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1)
- 2023(1607)
- 2022(1347)
- 2021(1344)
- 2020(1089)
- 2019(2314)
- 2018(2252)
- 2017(4686)
- 2016(2293)
- 2015(2465)
- 2014(2313)
- 2013(2303)
- 2012(2119)
- 2011(1888)
- 2010(1905)
- 2009(1861)
- 2008(1764)
- 2007(1759)
- 2006(1689)
- 2005(1322)
- 学科
- 济(10581)
- 经济(10451)
- 业(7475)
- 企(6676)
- 企业(6676)
- 农(6232)
- 管理(6155)
- 中国(4747)
- 业经(4606)
- 方法(4416)
- 理论(3959)
- 和(3753)
- 社会(3646)
- 农业(3583)
- 融(3454)
- 金融(3453)
- 银(3374)
- 银行(3374)
- 行(3297)
- 制(3135)
- 财(2789)
- 企业经济(2734)
- 经济理论(2723)
- 技术(2132)
- 地方(2086)
- 体(2080)
- 村(2056)
- 农村(2055)
- 学(1873)
- 数学(1826)
- 机构
- 学院(31527)
- 大学(31476)
- 济(13812)
- 经济(13541)
- 管理(12591)
- 理学(10947)
- 理学院(10819)
- 管理学(10648)
- 管理学院(10570)
- 研究(10352)
- 中国(8131)
- 财(6919)
- 京(6195)
- 科学(5476)
- 农(5450)
- 财经(5428)
- 中心(4947)
- 经(4881)
- 所(4777)
- 江(4776)
- 社会(4566)
- 范(4504)
- 师范(4489)
- 经济学(4341)
- 研究所(4192)
- 业大(4071)
- 财经大学(3960)
- 农业(3940)
- 北京(3837)
- 经济学院(3823)
共检索到49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丁宪浩
农民工作为具有鲜明特征的独特社会阶层,与城市户籍居民一起构成了城市新二元社会结构。新二元社会结构增加社会的不和谐因素,阻滞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加大和谐社会的构建成本。破解新二元社会结构的现实途径是通过尽快淡化农民工身份特征,尽快"分化瓦解"农民工群体,积极推动农民工融入其他社会阶层。这一进程分为融入障碍消除阶段、融入机制完善阶段和融入文化培育阶段。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红岩
包容性发展已成为新时代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参与和共享是包容性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面对农民工在城市遭遇排斥的非包容性发展局面,根据包容性发展理念设计反排斥的融入路径十分必要。要使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参与和共享是可能的较好的切入维度。据此,要让农民工参与经济发展活动、参与公共决策等公共治理活动、参与并建设社会关系网络;在参与的基础上,共享经济成果、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多元文化,逐步达到融入城市社会、成为新市民和推进城镇化的目标。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丁宪浩
新二元社会结构降低和谐社会构建质量,延缓和谐社会构建速度,加大和谐社会构建成本,应通过积极推动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才能尽快弱化消除这一新二元结构。影响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主要障碍有制度障碍经济障碍、公民素质障碍和文化障碍。实现农民工社会融入目标,需分阶段进行,根据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宏如 李群
本文基于多学科的方法,构建了员工帮助计划(EAP)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模型,发现EAP变量既有通过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进而间接影响他们的城市经济与社会融入,也通过心理资本直接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心理融入。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城市融入 心理资本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丁宪浩
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体现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提供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动力,弱化和谐社会的构建障碍,是真正彻底解决农民工问题、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措施。影响农民工社会融入最关键的是制度障碍,最根本的是经济障碍,从主观角度看有公民素质障碍,深层次的是文化障碍。推进农民工社会融入必须明确确立社会融入的战略任务,科学设定社会融入的战略目标,立即启动社会融入的重点工作。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农民工 社会融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佩
失地农民的被动城市化使他们面临着经济、文化和心理融入社会的障碍。成人教育应肩负起引导失地农民尽快融入社会的重任。为此政府应组建成人教育培训集团;学校要构建有教无类的成人教育体系;失地农民要积极参与成人教育。
关键词:
成人教育 失地农民 社会融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丁宪浩
城市二元社会结构延缓了和谐社会的构建速度,加大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成本,因而应通过积极推动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尽快消除城市二元社会结构。本文认为,影响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关键是制度障碍和经济障碍。实现农民工社会融入目标,需分三个阶段进行,即融入障碍消除阶段、融入机制完善阶段、融入文化培育阶段。而根据农民工社会融入三个阶段的不同要求,应分别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融入 城市二元社会结构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彭宇 郭元凯
