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35)
2023(2896)
2022(2196)
2021(1967)
2020(1349)
2019(3012)
2018(2870)
2017(5004)
2016(2721)
2015(2882)
2014(3054)
2013(3082)
2012(2906)
2011(2943)
2010(3134)
2009(2962)
2008(2728)
2007(2703)
2006(2502)
2005(1822)
作者
(8047)
(7072)
(6789)
(6500)
(4063)
(3320)
(3076)
(2724)
(2622)
(2469)
(2354)
(2328)
(2179)
(2100)
(2057)
(2016)
(1928)
(1908)
(1842)
(1821)
(1778)
(1666)
(1664)
(1593)
(1590)
(1558)
(1527)
(1507)
(1466)
(1429)
学科
(20267)
农业(13692)
(13678)
经济(13662)
(9250)
业经(7351)
农业经济(6532)
(5178)
中国(5009)
发展(4894)
地方(4801)
(4798)
收入(4657)
(4478)
农村(4461)
建设(3887)
(3810)
经济建设(3416)
土地(3320)
分配(3253)
工作(3082)
人口(3064)
方针(3004)
及其(2936)
农民(2889)
(2878)
(2862)
政策(2795)
(2757)
劳动(2757)
机构
学院(43757)
大学(40426)
(17108)
经济(16577)
管理(14988)
研究(14804)
(13833)
理学(12917)
理学院(12762)
管理学(12541)
管理学院(12455)
中国(10868)
农业(9310)
科学(8490)
(8391)
师范(8361)
(7807)
业大(7754)
中心(7629)
(7204)
(6989)
(6809)
师范大学(6375)
(6300)
研究所(6131)
农业大学(6127)
(5814)
(5578)
经济学(5282)
财经(5263)
基金
项目(28903)
研究(24567)
科学(23048)
基金(19957)
社会(16788)
(16575)
国家(16294)
社会科(15526)
社会科学(15525)
科学基金(13887)
(12798)
编号(11361)
教育(11109)
基金项目(10710)
(10158)
(9757)
成果(9664)
(9223)
(7887)
课题(7879)
资助(6921)
国家社会(6849)
发展(6807)
(6679)
(6674)
自然(6613)
(6561)
农村(6530)
自然科(6432)
自然科学(6432)
期刊
(26888)
经济(26888)
(20924)
农业(13225)
研究(12618)
中国(12102)
业经(8706)
教育(7335)
农业经济(7153)
科学(7066)
农村(6691)
(6691)
学报(6680)
大学(6029)
学学(5760)
(5689)
金融(5689)
农村经济(4590)
(4150)
社会(4037)
(4009)
社会科(3791)
社会科学(3791)
问题(3648)
(3361)
经济问题(3183)
业大(2889)
技术(2835)
管理(2828)
农业大学(2799)
共检索到67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森  
<正>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与保障,高素质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力图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乡村教师队伍。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教育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为此,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如何应势而动,破解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现实困境,亟待我们集思广益、倾力解决。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倪莹莹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和先导作用,乡村振兴也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使命。文章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关系入手,通过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困境进行分析,提出改革专业设置,优化课程内容,与乡村产业发展相契合;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内培外引优秀人才,与乡村产业发展相适应;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与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相对接等建议,探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春莲   陈扬扬   李茂林  
基于2011~2021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探讨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可显著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教育水平和资本水平均能正向调节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果。影响机制检验显示,数字乡村建设可通过创新效应、普惠效应以及产业升级效应,间接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且教育水平、资本水平能够显著强化上述机制。门槛效应回归结果说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以自身为门槛的三重门槛效应。因此,须加速乡村数字新基建布局,畅通数字乡村建设的赋能渠道,实施差异化区域发展举措,提升地区教育水平,建设高水平资本市场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晔  
建设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是促进新时代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及《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不仅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也为建设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勾画出了基本路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琳琳  
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这是教育的使命和职责。本文通过研究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机理和实践模式,提出促进乡村教育振兴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从理论逻辑来看,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个人人力资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率、激发农民增收内生动力,有助于乡村振兴;从实践模式来看,乡村教育振兴创新模式包括学历教育改革发展模式、智慧教育模式、产教融合全域教育模式与社会资源参与模式。未来,要使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模式有效实施,还需完善教育质量考核制度,确保教育目标的科学合理性与有效落实;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分配,保障乡村地区公平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多元主体沟通机制,鼓励政府、教育机构、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的合作与参与,共同推动乡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明  
数字技术铸就农业现代化,促使农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农业高质量发展所依托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分析了行业现状及痛点,构筑了数字助农的逻辑框架。本文认为,利用“数字乡村”战略开创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局要以数字激活农业发展潜能、引领农业技术革新、赋能农业生产要素,完善决策评估体系。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常咏梅   危齐敏   李杰丽  
