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57)
2023(8340)
2022(6674)
2021(5902)
2020(5132)
2019(11575)
2018(11502)
2017(21940)
2016(11273)
2015(12350)
2014(12274)
2013(12535)
2012(11294)
2011(9805)
2010(10112)
2009(9878)
2008(10106)
2007(8930)
2006(7915)
2005(7567)
作者
(31619)
(26487)
(26390)
(24625)
(17225)
(12291)
(12112)
(10163)
(10042)
(9487)
(9128)
(8879)
(8647)
(8324)
(8176)
(8054)
(7962)
(7721)
(7684)
(7485)
(6433)
(6414)
(6381)
(6041)
(5924)
(5923)
(5899)
(5857)
(5192)
(5145)
学科
(71562)
(64907)
企业(64907)
(53092)
经济(53013)
管理(50955)
方法(23573)
业经(23534)
(20923)
(19335)
(16837)
财务(16831)
财务管理(16816)
数学(16403)
数学方法(16328)
企业财务(15905)
技术(14687)
农业(14680)
(14491)
中国(14239)
(12070)
(11036)
保险(10945)
(10748)
(10679)
企业经济(10473)
理论(10454)
经营(10368)
(10317)
银行(10306)
机构
学院(166902)
大学(162865)
(75855)
经济(74472)
管理(74372)
理学(62778)
理学院(62271)
管理学(61762)
管理学院(61428)
研究(47294)
中国(44468)
(38325)
(33158)
财经(29807)
(27089)
(26784)
(25696)
科学(25026)
中心(23069)
(22468)
经济学(22403)
财经大学(21983)
商学(21826)
商学院(21649)
(20944)
业大(20938)
北京(20871)
经济学院(20366)
农业(20039)
研究所(19693)
基金
项目(104274)
科学(84745)
研究(79655)
基金(78158)
(65514)
国家(64841)
科学基金(58920)
社会(54204)
社会科(51398)
社会科学(51383)
基金项目(41064)
(41010)
自然(36519)
自然科(35799)
自然科学(35793)
自然科学基金(35251)
教育(33929)
(32202)
编号(32082)
资助(31231)
(28810)
(25279)
成果(24904)
(23013)
国家社会(22765)
创新(22618)
(22341)
(22188)
重点(22126)
项目编号(21007)
期刊
(88487)
经济(88487)
研究(51510)
(32832)
中国(32547)
管理(32153)
(24303)
(22666)
金融(22666)
科学(18839)
学报(17068)
农业(16627)
业经(16459)
技术(15929)
财经(14971)
大学(14304)
经济研究(13641)
学学(13523)
(12861)
(11477)
技术经济(11195)
问题(10938)
财会(10266)
现代(9617)
(9464)
教育(9296)
商业(9250)
图书(9017)
世界(8868)
会计(8619)
共检索到261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展凯  
扩大保险服务业开放是实现金融业和服务业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险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扩大保险服务业开放有助于优化保险市场资源配置、促进保险服务业的创新与发展,进而提升我国保险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但同时,一定程度上会对国内现有保险市场和业务造成冲击,加大相应的跨境风险,同时对相应的法律监管和行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引进来”和“走出去”协同发展、稳步扩大保险服务业制度型开放、防范和化解相关跨境风险以及不断增强本土保险企业国际竞争力。为此,要在优化市场准入制度、提升保险服务业的创新能力与服务水平、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完善保险服务业的监管体系与政策环境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雨露  
上海和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确定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金融领域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的充分体现。日前,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长湧  
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是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点任务之一。与制造业开放以"引资"与"引技"为主不同,服务业对人力资本、市场规则高度依赖,决定了其开放更多的是"引智"与"引制",这将对我国营商环境的国际化和法治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对全面深化改革产生更大倒逼压力。同时,服务业涉及面广,一些领域与政治意识形态、关键基础设施、群众生命健康紧密联系,如教育、文化、电信、金融、医疗等,这些领域开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太平  钊阳  
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是中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降低开放系统性风险的关键措施。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压力两个方面对服务业开放的影响机制进行梳理,为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顺序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选取国际竞争力、行业贡献度、产业安全以及国际高标准差距四个维度,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服务业开放顺序进行排序,得到如下结论:中国应优先开放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其次开放文化教育和娱乐业、信息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和金融业,再次开放住宿餐饮业、科学技术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最后开放公共管理服务业。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夏杰长  毛丽娟  
文化服务业具有直接创造经济价值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的双重属性,发展空间巨大,其对外开放亦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当前,文化服务业对外开放相关政策以鼓励支持为主,兼顾保障文化安全。应借鉴国际经验,立足中国国情,探索扩大我国文化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最佳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钢  聂平香  李西林  
我国经济已到工业化后期,正在迈向服务经济时代。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服务业开放滞后。新时期推进服务业有序开放,放开准入限制成为必然选择,因此,需要顶层设计,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制定我国扩大服务业开放的战略,并选择恰当的路径加以实施。一、战略背景与战略意义第一,后危机时代,服务全球化趋势十分明显。由WTO的一些发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何曼青  张壹岚  曹靓宁  
"十三五"期间,我国服务业在利用外资、服务贸易、服务业对外投资方面取得了系列成就,但也存在利用外资结构失衡、服务贸易逆差较大等问题。"十四五"时期,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引致的全球经济发展低迷、贸易减缓、金融风险加大、数字与经济安全等挑战,应当从整体上把握服务贸易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力、"一带一路"为服务发展提供了新平台、服务业成为我国产业开放的优势等机遇,扩大服务业开放空间,持续优化国际发展环境,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服务业对外开放结构,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项松林  苏立平  
