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49)
2023(12672)
2022(10545)
2021(9869)
2020(7689)
2019(17707)
2018(17164)
2017(33804)
2016(17734)
2015(19857)
2014(19684)
2013(19458)
2012(18291)
2011(16797)
2010(17081)
2009(16016)
2008(15391)
2007(14131)
2006(13021)
2005(11845)
作者
(48752)
(41536)
(40967)
(38991)
(26311)
(19722)
(18538)
(15822)
(15817)
(14724)
(14137)
(13663)
(13220)
(12896)
(12716)
(12547)
(12004)
(11862)
(11714)
(11694)
(10340)
(9969)
(9911)
(9760)
(9452)
(9311)
(8910)
(8875)
(8295)
(8079)
学科
(98571)
经济(98499)
(53421)
(50613)
管理(46028)
农业(33571)
(31211)
企业(31211)
方法(28638)
数学(25521)
地方(25469)
数学方法(25305)
业经(23769)
中国(22966)
(17262)
(17143)
(15076)
(14718)
贸易(14705)
(14546)
(14237)
(14189)
地方经济(13816)
(13693)
金融(13691)
(13415)
银行(13413)
(13022)
(12699)
农业经济(12664)
机构
学院(260678)
大学(253320)
(125304)
经济(122960)
管理(100252)
研究(91318)
理学(85570)
理学院(84705)
管理学(83645)
管理学院(83144)
中国(73657)
(54917)
(53254)
(51885)
科学(49084)
(43981)
中心(43425)
财经(42686)
(40485)
农业(39957)
研究所(39029)
经济学(38929)
(38715)
业大(37608)
经济学院(34744)
(34137)
师范(33975)
北京(32352)
(31709)
(31693)
基金
项目(164254)
科学(131680)
研究(128778)
基金(120085)
(101547)
国家(100557)
科学基金(87674)
社会(85902)
社会科(81085)
社会科学(81066)
(64125)
基金项目(63118)
教育(56510)
编号(53715)
(51886)
自然(51819)
自然科(50580)
自然科学(50572)
自然科学基金(49666)
资助(47555)
成果(43309)
(38529)
(37408)
课题(36093)
重点(35932)
国家社会(35734)
(33908)
(33252)
(33153)
人文(32940)
期刊
(156186)
经济(156186)
研究(84650)
(57893)
中国(53387)
(39992)
农业(38942)
管理(34608)
(33860)
金融(33860)
科学(33207)
学报(31283)
业经(29271)
大学(26198)
学学(25028)
经济研究(23651)
教育(23000)
技术(21911)
财经(21906)
问题(21136)
(19076)
(17636)
世界(16530)
农村(15750)
(15750)
农业经济(15421)
技术经济(14497)
经济问题(14430)
(14204)
现代(13037)
共检索到4107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龙龙  
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促使我国不得不考虑从内需角度探索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途径。本文认为,解决内需不足问题关键在于解决农村消费以及农民收入。从农村生产以及农村消费角度,探讨了我国扩大内需政策的着力点和发力点在于农村市场,并提出了引导县域企业主体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降级"并举,实现城乡市场的对接,最终全面启动内需市场。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鞍钢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变化1994年中国爆发了高通货膨胀,当年零售物价指数上涨率达到21%,控制高通胀率成为中央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1996年3月17日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发展纲要提出:在“九五”...
[期刊] 改革  [作者] 阎滔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伴随着“放乱收死”的周期性体制循环,我国经济发展大起大落。尽管平均经济增长速度并不慢,有些年份还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始终没有摆脱短缺的困扰,因此也始终没有摆脱或隐或显的通货膨胀阴影。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在进行市场取向改革的过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1999年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政策措施。笔者认为,扩大内需不是短期的权宜之计,而应成为令后一定时期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导向目标。扩大内需是我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等外部挑战的战略性措施,也是我国特有的大国优势。扩大国内需求不仅是一个经济增长过程,也是一个综合改革的过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光辉  
需求不足 ,市场疲软作为一种经济现象 ,是生产、消费、流通、分配诸环节改革不配套、结构不合理、运行不协调的集中反映。扩大内需 ,启动市场 ,特别是开拓农村市场 ,要把实施积极的财政信贷政策与消除体制和结构性障碍结合起来 ,与加快农村市场化进程和经济转型的进程结合起来 ,与调整收入结构和提高农民收入结合起来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庆修  
我国目前经济困境的实质是粗放式增长基础上产能过剩。全球金融危机演变为经济危机,使我国经济结构性缺陷暴露无遗。为避免经济增速大幅回落,关键是要发挥好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而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要始终贯穿就业这根"红线",着力点放在民生上,以此为基础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形成推动合力,发挥经济增长内在动力机制的作用,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樊彩跃  
2008年,受国际和国内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开始转入下降通道。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将宏观调控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目前这些政策的积极效果开始有所显现,但能否由此扭转下滑势头,仍然有待进一步观察。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进一步蔓延,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也在进一步显现之中,我国经济进入了2003年以来开始的中周期向下调整阶段。据此估计,在没有形成新的市场投资热点之前,政府投资的拉动作用以及社会投资的跟进程度将是有限的,短期内宏观经济很有可能"启而不动"。为此,建议下一步应将"中等城市"(重点指中西部地区目前市区非农业人口在40万左右的中等城市和部分发展较慢的大城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元华  
本文认为,近年来我国商品市场呈现出需求低迷状况,摆脱这一现状的根本措施在于大力开拓农村市场:一是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匹配的社会流通体系;二要研究和开发对农村适销对路的产品;三要夯实和扩大农村基础设施;四要维护农村居民的消费权益并提高对农村消费群体的服务质量;五要扶持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使农民增产增收提高购买力;六要以明确而科学的消费政策和消费观念引导消费合理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唐春勇  
农村市场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当前启动农村市场应通过政府、工业企业与流通企业三方面合作。首先,政府在宏观指导及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应创新;其次,工业企业应在产品、促销及渠道上,加强研究农村市场的特点从而作出改进;最后开拓农村市场须建立合理的流通渠道,杜绝假冒伪劣商品、保护农民的购买意向,从而达到启动农村市场的目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秀梅  黄健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度成为解决"内需"问题的良药。但实践证明,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凯恩斯主义的药方最终会导致通货膨胀,不能根治经济中内需不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所处地位的分析,得出我国内需不足的问题来自于收入分配的问题。因此,扩大内需的着力点在于提高劳动力价格。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樊彩跃  
2008年,受国际和国内多重不利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开始出现下行趋势,且经济下滑速度之快超出预期。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先后出台一系列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目前,这些政策的积极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碧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晓红  
文章认为,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70 % 的人口居住在农村, 农村市场潜力巨大。但近几年却存在农村市场消费不旺、需求不足的突出问题。作者针对我国当前农民收入低且增长缓慢、商品供给结构不能很好适应农民需求结构变化等制约农村市场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启动农村市场的对策建议: ( 1) 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 2) 根据农村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 3 ) 努力培育和完善农村商品市场体系, 保证货畅其流;(4)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创造必要的消费环境; (5 ) 以农村小城镇为突破口带动农村市场发展, 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颖  
面对物价不断上涨压力,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要在2011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由"宽松"回归"稳健",表明了政府"防通胀"的宏观调控决策。然而,从根本上说,我国经济生活中突出的矛盾还是总需求不足,"扩内需"是今后很长时间内宏观调控最重要的核心任务。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两大支柱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目标呈现多元化趋势,需要在"防通胀"和"扩内需"之间进行权衡,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