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89)
2023(5279)
2022(4375)
2021(3931)
2020(3276)
2019(6994)
2018(6620)
2017(12366)
2016(6926)
2015(7238)
2014(6870)
2013(6621)
2012(5880)
2011(5267)
2010(5018)
2009(4508)
2008(4399)
2007(3588)
2006(2995)
2005(2432)
作者
(22526)
(19076)
(18952)
(17660)
(11938)
(9317)
(8343)
(7548)
(7179)
(6486)
(6466)
(6192)
(6150)
(6130)
(5899)
(5776)
(5707)
(5702)
(5519)
(5365)
(5024)
(4651)
(4408)
(4330)
(4255)
(4186)
(4167)
(4110)
(4013)
(3807)
学科
(24977)
经济(24944)
(18563)
管理(18542)
(14061)
企业(14061)
方法(12271)
数学(11315)
数学方法(11224)
(7395)
(6877)
贸易(6876)
(6776)
(6738)
(6209)
中国(5851)
业经(5540)
农业(5243)
技术(4603)
环境(4417)
(4265)
财务(4263)
财务管理(4259)
企业财务(4059)
(3843)
产业(3830)
(3718)
金融(3715)
关系(3708)
(3603)
机构
大学(97636)
学院(96880)
(38709)
经济(38154)
管理(35873)
研究(35650)
理学(32559)
理学院(32162)
管理学(31539)
管理学院(31400)
(28415)
科学(25537)
中国(24011)
农业(23175)
业大(22232)
(19731)
(19526)
研究所(18709)
农业大学(15751)
中心(15442)
(14994)
财经(12908)
(12765)
(12413)
科学院(12275)
(12226)
(12017)
(11996)
经济学(11937)
(11852)
基金
项目(75732)
科学(58566)
基金(56629)
(53808)
国家(53384)
研究(45727)
科学基金(44011)
自然(31530)
自然科(30859)
自然科学(30843)
基金项目(30791)
社会(30595)
自然科学基金(30321)
(29720)
社会科(29144)
社会科学(29135)
(25988)
资助(21878)
教育(20454)
计划(17454)
重点(17362)
(16314)
(16056)
(15764)
科技(15758)
科研(15619)
编号(15538)
(15469)
创新(15326)
(13874)
期刊
(34709)
经济(34709)
学报(26318)
(25001)
研究(21799)
科学(20562)
大学(18051)
学学(17713)
农业(16893)
中国(15154)
管理(10935)
(10463)
(9559)
业大(8275)
农业大学(7240)
经济研究(6772)
(6649)
(6215)
金融(6215)
业经(6189)
科技(5961)
财经(5932)
技术(5408)
中国农业(5223)
(5025)
问题(4958)
商业(4948)
林业(4808)
自然(4781)
教育(4491)
共检索到126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孟桂元  贺再新  孙焕良  周清明  周静  
研究了首次打顶时间为现蕾当天、现蕾后第5天、第10天、第15天、第20天(第2次打顶时间在首次打顶后7 d,共打顶2次)5个处理对亚麻抗倒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现蕾当天到现蕾后20 d,随打顶时间推移,田间倒伏率相应增加,从4.5%上升到26.5%,麻株直立株率从90.5%减少到65.5%;株高和工艺长度从70.5 cm增加到80.5 cm,而茎粗从0.262 cm减少到0.240 cm;原茎产量除现蕾后5和10 d打顶处理减幅(4.45%~5.64%)不明显外,其他处理较对照均显著减少;打顶处理后亚麻纤维品质都有所改善,单纤维强力增强19.72%~34.25%,纤维分裂度增长2.24...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孟桂元  周静  贺再新  周清明  孙焕良  贺勇  
为有效控制亚麻生育后期打顶后腋芽生长,提高亚麻抗倒伏能力,选用生产上常用的抑芽剂(30.2%芽畏乳油,25%芽克水剂,25%抑芽敏乳油,33%除芽通乳油)进行了田间抑芽和防倒试验。结果表明,4种抑芽剂均具有一定抑芽效果,且处理后防倒效果明显,原茎产量都有所减少,而工艺产量明显增加;以除芽通和抑芽敏的抑芽效果较好,至工艺成熟期抑芽率均高于70%;防倒效果、工艺产量及纤维品质都以抑芽敏处理效果最佳,与常规栽培亚麻相比,其倒伏率减少81.60%、工艺产量增加23.68%,纤维强力增强20.56%。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孟桂元  孙焕良  周清明  周静  钟军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打顶+抑芽敏、打顶+人工抹芽、打顶和抑芽敏处理对亚麻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抑芽敏处理可明显增加打顶后期单株叶数和叶面积指数,提高叶绿素含量,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强打顶中后期光合势,促进后期净同化率和群体生长率增长,使打顶中后期光合特性维持在较高水平;打顶+人工抹芽和打顶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育后期光合特性,而抑芽敏处理对光合特性影响不明显。综合考虑,亚麻生育后期以打顶+抑芽敏处理光合特性较为理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卫双玲  高桐梅  张海洋  孙梅英  刘焱  张仙美  郑永战  苗红梅  王永宏  李香芝  
