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18)
- 2023(10385)
- 2022(9293)
- 2021(8779)
- 2020(7506)
- 2019(17499)
- 2018(17811)
- 2017(35258)
- 2016(19075)
- 2015(21724)
- 2014(21895)
- 2013(22025)
- 2012(20235)
- 2011(18372)
- 2010(18437)
- 2009(16996)
- 2008(16399)
- 2007(14419)
- 2006(12832)
- 2005(11202)
- 学科
- 济(80084)
- 经济(80002)
- 管理(54387)
- 业(53628)
- 企(43015)
- 企业(43015)
- 方法(37348)
- 数学(32461)
- 数学方法(32153)
- 农(22270)
- 中国(21970)
- 财(18721)
- 业经(18067)
- 地方(16524)
- 学(15833)
- 制(15122)
- 贸(15090)
- 贸易(15081)
- 农业(14771)
- 易(14667)
- 技术(13260)
- 和(12882)
- 理论(12388)
- 银(12366)
- 银行(12327)
- 产业(12175)
- 环境(12095)
- 行(11784)
- 融(10950)
- 金融(10947)
- 机构
- 大学(279518)
- 学院(278174)
- 管理(114062)
- 济(112852)
- 经济(110432)
- 理学(99194)
- 理学院(98169)
- 管理学(96720)
- 管理学院(96232)
- 研究(89830)
- 中国(65983)
- 京(59796)
- 科学(54879)
- 财(51644)
- 所(44453)
- 财经(41956)
- 农(40608)
- 研究所(40362)
- 业大(40302)
- 中心(39879)
- 江(38768)
- 北京(38197)
- 经(37962)
- 范(36014)
- 师范(35736)
- 经济学(33463)
- 院(32552)
- 州(32166)
- 农业(31868)
- 财经大学(31173)
- 基金
- 项目(187660)
- 科学(147299)
- 研究(140065)
- 基金(135279)
- 家(116331)
- 国家(115379)
- 科学基金(99214)
- 社会(87091)
- 社会科(82546)
- 社会科学(82525)
- 省(73230)
- 基金项目(72963)
- 自然(63974)
- 教育(63290)
- 自然科(62385)
- 自然科学(62371)
- 划(61275)
- 自然科学基金(61228)
- 编号(58463)
- 资助(55732)
- 成果(47427)
- 部(41651)
- 重点(41141)
- 发(40529)
- 课题(39431)
- 创(39017)
- 创新(36277)
- 项目编号(36204)
- 教育部(35771)
- 人文(35435)
- 期刊
- 济(123472)
- 经济(123472)
- 研究(83808)
- 中国(46530)
- 管理(41675)
- 学报(40319)
- 科学(38319)
- 农(36948)
- 财(35975)
- 大学(30614)
- 教育(29203)
- 学学(28698)
- 农业(26220)
- 技术(23837)
- 融(22513)
- 金融(22513)
- 业经(21664)
- 财经(19784)
- 经济研究(19731)
- 问题(17129)
- 经(16812)
- 理论(15247)
- 图书(15090)
- 技术经济(14139)
- 实践(14076)
- 践(14076)
- 科技(13781)
- 商业(13640)
- 现代(13432)
- 贸(12544)
共检索到397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靖
纺织产业是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但在满足国内需求、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我国少数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不但给我国纺织产业增加了压力,同时也是调整产业结构与拓展发展空间的契机。因此,文章提出在国家积极扩大内需市场导向下,我国纺织产业应通过产业转移,调整区域布局,推动跨区域纺织产业链的形成与产业整体升级。
关键词:
内需市场 纺织产业 转移战略 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义成 徐轶瑛
一直以来,政府在实现全社会公共服务尤其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而这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财力或财富在社会各群体之间的转移实现的。但这个"财富转移"在实施过程中仍出现了各种问题,产生了"财富转移的弱势效应"现象。要规避该效应进而促进扩大内需,必须从减小财富转移的弱势效应,扩大弱势群体收入着手:一是完善弱势群体利益代表机制,强化其利益诉求行为的组织化;二是多渠道扩展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三是加强法制化建设,做好弱势群体利益诉求的法律保护机制建设工作;四是构建和完善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政府行政责任体系;五是加强教育和引导,提高弱势群体的素养。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唐宜红
1997年7月以来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我国的经济面临较大的压力,我国在这一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币急剧贬值、经济遭到破坏。在国际市场需求出现萎缩的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政策。本文的重点在分析这一政策的理论基础及所带来的后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丁俊凯 张霞 许生
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收入分配与总需求在结构上存在一种负面的"棘轮效应":在储蓄率的高度配合下,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需求结构,恶化了我国的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持续恶化,进一步强化了经济增长中对出口和投资要素的依赖;消费在较长时期内存在逐步下降趋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来源于初次分配中的"利润侵蚀工资"机制,必须实施收入分配调整战略促进其结构优化,促进内需有效扩大。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赵振华