本文在当前国家实施城镇化战略及农民工作为城市重要人力资源的背景下,聚焦于农民工在城市社会融入过程中出现的"过客心态"这一现象,抓住其背后无法充分融入城市这一本质问题进行探究。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农民工"过客心态"所表现出的城市归属感低,城市定居意愿不强,社会互动差,文娱活动单一以及社保参与力度小等五类现象。在相关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工进城以经济目的为主,受到城市居民排斥,社保制度不健全以及农民工生活能力不足等四方面导致"过客心态"的原因。提出逐渐改革二元户籍制度,完善农民工各项社保具体政策,加强农民工社会能力培养以及对城市居民进行宣传引导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融入 过客心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彭宇、郭元凯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年第13期中撰文,总结和分析了农民工社会融入过程中"过客心态"所表现出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所谓"过客心态",简言之,就是一种不打算在某地作长期居住的心理态度。从农民工的角度来看,"过客心态"集中表现在"对所生活工作的城市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权利义务观念淡漠,缺乏对城市的热爱和责任感,进而与这个城市以及城市中的市民产生一种疏离感。"与此同时,"过客心态"进一步"使得他们不愿意积极主动的介入城市社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邵彩玲 张洪杰
社会学家布迪厄在对资本的类型进行分析时,指出资本的三个主要形态是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并进一步指出这三种资本之间存在着相互转换的可能性。农民工文化资本的不足、经济资本的贫乏、社会资本的欠缺对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影响很大。因此,应通过制度保障提升农民工的经济资本、教育培训提升农民工的文化资本、参与互动提升农民工的社会资本,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龚云平
基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在我国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发展的浪潮之下,新一代的农民工在对我国城乡的认同方面有别于第一代进城的农民工。这批农民工主要在城乡之间进行徘徊,在城市文化的逐渐熏陶下已经无法适应农村地区的生活方式,而且对于乡村地区的情感认同以及心理上的依恋正逐渐减弱;受到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方面、生活习惯方面、社会资本方面、人力资本方面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工还未完全构建对城市方面的认同感,导致其无法融入城市又难以融入农村。本文主要对农民工目前社会融入方面的情况和阻碍其社会融入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寻找出突破困境的相应措施,进而促进其社会融入。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融入 健康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超 郭沛
基于3 167份农民工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计量分析方法,探讨农民工社会网络、定居意愿对其城市认同和身份认同等城市心理融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级社会网络、次级社会网络和社会网络强度都与城市认同和身份认同水平显著正向相关,城市认同对身份认同起到间接影响;定居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城市心理融入水平,同时定居意愿与社会网络存在交互影响。在独居和半迁移模式中,初级社会网络、次级社会网络和社会网络强度都显著正向影响身份认同和城市认同水平;而对于全家迁移的农民工来说,社会网络强度没有显著影响身份认同和城市认同水平,表明全家迁移对农民工社会关系具有部分替代作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辉
社会融入是一个伴随着人口迁移和社会变迁产生的复杂社会过程,其核心内涵体现在具有平等的参与机会、享受基本的社会福利、形成积极的社会关系和不断改善的发展能力。当前,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给予社会融入的平等参与机会,推动劳动就业政策转型,提高社会融入的经济能力,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营造有利于融入城市的良性社会氛围,提高城市适应能力,应成为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入的重要政策方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益斌 肖璐
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度"迁移"模块数据,识别已落户与未落户农民工,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并构建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指标体系,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类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融入程度均不高,已落户农民工社会融入程度略高。具体而言,已落户农民工在公共服务、社会交往和政治参与方面融入较好,未落户农民工在经济整合、语言融入方面融入较好。研究发现,仅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难以完全解决以人为核心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益斌 肖璐
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度"迁移"模块数据,识别已落户与未落户农民工,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并构建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指标体系,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类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融入程度均不高,已落户农民工社会融入程度略高。具体而言,已落户农民工在公共服务、社会交往和政治参与方面融入较好,未落户农民工在经济整合、语言融入方面融入较好。研究发现,仅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难以完全解决以人为核心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