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45)
2023(5174)
2022(3937)
2021(3580)
2020(2476)
2019(5336)
2018(4980)
2017(9437)
2016(4943)
2015(5452)
2014(5238)
2013(5095)
2012(4673)
2011(4106)
2010(4090)
2009(3744)
2008(3501)
2007(3294)
2006(2960)
2005(2499)
作者
(13525)
(11647)
(11564)
(11054)
(7137)
(5530)
(5177)
(4428)
(4340)
(3988)
(3975)
(3726)
(3651)
(3607)
(3449)
(3384)
(3320)
(3274)
(3270)
(3208)
(2754)
(2715)
(2701)
(2666)
(2591)
(2569)
(2525)
(2493)
(2355)
(2213)
学科
(22182)
经济(22041)
(13725)
管理(13157)
(10458)
企业(10458)
(9486)
业经(8410)
方法(8359)
中国(7570)
农业(6451)
数学(5392)
数学方法(5317)
(5286)
理论(5247)
地方(4905)
(4475)
社会(3932)
(3908)
(3849)
(3749)
环境(3573)
教育(3424)
企业经济(3311)
技术(3147)
经济理论(3121)
发展(3090)
(3077)
产业(2932)
(2847)
机构
学院(70550)
大学(68803)
(29663)
经济(29079)
管理(26084)
研究(25188)
理学(22577)
理学院(22324)
管理学(21983)
管理学院(21850)
中国(17969)
科学(14633)
(14310)
(13686)
(12505)
(11917)
中心(11324)
(10966)
研究所(10715)
财经(10620)
业大(10437)
(10146)
师范(10075)
(9656)
农业(9508)
(9334)
经济学(9214)
北京(8799)
(8350)
经济学院(8250)
基金
项目(49795)
科学(40109)
研究(39029)
基金(35908)
(31424)
国家(31104)
社会(27957)
科学基金(26622)
社会科(25168)
社会科学(25158)
(19795)
基金项目(18224)
教育(17697)
(16490)
编号(16166)
自然(14957)
自然科(14638)
自然科学(14637)
自然科学基金(14387)
资助(13278)
成果(13119)
(11899)
国家社会(11544)
重点(11438)
课题(11364)
(10921)
(10856)
(10571)
创新(10023)
(9945)
期刊
(35522)
经济(35522)
研究(21793)
中国(16818)
(13251)
学报(11236)
教育(10914)
科学(10545)
(10201)
管理(9931)
农业(9246)
大学(9209)
学学(8682)
业经(6446)
技术(6395)
经济研究(5820)
财经(5316)
(5134)
金融(5134)
(4723)
问题(4291)
(4270)
(4209)
社会(3847)
技术经济(3451)
科技(3429)
职业(3315)
现代(3204)
社会科(3172)
社会科学(3172)
共检索到1081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光建  黎珍羽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的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共同富裕的内涵和本质,共同富裕具有发展性、共享性、阶段性、协调性、全面性等多重特征。实现共同富裕,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因此,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分配和交换对促进共同富裕有着深刻的影响,应通过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消费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的关键因素,可通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公共消费规模,优化公共消费结构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等措施拉动居民消费。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宋泽莲   杨二美  
在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数字时代下新质生产力的积极效能。“新质生产力”的“新”表现为生产力要素的样态出新与能级革新,“质”表现为生产力要素的质态优化与质效提升,以上两点特征对于推进共同富裕而言具有积极效能。但基于“共同富裕”在“富裕”(包括精神与物质富裕)与“共同”(主要体现为富裕的普惠共享)方面的二维内涵,运用新质生产力也可能存在多重风险。就此,应当构建共同富裕目标下运用新质生产力的完善方案并逐步落实,具体而言应当以市场保障人才流动的高效畅通、以创新供能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组合、以科技驱动产业与市场体系转型、以制度强化发展中的监管与责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海涛  施悦琪  
促进共同富裕,关键在于提升后富群体的能力。高校育人体系需加快聚焦以增能赋能为目标的育人内容创新,增强现实适应性、领域交叉性、素质立体性;强化以多元适切为特征的育人方式创新,促进多样性、加强实践性、突出全过程性;推动以师生为中心的育人制度创新,健全便捷型、个性化、普惠性的规则设计。优化有利于能力提升培养的高校共育环境,构建能力主导的社会发展环境,营造多主体协同育人的共同体氛围,厚植公益取向的高等教育反哺文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任福兵   郭倩蓉  
流量经济是数字时代催生的新兴经济模式,对实现共同富裕作用重大。纵观理论、实践和价值三个维度,助力生产力发展是流量经济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的物质基础、运用数字赋能是流量经济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的新质生产力、以人民为中心是流量经济为实现共同富裕遵循的价值追求。当前,流量经济凭借巨大的发展基数和潜力,为促进经济复苏以及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发展动能,但也面临着发展主体联动不足、营商环境尚需优化、运营模式后备力不足、创新发展动力不足等现实挑战。因此,实现流量经济助力共同富裕持续向好发展,要着力从主体共生、平台共建、载体共享、发展共荣四个方面夯实举措。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政   郑霖豪   丁守海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有机结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就理论层面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进一步创新;就现实意义而言,新质生产力是形成新发展格局的突破口;从长远实践层面来看,新质生产力能够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新质生产力通过经济赋能、就业筑基、区域联动、精神铸魂和环境保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与此同时,新质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面临着数字鸿沟、劳动保障、平台垄断和产业短板四重困境。为使新质生产力更好促进共同富裕,应缩小区域和群体间数字鸿沟,完善新业态从业者的劳动权益保障体系,引导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鸣  魏佳朔  
