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31)
2023(4218)
2022(3453)
2021(3474)
2020(2740)
2019(6699)
2018(6576)
2017(10374)
2016(6952)
2015(8019)
2014(8406)
2013(7450)
2012(6921)
2011(6578)
2010(6830)
2009(5505)
2008(5301)
2007(4792)
2006(4251)
2005(4080)
作者
(15303)
(12744)
(12623)
(12030)
(8033)
(6104)
(6042)
(5141)
(5021)
(4878)
(4398)
(4195)
(4140)
(4133)
(4092)
(4022)
(3986)
(3934)
(3901)
(3641)
(3484)
(3196)
(3182)
(3059)
(3021)
(3002)
(2913)
(2795)
(2671)
(2571)
学科
教育(19384)
(17205)
经济(17186)
中国(12823)
管理(11227)
(9718)
理论(8443)
(8003)
企业(8003)
教学(6956)
(5933)
(4665)
方法(4575)
(4567)
技术(4282)
发展(4096)
(3986)
(3974)
学校(3783)
(3771)
研究(3762)
(3667)
业经(3630)
学法(3612)
教学法(3612)
高等(3530)
思想(3477)
地方(3467)
(3427)
数学(3361)
机构
大学(83840)
学院(80228)
研究(32777)
教育(29047)
(24471)
经济(23554)
管理(23532)
(23128)
师范(23050)
理学(20041)
(19828)
理学院(19688)
师范大学(19185)
管理学(19136)
管理学院(18958)
中国(17756)
科学(17666)
职业(16553)
(16076)
技术(15341)
研究所(14443)
(14384)
北京(13772)
中心(13091)
(11865)
(11516)
职业技术(11448)
教育学(11105)
(10698)
技术学院(9893)
基金
项目(48054)
研究(45730)
科学(39731)
教育(31601)
基金(30054)
社会(24962)
(24445)
国家(24007)
社会科(23263)
社会科学(23257)
编号(22872)
成果(21324)
(20739)
科学基金(20084)
(20029)
课题(19736)
(17403)
基金项目(15042)
规划(14677)
(13208)
项目编号(13122)
(12750)
重点(12744)
(12565)
教育部(12339)
(11955)
资助(11767)
研究成果(11669)
(11119)
(11099)
期刊
教育(51680)
研究(35091)
中国(31283)
(30228)
经济(30228)
职业(15223)
技术(14183)
技术教育(10451)
职业技术(10451)
职业技术教育(10451)
管理(9333)
学报(8585)
(8276)
(8186)
大学(8073)
科学(7979)
(7871)
论坛(7871)
图书(6397)
农业(5777)
高等(5560)
成人(5405)
成人教育(5405)
学学(5360)
(5302)
职教(5241)
高等教育(4888)
书馆(4795)
图书馆(4795)
(4590)
共检索到141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刘海  
对中德职业教育合作研讨会的观点进行综述分析认为,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在校企合作、校际交流、教学改革、师资培训、学生培养等领域取得了丰富的合作成果,为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大量有益的实践经验。展望未来,中德职业教育应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提升合作质量。我国在职教国际交流合作过程中应在借鉴的基础上,思考将我国有效的职业教育模式进行输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红  
5月24日,"中德职业教育合作研讨会"在京举行。此次会议是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首次会议的7项配套活动之一。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对德国进行了历史性的国事访问,双方发表了《关于建立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把两国关系提升到一个新水平,2014年、2016年,李克强总理与默克尔总理共同主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大源  
自1978当中国年政中府国将改国革家开工放作始的,重点转到经济领域之后,中国与德国就在职业教育领域里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如果从1979年巴伐利亚州部长、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主席弗里茨·皮尔克与我国交往,以及1980年国家教育委员会与巴伐利亚州开展政策对话达成职业教育合作共识算起,中德职业教育已成功走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静  
在中德职教合作30周年到来之际,"中德职教合作三十周年庆典暨中德职教合作发展论坛"2009年11月29—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活动期间,会议还开设了"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法制建设"4个分论坛。其中,"教学改革"分论坛发言以中德两国相关职业教育教学借鉴与交流中的实际经验为依据,涉及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应用、职业教育办学与教学模式的迁移等,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借鉴和有益启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英洪  张宁宁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少刚  丁艳  
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合作金融研究会于1993年6月1日至5日在烟台市长岛县召开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和调查报告20篇,来自总行学会秘书处及山东、浙江、江西、山西、贵州、上海、河北等省市的30名代表围绕“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深化农村信用改革问题”进行了讨论。现综述如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教育与产业合作的综合思考——“国际教育与产业合作研讨会”综述陈时见王楠1995年11月,全国产学合作专业委员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国家教委华育总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委员会、美国北伊利诺斯大学与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系在广西桂林市联合举办了国际教育与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广军  刘兰明  林春明  
做强高等职业院校,打造"升级版"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是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是引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支撑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历史性选择。一方面要求政府将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理念转变上升为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把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升级发展;建立健全高等职业教育"立交桥",大力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四年制高职教育探索;另一方面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将现代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转变为院校的科学办学行为,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深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打造科技协同创新联合体,提升大学文化育人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志群  
加强国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服务企业"走出去"战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成功的国际职教合作项目必须从理念和战略角度进行可行性、实施和评价研究,这需要基本数据、"最佳实践"经验和技术支持。以中德非营利性职教合作项目为例,讨论职教合作项目的质量和效益问题,介绍了AURA、指标控制法和授权评价等三种具体的质量监控手段,提示关注成功的国际合作项目的特点和规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颖  杨培雷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与中国经济改革——中德国际经济研讨会综述马颖杨培雷由德国艾哈德基金会赞助、武汉大学经济学院、德国杜伊斯堡大学、慕尼黑德国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德国际经济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参加本届研讨会的有中外专家、教授和学者共50多人,提交学...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晓东  
本文对2008年"中德对话:社会市场经济与和谐发展"第三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及与会者主要观点进行了介绍,综述了市场经济竞争政策与竞争秩序、反垄断实践、竞争政策与反垄断、竞争的作用及其绩效、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竞争政策等问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亚峰  潘海生  
2021年10月15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召开。此次研讨会围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主题,聚焦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设计与实施的探索与实践、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特色学徒制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实体化职教集团的探索与实践、产业学院的探索与实践、园区布局与职业教育布局一体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等核心议题进行了研讨,提出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举措。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埃德加·E·诺德曼  徐胜利  
半个世纪以来,中德两国经济关系得到了飞速发展,双边贸易额比同期翻了两番,达到去年可观的270亿马克水平;德国在华投资在过去的2年中更呈现出4倍的增长,1995年约6.3亿马克。此外,德国企业目前在华的分支机构已达1200余家,而且这一数目每周都在增加。 德国经济界在华抢滩的同时,我们不应忽视在德国的中国公司数目也在增长。自从柏林墙消失之后,德国重新成为欧洲的中心,从德国可顺利抵达从斯堪的纳维亚至东欧、南欧、西欧的整个大陆。德国目前有300多家中资机构,这在欧洲是最多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