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62)
2023(3107)
2022(2789)
2021(2649)
2020(2373)
2019(5485)
2018(5471)
2017(9725)
2016(5990)
2015(6672)
2014(6683)
2013(6689)
2012(6573)
2011(6104)
2010(6255)
2009(5751)
2008(5918)
2007(5200)
2006(4658)
2005(3974)
作者
(22114)
(19222)
(18850)
(17856)
(11952)
(9486)
(8280)
(7524)
(7280)
(7077)
(6839)
(6429)
(6379)
(6355)
(6176)
(6025)
(5601)
(5525)
(5479)
(5434)
(5247)
(4924)
(4862)
(4451)
(4363)
(4350)
(4280)
(4225)
(4181)
(4022)
学科
(22278)
经济(22251)
(13437)
管理(13209)
方法(10898)
(10764)
企业(10764)
(10449)
数学(9319)
数学方法(9194)
(6425)
地方(5137)
中国(4758)
(4702)
农业(4435)
业经(4285)
(3905)
土壤(3891)
(3788)
理论(3747)
(3608)
(3482)
贸易(3481)
环境(3477)
(3308)
(3183)
金融(3177)
技术(2941)
(2928)
(2927)
机构
大学(93741)
学院(92284)
研究(38916)
科学(31074)
(29329)
(28796)
经济(28111)
管理(27897)
中国(25815)
理学(24347)
理学院(23868)
(23801)
农业(23657)
管理学(22994)
管理学院(22860)
研究所(22516)
业大(22358)
(20793)
(15639)
农业大学(15552)
中心(15474)
(14431)
(14124)
科学院(13854)
(13737)
实验(13576)
(13341)
(13230)
北京(13218)
师范(13120)
基金
项目(67548)
科学(50116)
基金(47771)
(47036)
国家(46725)
研究(38964)
科学基金(36218)
自然(27940)
(27506)
自然科(27277)
自然科学(27256)
自然科学基金(26748)
基金项目(25878)
(24235)
社会(21885)
社会科(20471)
社会科学(20458)
资助(19902)
教育(18020)
计划(17197)
科技(16913)
重点(16863)
(14240)
科研(13790)
(13570)
(13458)
编号(13423)
专项(12836)
创新(12724)
(12717)
期刊
(31794)
经济(31794)
学报(30288)
(27056)
科学(23450)
研究(22514)
大学(20624)
学学(20009)
农业(18339)
中国(17394)
(10613)
业大(9624)
管理(9480)
(9374)
林业(8738)
教育(7984)
(7835)
农业大学(7460)
科技(6272)
自然(5880)
(5811)
金融(5811)
资源(5731)
中国农业(5380)
财经(5297)
技术(5250)
业经(4757)
自然科(4631)
自然科学(4631)
科技大(4617)
共检索到132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国飞  满苏尔·沙比提  张雪琪  
为了探究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南坡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特性与海拔的关系,对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台兰河上游河谷不同海拔下草地、灌木地和森林地的表层(0-10 cm)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颗粒度随海拔的增加而趋于细化;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自然含水率差异明显,与其相应的海拔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2)草地土壤中的变异系数(CV)>1.0,属强变异;森林土壤中全盐的CV≤0.1,为弱变异;其它所有样地的盐分离子的CV均在0.11.0,为中等变异。灌木地土壤中Na Cl和K++Na+及森林地土壤中Cl-和S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法展  张忠启  陈龙乾  沈正平  
土壤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因子,评价森林土壤健康状况对森林健康的维护经营以及森林系统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在系统调查和分析庐山8种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特性的基础上,评价指标分别从物种多样性以及不同的森林土壤特性中进行筛选,包括物种多样性系数、枯落物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土层厚度、容重、粘粒含量、有机质、p H值、阳离子交换量、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磷酸酶活性等指标,基于SpSS19.0软件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和相关分析,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应用合适的土壤健康评分函数,将测得的指标值转换为对应指标的分值,最后通过加权综合法,计算其土壤健康指数,并对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健康状况进行...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姚兰  张焕朝  胡立煌  王艮梅  方炎明  
以黄山海拔870~1 760 m的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Ⅰ和Ⅱ以及高山草甸4种不同海拔植被带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碳氮及其活性组分的分布特征,并结合土壤酶活性、 pH值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等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溶解性有机碳(DOC)及全氮(TN)、微生物生物量氮(MBN)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建国  艾丽  
研究祁连山北坡土壤颗粒组分中氮含量及其与海拔和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颗粒组分比例、土壤颗粒氮比例、土壤颗粒氮含量和土壤颗粒组分氮含量都随海拔升高而差异不显著;就土壤颗粒组分比例而言,0~15cm土层在阳坡3800m处、阴坡3000、3200和3500m处较高,15~35cm土层在阴坡3200和3500m、半阴坡2800m处较高(p<0.05);就土壤颗粒氮比例而言,0~15cm土层在阴坡3000和3200m、阳坡3300和3800m处最高,15~35cm土层在阴坡3000m和阳坡3300m处最高;就土壤颗粒氮含量而言,0~15cm土层在阴坡3600m处最低,阳坡3800m和半阴坡2800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则焰  林文雄  陈志芳  刘金福  方长旬  张志兴  吴林坤  陈婷  
