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18)
2023(7274)
2022(5619)
2021(5266)
2020(4458)
2019(10475)
2018(10343)
2017(20545)
2016(10867)
2015(12282)
2014(12233)
2013(11961)
2012(10563)
2011(9242)
2010(9624)
2009(9237)
2008(9378)
2007(8455)
2006(7369)
2005(6847)
作者
(30723)
(25544)
(25512)
(24078)
(16298)
(12126)
(11528)
(10052)
(9481)
(9232)
(8783)
(8604)
(8418)
(8211)
(7743)
(7731)
(7708)
(7558)
(7299)
(7222)
(6330)
(6182)
(6124)
(5928)
(5778)
(5736)
(5671)
(5616)
(5039)
(4935)
学科
(69184)
企业(69184)
(63541)
(53535)
经济(53469)
管理(52914)
方法(27384)
(20081)
数学(20058)
业经(19772)
数学方法(19574)
(17399)
财务(17367)
财务管理(17358)
企业财务(16459)
技术(13988)
理论(12548)
企业经济(12024)
(11408)
(11184)
经营(10867)
(10564)
(10521)
技术管理(10400)
(9674)
决策(9026)
(8719)
中国(8645)
计划(8210)
经济理论(8023)
机构
学院(160569)
大学(155685)
管理(71871)
(66424)
经济(65175)
理学(61917)
理学院(61410)
管理学(60350)
管理学院(60061)
研究(43826)
中国(36110)
(31844)
(31618)
科学(25239)
财经(25209)
(24988)
(22731)
业大(21367)
(20847)
中心(20556)
商学(20509)
商学院(20311)
(19759)
北京(19696)
(19458)
经济学(19049)
研究所(18663)
财经大学(18630)
经济管理(18314)
经济学院(17137)
基金
项目(103882)
科学(84391)
基金(77776)
研究(75539)
(66688)
国家(66087)
科学基金(59852)
社会(49195)
社会科(46778)
社会科学(46763)
(41338)
基金项目(40739)
自然(40356)
自然科(39572)
自然科学(39565)
自然科学基金(38922)
教育(35319)
(33566)
资助(32542)
编号(30479)
(23854)
成果(22922)
(22763)
重点(22723)
(22571)
创新(22121)
(20654)
教育部(20165)
人文(20140)
国家社会(20102)
期刊
(75048)
经济(75048)
研究(41181)
管理(33273)
(29491)
中国(29227)
科学(21185)
学报(18533)
技术(18263)
(16505)
大学(15156)
学学(14578)
教育(13364)
业经(13209)
财经(12994)
(12429)
金融(12429)
(11224)
经济研究(11135)
技术经济(10958)
农业(10821)
财会(10449)
统计(9604)
(9554)
问题(8718)
现代(8334)
(8201)
决策(8116)
会计(8038)
商业(8022)
共检索到234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建国  
坚持立足地方办学,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转型,已成为地方本科高校共识。地方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推动高校与地方行业企业的合作,实现校地互动、产教融合。融入地方产业办学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根本要求。作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部署,引导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和地方高校的广泛共识。坚持立足地方办学,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转型,也已成为地方本科高校共同的认识。近年来,许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成荣  
文章从体制、课程和教学三个层面,以及价值论、本体论、方法论等三个维度,论述了校企合作模式分析框架的建立,并对校企合作模式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理性分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星钊  刘世立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何办出特色,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成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所在。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充分认识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峻  苏娅  
当前,校企合作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学校的广泛关注。各校在自身的办学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校企合作模式特点。金陵中等专业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坚持"引企入校",将企业先进的硬件设施和优秀的课程理念引入到学校、引入到学生的课堂中。形成了与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校企关系,产生了双方互利共赢的效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晓霞  
文章论述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内涵及合作深度,分析了校企合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普遍属于浅层次的合作,缺乏整体运筹、通盘考虑,运行的形式大都限于表面上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同时,阐述了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并提出了"订单教育""顶岗实习""工学交替""校厂一体化""联合共建"这五种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郦昕阳  
提出并解析了"产业链"校企合作模式,旨在通过这一模式,使高职学生在精通一种职业技能的同时,掌握同一产业链上其它节点企业的多种职业技能,使学生不会因"订单企业"的产业转型而影响正常就业,并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适应性和在职业岗位上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潜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明航  
为了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经验,以期对我国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有所借鉴,文章就校企合作的培养目标、运行机制、合作动力、长效机制、考核评价、学生就业等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加以比较研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汪建云  
高等职业教育是按照职业需求组织和实施的教育,要注重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其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文从产教结合的角度,阐述了开展校企合作教育的必要性,并就构建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问题,在建立合作伙伴、吸引充足生源、抓好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文雄  
校企合作教育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高等职业教育被发达国家称作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其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走校企合作教育的办学之路。校企合作教育在国际上称为"合作教育",它是指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金梧等在《北京教育·高教》第10期撰文提出,基于大学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以及原行业所属科研院所企业化改制后造成行业在共性、关键、创新技术研发链条上出现的暂时缺位,为高校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造了难得的机遇。高校要想真正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就要把学校的综合科技优势与企业的科技需求紧密结合,建立起一种"并行作业"的校企合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平和  
校企合作的成功与否关系到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而能否办出特色正是高职教育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对高职院校而言,如何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的多种模式,解决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校企合作办学的长久机制,办出自身的特色和水平,是高职院校亟待研究与解决的迫切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昕  宿林林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将成为校企双方寻求深入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文对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招生与社会用人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等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并对其内涵与模式做了深入探讨,以期对高校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教学科研和学生就业等方面有所借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勇  
对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方向,打造专业发展与区域行业发展紧密对接的应用型专业。使合作高校真正做到职业教育所要求的"业内的大学、业内的团队、业内的专业"。对外合作延宽,推动校企合作走向国际化。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是深化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ICT(信息通信技术)产业正在成为促进新兴业态形成的动力引擎的新形势,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联合高校,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培养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升我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慧芹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制度的基础,"校企一体化"是校企合作内涵的深化,是产教融合的重要实现形式。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与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原则构建"理事会",为校企深度合作搭建平台;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目标,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校企双方将管理一体化、运行机制一体化、教学体系一体化、评价体系一体化融入人才培养,实现了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苏小冬  张加乐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显著特征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实现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剖析我国高职院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制约我国高职院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因素。探索适合高职院校企合作推进策略及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