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41)
- 2023(8785)
- 2022(7576)
- 2021(7349)
- 2020(6274)
- 2019(14494)
- 2018(14904)
- 2017(29730)
- 2016(16376)
- 2015(18670)
- 2014(19145)
- 2013(18595)
- 2012(17184)
- 2011(15691)
- 2010(16373)
- 2009(15358)
- 2008(14865)
- 2007(13620)
- 2006(12318)
- 2005(11216)
- 学科
- 济(63863)
- 经济(63790)
- 管理(45657)
- 业(42898)
- 企(32615)
- 企业(32615)
- 方法(29574)
- 数学(27012)
- 数学方法(26451)
- 农(20749)
- 中国(20669)
- 财(19727)
- 制(16318)
- 银(13435)
- 银行(13420)
- 贸(13190)
- 贸易(13180)
- 农业(13126)
- 行(12929)
- 易(12881)
- 业经(12566)
- 策(11900)
- 学(11691)
- 融(11284)
- 金融(11277)
- 地方(11233)
- 理论(11233)
- 体(10998)
- 收入(10060)
- 税(9748)
- 机构
- 学院(232431)
- 大学(229033)
- 济(97050)
- 经济(94791)
- 管理(88665)
- 研究(77683)
- 理学(75164)
- 理学院(74408)
- 管理学(72872)
- 管理学院(72447)
- 中国(62079)
- 京(49317)
- 财(49276)
- 科学(45179)
- 所(39376)
- 财经(37169)
- 江(36672)
- 农(36141)
- 中心(35718)
- 研究所(35039)
- 经(33513)
- 北京(31874)
- 业大(31322)
- 范(29965)
- 师范(29674)
- 经济学(29115)
- 州(29084)
- 院(28315)
- 农业(28082)
- 财经大学(27140)
- 基金
- 项目(143025)
- 科学(111895)
- 研究(108750)
- 基金(101378)
- 家(86878)
- 国家(86140)
- 科学基金(73316)
- 社会(66400)
- 社会科(62903)
- 社会科学(62892)
- 省(56506)
- 教育(51871)
- 基金项目(51543)
- 划(47478)
- 编号(46850)
- 自然(46202)
- 自然科(45134)
- 自然科学(45123)
- 资助(44403)
- 自然科学基金(44284)
- 成果(39821)
- 课题(33453)
- 部(32111)
- 重点(31899)
- 发(30778)
- 创(29066)
- 项目编号(28156)
- 性(27749)
- 教育部(27592)
- 创新(27164)
- 期刊
- 济(111708)
- 经济(111708)
- 研究(73731)
- 中国(48125)
- 财(36685)
- 管理(34196)
- 农(33211)
- 学报(30864)
- 教育(30828)
- 科学(29352)
- 融(26986)
- 金融(26986)
- 大学(24200)
- 技术(23109)
- 学学(22614)
- 农业(22240)
- 业经(19579)
- 经济研究(18944)
- 财经(18177)
- 经(15635)
- 问题(14762)
- 统计(13966)
- 贸(12693)
- 策(12213)
- 理论(11915)
- 技术经济(11690)
- 商业(11482)
- 决策(11321)
- 国际(10934)
- 业(10779)
共检索到361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谭永生
(一)瞄准农民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来源2017年,我国低收入者的比重在55%左右,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约为37%,高收入者约为8%。未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政策目标的核心是让有潜力的低收入人群尽快步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2017年,我国农民工数量2.86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0%,占劳动人口的30%左右。从收入结构看,过去10年,农民的收入整体在增加,部分高收入农民工已经达到了或超过中等收入门槛。所以,无论是从数量讲,还是从收入的水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谭永生
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内需、建设"橄榄型"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要举措。我国已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但在群体规模、城乡分布、区域分布、行业分布及职业分布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建议把中等收入群体倍增作为国家战略,通过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改进完善财政税收制度和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等方面综合施策,加快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关键词:
收入分配 中等收入群体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阳 常兴华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新时代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依然偏低,收入和财产水平不高,结构分布不均衡且稳定性较差,素质能力也参差不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我国所处发展阶段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受到发展方式和体制政策因素的影响,综合而言,发展方式重投资轻消费、重生产轻生活特征明显,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要素市场不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仍存在多重阻碍,民营企业权益和知识产权保障不力,再分配调节政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较为突出这五个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此,应以促进低收入群体进入中等收入者行列、提升人力资本和劳动生产率及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总体的政策路径,积极调整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聚焦重点人群和突出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壮大中等收入群体。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中等收入群体 收入分配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晓河
一个国家要想成功迈向发达经济体,除经济因素外,还需要构建以中等收入群体(或中产阶层)为主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在橄榄型社会结构中,中等收入群体就业和收入比较稳定,是增加社会消费和扩大市场需求的主要群体,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撑。作为理性群体,他们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阶层。更重要的是,这一群体在贫富两大社会阶层之间形成一个安全屏障和缓冲地带,对低收入者与高收入者两大群体的社会关系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用多种方法测算发现,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偏小,对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还缺乏足够支持。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社会保障兜底作用发挥不够。与此同时,产业结构转型过早过快出现资本技术替代、城镇化进程过早过快放缓、生活成本支出压力过大都对中低收入者成长形成制约。另外,制度供给不足影响了中等收入群体的发育和成长。必须采取战略性举措,出台针对性政策,支持中等收入群体稳定成长,为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创造基础条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姚卫如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已是不争的事实,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对缩小这种差距、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及社会结构意义重大。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首先应对其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其次要对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低的现状及其危害有清醒、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以达到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的目的。
