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49)
2023(4122)
2022(3361)
2021(3197)
2020(2690)
2019(6065)
2018(6163)
2017(11667)
2016(6240)
2015(7019)
2014(6984)
2013(6962)
2012(6488)
2011(5818)
2010(5760)
2009(5041)
2008(4966)
2007(4776)
2006(4201)
2005(3435)
作者
(15779)
(13304)
(13056)
(12685)
(8388)
(6270)
(6104)
(5206)
(5097)
(4932)
(4619)
(4468)
(4269)
(4153)
(4103)
(4102)
(3986)
(3865)
(3797)
(3725)
(3337)
(3226)
(3189)
(3122)
(3114)
(3059)
(3041)
(2886)
(2698)
(2658)
学科
(25636)
经济(25497)
管理(16871)
(15546)
(12480)
企业(12480)
方法(11811)
(10275)
中国(9722)
(9543)
数学(8356)
数学方法(8305)
收入(8136)
业经(7499)
农业(6557)
理论(6262)
(6189)
地方(6085)
国民(4710)
(4630)
国民收入(4420)
教育(4396)
(4269)
财富(4269)
(4109)
社会(3983)
企业经济(3668)
经济理论(3630)
(3524)
(3488)
机构
大学(82305)
学院(81285)
(34430)
经济(33698)
管理(31488)
研究(27244)
理学(26742)
理学院(26447)
管理学(26026)
管理学院(25855)
中国(20872)
(17781)
(17704)
科学(14910)
财经(13307)
(13062)
中心(12957)
(12594)
(12167)
(12040)
师范(11968)
北京(11241)
(11224)
研究所(11067)
经济学(11015)
业大(10114)
(10060)
(9881)
经济学院(9859)
财经大学(9828)
基金
项目(53552)
科学(42960)
研究(42572)
基金(38962)
(32946)
国家(32593)
社会(29469)
科学基金(28494)
社会科(26621)
社会科学(26610)
基金项目(20529)
教育(20503)
(20304)
编号(17976)
(16932)
自然(16719)
自然科(16375)
自然科学(16372)
自然科学基金(16092)
成果(15389)
资助(15320)
(12756)
课题(12494)
重点(11747)
国家社会(11654)
教育部(11490)
(11102)
人文(11024)
项目编号(11007)
(10925)
期刊
(42731)
经济(42731)
研究(26800)
中国(22158)
教育(14616)
(14514)
管理(12697)
学报(11328)
(10912)
科学(10576)
大学(9774)
学学(8632)
技术(8009)
财经(7344)
农业(7240)
(6958)
金融(6958)
业经(6818)
经济研究(6690)
(6423)
图书(6416)
问题(5319)
书馆(4936)
图书馆(4936)
职业(4586)
(4042)
论坛(4042)
(3848)
技术经济(3736)
(3703)
共检索到1336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艺  
一、中等收入者的内涵 中等收入是指在某个时期里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全体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达到这一水平或者与此大致相当收入的人群,就可以被称为中等收入者(或中等收入群体、中等收入阶层),在国外被称为中产阶级。中等收入者不是一个单独的社会阶层,而是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状况,人们把人均年收入在1万元~10万元,户均金融资产在3万元~10万元的人口和家庭划入中等收入阶层,它是介于富有阶层与贫困阶层之间的一个阶层。按照国际学术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宜勇  顾严  万海远  
确立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战略、明确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目标,关系到经济社会转型与改革的全局,对于协调重大利益关系、形成广泛的改革共识、提振社会对改革的信心,意义重大。应针对收入分配体制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新年  
在2011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把扩大内需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并要求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等方面。这是继党的十六大以来,再一次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论述,并成为人们关注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逯新红  
当前中国中等收入者比重较低,基于中国目前所处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中国农业从业者比重大、分配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低、税收调节能力弱、社会征信体系不健全、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低等问题制约了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提高。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通过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缩小全社会收入差距、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完善社会征信体系、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等措施来解决。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春晖  
在十六大报告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论述中,党中央首次提出了“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的任务。它的提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目前尚未形成庞大的中等收入者群体,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有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最终实现。但在一些具体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上,大家又存在不同观点。本文汇集各家之言,力图为深化这一热点问题的讨论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泰岩  于春晖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表明:庞大的中等收入者群体是一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我国把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如何规划和实现这一战略,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叶福生  董树平  付春晖  李帮志  
本文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关于中等收入者划分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湖北实际,提出湖北中等收入者的内涵界定、主要特征及划分标准,分析湖北中等收入者的现状特征和影响因素,探索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战略目标和对策措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  常兴华  李伟  
通过相关测算,我国城乡各收入阶层规模呈现以下特点:从总量上看,目前我国橄榄型收入结构尚未形成;从变量上看,我国不同收入群体比重变化阶段性特征凸显,且进程加快;从比较分析看,我国城乡居民绝大部分还处于由低收入逐步向中等收入过渡阶段。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政策建议:一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为提升中等收入者比重提供强大动力;二是加大分配制度攻坚力度,完善主体性宏观分配格局,优化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功能,促进中等收入者规模扩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厉以宁  
备受世人关注的党的十六大在北京胜利闭幕。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在会上做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提出了新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为了深入研究和贯彻报告的精神 ,本刊特约在京的五位经济学家撰写了一组笔谈文章在本期发表 ,以飨读者。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姚卫如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已是不争的事实,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对缩小这种差距、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及社会结构意义重大。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首先应对其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其次要对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低的现状及其危害有清醒、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以达到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的目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顾纪瑞  
2007年11月25-26日,全国第十一次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深圳召开。会议由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承办。会议的主题为"消费和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八十多位领导、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交论文近百篇。这里选登部分发言与论文(下一期续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苏海南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这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对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和全面建没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