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89)
2023(5112)
2022(4165)
2021(3805)
2020(3140)
2019(7016)
2018(6456)
2017(12656)
2016(6440)
2015(7137)
2014(6852)
2013(6831)
2012(6089)
2011(5450)
2010(5812)
2009(5674)
2008(4516)
2007(4026)
2006(3562)
2005(3218)
作者
(18201)
(14854)
(14681)
(14049)
(9250)
(7102)
(6826)
(5798)
(5634)
(5297)
(5084)
(4939)
(4747)
(4587)
(4549)
(4546)
(4379)
(4313)
(4288)
(4141)
(3635)
(3628)
(3449)
(3424)
(3310)
(3268)
(3210)
(3194)
(3126)
(3033)
学科
(24768)
经济(24748)
(24684)
金融(24684)
(21533)
银行(21515)
(20994)
(18534)
管理(15803)
中国(15161)
(14655)
企业(14655)
方法(11581)
中国金融(10941)
数学(10792)
数学方法(10700)
(8397)
(8331)
(7596)
地方(7435)
业经(6419)
(6291)
财务(6278)
财务管理(6271)
企业财务(6081)
农业(5796)
(4902)
(4842)
贸易(4834)
(4735)
机构
学院(86732)
大学(85940)
(39042)
经济(38250)
管理(31949)
中国(29316)
研究(28675)
理学(27587)
理学院(27290)
管理学(26804)
管理学院(26649)
(18536)
(16967)
(16355)
科学(16247)
中心(15915)
(15420)
(15286)
金融(15155)
财经(14946)
银行(14757)
(13948)
(13838)
(13622)
经济学(13440)
业大(13373)
农业(12913)
研究所(12790)
(12528)
经济学院(12355)
基金
项目(59654)
科学(47204)
基金(44229)
研究(43181)
(38272)
国家(37918)
科学基金(32847)
社会(28860)
社会科(27679)
社会科学(27672)
(23922)
基金项目(23535)
自然(20394)
自然科(19972)
自然科学(19969)
自然科学基金(19665)
教育(19600)
(19542)
资助(18095)
编号(16708)
重点(13629)
(13423)
成果(13345)
(13261)
(13053)
国家社会(12478)
创新(12390)
科研(11635)
教育部(11517)
课题(11497)
期刊
(37339)
经济(37339)
(26667)
金融(26667)
研究(26004)
中国(17564)
(14781)
学报(13935)
(13847)
科学(12280)
大学(10792)
管理(10652)
学学(10420)
农业(8962)
财经(7652)
教育(6961)
(6541)
经济研究(6472)
技术(6230)
业经(5596)
理论(5037)
问题(4706)
中国金融(4682)
实践(4561)
(4561)
(4531)
统计(4279)
国际(4032)
(4012)
(3926)
共检索到1331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漪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在改革大潮中应运而生,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里也是我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一个精彩缩影。改革创新勇立潮头交易中心成立是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1993年底,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决定从1994年起,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进一步改革我国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志青   胡时霖  
全球面临气候危机挑战的背景下,以纽约和伦敦等为代表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积极采取行动,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支持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作为中国重要的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上海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贯彻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积极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本文通过构建绿色金融评估指标体系,对标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对上海提升绿色金融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对上海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包括打造有一定创新和推广价值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评价激励机制,大力发展转型金融、生物多样性金融、气候投融资等绿色金融重点领域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白鹤祥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涵义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金融枢纽,这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开放创新提出了明确定位、指明了前进方向。"国际金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程实   赵东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体系化分工,但资本市场在融资与投资功能的平衡性、市场规则的完善度、投资者理念的成熟度等方面,仍然存在改善和提升的空间。本文围绕资本市场新“国九条”的重要政策精神,探讨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的重要意义,通过借鉴成熟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经验,对优化我国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夯实金融强国基础建设提出六点建议:一是贯彻“投资者为本”理念,保证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二是落实投资者教育,培育理性健康的投资理念;三是持续深化改革,完善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四是监管“有棱有角”,提升主体行为的规范程度;五是优化金融中心功能布局,改善资本市场生态环境;六是稳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丰富人民币国际投资市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费少卿  
