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96)
2023(8517)
2022(6939)
2021(5875)
2020(4323)
2019(10170)
2018(10045)
2017(18966)
2016(9940)
2015(10982)
2014(10969)
2013(11317)
2012(10877)
2011(9956)
2010(10163)
2009(8815)
2008(8502)
2007(7615)
2006(7121)
2005(6769)
作者
(30114)
(25189)
(25108)
(23302)
(16133)
(11940)
(11365)
(9784)
(9709)
(9166)
(8742)
(8502)
(8192)
(8040)
(7815)
(7808)
(7597)
(7432)
(7262)
(7241)
(6476)
(6231)
(6087)
(5739)
(5702)
(5672)
(5584)
(5580)
(5223)
(5034)
学科
(48290)
经济(48255)
管理(28823)
(26985)
地方(18590)
中国(17824)
(17433)
企业(17433)
环境(15392)
(14195)
业经(12727)
方法(11327)
(10642)
(10290)
地方经济(10260)
(10095)
贸易(10081)
农业(9940)
(9646)
(9550)
金融(9550)
数学(9453)
(9426)
银行(9412)
数学方法(9369)
(9272)
(8649)
(7730)
(7707)
技术(7642)
机构
学院(142385)
大学(139568)
(60337)
经济(58879)
研究(54801)
管理(52653)
理学(43444)
理学院(42919)
管理学(42324)
中国(42186)
管理学院(42051)
科学(33067)
(31265)
(28218)
(26351)
(25352)
研究所(25190)
中心(25114)
(23730)
(20553)
北京(20461)
业大(20439)
师范(20303)
(20110)
(19634)
财经(19620)
农业(19365)
(18477)
经济学(17707)
(17653)
基金
项目(92607)
科学(72465)
研究(70142)
基金(64310)
(56090)
国家(55576)
科学基金(47268)
社会(44608)
社会科(42372)
社会科学(42363)
(38627)
基金项目(33702)
(31545)
教育(29597)
编号(28781)
自然(28405)
自然科(27694)
自然科学(27690)
(27625)
自然科学基金(27153)
资助(24914)
成果(23354)
发展(22572)
(22154)
重点(21137)
课题(20508)
(19708)
(18691)
创新(18507)
国家社会(18403)
期刊
(77183)
经济(77183)
研究(45013)
中国(36961)
(24447)
管理(21062)
学报(20933)
科学(19801)
(18309)
(17620)
金融(17620)
教育(17341)
农业(16909)
大学(15824)
业经(14618)
学学(14523)
技术(13521)
图书(12107)
经济研究(12091)
问题(9599)
(9190)
书馆(9033)
图书馆(9033)
财经(9022)
(7892)
商业(7700)
(7666)
(7636)
论坛(7636)
科技(7250)
共检索到238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綦久竑  金子盛  
北京绿色交易所原名为北京环境交易所,是北京市市委、市政府为争取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全球定价权设立的市场平台。作为北京市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载体,北京绿色交易所(以下简称“绿色交易所”)通过为环境权益定价、为低碳发展赋能,服务北京市低碳城市发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经过14年的持续探索,绿色交易所在环境权益交易、绿色公共服务、低碳发展服务、绿色金融服务等方面不断创新实践,服务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安国俊  柴麒敏  黄禾  
绿色低碳成为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14年9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实施(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支持低碳发展试验试点的配套政策和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完善,支持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低碳省区、低碳城市和低碳城镇,支持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低碳城区、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城市建设领域、城市交通和城市生活方式等方面加强碳排放控制。《规划》明确提出完善应对气候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安国俊  柴麒敏  黄禾  
绿色低碳成为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14年9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实施(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支持低碳发展试验试点的配套政策和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完善,支持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低碳省区、低碳城市和低碳城镇,支持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低碳城区、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城市建设领域、城市交通和城市生活方式等方面加强碳排放控制。《规划》明确提出完善应对气候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明星  
当前,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社会共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金融租赁公司作为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的金融机构,在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设备技术升级、盘活存量资产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金融租赁公司服务绿色低碳发展正当其时绿色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的一场深刻变革,必将对经济结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旻  
立足新发展阶段,如何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发展与减排共赢,成为绿色银行发展的新命题。作为国内绿色金融业务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兴业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减污降碳”重点领域加大支持力度,持续开展服务模式创新,努力推动经济社会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为经济发展和绿色转型贡献金融力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靖婷  言鲲鹏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持续快速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相关监管政策已初步构建,绿色保险等金融实践加快推进。截至2018年末,我国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约10万亿元,绿色债券发行额约2800亿元,融资规模双双位居国际前列。与此同时,浙江等五省(区)建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自下而上地进行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中国节能减排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蓉  王成  徐铁  王丹  