运用磷脂脂肪酸标记法(PLFA)研究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带(常绿阔叶林EBF、针叶林CF、亚高山矮林SDF、高山草甸AM)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从不同海拔土壤中共检测到25种PLFA生物标记,EBF土壤微生物PLFA生物标记种类和总量明显高于其他植被类型,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微生物种类和含量逐渐下降。4个海拔土壤中含量最高的PLFA生物标记是18:1ω9c,16:1ω7c,16:00和cy17:0。3种特征微生物相对生物量在不同海拔土壤中分布不同,细菌分布量最大,其次是真菌,放线菌分布量最小。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用不同指数表示,均呈现相似规律,即EBF>CF>SDF>A...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翠  袁理春  杨丽英  徐中志  康平德  杨丽云  
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及肥力条件下云南重楼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1700~3100 m海拔范围内,云南重楼的产量与海拔高度没有相关关系,但与土壤的类型、肥力和耕作水平有关系;云南重楼在经常翻用、有机质含量或速效肥力较高的壤土中生长可获得较高的产量。不同海拔、土壤类型及肥力对云南重楼质量没有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和平  郭其强  刘合满  钱登锋  
为探讨海拔梯度变化对表层土壤(0 20 cm)全量养分的影响,以西藏色季拉山西坡的高山灌丛(AS)、杜鹃林(RF)、急尖长苞冷杉林(AGSF1-6)和林芝云杉林(PLLF)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林地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易氧化态碳(RO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色季拉山西坡,高海拔植被类型具有较高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分配比例。表层土壤SOC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SOC最大的是AS,为77.167 g.kg-1,PLLF最低为22.351 g.kg-1。表层土壤TN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TN最大的是AS,为2...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娟   刘占军   任振强   娜荷芽   赵娅茹   吴梦瑶   陈林   李学斌   周金星   万龙   庞丹波  
【目的】探讨贺兰山西坡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干旱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变化、养分循环模式和调节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贺兰山西坡土壤为研究对象,按照海拔梯度依次选择荒漠草原(海拔1 349 m)、灰榆Ulmus glaucescens林(1 905 m)、蒙古扁桃Amygdalus mongolica灌丛(2 134 m)、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林(2 150 m)、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山杨Populus davidiana混交林(2 160 m)、青海云杉林(2 635 m)和亚高山草甸(2 664 m)等7种典型植被类型。每个植被类型设置3个重复样地,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理化性质(含水率、容重、pH、有机碳、铵态氮、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酶活性(β-葡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α-葡糖苷酶、β-木糖苷酶、蔗糖酶、淀粉酶)进行测定,利用方差分析和冗余分析探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酶活性质量分数差异,并分析其影响要素。【结果】0~10和10~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有机碳质量分数随海拔上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而土壤容重随海拔上升在0~10与10~20 cm土层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土壤全磷、全氮、铵态氮和有效磷质量分数以及pH在0~10和10~20 cm土层中随海拔上升无显著变化规律;在不同海拔植被带0~10 cm土层土壤各酶活性高于10~20 cm土层;土壤纤维二糖水解酶与β-葡糖苷酶随海拔升高在0~10 cm土层呈上升趋势,淀粉酶活性随海拔升高在0~10 cm土层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趋势,而α-葡糖苷酶、β-木糖苷酶和蔗糖酶活性在不同植被带不同土层之间均变化幅度较小且差异不显著;在0~10与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磷、铵态氮、含水率是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海拔梯度变化引起贺兰山西坡土壤理化性质显著变化,进而调控森林土壤酶活性沿海拔及土层分布的变化,其中土壤有机碳、pH及含水率是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能较好地解释土壤酶活性的海拔梯度差异。图4表1参36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文强  陈林  庞丹波  曹萌豪  张雅琪  李学斌  
【目的】研究对比小流域不同坡向、土层和植被类型土壤水文效应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以期为区域森林水文循环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东坡响水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该流域阴、阳坡荒漠草原、蒙古扁桃灌丛、灰榆林、油松林、混交林、青海云杉林和亚高山草甸,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土壤水文效应。【结果】不同坡向和植被类型之间土壤含水量、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和最大蓄水量差异显著(P 混交林(65.73%)>油松林(59.62%)>亚高山草甸(57.61%)>灰榆林(37.19%)>蒙古扁桃灌丛(36.82%)>荒漠草原(29.57%);最大蓄水量表现为混交林(607.24 t/hm~2)>青海云杉林(601.97 t/hm~2)>油松林(560.03 t/hm~2)>亚高山草甸(549.33 t/hm~2)>灰榆林(480.35 t/hm~2)>蒙古扁桃灌丛(457.21 t/hm~2)>荒漠草原(437.17 t/hm~2)。同时土壤持水量、蓄水量和土壤孔隙度与海拔、植被综合盖度、土壤含水量均显著正相关(P <0.01),并且土壤总孔隙度对土壤水文效应的贡献最大,高达86.10%。【结论】综合研究发现阴坡土壤物理性质和水源涵养能力要高于阳坡,青海云杉林、油松林以及混交林等高海拔的乔木针叶林水源涵养能力普遍要高于低海拔的荒漠草原,并且土壤物理性质是影响土壤水文效应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袁颖丹  李志  张文元  牛德奎  郭晓敏  