实现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短板和弱项在农民农村。当前,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仍有缩小空间,也还需将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稳定在合理区间内,农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生活建设有待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公益事业仍有发展空间。对此,中央及有关部门、部分地区已有一些政策安排,但在范围上和内容上还有优化空间。面向2035年加快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还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完善优先向农业农村投入支持的长效体制机制、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并实现更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恒  郭梦恬  
当前,我国已实现9899万贫困人口绝对脱贫,正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大踏步迈进。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5G技术的广泛应用,“零工经济”通过算法更加高效地匹配供需,由此创造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增加了零工人员的收入水平。尤其是近几年疫情期间,依托互联网发展起来的“零工经济”异军突起,在稳定就业和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零工经济”在释放增长潜能、稳定就业、增加收入等方面效果显著,但也存在劳动保障不健全、议价能力较弱等问题。在提高收入(做大“蛋糕”)、收入分配(分好“蛋糕”)方面,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和收入再分配理论,为“零工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文珂   张琳雪   万立全   张国献  
作为新经济形态的数字经济,通过产业数字化赋能乡村经济增长“做大蛋糕”,基于收入分配平等化“分好蛋糕”,使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建共享。当前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共同富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数字技术与数字金融的约束、数字人才与数字素养的局限性、数字鸿沟与数字统治的显现、数据效应与数字红利的偏向。其制约机制在于:数字设施与产业弱质制约数字赋能、认知差异与技能异化制约共享能力、低度融合与数字转型弱化共富基础、制度缺位与保障低弱抑制共富追求。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共同富裕的优化路径在于:完善数字设施,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共同富裕提供硬件支撑;发展数字经济,为乡村振兴和促进乡村共同富裕提供经济基础;培育数字人才,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共同富裕提供智力保障;加强就业帮扶,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共同富裕提供人力支持;注重分配公平,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共同富裕提供原则遵循;推动均等服务,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共同富裕提供社会条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炳辉  
实现共同富裕需遵循均衡共享原则,解决普遍增长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而数字经济凭借共享性和高技术性优势,有益于增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能力,助力共同富裕稳步推进。立足于基础、均衡、共享、包容四个维度,对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从乡村数字基建布局滞后、收入分配“马太效应”风险拉高、高龄群体“数字鸿沟”问题凸显、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滞缓层面揭示数字经济驱动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为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应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构建高质量发展模式;以均衡式发展为基点,推动区域、城乡与收入社会变革;以共享式发展为追求,推进全体居民成果共享;以可持续发展为旨归,打造数字生态共融圈,促进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融合共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邬跃   李德龙  
