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32)
- 2023(18957)
- 2022(16166)
- 2021(15259)
- 2020(12550)
- 2019(28970)
- 2018(28675)
- 2017(54369)
- 2016(29886)
- 2015(33368)
- 2014(33444)
- 2013(32338)
- 2012(29327)
- 2011(26052)
- 2010(26014)
- 2009(23565)
- 2008(23156)
- 2007(20547)
- 2006(17679)
- 2005(15401)
- 学科
- 济(111548)
- 经济(111404)
- 业(100618)
- 管理(98380)
- 企(94511)
- 企业(94511)
- 方法(53581)
- 数学(43335)
- 数学方法(42721)
- 财(36006)
- 业经(31937)
- 中国(29618)
- 农(28376)
- 务(26320)
- 财务(26242)
- 财务管理(26198)
- 企业财务(24907)
- 理论(24664)
- 技术(23382)
- 学(22608)
- 制(22512)
- 和(20845)
- 地方(20510)
- 贸(19124)
- 贸易(19107)
- 农业(19102)
- 划(18812)
- 易(18585)
- 教育(17248)
- 策(16902)
- 机构
- 学院(408386)
- 大学(408117)
- 管理(164642)
- 济(156090)
- 经济(152504)
- 理学(142023)
- 理学院(140488)
- 管理学(137909)
- 管理学院(137131)
- 研究(125851)
- 中国(95047)
- 京(85608)
- 科学(78266)
- 财(74887)
- 江(61751)
- 所(61036)
- 财经(59902)
- 农(59631)
- 业大(58845)
- 中心(58782)
- 研究所(55353)
- 经(54410)
- 范(54302)
- 师范(53790)
- 北京(53509)
- 州(50054)
- 院(46687)
- 经济学(46560)
- 农业(46262)
- 技术(45299)
- 基金
- 项目(278045)
- 科学(219573)
- 研究(206588)
- 基金(200319)
- 家(172882)
- 国家(171288)
- 科学基金(149404)
- 社会(128955)
- 社会科(122090)
- 社会科学(122060)
- 省(110892)
- 基金项目(106190)
- 教育(97572)
- 自然(97345)
- 自然科(95147)
- 自然科学(95124)
- 自然科学基金(93435)
- 划(92152)
- 编号(85500)
- 资助(81781)
- 成果(69047)
- 重点(61615)
- 创(61012)
- 部(60750)
- 课题(58917)
- 发(58095)
- 创新(56269)
- 项目编号(53688)
- 大学(53657)
- 科研(53061)
- 期刊
- 济(171019)
- 经济(171019)
- 研究(118048)
- 中国(80787)
- 管理(65395)
- 财(62334)
- 学报(62212)
- 科学(57059)
- 教育(56849)
- 农(52841)
- 大学(48998)
- 学学(44859)
- 技术(40117)
- 农业(36505)
- 融(32605)
- 金融(32605)
- 业经(29498)
- 财经(29448)
- 经济研究(26308)
- 经(25299)
- 图书(23374)
- 问题(21457)
- 技术经济(20914)
- 业(20712)
- 科技(20373)
- 财会(19771)
- 版(19336)
- 理论(18963)
- 现代(18625)
- 商业(18168)
共检索到597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金伟林 吴画斌
海尔大学通过不断创新,逐渐变成一个对内对外赋能的平台,其主要体现在构建了利于创新的知识平台、搭建对外赋能平台、扮演创新创业孵化器平台。本文选取海尔大学为研究对象,针对如何建立创新型企业大学及如何赋能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页图所示。一、打造认知、链接、重构三种能力
关键词:
企业大学 物联网范式 赋能 平台 海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肖鹏 胡许萍 刘金培 李林
笔者针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规制差异,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的方法,以海尔国际化经营过程为案例,来探讨环境规制差异对跨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环境规制差异主要表现在能效标准差异、节能补贴差异、环保观念差异和环保认证差异四个方面。依据这四个方面建立的模型的理论论证显示,环境规制差异对我国跨国企业技术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跨国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实现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
环境规制差异 技术创新 探索性案例研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海军 张悦
首先阐述以模块化为抓手推动协同创新的理论内涵;其次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构建基于模块化的协同创新网络模型,并从生态学视角探讨网络化资源管理,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网络化资源持续优化的自组织协同创新生态圈。进一步地,采用探索性案例方法并聚焦海尔的T系列空调产品,深入分析案例企业通过模块化协同创新推动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的实践,最后讨论案例企业针对网络化资源的若干微观管理机制。研究可以为中国企业在网络化时代探索产品模块化,以及构建基于模块化的协同创新网络、管理网络化资源提供借鉴。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金伟林 王侦 吴画斌
物联网时代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寻并获取有用的信息、技术、人才等,而开放式创新是一个很好获取资源方式的途径。通过研究海尔集团的开放式创新平台—HOPE平台,进一步阐述开放式创新给企业赋能的方式,HOPE平台主要通过与研发体系的协同、跟用户的交互过程中得到创新源、逐步促使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行颠覆性创新等方面赋能企业,帮助其快速成长与发展。同时也指出了开放式创新面临的问题,如开放程度控制、信息的分类处理等,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若干建议,借此希望能对实施开放式创新的企业有所帮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画斌 陈政融 魏珂