关键词:
中等收入者 比重低 扩大 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于晓媛 韩克勇
中等收入阶层是推动我国消费需求的主导力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的核心力量。因此,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是推进我国可持续消费的现实基础,也是缩小我国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中等收入阶层 可持续消费 和谐社会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茹长芸
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于之民。"取之于民"主要是借助征税来完成,国家征税多少直接影响企业、居民的收入水平,这就要求税收必须做到取之有度;"用之于民"则要求公共财政用之得当,即合理安排财政支出,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文章从财税视角分析并提出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财税政策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潘寄青
一、增加财政农业支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1.完善财政对农业的转移支付体系。一方面,可以通过有效运用地区间和阶层间的转移支付来缩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另一方西,增加财政对"三农"的转移支付力度。2.广开农民增收渠道。首先,财政应积极引导在农村发展社会化服务,让农民积极投身农业产品的产供销等环节,制定更积极公正的政策,鼓励引导其健康发展。其次,对于有条件的农村,应该支持鼓励其发展劳动密集型项目和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安徽财政厅课题组 王琢 鲍文前 杨思雅 夏兴萍 王斌 万勇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本文在简要阐述中等收入群体相关界定的基础上,立足安徽实际,对近年来安徽省中等收入群体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并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梳理借鉴沪苏浙财政的经验做法,提出财政支持扩大安徽省中等收入群体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
中等收入群体 财政对策 安徽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苏海南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这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对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和全面建没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冬妮
当前,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无论是对内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还是对外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严峻挑战,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都是牵动全局、把握主动的关键所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性性凸显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为扩大内需提供动力,对应对外部需求冲击具有重要作用。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中低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高于高收入者。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是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释放的重要动力,是产业结构升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万钦 刘奎庆 徐双军
我国农村"精准扶贫"结束后,城镇"精准扩中"需要纳入议程。在精准扶贫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后,提出帮扶"城镇弱势群体"可以解决社会认同的问题,也避开从两端截取的难题,对其中"有劳动能力的城镇弱势群体"定向帮扶就能使其成为中等收入群体。借鉴"精准扶贫"的方法,从城镇弱势群体中筛选了"六个潜在中等收入群体",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提出"六个一批"解决办法,并从六个方面对"精准扩中"方案进行了设计。"精准扶贫"与"精准扩中"交替推进,我国就能快速实现城镇化与共同富裕两大目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艺妮 田敏
中等收入群体是目前我国重要的财富创造者、消费潮流的引领者,也是整个社会的"稳定器"和"缓冲器"。本文从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群体规模的测度与变化趋势、这一群体的消费现状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策略四个方面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总结,以期全面系统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修娜 万海远 李实
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标准、规模和特征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回顾和评述现有各种界定标准的基础上,建议采用全球所有国家收入中位数的67%~200%作为定义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上下限。研究发现,近些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在逐渐提高,从2002年的10%上升到2016年的28.9%,这主要源于我国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是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要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保持中高速增长至关重要,政策的重点是提"低"而不是限"高",同时要防范现有的中等收入群体跌落为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主要分布在城市地区,收入来源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储蓄率偏高,受教育水平明显高于低收入者和贫困人口。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下限附近分布着规模客观的低收入者,他们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潜在来源,应是政策瞄准的主要对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艺妮 田敏
中等收入群体是目前我国重要的财富创造者、消费潮流的引领者,也是整个社会的"稳定器"和"缓冲器"。本文从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群体规模的测度与变化趋势、这一群体的消费现状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策略四个方面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总结,以期全面系统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