2008年在河南进行了夏芝麻四点联合打顶试验,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打顶对芝麻产量、品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打顶(CK)相比,出苗后50,70,80d进行打顶,增产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增产幅度为5.38%~10.61%;出苗后20,30,40d打顶,减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减产幅度为39.05%~49.70%,表明后期打顶可有效增加产量,早期打顶使产量显著下降;在河南生态区域范围内,随着地理纬度升高,适期提早打顶对芝麻有显著增产效果。品质测试结果表明,早期打顶有利于蛋白质形成和积累,后期打顶有利于粗脂肪形成和积累。在灌浆后期,早期打顶芝麻光合速率、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分别比不打顶(CK...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钟军  贺再新  孙焕良  李罗先  孟桂元  孙传清  
以中苎一号、湘苎三号、Tri-1和R057苎麻品种(系)为材料和以常规扦插苗为对照,对打顶后的低位分枝扦插苗新植麻的生长发育及其纤维产量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尤其是扦插苗移栽的前期,低位分枝扦插苗的单株根系干质量、根系体积、根数量、根长度、根粗、茎分枝数、比叶面积和群体叶面积系数、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均大于常规扦插苗,且差异达极显著,说明相对于常规扦插苗新植麻,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新植麻根系活力的增强为其贮藏积累养分供地上部分生长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地上部分具有旺盛的分株力且分株时期早有利于多收麻。低位分枝扦插苗新植麻在纤维产量上都略高于常规扦插苗新植麻,不同品种在株高、茎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欣  邱财生  陈信波  龙松华  郭媛  郝冬梅  王玉富  
本研究通过对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535份亚麻种质的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合亚麻的生长特点,确定构成亚麻种子产量和纤维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结果表明:亚麻的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达3.90%~64.58%,平均变异系数为26.66%,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85。亚麻的种子产量与分枝数、分枝习性、单株茎重、蒴果数、茎粗、干茎制成率、分茎数、全生育日数、千粒重正相关,与工艺长度、出麻率及开花日数呈负相关,种子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依次为分枝数、开花日数、分枝习性。亚麻的纤维产量与出麻率、株高、工艺长度、干茎制成率呈正相关,与抗倒性、全生育日数、蒴果数、分枝数成负相关,纤维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信林  王慧  邱化蛟  邱财生  龙松华  王玉富  郭媛  
利用添加了不同量(40、80 mg/kg)的外源镉(Cd)的土壤(有效Cd质量分数分别为17.40、51.50 mg/kg)进行亚麻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平Cd处理对亚麻的出苗率、株高、茎粗、叶片数、生物量及不同器官Cd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质量分数Cd(40 mg/kg)提高了亚麻的出苗率,而高质量分数Cd(80 mg/kg)则抑制了出苗;Cd处理降低了亚麻植株的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及生物量,且随着Cd处理水平的提高,亚麻的各种生长指标受抑制程度均显著加重,与对照相比,高质量分数Cd处理的亚麻的株高、茎粗、叶片数等分别降低了64.1%、51.9%和58.6%;在器官水平上,亚麻的根、叶、茎中Cd质量分数依次降低;在亚细胞水平上,Cd更多的分布在细胞壁和核糖体上,且显著高于细胞核与叶绿体、线粒体的。可见,40、80mg/kg的Cd处理会抑制亚麻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而亚麻对Cd的耐受性可能是根部对Cd向上运输的限制及细胞壁和液泡对Cd的隔离所致。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信林  王慧  邱化蛟  邱财生  龙松华  王玉富  郭媛  
