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41)
2023(5929)
2022(5293)
2021(5284)
2020(4445)
2019(10888)
2018(10926)
2017(21148)
2016(11615)
2015(13420)
2014(13046)
2013(12635)
2012(11409)
2011(10060)
2010(10336)
2009(9357)
2008(8963)
2007(7763)
2006(6649)
2005(5701)
作者
(31921)
(26593)
(26555)
(25214)
(17149)
(12908)
(12177)
(10396)
(10229)
(9749)
(9143)
(8835)
(8655)
(8371)
(8354)
(8173)
(7978)
(7883)
(7689)
(7624)
(6596)
(6521)
(6439)
(6253)
(6003)
(5934)
(5906)
(5798)
(5450)
(5410)
学科
(46255)
经济(46213)
管理(27055)
(26781)
方法(22240)
数学(20459)
数学方法(19949)
(19911)
企业(19911)
(14124)
地方(13042)
中国(12333)
农业(9954)
(9171)
业经(8809)
(8406)
理论(7889)
(7280)
(6808)
贸易(6802)
人口(6708)
(6470)
环境(6461)
地方经济(6098)
(6090)
技术(5932)
教学(5713)
(5424)
(5343)
金融(5339)
机构
学院(152360)
大学(151456)
管理(58633)
(57130)
经济(55783)
理学(50906)
研究(50323)
理学院(50225)
管理学(48824)
管理学院(48548)
中国(37796)
(35114)
科学(33150)
(26794)
(25458)
业大(24862)
(24388)
中心(24373)
研究所(23310)
(23010)
北京(22363)
(21234)
农业(21042)
师范(21003)
财经(19488)
(18792)
(18075)
技术(17625)
(17616)
经济学(17024)
基金
项目(107717)
科学(84906)
基金(77356)
研究(77081)
(67414)
国家(66828)
科学基金(58180)
社会(47013)
社会科(44402)
社会科学(44388)
(43263)
基金项目(41394)
自然(39723)
自然科(38837)
自然科学(38832)
自然科学基金(38082)
(37021)
教育(36418)
资助(32150)
编号(32121)
成果(25489)
重点(24094)
(23416)
课题(22627)
(22528)
(22440)
创新(20960)
科研(20526)
计划(20454)
大学(20019)
期刊
(61497)
经济(61497)
研究(42813)
中国(33008)
(24610)
学报(24132)
科学(23817)
管理(20537)
教育(18810)
(18377)
大学(18306)
学学(16995)
农业(16616)
技术(15307)
(12582)
金融(12582)
业经(10634)
经济研究(9476)
(9285)
统计(8859)
财经(8762)
资源(8683)
问题(8351)
(8136)
图书(7720)
(7598)
(7561)
(7437)
决策(7275)
科技(7262)
共检索到222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志冬  黄健元  
文章在拓展模型适用范围、识别人口迁移流动中存在的其他成本以及界定人口迁移流动行为的理性属性基础上修正托达罗模型;以南京市迁移流动人口为例,对修正后的托达罗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康达西  殷洁  
基于南京市红庙小区的调查数据,对城市中心区流动人口的居住、生存状况以及社会融合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城市中心区流动人口聚居空间呈现出异质化、混杂化的特征;流动人口在经济能力、居住方式、行为习惯和社会交往层面与本地居民处于区隔状态,社会融合程度较低;在居住空间区位变化和多样化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下,城市中心区流动人口的经济发展潜力较高,其社会关系网络呈现外扩化的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小红  
文章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和近4年的统计资料,对北京市户籍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进行了人口学特征及区域、产业、行业结构特征的综合分析,并结合新发布的“2004-2020北京市城市发展规划”,阐述了城市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以及产业结构的新格局对首都人口的规模及再分布的影响,探讨了首都未来迁移流动人口的流向与分布趋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喻言  
本文在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基础上,从生活费用和行政管理费用、就业概率、农村实际工资率以及非货币性收益和成本四个方面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并根据修正后的模型提出相关政策含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黎孔清  陈银蓉  陈家荣  
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首次建立了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评价指标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并以南京市为例,运用Super Decision软件进行实证演算。研究得出:①影响南京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为地均GDP、地均碳排放、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等指标;②1998—2009年南京市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水平呈总体上升态势,评价指数从0.41增加到0.55,年均增长速率为2.72%;③土地利用程度、土地低碳水平和可持续性制约了南京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发展,是未来改革方向。所构建模型和ANP方法有助于客观评价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下城市土地利用水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藜洋  李湉湉  
流动人口实现市民化的程度可能与流动人口迁移的具体模式有关。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检测调查2017年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迁移模式对流动人口的市民化存在以下影响:第一,相对于单独流动而言,只与子女一起迁移、只与父母一起迁移、与配偶和子女一起迁移、与配偶和父母一起迁移、与配偶子女和父母一起迁移对流动个体市民化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与配偶子女和父母一起迁移对市民化水平的提高程度最大,大约使流动个体市民化水平提高5.8个百分点。第二,只与子女一起迁移、与配偶和子女一起迁移这两种迁移模式对年轻流动个体、女性流动个体和高中以上学历的流动个体市民化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对于这三个群体,父母在提高其市民化水平方面的积极影响仍然存在,且边际影响更大。第三,对于未婚流动个体,与父母一起迁移对其市民化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中建  