扩大内需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一个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本文重点阐述了扩大内需的重点是扩大消费需求,而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扩大中低收入群体消费的重点是提高其收入,扩大投资需求的重点是启动社会投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丁任重
内需不足是当前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内需不足的产生有经济环境、体制、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消费市场的缺陷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欺骗性消费、强制性消费、伤害性消费等现象的存在,使居民产生了消费恐惧症或消费厌恶症,影响了居民的消费心理。因此,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就是要采取有力措施整顿消费市场,确保消费安全,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
关键词:
消费安全 消费信心 扩大内需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费洪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传林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商品从而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分析法是理解市场经济内需不足一般成因的理论基础。与西方经济学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是商品,而非“经济人”。单个商品(包括劳务商品)是“财富的元素形式”。商品价值由C+V+M构成,其中C代表单位商品中已消耗的生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潘明清 高文亮
消费需求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在于以居民消费总需求的形成要素为调控对象,以各形成要素的影响效应为制定调控政策的依据。基于假定条件的理论推导表明,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居民消费总需求的大小是其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分配、居民收入分配及居民消费倾向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素效应的实证分析表明,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了居民消费总需求增长,国民收入分配、居民收入分配及居民消费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居民消费总需求的增长,因而,我国长期以来以国民收入增长为导向的扩大内需政策对消费需求的调控作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郭海峰
本文从开放经济下的内外均衡着手,发现长期以来内需疲弱、供过于求所导致的内部失衡形成了长期的“双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积累。内部失衡是外部失衡的根本原因。解除这种内外失衡,单纯依靠人民币汇率升值并非是解决外部失衡的有效办法,只有从过度依赖投资需求转而刺激消费需求,有效扩充内需,才能真正实现内外均衡,确保经济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内外均衡 扩充内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钧
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的关键。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劳动力转移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劳动力转移的性别、区域、文化程度、培训、产业分布、地区分布和转移的组织方式等角度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河南省 劳动力转移 对策 扩大消费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雷达 李南
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伴随的却是我国贸易条件的持续恶化,这有悖于传统贸易理论中"财富向本国转移能够改善贸易条件"的一般逻辑。本文基于跨期分析法构建两国经济模型,然后利用我国 1998 至 2011 年的月度数据运用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实证检验我国整体价格贸易条件与分类价格贸易条件在多大程度上受净国外资产变动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我国消费者对进口品的强劲需求与对闲暇的相对忽视, 是国际财富转移对我国贸易条件逆效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扩大内需有助于我国贸易条件的改善。在调整消费者对国产商品的消费偏好与对休闲—工作的选择偏好方面,我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
贸易条件恶化 国际财富转移 扩大内需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勇
本文讨论在全球经济危机及国内需求不旺的情况下中国产业结构政策的调整,着重分析1979 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及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重复建设和生产行业的滞后发展的形成原因,探讨以产业结构调整来拉动消费需求增长,用消费需求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通过二者相互影响,互动共振,最终保证有效需求增长,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