本文运用产业生态理论和物流枢纽建设逻辑,重新审视"一带一路"关中城市群现代化物流产业体系构建,分析物流产业内部、科技与物流、人力资源与物流、现代金融与物流之间不协同的七个方面的主要表现。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关中城市群国际物流枢纽若干政策措施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高旭  刘丽伟  
数字贸易已成为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近些年来,中国数字贸易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经济保稳转增的重要支点。为促进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并填补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间的数字贸易鸿沟,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首要任务是打造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基于数字经济的发展背景,在阐述数字贸易概念及分类的基础上,剖析了上海打造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的现实基础、优势条件及严峻挑战,并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统计问题、法律法规问题、安全与开放问题、巨额逆差问题提出了路径选择。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莫家豪  
为了将香港打造成亚洲教育的枢纽,香港特区政府大力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近年来,香港高等教育发展取得卓越的成绩,香港的大学在全球大学中排名领先,并成为国际标杆。本文旨在探讨香港建构亚洲教育枢纽的经验,重点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传华  
枢纽经济是通道经济、转口经济、过境经济的升级版理论,实践中创造了临空经济、临港经济、临站经济、临轨经济、站场经济等经济模式。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有利于推进要素集聚、资源整合,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枢纽服务网络,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本文梳理了枢纽经济的理论形成过程:交通枢纽-要素枢纽-枢纽产业-枢纽城市,其最高阶段是枢纽产业与枢纽城市的融合共生、持续发展。我国枢纽经济建设成效初显,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枢纽功能定位有待明晰;要素整合能力有待提升;产业协同发展有待加强;枢纽城市建设任重道远。结合我国枢纽经济发展状况,本文认为枢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为:从单式枢纽到综合枢纽,从实体枢纽到虚拟枢纽;从区域枢纽到国际枢纽;从城市枢纽到枢纽城市。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枢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筱  王铮  
本文论述了研发枢纽城市的概念。文章认为研发枢纽城市是区域枢纽-网络结构中具有创新行为、知识扩散与商贸中心功能的城市,一个研发枢纽城市是产业集群、研发企业活跃、具有生产性和商贸性附域、具有知识城市特征的空间集合体。文章在分析与观察基础上提出在区域管理意义上,通过促进聚集、发展文化多样性、建立风险基金建设、利用企业内部网络促进网络生成等措施是研发枢纽城市发展的基本途径。文章认为在管治上,政府应通过实施外部网络战略、善待大学和发展金融服务业来构建研发枢纽城市。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廖青  
高等教育国际化时代,世界各地争相打造教育枢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的比较研究显示,共同的国际背景和不同的目标定位使得两地在向知识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都把打造区域教育枢纽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但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有不同的侧重。新加坡引进世界顶级大学,致力于打造知识/创新枢纽,而中国香港则通过多方合作吸引非本地学生,并且不断调整学生枢纽的结构。基于此,本研究认为打造区域教育枢纽是两地应对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重要举措,但具体的实践过程则依不同的战略定位和体制而呈现不同的形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珩  张存禄  黄培清  
本文首先界定了现代物流的基本内涵 ,归纳了现代物流中心城市的特征 ,讨论了传统运输枢纽向物流中心城市过渡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针对物流中心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共同性问题系统总结了规划建设中的原则、主要任务与实施问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鸣野  
地缘政治学说发端于西方国家对地区和全球权力的争夺。在这种学说的发展过程中,著名的地缘政治学者麦金德提出了"心脏地带"理论,斯皮克曼提出了"边缘地带"理论,其间还有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的"生存空间"理论。在西方大国眼中,上述地区都是各自在世界权力竞技场中获得主动地位所必须加以控制的地区,从而导致了大国之间激烈的和长期的地缘政治斗争,世界性的战争和不稳定多由此而生。在笔者看来,这些或在地理上处在大国之间,或在政治上处在大国的强烈关注之下的"被争夺"地区应被称为"中间地带"。"中间地带"是国际政治中的力量凹陷地区,其产生的原因、展示出来的特征以及呈现出的意义都对认识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内在本质具有独特的重要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国旗  金凤君  刘思婧  
物流枢纽是城市群及更大空间尺度的物流设施网络运行与组织的核心。在回顾国内外物流枢纽概念形成基础上,从概念演变、构成要素角度,界定了物流枢纽作为具有密切业务联系的设施群的内涵与特征。将物流枢纽的形成归结于区域空间组织形式与产业组织形态的变迁、交通与物流组织方式的革新。从节点的集聚与扩散效应、通道的时空压缩效应两方面,分析了物流设施群的形成过程。运用"轴—辐"空间组织模式,揭示了区域性、全国性和全球性物流枢纽的演变过程。最后,指出物流枢纽作为一类新型复合型物流节点,应充分考虑所在地区的自然、交通、物流区位条件,经济辐射与影响力,物流业发展水平与质量,进行科学布局,突出场所概念,注重与产业、交通、资源开发的协同融合。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玉平  
江南最大的铁路枢纽───株洲刘玉平株洲市位于湘中丘陵地带,是江南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新兴的工业重镇。京广、浙赣、湘黔三条铁路大动脉在这里交汇,以冶金、机械、化工、建材为责柱形成工业体系。境内炎陵县鹿原陂安葬着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炎帝陵”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