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客观要求现有开放模式作出适应性调整。与以往相比,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范围更大、领域更宽、层次更深的特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利于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要素空间、动力空间、国际空间、活力空间、安全空间。如何更好地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重大部署,概括起来就是要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加主动、更为可控的全面开放战略,努力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星翰  戴翔  何启志  
从服务要素进入制造业生产过程从而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角度看,扩大服务业开放通常有两种渠道:一是扩大服务业开放后,国外服务要素作为中间投入直接进入制造业;二是扩大服务业开放所产生的溢出效应等反向拉动国内服务业发展,进而促进本土服务要素进入制造业生产过程。上述两种途径实现的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究竟会产生何种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经验分析。本文在对传统理论进行修正并形成待检验假说基础上,基于中国经验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扩大服务业开放总体有助于提升制造业企业价值链分工地位,但上述两种作用机制表现出完全相反的作用。具体而言,依托国外服务要素投入实现的制造业服务化,不利于制造业价值链攀升;而依托本土服务要素投入实现的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具有促进作用。上述研究发现对于如何依托扩大服务业开放,从而实现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的路径优化,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叶辅靖  
服务业开放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扩大开放的重点。本文主要谈服务业对外开放问题,而不涉及服务业"走出去"、别国对我国的开放问题。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仍有差距(一)服务市场的准入自由化仍需进一步扩大新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出台后,我国已全面形成了负面清单加准入前国民待遇的外资管理新框架,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和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贸易投资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江华  顾柠  张可欣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对企业创新绩效和成长性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外商投资对企业的成长性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对企业创新产出具有“双刃剑”影响,即外商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企业创新,而过度依赖外商投资会削弱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阻碍其高质量发展。企业的知识获取模式显著影响上述关系。一方面,内部研发有助于增强外商投资对企业成长的积极影响,且改善外商投资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技术引进对外商投资与成长性之间的关系起积极作用,但增强了外商投资对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瑾  龙强  江洪  
近年来,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迅速提升,成为我国内陆对外开放的重要板块。当前,要进一步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通过推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促进利用外资提质增效、加快优势产能和装备走出去、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东西部的开放合作和区域间的合作、构建高水平开放平台等举措扩大中部地区高水平开放,为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谢冰  黄茂兴  
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有助于提升银行业国际化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我国金融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变革,改善金融发展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由于开放起步较晚、程度较低,我国银行业当前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对外竞争力不足与内部竞争加剧并存、地区布局不充分与业务覆盖不均衡并存、外资银行市场诉求与对外开放步伐不匹配、面临风险规避和金融安全方面的冲击、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要加强"共融型"发展,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发展,服务好实体经济,积极打造银行业新模式新业态,提升银行业服务竞争力,坚守"稳健型"发展、守住风险监管底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我国银行业开放水平。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宏波  童顺  
新发展格局下“双循环”作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的主动选择,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内部条件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具备启动和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客观条件;其内在逻辑在于开放引致竞争的生产率筛选效应和学习效应,以及制度创新带来的地区比较优势和企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对外开放与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加呈现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即现阶段再过度依赖对外开放反而会加剧国内市场分割,阻碍国内经济的流转畅通。沿海地区、“一带一路”国内沿线地区在“双循环”背景下扩大出口规模、调整进口结构,采用国内市场上流通的替代要素,以“外循环”促进“内循环”,将有利于促进国内市场的统一。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佃凯  
利用全国31个省级区域的GDP增长率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回归合成评估方法,对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经济效应进行评估,回答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是否能产生制度红利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对北京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且促进效应具有长期性,这一结论经过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因此可以认为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能够产生制度红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