为了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解决乡村教师研修存在的现实问题,本文采纳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视角,探索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对乡村教师研修的支持作用,并基于活动理论提出了平台支持的可持续专家引领研修模式、平台支持的规模化同伴互助研修模式和平台支持的常态化自主反思研修模式,或将成为乡村教师开展研修的新路径。最后,本文剖析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能为三种研修模式提供科学、专业、客观评价的可行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董雨昕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引导数字经济融入农村农业生产生活已然成为了乡村产业振兴、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石,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转变的基本方向。当前,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专业人才的缺失、数字治理体系的不完善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因此,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发挥政府主导,引领数字经济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海央  柴正猛  许雨辰  
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定量刻画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比较二者的分异演进特征,应用时空统计学手段揭示演化分异中的相关关系,再以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其一,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不均衡性问题突出,乡村产业振兴水平的总体差异缩减趋势比较稳定。其二,农村金融量的扩张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能够维持稳定的相关关系,质的提升、总体水平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间的趋同程度在逐步增强。其三,农村金融量的扩张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外生动力,与质的提升存在正向交互作用,应兼顾农村金融发展量与质的相互协调。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供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朝睿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意,也是推动中国农村地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全方位的质量提升与效益提升,也是基于“四大体系”之上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数字化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对应”“高度适配”,乡村数字化建设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发展场域和战略实施支点。文章构建了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阐释了乡村数字化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引导、技术驱动、产业引领、政策保障“四位一体”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了要持续增强乡村数字生产要素、数字技术、数字治理对农产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政策体系“赋能”水平和质量的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经韬   智瑞婷   吴萍   陈池波  
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能显著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数字乡村建设对西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弱;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当农村居民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跨越21.43%的门槛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进清  韩佩锦  钱璟烨  
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是落实边境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信息化赋能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有其深厚的内在逻辑机理,从教育环境、教师队伍、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四维要素分析信息化赋能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向度。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信息化赋能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待优化升级、教师队伍信息化素养急需提升等诸多困境。从设施环境、教师素养、课堂生态、教育效能四维发展空间齐力着手,提出补齐信息化教育环境短板、提升教师队伍数字化素养、创新课堂教学改革、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等信息化赋能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推进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英华   于沛太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可以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本文在厘清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技术人才与数字化素养提升、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等方面提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举措,助力乡村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振华   江金启  
利用全国1869个县域数据,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指标体系,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测度并描述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进一步从技术进步偏向的视角分析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高,综合指数均值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存在着显著的全局空间集聚效应和地域差异,障碍因素诊断发现创新相较于其他四个维度障碍度的比例较大。第二,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县域的高质量发展。第三,技术进步偏向在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具体而言,数字乡村建设能够加快促进中国县域技术进步发生由劳动偏向型向资本偏向型的转变,并进而增加县域创新产出来显著推动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应继续强化数字赋能,引导资本更多向县域流动,强化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以发挥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航  王跃伟  
[目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民生维度目标与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是相呼应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该文构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潜力的测度体系。[方法]运用熵权法、TOPSIS、障碍度模型分析我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潜力水平的时空特征及障碍因素。[结果]结果表明:我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潜力水平总体不高,且区域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与省域相比,上海、北京、天津等大都市的潜力水平处于较高等级,高水平地区从点状分散向集聚分布格局转变,部分省域的等级呈现动态变化。[结论]经济、文化、社会维度是准则层的主要障碍因素,其中文化维度的障碍度呈降低趋势,环境、社会维度的障碍度呈增大趋势;环境治理、绿化覆盖、客源市场消费能力、产业规模、居民消费水平是指标层的主要障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