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32)
- 2023(4596)
- 2022(3759)
- 2021(3330)
- 2020(2781)
- 2019(6310)
- 2018(6032)
- 2017(12024)
- 2016(5875)
- 2015(6609)
- 2014(6366)
- 2013(6404)
- 2012(5799)
- 2011(4997)
- 2010(5359)
- 2009(5392)
- 2008(4103)
- 2007(3591)
- 2006(3241)
- 2005(3023)
- 学科
- 融(24182)
- 金融(24182)
- 业(21581)
- 银(21276)
- 银行(21273)
- 行(20779)
- 济(18469)
- 经济(18452)
- 管理(17424)
- 企(14872)
- 企业(14872)
- 中国(14710)
- 中国金融(10855)
- 制(8994)
- 财(7970)
- 方法(6950)
- 地方(6679)
- 数学(6285)
- 数学方法(6250)
- 服务(6106)
- 业经(5941)
- 务(5819)
- 财务(5805)
- 财务管理(5798)
- 农(5704)
- 贸(5580)
- 企业财务(5576)
- 贸易(5570)
- 易(5499)
- 工作(5034)
- 机构
- 学院(74089)
- 大学(73039)
- 济(32723)
- 经济(31837)
- 管理(28562)
- 中国(26134)
- 理学(23906)
- 理学院(23725)
- 管理学(23444)
- 管理学院(23306)
- 研究(23001)
- 财(16982)
- 银(14913)
- 京(14430)
- 银行(14425)
- 融(14031)
- 中心(13890)
- 金融(13771)
- 行(13540)
- 财经(13225)
- 科学(12142)
- 经(12029)
- 人民(11391)
- 江(11287)
- 经济学(11093)
- 所(10814)
- 农(10597)
- 国人(10353)
- 中国人(10310)
- 中国人民(10204)
- 基金
- 项目(49408)
- 科学(38598)
- 研究(38106)
- 基金(35636)
- 家(30146)
- 国家(29863)
- 科学基金(26075)
- 社会(25126)
- 社会科(23970)
- 社会科学(23962)
- 省(19739)
- 基金项目(18713)
- 编号(16218)
- 教育(15908)
- 划(15725)
- 自然(15212)
- 自然科(14907)
- 自然科学(14902)
- 自然科学基金(14663)
- 资助(14446)
- 成果(13432)
- 发(11645)
- 创(11234)
- 重点(11074)
- 项目编号(11068)
- 国家社会(10671)
- 融(10475)
- 创新(10461)
- 课题(10282)
- 部(10241)
共检索到123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万春
做好模式创新、体制创新、产品创新,实现小微金融从融资服务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变,为广大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创新创业、激发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小微企业往往平均生命周期短、财务信用记录少,抵押物不足、首次贷款难、风险溢价高、传统金融服务环境下融资难融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闫冰竹
北京银行为切实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做出了不懈努力,构建起服务小微企业的多层次金融支持保障体系早在成立初期,北京银行就确立了"服务中小"的市场定位,从别人不愿意服务的小微企业入手,从一笔笔小业务、一户户小企业做起,成长为一家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专业银行。小微企业是北京银行事业的起点,更是北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闫冰竹
引导和鼓励中小银行发展科技金融,并进行政策、市场指引和辅导,打造出中国的"硅谷银行",是解决科技创新困境的关键步骤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如何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国家创新战略,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完美融合,是中国金融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2000年6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中国国家培训网”组建成立,旨在跟踪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以服务国家在职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为中心,探索开展人事人才远程教育培训工作的新思路。中国国家培训网四年的发展之路是如何走过的呢?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宋旭群
近些年来,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已进入品牌竞争的新时代。其实,金融品牌不仅包括金融机构的产品品牌,还应包 括宏观层面的区域金融品牌。文章分析了区域金融品牌的层次及其国际经验,并据此提出了我国的国家金融品牌战略。
关键词:
金融品牌 区域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龚方乐
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经济结构,尤其是民营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但由于金融供给不足等原因,小企业的发展遭遇瓶颈。作为第一家民营资本占主体地位的全国性股份制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
信息不对称、首次贷款难、政策不会用、服务不精准、合力不充分,是金融服务民营小微的痛点难点,应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实招硬招,深入推进金融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是培育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源泉,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加、激发创新活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已成为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任务。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聚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科进
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不仅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努力,也需要与时俱进地完善监管制度,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新要求宏观经济现状对银行服务小微企业提出新要求。2014年以来,世界经济温和复苏,但美联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国经济已步入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从结构性失衡向结构再平衡调整、从总量宽松粗放刺激向总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沈彬
中国金融业面对外资银行激烈的竞争,其竞争劣势不仅在于资本规模、产品、金融服务、技术创新等方面,还表现在金融品牌建设方面。国内外金融业大量的事实和实践证明,拥有著名的金融品牌就拥有核心竞争力。本文从打造现代化商业银行金融品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足和误区,以及对策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金融品牌 建设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维海
服务品牌内化研究是当前服务品牌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金融企业通过构建基于机制设计下的服务品牌内化模型,能够有效地确定目标市场,进行品牌定位,实现品牌承诺和价值主张,激发员工参与行为,培养客户的忠诚度,实现获利战略目标。论文在研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三维客户价值体验公式"、服务品牌构建路径、服务品牌内化"六力"假设模型、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服务品牌内化模型,为下一步的品牌内化研究提供了初步的理论模型,并对中国金融企业,以及其他企业服务品牌建设有着较高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金融 服务品牌内化 六力模型 机制设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钧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26岁的泰隆商业银行有幸参与其中,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站在奋进新时代的历史节点,8000多泰隆人怀揣着骄傲和自豪。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要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问题,同时逐步降低融资成本"。改革开放以来,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载体,雨后春笋般的小微企业成了国民经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向世文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成长、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但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增长转型阶段和结构调整期,部分行业风险水平上升,小微企业信贷违约风险加剧。北京地区小微企业发展既受到整体经济环境影响,又具有自身特殊性。如何结合区域内小微企业特点,引导银行发挥小微企业发展"蓄电池"的作用,在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特色化可持续发展,是值得监管部门深入研究的课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慕冰
小微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细胞,在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促进创业创新、保持就业稳定、稳固民生基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引导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银监会始终坚持的监管方向。在监管持续引导和激励下,银行业将服务小微企业与自身战略转型相结合,主动求新求变,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探索出一条银企共赢的商业可持续之路。面对经济增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植凤寅
主持人的话:发展小微企业的意义尽管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但是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仍然是个难解的题。小微企业融资难表面上看是缺钱,实质上是缺信息、缺信用。2014年7月23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地提出了运用大数据等手段提升监管水平、让信用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础桩"的要求。8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整合注册登记、生产经营、人才及技术等方面的信息资源,破解缺信息、缺信用难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叶志桂
"拨一拨,动一动"的模式并不是解决小微金融服务不足的长久之计,必须要在服务对象、风控理念产、推动模式等方面进行转型,以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当前国家和社会各界对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极其重视,出台了系列政策,层面高、含金量大,支持力度空前。然而从实际执行层面看,仍然感觉问题不少。笔者认为,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对小微金融服务的针对性不够、有效性不足。针对性不足则无法满足小微企业的切身需求,有效性不足则无法解决可持续问题,"拨一拨,动一动"的模式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而要提升小微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在服务对象、风控理念、
关键词:
小微金融服务 不良率 六个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