利用添加了不同量(40、80 mg/kg)的外源镉(Cd)的土壤(有效Cd质量分数分别为17.40、51.50 mg/kg)进行亚麻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平Cd处理对亚麻的出苗率、株高、茎粗、叶片数、生物量及不同器官Cd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质量分数Cd(40 mg/kg)提高了亚麻的出苗率,而高质量分数Cd(80 mg/kg)则抑制了出苗;Cd处理降低了亚麻植株的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及生物量,且随着Cd处理水平的提高,亚麻的各种生长指标受抑制程度均显著加重,与对照相比,高质量分数Cd处理的亚麻的株高、茎粗、叶片数等分别降低了64.1%、51.9%和58.6%;在器官水平上,亚麻的根、叶、茎中Cd质量分数依次降低;在亚细胞水平上,Cd更多的分布在细胞壁和核糖体上,且显著高于细胞核与叶绿体、线粒体的。可见,40、80mg/kg的Cd处理会抑制亚麻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而亚麻对Cd的耐受性可能是根部对Cd向上运输的限制及细胞壁和液泡对Cd的隔离所致。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江豪  陈朝阳  王建明  高文霞  
云烟85种植密度、打顶时期试验表明,烟株按110cm×50cm移栽、含蕾打顶,烟叶产量、产值最高,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居第3位,烟碱含量较适中,化学成分较协调,符合卷烟工业配方需求;烟株按110cm×50cm移栽、现蕾打顶,烟叶产量、产值居第2位,上中等烟比例最高,但烟叶烟碱含量显著偏高,居第2位,卷烟工业的可用性较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英  刘敏莉  宫国辉  赵树春  
以孕蕾期辽藁本为材料,研究了摘花序、打顶等处理对辽藁本生育性状特征及根部产量的影响。结 果表明,孕蕾期摘花序后,辽藁本植株生长健壮,茎粗和、茎充实度、叶面积指数等性状表现较好,根部产量高;打顶 后植株生殖生长旺盛,花序数增多,但结实率低,根部增产效果不明显。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啜文婷  王世富  都兴范  
为了研究柞蚕雄蛾油中α-亚麻酸对高脂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给高脂小鼠以不同剂量的α-亚麻酸灌胃,并每周称体重,4周后测定小鼠肝系数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表明:与摄食高脂饲料的小鼠相比,柞蚕雄蛾油处理组中的α-亚麻酸可使小鼠血清TC下降22.48%~29.04%,TG下降25.53%~46.38%,LDL-C下降30.17%~45.70%,HDL-C升高11.18%~26.97%,并能明显降低小鼠体重及肝系数。可见,α-亚麻酸能够较好的调节小鼠血脂代谢,明显降低摄食高脂饲料小鼠的血脂水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小龙  孙焕良  谢达平  彭杰  孟桂元  
为建立南方亚麻天然水沤法脱胶技术体系,通过不同水源、温度、pH值、浴比、化学助剂的脱胶试验,研究了外界因子对亚麻天然水沤法脱胶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天然水沤麻以果胶分解菌含量丰富的池塘水,在30~35℃,浴比1∶20~25,pH7.0~7.5为最佳,加入1.5%~2.0%的尿素能够显著提高果胶酶的活性,加快沤麻进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宏霞  徐幸莲  周光宏  
通过测定添加和不添加亚麻籽胶的60 g.L-1玉米淀粉胶在贮存过程中碘蓝值(BV)、流变特性、热特性的变化,分析了亚麻籽胶对玉米淀粉老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亚麻籽胶后,BV下降速度减缓,贮能模量(G')上升缓慢,热焓值(ΔH)明显低于不添加组(P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博  黄丽华  蒋向  李育强  张学文  
薤白EPSP基因编码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酶,对除草剂草甘瞵具有一定的抗性.利用该基因构建植物表达重组体.薤白EPSPcDNA重组到植物表达载体pWM101中,构建成35S启动子控制的植物组成型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入亚麻,经过潮霉素筛选获得了抗性的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后获得了亚麻苗.经特异引物的PCR扩增,证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亚麻基因组中,对转基因亚麻愈伤组织及幼苗进行的草甘膦抗性检测表明,转基因亚麻对草甘膦的耐受性明显提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凤云  张辉  斯钦巴特尔  
应用252条10-mer随机引物对遗传背景相似的可育株和不育株亚麻进行了RAPD分子标记,在不育株与可育株之间寻找DNA的多态性差异带,结果发现,在252条随机引物中有2条引物(即S62和S135)可分别得到1个与显性核不育的雄性基因有关的RAPD分子标记为S62-500和S135-35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