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暖化,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的共识。各国都在积极为碳减排的责任和目标寻求途径和方法。中国在自身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并且成为全球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绿色化、低碳化,不仅契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且也是中国市场导向的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内在动力。在这一背景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湖北经济学院、日本名古屋大学国际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由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湖北经济学院环境资源与国际贸易学院等单位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于2007年正式成立并开始运营。作为国家财政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的补充资金机制,基金充分发挥连接政府与市场、财政与金融、国际与国内的桥梁作用,通过提供优惠贷款、开展股权投资和融资性担保等有偿使用方式,示范、引领、撬动市场资金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及节能减排领域流动,支持和促进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17年是清洁基金"保稳定、促发展"的关键之年。面对新形势、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金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绿色金融不仅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金融支持,也有力促进了绿色经济的发展,以利于促进绿色金融发展,进而在经济结构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为研究对象,基于低碳经济视角探析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我国绿色金融监控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焕波  宁留甫  
推动“三北”地区生态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对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实现国家区域发展的有效协同和战略平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枢纽和依托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建立完善政府主导的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在碳达峰的问题上展现灵活性,将“三北”地区打造为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性资源保障区,系统谋划“三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布局,提高“三北”地区生态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能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文林  
<正>甘肃省白银市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多品种有色金属工业基地、西部重要的新型化工能源基地和甘肃省重要的复合型能源基地,但白银市工矿业长期粗放式发展,造成了辖内水土流失、工矿业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作为甘肃省生态屏障的“北大门”,在资源型城市亟须转型的背景下,白银市启动黄河流域生态修复、碳汇林建设、风电光伏项目等一系列绿色工程,助力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关键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波  温旭新  
以我国省级工业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将因子分析原理运用到省际工业发展评价与分析的过程中,建立更加科学的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省际工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在区域间、区域内均存在不均衡现象。就区域间来看,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出东、中、西的阶梯趋势。就区域内来看,东部地区高水平、中等水平发展均衡,呈现出"倒金字塔型"。中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处于中等水平居多,高水平和低水平者甚少,呈现出"橄榄球型"。而西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最高仅达到中等水平,而且有近一半省份处于低水平阶段,呈现出"水滴形"。针对突出的省际工业发展差距,国家应从设立能源重工产业转型基金、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及构建东、中、西绿色产业链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的支撑力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正东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快速发展,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提升,在支持中国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积极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完善绿色金融“五大支柱”为着力点,创建自治区级绿色金融改革示范区,强化财政金融联动,发挥绿色金融“三大功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翟柱玉  
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届五中全会,更进一步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纳入到"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强调经济的绿色增长。通过转变经济活动来管理和改善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关键,污染密集型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被纳入基本国策。技术创新是污染密集型产业向绿色低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谭建生  
当前我国能源发展新格局的主要特点,一是在经济新常态下,能源消费增速换挡,但在发展惯性下,传统化石能源仍保持快速增长,能源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行动和国内大气污染治理压力持续加大,能源结构双重替代动力进一步增强;三是美国页岩油气革命带来的全球能源生产消费格局调整,OPEC等国际传统能源治理体系影响力衰减,新的能源治理机制正在形成;四是在能源技术创新驱动下,能源系统生态正在发生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