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30)
2023(7222)
2022(5724)
2021(5363)
2020(4422)
2019(10099)
2018(10515)
2017(18407)
2016(10922)
2015(12687)
2014(13142)
2013(11858)
2012(10827)
2011(9747)
2010(10019)
2009(9090)
2008(9062)
2007(8581)
2006(7413)
2005(6230)
作者
(31713)
(26342)
(26100)
(24783)
(16487)
(12443)
(11986)
(10443)
(10061)
(9673)
(9095)
(9004)
(8669)
(8299)
(8243)
(8034)
(7787)
(7698)
(7587)
(7581)
(6596)
(6596)
(6573)
(6179)
(6016)
(5959)
(5908)
(5898)
(5522)
(5439)
学科
(37546)
经济(37509)
管理(27909)
(19692)
方法(17973)
(16255)
企业(16255)
数学(15887)
数学方法(15445)
中国(12222)
(10426)
(10261)
理论(9687)
地方(8503)
教育(8006)
(7805)
教学(7654)
业经(7613)
(7516)
农业(6540)
(6267)
(6089)
(5893)
银行(5878)
(5788)
金融(5781)
工作(5718)
环境(5670)
(5648)
土地(5476)
机构
大学(143459)
学院(143027)
管理(49830)
研究(49130)
(46121)
经济(44661)
理学(41833)
理学院(41308)
管理学(39760)
管理学院(39517)
中国(36465)
科学(33234)
(32401)
(28205)
(25379)
业大(24877)
(24193)
研究所(23169)
中心(22861)
(22704)
农业(22216)
(21901)
师范(21622)
技术(20627)
北京(20453)
(19520)
(18653)
(17348)
财经(16769)
师范大学(16530)
基金
项目(96530)
科学(73756)
研究(71763)
基金(64535)
(57249)
国家(56742)
科学基金(47557)
(41058)
社会(40440)
社会科(38017)
社会科学(38010)
教育(36536)
(34252)
基金项目(33125)
自然(31567)
编号(31362)
自然科(30836)
自然科学(30828)
自然科学基金(30188)
资助(27558)
成果(27272)
课题(24104)
重点(22484)
(20267)
(20010)
(19952)
(19604)
项目编号(18773)
科研(18603)
大学(18570)
期刊
(53982)
经济(53982)
中国(40545)
研究(40472)
教育(31363)
学报(26460)
(25190)
科学(21816)
大学(20117)
管理(19404)
(18281)
学学(17749)
农业(17252)
技术(16797)
图书(13060)
(10173)
金融(10173)
职业(10044)
(9583)
书馆(9535)
图书馆(9535)
统计(9258)
业经(8975)
(8092)
(7980)
经济研究(7849)
财经(7789)
(7478)
论坛(7478)
决策(7459)
共检索到226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雷培梁  
打造"校地共同体"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应然之举。坚持需求、质量和服务导向,构建新型"发展共同体"。创新构建"六维立体"整体架构,实现高校办学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协同共赢。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十三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运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谢金楼  
知识高度化、复杂化的浪潮席卷全球,高校应审时度势,培育出具有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综合素质强的人才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台湾地区应用型高校打造的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将校企关系深度融合形成互相支持的"学习共同体"为变革当前的高等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提供了具体的实践策略,其工作室"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为大陆高校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俞燕  黄文胜  
立足会计行业转型发展背景,创新提出就业型—创新型—创业型"三型"人才培养模式,从组织建设、人才培养动态调整、实训平台建设、"三型"育人模式改革、教师专业队伍建设,以及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与动力机制等方面,对基于校企合作共同体的会计"三型"人才培养模式、机制及其实践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构建"市场化"校企共同体联合培养育人思路、建立"联盟化"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特色化"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红  
在全国1 300多所高职院校中,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凭借其独特的"校企共同体"办学模式蜚声全国。这个由杭职院创新提出的校企合作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已成为学院的"金字招牌",也得到了职教界的广泛认可。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比中,学院"基于校企共同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摘得一等奖。走进杭职院,"条件好"是第一观感。友嘉企业培训中心里,学生与企业技师在与企业完全同步的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贾文胜  梁宁森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迫切需要和根本保证。在校企共同体的视阈下,打通"双师型"教师培养渠道,实施校企联动、双师共育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实施专任教师入职标准,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强化教师职业培训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史铭之  