由于受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约束,加上个体年龄、经验、技能、教育程度等的差异,农村劳动力会以多种方式在城市谋求发展,管理者、自我雇佣者、雇主都会成为其就业的出路。笔者利用对北京市农村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的分析,多元回归的结果显示除性别、是否培训等因素外,就业身份是造成农村劳动力收入差异的主要因素,雇主、自我雇佣者、管理者的收入都显著地高于务工者。要稳定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应将外来劳动力纳入到城市的公共培训体系中,降低创业门槛,规范和减免税费负担,推进管理和服务的均等化和透明化,支持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以多种身份谋生和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文韬  孙细明  
对托达罗人口流动行为模型进行修正 ,认为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是迁移的预期净收入 ,即托达罗模型中的预期收入中考虑工作目的地的生活费用之后的收入。工作目的地的生活费用是决定迁移者能否找到工作和是否留下来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在城市中找到工作的概率 ,他们的迁移和工作生活决策基本上是有目的、有准备的理性行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包蓉  罗小龙  吉玫成  邬登悦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新城在中国城市大量涌现。在空间生产的理论框架下,以南京市为例,研究权力变迁与新城空间生产的关系。政府权力的变迁影响了新城空间生产的重点、方向和时序,也因此带来了新城空间的无序拓展。此外,历届政府在空间生产的手段和类型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不仅受当时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而且也受地方行政长官偏好的影响。同时,在新城空间生产的不同时期,空间生产的手段也不尽相同。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建顺  林李月  朱宇  艾尼江·杰力力  
西部民族地区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不仅关系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和城镇化质量,还关系到民族团结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基于2012年新疆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异同。研究发现,新疆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整体水平较高,愿意将户籍迁入现流入地的比例达到半数以上,且北疆地区略高于南疆,少数民族高于汉族。模型显示,总体而言新疆对人力资本和经济禀赋较高的流动人口落户吸引力不强,而民族类型、在流入地的居住时间和社会融合程度是影响新疆流动人口户籍迁移的关键因素。同时,新疆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流动人口在户籍迁移时考虑的因素存在异同,但社会融合特征因素不存在区域和民族差异,均表现为社会融合程度的提高显著增强其户籍迁移意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婉玉  刘培学  张建新  魏瑞兵  
基于旅游引力模型的逆向推导及超制图学理论,通过南京客源城市游客量与百度指数,计算66个大中城市至南京的可达距离与吸引距离,通过原地图的变形形象地展现并分析客源市场的时空收敛及特征。结果表明,交通与通讯技术的"时空收敛"效应对南京市旅游客源市场结构产生明显作用,旅游现象及网络搜索行为下所反映的人们前往目的地旅游的可达距离与吸引距离均表现出明显的时空收敛。由于网络环境中的信息可获得性的趋同导致空间摩擦减弱,吸引距离收敛更为明显。时空收敛所带来的感知范围扩大,将使居民旅游和休闲出行大量增加。研究结果为旅游城市与客源城市的空间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并为南京市旅游市场运营决策提供帮助。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传广  唐焱  吴群  
基于城市土地二级市场的监测点地价数据,构建了城市住宅地价及其影响因素的特征价格模型,分析城市住宅地价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研究发现:市中心、公交站、地铁站、中学、小学、医院、工业污染和容积率8个因子对住宅地价的影响是显著的,市中心和工业污染是负向影响,其他因子都是正向影响。人们对于住宅用地所具备的特征考虑如下:与城市中心区域的远近,住宅周边的公共交通条件,住宅所处学区内学校质量,周边的医疗卫生条件,环境质量条件等。科学地把握城市土地二级市场上住宅地价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对政府相关部门更加合理地配置城市土地资源有重要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天  濮励杰  张晶  朱明  
研究背景:在当今城市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成为土地科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城乡交错带这一特殊的城市扩张边缘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目前相对较少。研究目的:通过典型研究区域南京市栖霞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探讨城乡交错带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特点和方法。研究方法:模型法、主成分分析法、文献法。研究结果:9a内栖霞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较大,但受到产业发展模式制约,综合集约利用水平仍不高。研究结论:城乡交错带这一特殊地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具有不同于城镇与乡村的特点。引入PSR模型进行城乡交错带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方法是可行的,在研究区的评价实践中是成功的,评价结果能较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戴欣佚  
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南京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自身价值、生态环境条件、旅游开发条件等3个方面的20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专家评分等方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值与评价得分,构建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加权求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南京市主要农业生态旅游景区进行评价。研究发现:(1)从子目标层来看,资源系统价值的权重值最大,其次是生态环境评价系统,而旅游开发评价系统的权重值最低。(2)从项目层来看,生态环境质量权重值最大,其次是农事体验价值,再次是生态环境保护,而权重最小的是区域经济条件。(3)从指标层来看,参与性这一指标的权重值最高,农业生态旅游参与性设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晨歌  尹上岗  
选取2009—2017年南京市"一主三副"的3 198个住宅小区为研究单元,运用克里金插值法、热点分析法、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等研究住宅租金的时空分异格局、空间效应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南京住宅租金总体呈上升趋势,具有显著的中心-外围模式,热点集聚区域分布在主城区,冷点集聚分布在3个副城。中心位势和交通位势对住宅租金起决定性作用,生活配套、餐饮配套、容积率、医疗设施和商务配套的影响也较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管理住宅租赁市场、规范租赁行为提供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