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92)
- 2023(5035)
- 2022(4250)
- 2021(3749)
- 2019(7037)
- 2018(7175)
- 2017(13346)
- 2016(7048)
- 2015(7708)
- 2014(7859)
- 2013(7764)
- 2012(7325)
- 2011(6998)
- 2010(7316)
- 2009(7050)
- 2008(6798)
- 2007(5974)
- 2006(6029)
- 2005(5666)
- 2004(5198)
- 学科
- 济(54321)
- 经济(54282)
- 管理(17808)
- 地方(15417)
- 业(13305)
- 方法(13018)
- 地方经济(11853)
- 数学(11655)
- 数学方法(11590)
- 制(10936)
- 企(10921)
- 企业(10921)
- 中国(10754)
- 税(10058)
- 税收(9557)
- 收(9499)
- 业经(9327)
- 财(8963)
- 体(8781)
- 学(8191)
- 农(7840)
- 融(7021)
- 金融(7021)
- 银(6974)
- 银行(6974)
- 行(6795)
- 经济学(6645)
- 体制(6514)
- 环境(5897)
- 发(5615)
- 机构
- 大学(104849)
- 学院(104465)
- 济(58290)
- 经济(57317)
- 研究(42765)
- 管理(35757)
- 中国(33363)
- 理学(29386)
- 理学院(29044)
- 管理学(28678)
- 财(28657)
- 管理学院(28463)
- 京(21781)
- 所(21569)
- 科学(21503)
- 财经(20980)
- 经济学(19898)
- 研究所(18915)
- 经(18914)
- 中心(17838)
- 经济学院(17412)
- 江(16994)
- 财经大学(15262)
- 院(14851)
- 北京(14598)
- 范(13478)
- 师范(13412)
- 省(13095)
- 州(13053)
- 农(12957)
- 基金
- 项目(58455)
- 科学(46148)
- 研究(45628)
- 基金(42427)
- 家(36007)
- 国家(35692)
- 社会(31638)
- 科学基金(30317)
- 社会科(30047)
- 社会科学(30036)
- 省(21814)
- 基金项目(21275)
- 教育(20329)
- 划(17888)
- 资助(17620)
- 编号(17498)
- 自然(16252)
- 自然科(15814)
- 自然科学(15811)
- 自然科学基金(15519)
- 成果(15404)
- 发(14326)
- 国家社会(13914)
- 济(13636)
- 经济(13522)
- 部(13483)
- 重点(13450)
- 课题(13089)
- 性(12546)
- 发展(12491)
共检索到185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夏永宁
从1990年4月1日起,银行恢复托收承付结算,其目的在于加强银行监督,缓解结算资金拖欠,彻底清理企业之间商品交易中发生的“三角债”。三年来,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由于在实际结算过程中存在着执行制度松懈、票据往返推诿、拒付延付严重、资金拖欠持续上升,使得托收承付结算方式失去了严肃性,银行监督名不符实。事实说明,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现在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实际,继续实行下去没有什么意义,道理已很清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潘义群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已经确立,银行结算应如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银行结算体系呢?笔者认为,再次取消托收付结算,将是深化银行结算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取消以及恢复与否,曾一度成为金融结算理论争论的焦点。1989年实行银行结算改革取消了托收承付。然而,1年后,由于种种原因,人民银行总行决定恢复托收承付结算方式。托收承付结算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戴园晨 徐亚平
近几年来,人欠、欠人的“债务链”遍及全国,而且前清后欠,越欠越多。有人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1988年底出台的新结算办法取消了托收承付结算方式。在几经争执之后,恢复了异地托收承付,但“三角债”并未由此而减少,仍是越欠越多。因而,有必要对托收承付这种结算方式再作思考。一、托收承付方式的结算特点托收承付这种结算方式从1953年3月试行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活动中的主要结算方式。它与商业买卖中通行的先收款或先收汇款或先收商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文林
从1989年9月1日开始,托收承付结算方式曾被废止使用.但是,考虑到托收承付结算方式对治理整顿、清理“三角债”、建立社会主义正常的信用制度和经济秩序有着积极的作用,经请示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于1990年4月1日又决定恢复使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最近我们对恢复托收承付结算方式后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如何正确地认识,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正确使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作了一些研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程瑜
论现行信贷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不适应性程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客观地要求我国专业银行转换为国有商业银行。笔者从为,在以信贷为主体业务的我国现阶段专业银行商业化的核心在于信贷管理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与国际惯例接轨。然而,现行信贷管理中却存在着...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崔德生
浅议地方“三税”与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崔德生自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以后,地方“三税”(即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仍沿用10年前的税收政策,己明显暴露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从征收范围看,地方“三税”...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景荣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既包括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又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两类不完全相同的学校,基本上实行全国统一招生一种制度。这种招生制度曾经超过重要作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互相渗透、大量新兴学科的建立、特别是应用科学受到社会重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等形势变化,统一的招生制度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尤其不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如不对统一的招生制度加以改革,必将影响高等教育从实际出发选拔新生,进而影响教育投入的效益。本文仅就高等旅游院校的招生制度及其改革作简略论述,提出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林梦泉 龚桢梽
将我国学位授权审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原有学位授权审核在国家宏观调控、功能定位、评审标准、单位规划建设等方面的不适应性,结合目前学位授权审核改革的新环境和面临的新挑战,就授权的宏观调控,授权审核的运行机制,以及授予单位自我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权审核 不适应性 改革 思考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元康
我国外贸长期实行比较优势战略,取得较大经济剩余,但也出现贸易条件恶化与贫困化增长的局面。究其原因在于比较优势战略忽略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等动态贸易利益。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比较优势战略呈现出不适性,本文详尽分析了比较优势理论自身存在的严重缺陷,同时,也对我国外贸实行比较优势战略的不适应性作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比较优势战略不适应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我国外贸必须进行战略调整,从比较优势战略转向竞争优势战略。
关键词:
比较优势战略 不适应 比较优势陷阱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建红 徐元康
我国外贸长期实行比较优势战略,取得较大经济剩余,但也出现贸易条件恶化与贫困化增长的局面。究其原因在于比较优势战略忽略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等动态贸易利益。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比较优势战略已不适应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我国外贸必须进行战略调整,从比较优势战略转向竞争优势战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建伟 张春莉
大学新生入学后,身份、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变化会带来其各方面的不适,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是其成才的前提,本文分析了大学新生入学的不适,并提出了对策,对引导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
入学不适 人际关系 对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启财
90年代的中国经济改革与80年代相比,在改革环境、体制运行、改革的成本和收益的比较等方面都呈现出更加复杂化的特征,改革所面临的挑战和支付的社会代价也比80年代要大得多,然而,面对80年代的改革成就和现今的有利时机,我们又不得不要求加快改革的步伐。改革能通过社会生产关系的调整、完善和对社会经济权利结构的配置组合来解放生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辉
印度的经济发展战略经过近20年的实践检验,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从60年代中期起,印度开始了漫长的经济改革探索过程,当时还只是为应付困难局势而进行某些局部的调整,而发展到今天则已是向着“自由化”和“国际化”方向迈进的全面的改革。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有一系列的难题有待解决,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印度经济将有一个较快的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志刚
回顾30多年我国改革历史,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已有经济改革的评价问题。增长导向的发展战略带来了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也带来了国民福利的不断改善,这是30年改革中政府权威性得以巩固的基础所在。但随之而来的不同阶层、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不同职业间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问题以及公民社会建设不足和社会管理不足共存、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