以江西省武功山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海拔高度(1 600~1 900 m)和不同土壤深度(0~20cm和20~40 cm)条件下,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机质和p H的分布,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氮素含量呈"W"型分布趋势,全氮含量、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异范围分别为1.81~9.34 g/kg、100.88~592.37 mg/kg和48.89~200.01 g/kg;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三者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2)武功山山地草甸在0~20 cm的上层土中对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均有一定影响,且上层土壤中的氮素和有机质水平均优于下层;(3)在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袁颖丹  郭晓敏  陈煦  程晓  赵自稳  牛德奎  张金池  潜伟平  彭辉武  张文元  
以江西省武功山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取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土层的土壤,对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机械组成与养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武功山山地草甸整体粒径组成为:粗砂粒>细砂粒>粗粉粒>粘粒>细粉粒>中粉粒。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处于一级以上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处于三级水平,土壤速效钾处于四级水平。在有机质含量中,上层土壤有机质与粗砂粒呈显著负相关性,与细砂粒呈显著正相关性,下层土壤有机质与中粉粒、细粉粒和物理性粘粒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性,与粘粒呈显著负相关性。下层土壤pH值与粘粒呈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党坤良  张长录  陈海滨  韩福利  于启昭  
对秦岭南坡土壤肥力状况、空间分异规律及其与海拔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秦岭南坡土壤肥力指标在整个土壤剖面空间分异范围分别为:土壤pH值5·97~6·89,有机质含量6·6~50·1g·kg-1,土壤全N含量0·5~3·8g·kg-1,碱解N含量33·6~257·3mg·kg-1,速效P含量0·81~5·8mg·kg-1,速效K含量38·9~262·4mg·kg-1,粘粒含量11·3%~18·1%,阳离子代换量68·5~310·2mmol·kg;其空间分异程度以速效P、有机质和土壤全N含量较大,土壤粘粒含量和土壤pH值较小;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pH值、有机质、速效P、土壤粘粒含量和阳离子代换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学全  尹书乐  杨占武  卢琦  杨恒华  陈琦  
共和盆地塔拉滩草原植被3个代表性植物群落是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群落、芨芨草群落和川青锦鸡儿灌丛群落。在19个样地95个样方植被群落和土壤调查的基础上,分析3个不同群落结构及土壤质地和养分含量变化特征,调查样地共出现植物32种,其中,川青锦鸡儿灌丛草地出现植物11种,芨芨草草地22种,青海固沙草草地21种。群落生物量和盖度表现为芨芨草草地显著大于青海固沙草草地,青海固沙草草地又显著大于川青锦鸡儿灌丛草地,青海固沙草是3类草地的优势种。0 20 cm的土壤粒度组成以细砂粒为主。川青锦鸡儿灌丛群落全N、P、K含量比青海固沙草草地和芨芨草草地的高,表现出明显表聚现象。芨芨草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并有弱...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冯璐  丁康  屈媛媛  Farhat Ullah KHAN  杜峰  徐学选  
黄土塬边坡植被建设以固坡为目的,不同植被的土壤孔隙结构有利于增加降水入渗,从而减少坡面产流的水蚀危害。本研究以长武塬黄土塬边坡的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地、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灌丛、草地和农地4种植被为研究对象,采集0–30 cm的原状土柱,利用CT扫描和图像处理技术,对其土壤孔隙度、孔隙数目、孔隙成圆率和孔隙分形维数进行定量分析,结合土层样品的理化性质,研究影响土壤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农地、侧柏孔隙的孔径大小分异不大,而草地、沙棘自身根系互动穿插生成的根孔扩展了孔径分布范围,不仅增加了孔隙度和大孔隙数目,也降低了孔隙成圆率。草地、沙棘有利于降水入渗,是固坡的优先选择。土壤有机质、粘粒含量等性质与孔隙参数之间具有极显著(P <0.05)相关关系,它们的改变对土壤孔隙特征变化和提高蓄水保土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廖菊阳  闫文德  朱颖芳  彭春良  郑威  刘艳  
基于"生态相似性"营养保育策略理论,对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种植的4种优良园林观赏杜鹃属植物土壤营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栽植4种杜鹃的不同层次(0~15、15~30、30~45cm)土壤含水率在21.02%~21.95%之间,其中以鹿角杜鹃3层次平均含水率最高;土壤容重呈现由低到高的趋势,分别为1.335、1.3425、1.42g/cm3。土壤有机质含量以溪畔杜鹃0~15cm层次最高,为85.25g/kg,鹿角杜鹃16~30cm层次的有机质最低,为19.17g/kg;全N平均含量为0.52g/kg,以毛棉杜鹃0~15cm层次最高,达到1.07g/kg,毛棉杜鹃和溪畔杜鹃3个层次含量明显高于鹿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