校企利益共同体是实现技术本科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创新形式。技术本科校企利益共同体的运行机制包括:共同的愿景、文化的共融、资源的互补、利益的共赢以及制度的保障。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实现路径包括:校企共建二级学院组织机制、建设同工同酬的技术应用型师资队伍、开发企业需求导向的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创建实践教学基地、产学研战略联盟推进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蓝军斌  
在校企共同体的模式下,打造现代化产业学院建设是产教融合的全新模式,也是对教育与企业进行结合的全新路径。文章主要对校企共同体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进行研究,围绕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两个关键展开,即教学平台和合作模式,以此来不断强化校企共同体背景下,强化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于友成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和国际交流平台,筛选合适的企业合作项目,可以构建以企业项目实践为核心的IECP育人共同体。其中I指"International",即国际化,建立中外高校办学的合作平台,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意团队,引入国际创意理念,培养学生国际视野;E指"Enterprise",即企业,通过企业这个窗口,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雪春  侯长林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是高校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行供给侧改革的一条重要路径。课程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与学科专业建设互为支撑,关乎人才培养质量和转型成败。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破旧立新、以新促破,需要对课程建设现状进行问题审视,依据自身发展特色,有的放矢地进行策略构建,最终实现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军  申怡  夏建国  
新工科建设的社会意义在于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产业界与教育界持续的能量转换是推进新工科建设的必要条件。然而,现实中产业界与教育界的相对割裂对深入推进新工科建设形成制约,构建产教合作命运共同体为推进新工科建设提供了新视角和路径选择。实践表明以产教合作命运共同体建构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改革,有助于推进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实现工程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倪洪章  
高校是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培养机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建设教学学术共同体,逐渐成为高校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当前的学院治理背景下,高校建设教学学术共同体还面临着未能突破权力分配定势,教师职能分配与学术治理内部结构不佳,缺乏评估工作;教学学术地位不明,教师对教学学术缺乏重视;学生参与氛围不佳,参与能力不强等困境。为了加快推进教学学术共同体建设,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各高校还需打破权力分配定势,调整教师职能,理顺学术治理内部结构,开展评估工作;确认教学学术地位,通过资源供给和晋升标准引导教师重视教学学术;构建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参与建设,加强学生参与建设的能力。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思  
在线教师共同体是网络研修中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式,目的是促进教师相互协商,在互惠互利中促进教师个体能力的发展。在借鉴实践共同体和活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在线教师共同体的构建原则。依据在线教师共同体的构建原则设计在线教师共同体模型,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运用该模型,产生在线教师共同体的实践案例。采集教师共同体的典型案例数据,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分析在线教师共同体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在线教师共同体形成稀疏的社会网络结构,成员间互惠性较低;共同体成员的协同学习行为层次较低;共同体成员缺乏协同知识建构的高水平行为模式。最后,从发布适当的学习任务、对成员进行专题培训和提升在线学习平台的智能性三个方面提出促进在线教师共同体发展的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邹良影  刘程灿  
实践育人是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的重要形式,实践育人共同体是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双创型"实践育人共同体是培育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平台。国内高职院校就"双创型"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实体形式、虚拟形式、虚实兼具形式的三种不同建设途径。高职院校"双创型"实践育人共同体主要由建设主体、建设方式、建设客体、运行结构等构成,同时受外部环境影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曲丽  戴昀弟  范曙光  
校企深度融合无论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人才需求出发,还是从高等教育战略发展出发,都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本科高校教育要想实现其服务社会的使命,就需要构建和优化校企深度融合机制。要面向社会、面向经济、面向市场,以校企深度融合形式调整教学理念和方向,开发和设置课程体系,构建和完善评价体系,保持教育和企业需求的紧密对接。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信阳  何云峰  
高校"师生成长共同体"以其开放性、多维性、生态性等特质,在塑造和谐共生、兼容并蓄的大学气象,推动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及促进师生双赢共长中发挥着弥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在加强对其认知的基础上,发挥学校、教师、学生三者合力,保障其良性运行,使其作用更加充分地发挥,为师生成长及学校建设增砖添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