促进实现共同富裕,农村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推动农村共同富裕过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具有人才支撑、智力支撑、技术技能支撑等功能,是促进农村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有效途径。但当前农村职业教育,从外部来看,不被社会认可,普遍受到鄙视和歧视;从内部来看,存在办学定位不清、质量偏低、供给不匹配需求等问题。要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应提高认识,以整体性治理思想为指导增加政策供给;明晰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和目标定位;提升质量、以质图强,赢得社会认可和存在感;涵养生态,夯实生存根基,增强发展后劲;适配需求,回应外部变化拓展功能挖掘潜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中南  包倩文  高德步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个阶段,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带领全体人民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居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改善,但贫富差距依然存在。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阶段,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和社保基金入市在公有制的运行机制上实现了突破,使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形式与制度逻辑相一致,是新时代公有制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之一。既有助于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使全体人民共享国有企业利润和发展红利,又能够在不损失效率的前提下提高社会公平,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构建更合理的财富分配格局。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旭辉  
改革开放以来,税收在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后,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新要求,意味着税收除了发挥调节收入的基本功能以外,还要更加积极参与国家治理,在调整产业结构、创新驱动发展、改善社会环境、保障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中发挥更大作用。但目前的税收制度仍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央地税收分成比例欠科学不利于产业升级、个人所得税合理性不足、阻碍科技创新发展等。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地方税制,灵活制定分成比例;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快房地产税、遗产税立法;及时更新消费税、资源税征收范围;充分发挥公众参与在改革中的作用,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炳辉  
实现共同富裕需遵循均衡共享原则,解决普遍增长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而数字经济凭借共享性和高技术性优势,有益于增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能力,助力共同富裕稳步推进。立足于基础、均衡、共享、包容四个维度,对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从乡村数字基建布局滞后、收入分配“马太效应”风险拉高、高龄群体“数字鸿沟”问题凸显、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滞缓层面揭示数字经济驱动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为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应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构建高质量发展模式;以均衡式发展为基点,推动区域、城乡与收入社会变革;以共享式发展为追求,推进全体居民成果共享;以可持续发展为旨归,打造数字生态共融圈,促进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融合共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豪  曹肖烨  
研究目标:总结收入分配制度演进规律,提供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政策协调安排参考。研究方法:基于政策文本提炼收入分配演进规律,利用国民收入核算数据,估算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的比例关系。研究发现:我国收入分配制度遵循从重效率向重公平转变的演进逻辑,经历了克服平均主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兼顾效率和公平、更加重视公平,促进共同富裕四个发展阶段。初次分配是收入分配的主导机制,需要提供公平分配秩序;再分配是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需要增加民生性和保障性支出;三次分配是收入分配的有益补充,需要设计激励相容的政策体系。研究创新:抽象出收入分配制度从重效率向重公平转变的演进逻辑,估算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的比例关系。研究价值:为促进共同富裕和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旭辉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道路,要立足我国的社会制度和现实国情。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缩小贫富差距、防贫减贫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调节功能。在过去四十多年来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历程中,虽然不同阶段的改革重心有所不同,但始终以促进共同富裕为使命,有着很强的逻辑连续性与目标一致性,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发展之路。“十四五”时期,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运行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社会保障可持续性问题,快速城镇化趋势下的社会保障公平性与衔接性问题,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保障包容性问题。为了更好解决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公平性以及包容性问题,应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筹资渠道,盘活社保存量资金;增强社会保障制度对人口老龄化和经济新常态的适应性;完善社会救助与福利体系,并向新生代农民工延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