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特别是制造产业急需转型升级,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会,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工业互联网平台起着创新引领的作用,选取海尔的COSMOPlat为研究对象,剖析海尔的智能制造模式及转型升级服务。研究显示:企业应该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两化融合,满足用户最佳体验,使其全流程、全周期参与,实现大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定制的转型,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构建共创共赢的生态系统。同时,领先企业通过构建平台可以提供智能化转型升级服务,带动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连上实现整体升级。借此希望能为中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可行参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伟 符正平
新创企业联盟网络动态演化的内在机理在理论上缺乏更细致的诠释,鉴于此,对广东省3家新创企业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探讨新创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联盟网络动态演化的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旨在揭示新创企业联盟网络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新创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其联盟网络的关系强度、网络位置、网络异质性都会发生动态演化,企业战略类型以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是影响新创企业联盟网络动态演化的关键性驱动因素。
关键词:
新创企业 联盟网络 网络演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牛亚丽
微创新是一些创新型科技企业发展经验的归纳,也是为后续转型企业提供发展思路的理论概括。企业微创新的主旨在于:企业立足于市场需求、坚持产业化导向,致力于突破"技术"与"市场"高效衔接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挖掘与充分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企业的微创新基于消费者体验的视角,逐步做微小的改进,不断地在某一领域做点滴的积累,最终实现大范围的改善。从率先开展微创新探索的企业实践来看,企业微创新战略大体朝着客户导向、定点突破、精微极致、系统开放四个方向展开。百度、阿里巴巴在进行微创新时一般会采用多种微创新组合方式开展创新活动,依靠不同形式的微创新组合不断提升产品性能;而腾讯微信微创新战略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关键是因为其深刻洞察市场以及对市场信息进行捕捉且做出适宜的响应,并快速嵌入市场和抢占市场份额,且依靠微创新来完成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画斌 许庆瑞 陈政融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一家能源企业10多年的纵向案例研究,依据战略引领创新、创新促进能力发展、能力支撑战略的思想,分析和归纳其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和机制。研究表明:该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经历了二次创新到集成创新、再到各创新要素共同演进的路径,而创新机制中的积累机制、学习机制、协同机制在不同的阶段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创新驱动 创新能力 路径与机制 案例研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蒋春燕 吴画斌
平台组织具有网络效应和演化能力两大特征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今时代组织要能够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要求,而制造业企业从产品创新到平台创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有别于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内部驱动因素对企业平台化转型的影响,以海尔集团为案例,分析其从产品服务创新(一维“点线”模式)到平台服务创新(二维“平面”模式)的因素,以期为其他企业实现平台化转型提供理论和实践路径参考。研究表明:从产品服务创新到平台服务创新的出现与海尔集团提出的组织平台化、用户个性化、员工创客化密不可分,组织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员工创新、文化创新等是驱动海尔集团平台化转型的重要内部因素,其中组织平台化是海尔获得丰富资源的基础,用户个性化实现与用户“零距离”,员工创客化激发了员工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同时,为了获取外部优质创新资源,海尔集团构建了开放式创新平台,构建新型价值创造关系,通过孵化创客、提供创业资源和创投基金、建立独特的激励分享机制等赋能员工自主创业和创业小微。从长远角度看,平台化转型对海尔集团的影响还不明确,有待深入拓展研究和时间验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慧洁 罗瑾琏 易明 李树文 钟竞
