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05)
- 2023(5595)
- 2022(4935)
- 2021(4788)
- 2020(4009)
- 2019(9396)
- 2018(9465)
- 2017(20162)
- 2016(10897)
- 2015(12238)
- 2014(12449)
- 2013(12518)
- 2012(12050)
- 2011(11123)
- 2010(11419)
- 2009(11046)
- 2008(10859)
- 2007(9884)
- 2006(9034)
- 2005(8523)
- 学科
- 济(46880)
- 经济(46838)
- 管理(31348)
- 业(30278)
- 企(23283)
- 企业(23283)
- 方法(20846)
- 数学(19331)
- 数学方法(19126)
- 中国(15595)
- 农(14011)
- 财(14005)
- 制(12778)
- 贸(11913)
- 贸易(11903)
- 易(11699)
- 银(10632)
- 银行(10623)
- 行(10210)
- 策(9421)
- 融(8940)
- 金融(8940)
- 业经(8794)
- 农业(8275)
- 地方(8196)
- 税(7987)
- 体(7835)
- 税收(7666)
- 收(7617)
- 务(7421)
- 机构
- 学院(161818)
- 大学(161269)
- 济(75805)
- 经济(74232)
- 管理(61987)
- 研究(55181)
- 理学(52165)
- 理学院(51650)
- 管理学(50989)
- 管理学院(50674)
- 中国(46309)
- 财(39120)
- 京(33919)
- 财经(29954)
- 科学(28997)
- 所(27707)
- 经(27092)
- 中心(25022)
- 江(24587)
- 研究所(24308)
- 经济学(24157)
- 北京(22337)
- 财经大学(22187)
- 经济学院(21911)
- 农(21291)
- 范(20154)
- 师范(19985)
- 州(19749)
- 院(19666)
- 业大(18555)
- 基金
- 项目(93500)
- 科学(74132)
- 研究(72571)
- 基金(68319)
- 家(57345)
- 国家(56879)
- 科学基金(48597)
- 社会(46462)
- 社会科(44230)
- 社会科学(44222)
- 省(34697)
- 基金项目(34557)
- 教育(33765)
- 编号(30428)
- 资助(30426)
- 划(29800)
- 自然(29271)
- 自然科(28533)
- 自然科学(28526)
- 自然科学基金(28049)
- 成果(26585)
- 部(22540)
- 课题(21381)
- 重点(20692)
- 发(20653)
- 教育部(19733)
- 性(19420)
- 人文(19090)
- 国家社会(18767)
- 创(18600)
共检索到256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卞志村 孟士清
我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经济结构失衡,表现在需求结构上是外需和内需的失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外需的急剧萎缩使得我国经济面临着保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压力。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会产生总量效应和结构性效应,因此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可能同时达到刺激经济增长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双重目标。本文研究了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我国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不仅能够明显刺激内需、保证经济增长,同时也能够有效缓解我国当前的需求结构失衡问题。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祝合良 李晓慧
从内外部条件变化来看,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将成为我国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作为生产通往消费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商品流通在扩大内需中具有重要作用。流通业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直接影响着消费的实现。我国流通业发展不畅,导致其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而要有效地发挥流通业的应有作用,可以通过流通结构的调整,构建现代化、高效率、低成本的商品流通体系,从而形成流通发展与消费增长的良性机制。
关键词:
扩大内需 流通结构 调整思路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吴少波
中国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由出口、消费和投资构成,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在金融危机蔓延、出口下降不可避免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及时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方向,实施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刺激内需。时至今日,本阶段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已近一年。其实际效果究竟如何?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取向又将何去何从?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费洪平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潘英丽 何知仁
扩大内需是2023年中央的首要经济工作,但扩大内需应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达纲举目张、事半功倍之效。本文首先梳理了扩大内需的底层逻辑,明确消费和投资的相互关系,提出内循环的需求倍增机制以及人力资本投资的战略地位;分别从消费和投资两方面,探讨了中国长期内需不足的主要特征和结构性原因;通过包含三部门、三市场的内循环分析框架,分析了中国产业发展和结构性改革的未来方向。笔者认为,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是经济主体的信用透支和债务收缩引起的局部性通缩趋势;亟须发挥国家信用优势,以央行购买国债的方式启动民生工程,打破供需双侧瓶颈,最大限度实现扩内需、稳就业、促增长的乘数效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转换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对国民经济总体需求结构变化的考察,我们发现消费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些可能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隐忧,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消费率自1981年以来呈不断下降趋势。我国无论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桁林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宇伟
货币需求稳定性与货币量指标在货币政策框架中的重要性存在紧密的关系。在西方国家,货币需求稳定性下降使货币量指标逐渐从各国货币政策框架中淡出。虽然我国也存在货币需求的不稳定,但转型经济的特殊性以及市场环境的制约,使货币量指标在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在目前,细致分析各类转型因素对我国货币需求稳定性形成的冲击,提高对货币需求的预测能力,才是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货币需求 货币政策 中介指标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勇
本文讨论在全球经济危机及国内需求不旺的情况下中国产业结构政策的调整,着重分析1979 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及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重复建设和生产行业的滞后发展的形成原因,探讨以产业结构调整来拉动消费需求增长,用消费需求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通过二者相互影响,互动共振,最终保证有效需求增长,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溶沧
一、经验与启示鉴于特殊的国际国内经济态势,1998年我国采取的积极财政与货币政策,已经在稳定经济、安定社会、促进增长等方面收到了明显成效,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其主要经验至少有如下三点:(一)政策选择上,在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加深,消费、投资需求不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丁俊凯 张霞 许生
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收入分配与总需求在结构上存在一种负面的"棘轮效应":在储蓄率的高度配合下,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需求结构,恶化了我国的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持续恶化,进一步强化了经济增长中对出口和投资要素的依赖;消费在较长时期内存在逐步下降趋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来源于初次分配中的"利润侵蚀工资"机制,必须实施收入分配调整战略促进其结构优化,促进内需有效扩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韩继云
从理论上讲,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不足的一方是需求,产出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需求大小及其增长快慢,因此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刺激需求增长,扩大需求总量,以实现总供求的基本平衡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讲,短缺经济下的宏观管理主要是供给管理,...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姜松
国外货币政策操作并没有关注产业结构调整的先例,所以我国货币政策是否应关注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议题。研究发现:在理论层面,货币政策只能在短期内产生"结构性"的非对称性效应,当跨越资本投资影子价值"均衡点"后,货币政策的产业结构调整预期目标并不会产生;在实证层面,非参数格兰杰检验结果显示,当滞后1—9个月后,货币政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指标和"结果"的格兰杰因果原因,但随着滞后期增长,货币政策并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格兰杰原因。此外,无论是在"过程"层面还是在"结果"层面,产业结构调整都不是货币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