(25279)
(24552)
课题(22444)
基金项目(21922)
(19559)
规划(16925)
(16768)
资助(16550)
项目编号(16293)
重点(16117)
自然(15993)
自然科(15636)
自然科学(15633)
教育部(15408)
(15402)
自然科学基金(15340)
(15191)
期刊
教育(51695)
(46313)
经济(46313)
研究(45012)
中国(36095)
(13707)
技术(13558)
学报(13421)
职业(13087)
管理(12609)
大学(12276)
科学(12166)
(12040)
学学(9305)
技术教育(8482)
职业技术(8482)
职业技术教育(8482)
农业(8233)
图书(7988)
业经(7838)
经济研究(7583)
(7358)
论坛(7358)
财经(7025)
(7000)
金融(7000)
高等(6801)
(6309)
(6195)
书馆(6145)
共检索到1823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艺  
一、中等收入者的内涵 中等收入是指在某个时期里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全体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达到这一水平或者与此大致相当收入的人群,就可以被称为中等收入者(或中等收入群体、中等收入阶层),在国外被称为中产阶级。中等收入者不是一个单独的社会阶层,而是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状况,人们把人均年收入在1万元~10万元,户均金融资产在3万元~10万元的人口和家庭划入中等收入阶层,它是介于富有阶层与贫困阶层之间的一个阶层。按照国际学术界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美云  
Building up a well off society of a higher standard in an all round way need enlarging the tertiary industry's employment capacity,but how to enlarge its employment capacity?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s employment,the problem in the tertiary industry's employ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utput value and employm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were analyzed,then some countermeasures about enlarging the tertiary industry's employment capacity in China we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袁振国  
本文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具体探讨了我国教育目标和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 ,基于对北京市经济和教育发展状况与全国小康预期目标的比较 ,分析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提出了教育深化改革、健康发展的制度创新策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赫福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应从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出发,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科学制定这一战略的实施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宜勇  顾严  万海远  
确立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战略、明确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目标,关系到经济社会转型与改革的全局,对于协调重大利益关系、形成广泛的改革共识、提振社会对改革的信心,意义重大。应针对收入分配体制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雁  
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的战略方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而当前和以后一个较长时间制约这两大问题的重点和难点是农民收入过低和如何开拓农村市场问题。本文就前者作些探索。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文启湘  宁薛平  
2007年11月25-26日,全国第十一次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深圳召开。会议由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承办。会议的主题为"消费和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八十多位领导、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交论文近百篇。这里选登部分发言与论文(下一期续登)。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启云  
2007年11月25-26日,全国第十一次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深圳召开。会议由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承办。会议的主题为"消费和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八十多位领导、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交论文近百篇。这里选登部分发言与论文(下一期续登)。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正明  钟俊鹏  
本文提出并初步界定了不同收入阶层和谐消费的概念,从三个层面分析了不同收入阶层消费不和谐的表现及弊端。在此基础上,析出不同收入阶层的和谐消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内容的结论。最后对不同收入阶层和谐消费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探索,其中重点探讨了扩大公共产品提供的途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汤跃跃  
消费是人的消费,人既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又是社会和谐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既能满足社会对消费公平的要求又能保证消费效率最优的人本消费,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与价值保证。因此,应倡导人本消费,推进全面小康建设。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远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定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但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然处于低水平的不均衡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就需要一个强大的高等教育体系的支撑。为此,本文提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与任务,并从规模,质量;质量,结构,效益,思想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努力方向。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尹世杰  
论文首先分析了发扬生态文明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作用,继而论述了我国当前应如何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后围绕弘扬生态文明、加速建成全面小康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十六大在新世纪、新阶段向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提出的到2020年的宏伟奋斗目标。要实现全面的"小康"、真正的小康,我们必须关注农村,关注农民。目前,无论从人口的数量,还是从农业的基础地位看,农村都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而非农化则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难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非农化的实质就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的问题。笔者认为,非农化是实现城镇人口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并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