依据国家设立科创板的目标与定位,科创企业既要在前沿技术上取得突破,又必须实现成熟技术的快速优化和迭代。在此背景下,管理者如何协同两者之间的悖论关系是亟待突破的现实瓶颈。本文基于角色身份理论,采用嵌入式案例研究方法,对科创板上市企业HB公司3个核心创新团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探索管理者创新角色身份建构过程,破解其推动创新悖论协同增效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管理者在创新悖论触发下主动进行角色探索,表现出角色同化、角色分离、角色整合、角色脱离4种形态,由此产生不同的创新角色职能。当管理者进行角色同化时,将践行规范维护者职能;当管理者同时进行角色分离和角色整合时,将主动协同多重角色身份及其要求,践行矛盾平衡者职能;当管理者进行角色脱离时,将表现出随俗浮沉,放弃践行创新角色职能。(2)管理者角色职能通过团队认知、资源过程影响创新目标的实现。当管理者实施规范维护者职能时,团队成员认知固化,通过团队资源消化实现成熟技术优化的目标;当管理者实施矛盾平衡者职能时,引导团队成员进行认知匹配、认知扩展,通过团队资源积累、资源增益实现前沿技术突破和成熟技术优化协同增效的目标;当管理者表现为随俗浮沉时,团队成员将出现认知失调,通过团队资源损耗制约创新目标推进。本研究不仅从角色身份视角丰富了创新悖论管理的理论内涵,同时对科创企业创新管理人才培育、团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旭雯 迟景明 何声升 刘永刚
聚焦校企深度融合问题,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探讨沈鼓集团与大连理工大学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生的过程。研究发现:(1)深度融合是复杂的动态过程,需要双方不断适应彼此,建立共生关系并完善共生模式,形成互利共生状态;(2)互利共生状态形成需要校企双方经过“搜寻—选择—变异”三阶段适应性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调整自身规则,而且要吸纳对方规则,也即规则迭代是双方实现深度融合的关键所在;(3)上述规则既包括显性的规章制度流程,也包括隐性的认知模式、价值观念等。总而言之,校企深度融合的核心在于规则与适应,只提供创新资源而不改变自身规则以适应彼此,则难以实现真正的深度融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庆瑞 陈政融 吴画斌 刘海兵
本文力求归纳中国传统制造企业战略的演进,以战略引领创新为主线,对代表性的传统家电制造业海尔集团进行了纵向单案例研究,借助矛盾论的思想和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内外环境对海尔不同战略阶段进行分析和梳理。研究发现:企业战略决策的变化以企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基本过程,具体表现在以技术和创新为核心、市场创新为导向、组织创新为保障、文化创新为激励,同时战略引领创新也需要领导、协同和组织等相关战略管理机制作为支持和发展。本研究丰富了战略引领创新的理论,总结了传统制造业战略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指出了目前海尔战略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今后发展建议,为传统制造业的战略发展提供了一系列实践指导。
关键词:
制造业 战略引领 创新 案例研究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史影 郝振杰
在科研转化型实践教学基础上,带领本科生探索建立了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和蛋白质结构互补技术模型(BRET/Nanobit),并用以探讨GPCR介导的未知偏向性信号通路。把与课程相关的未知科学问题引入实际教学,对探索性实验项目的开展模式、实验路径、教学成效以及后续衔接方式进行了摸索。实践结果表明,科学问题引导型探索类实验能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深度思考,有望成为本科生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崴 王续琨
从组织管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入手,根据团队结构和团队创造力相关研究理论,确立科研团队结构和团队创造力的探索性研究指标。选取来自不同学科领域和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科研团队开展探索性案例研究,对团队结构和团队创造力各指标进行汇总和比较分析,得出团队成员个体能力、角色配置和异质性结构等团队结构因素对团队创造力的正、负向影响结果。根据探索性研究结果,构建了科研团队结构对团队创造力影响的假设模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瑾琏 王象路 程国萍 钟竞 耿新
本文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通过探析科创板上市SN公司突破高精度北斗/GNSS技术,并将创新成果转为规模化市场应用的创业历程,解构了科创企业创新架构的设计逻辑与演进过程。研究发现:(1)科创企业创新架构的设计逻辑是从管理者认知上升到战略性意义建构,进而构建创新架构的认知与行动过程:在初创期,科创企业管理者在面临导航技术封锁时形成技术自主型认知,通过自主创新的战略性意义建构,构建创新单元紧密耦合、董事长嵌入的铅球态创新架构;在发展期,科创企业管理者在面临北斗产业竞争时形成技术孵化型认知,通过技术—市场双元的战略性意义建构,构建探索—利用创新单元结构分离、董事长牵引的哑铃态创新架构。(2)以董事长、总经理共同领导而形成的创新赋能—协同机制是科创企业创新架构产生创新效应的关键:在初创期董事长行动赋能与总经理要素协同的作用下,科创企业以铅球态创新架构实现技术突破;在发展期董事长认知赋能与总经理文化协同的作用下,科创企业以哑铃态创新架构实现技术升级与技术转化。(3)科创企业经历内部单元聚合、关键资源导入以及运作机制更新,实现由铅球态向哑铃态创新架构的演进。本文研究发现不仅揭示了科创企业创新架构的设计逻辑与演进机理,也为我国科创企业通过创新架构设计来实现“卡脖子”技术突破提供了启发与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突破激励困境:数字情境下企业实现精准激励的机制——基于海尔链群合约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AI能力如何助推企业实现价值共创——基于企业与客户间互动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双重成本匹配影响企业集团管控模式选择的机制——基于海尔集团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基于LSSC的物流企业成长机理——探索性多案例研究
创业型企业跨界创新模式建构与实现路径——基于两家典型企业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企业网站服务质量的探索性研究——基于交易过程的视角
研究企业工资的一个探索性成果
绿色创业者的类型与行为路径:基于中国企业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传统服务业企业如何实现平台创新——一个探索性纵向案例研究
礼让行为能塑造组织创造力吗?——基于企业日常交往的探索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