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63)
2023(8809)
2022(6857)
2021(6141)
2020(5180)
2019(11305)
2018(11460)
2017(21916)
2016(12150)
2015(13535)
2014(13713)
2013(13067)
2012(11780)
2011(10391)
2010(10500)
2009(10103)
2008(9908)
2007(9000)
2006(8278)
2005(7928)
作者
(33487)
(28335)
(28040)
(26808)
(17966)
(13310)
(12737)
(10842)
(10727)
(9955)
(9735)
(9465)
(9283)
(8980)
(8953)
(8724)
(8252)
(8228)
(8228)
(8144)
(7191)
(6802)
(6794)
(6560)
(6389)
(6373)
(6325)
(6263)
(5689)
(5557)
学科
(45955)
经济(45869)
管理(38901)
(37007)
(28988)
企业(28988)
(18196)
(15973)
中国(15671)
(14814)
方法(14638)
业经(13437)
数学(12176)
农业(12063)
数学方法(12031)
(11208)
地方(9862)
(9546)
银行(9534)
(9099)
体制(8872)
(8523)
(8386)
金融(8383)
(8376)
财务(8346)
财务管理(8323)
企业财务(7923)
(7651)
(7406)
机构
大学(168725)
学院(167642)
(71446)
经济(69924)
管理(64199)
研究(58923)
理学(54451)
理学院(53880)
管理学(53058)
管理学院(52740)
中国(45883)
(36452)
(35674)
科学(33106)
(30024)
(28942)
(27564)
财经(27481)
中心(27356)
研究所(25559)
(24902)
业大(24455)
农业(22727)
北京(22059)
经济学(21945)
(21679)
(21530)
师范(21471)
(20992)
财经大学(20220)
基金
项目(110040)
科学(87612)
研究(83139)
基金(80819)
(70214)
国家(69631)
科学基金(59933)
社会(54912)
社会科(51955)
社会科学(51947)
(42503)
基金项目(42383)
教育(37439)
自然(36620)
自然科(35771)
自然科学(35763)
(35275)
自然科学基金(35145)
编号(34406)
资助(31296)
成果(29062)
(26723)
(24785)
重点(24782)
(23786)
国家社会(23560)
课题(23553)
(22886)
(21883)
创新(21580)
期刊
(85320)
经济(85320)
研究(52991)
中国(39826)
(29783)
(29721)
学报(25298)
管理(25118)
科学(24050)
大学(20186)
(19432)
金融(19432)
农业(18873)
学学(18868)
教育(18628)
财经(14161)
技术(14073)
业经(14034)
经济研究(12872)
(12192)
问题(11542)
(9661)
(8734)
图书(8258)
现代(8258)
(8236)
农村(7712)
(7712)
理论(7662)
技术经济(7515)
共检索到2673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新型城镇化课题组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农村人口进城后不能享受与城镇户籍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这一制度壁垒,极大地影响了进城农村人口融入当地社会,特别是第二代农民工已经成长起来,如再不下大气力加以解决,将会引起更大的社会问题。建议按照循序渐进、统筹城乡、突出重点的基本思路,逐步剥离户籍制度上依附的各种基本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居住证制度,使之成为公平配置基本公共资源的依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志萍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户籍制度改革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新型城镇化建设遇到了诸多难题。文章剖析了当前户籍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户籍制度改革思路和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光辉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以及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政策的出台,为农民工提供了向现代城市居民全面转移的机遇,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城镇化发展促进农村人口走出农村地域限制,发挥其生产创造潜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劳动力要素投入,伴随而来的是农村人口如何融入城镇生活、生产,即"市民化"问题。以制度性因素为切入点,构建户籍制度改革对农民工市民化影响的逻辑框架,并基于2011-2017年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数据,先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考察多重制度性因素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效应,再运用断点回归模型着重分析户籍制度因素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户籍制度改革对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具有显著的正效应,随着户籍约束的减弱,农民工向城市居民转变的步伐明显加快。同时,由于受到地区差异与财政支出状况等因素的调节作用,户籍制度改革正效应的大小有所变化,但结论并未产生实质性的改变。因此,应该适度、合理地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红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而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娟  刘新平  原伟鹏  田丰收  
现行土地制度导致土地收益不可持续、土地利用效率偏低与产业结构失衡、损害部分农民权益。户籍制度造成城市伪城市化、城市"民工荒"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并存、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等。中国现代化城市发展应建立市场主导、政府为辅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增强新型城市化法律保障,建立健全城市发展规划。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娟  刘新平  原伟鹏  田丰收  
现行土地制度导致土地收益不可持续、土地利用效率偏低与产业结构失衡、损害部分农民权益。户籍制度造成城市伪城市化、城市"民工荒"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并存、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等。中国现代化城市发展应建立市场主导、政府为辅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增强新型城市化法律保障,建立健全城市发展规划。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三百  
基于2010年中国家庭调查数据,本文考察迁移对收入的影响,OLS估计结果表明,除市内未获取户籍迁移外,其他类型迁移者的收入平均而言都高于未迁移者的收入。PSM方法的估算结果表明,与未迁移者相比,迁移的平均收入增长效应为44.34%。其中,市外迁移的平均收入增长效应大于市内迁移的平均收入增长效应,未获得户籍迁移的平均收入增长效应大于获取户籍迁移的平均收入增长效应。同时将迁移按城市内外和是否获取户籍进行划分后发现,市外未获户籍迁移的平均收入增长效应最大,其次是市内获取户籍迁移,再次是市外获取户籍迁移,而市内未获取户籍迁移对迁移者收入并无显著影响。对比OLS和PSM估计结果发现,市外迁移者的收入优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邵光学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该文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研究了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岳晓琴  艾勇军  
为了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国家出台相关户籍改革意见。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特征分析,指出现行户籍制度改革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并提出要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应建立以户籍制度为核心多元联动的制度体系;缩小不同规模城市之间吸引力大小的差距;给予农业转移人口在土地和城市社会福利之间的自由选择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向晶  周灵灵  
基于2010年和202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Leslie人口预测模型,对分城乡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口数据进行模拟,评估了户籍制度改革和生育政策调整对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研究表明,户籍制度改革和生育政策调整对"十三五"时期城镇化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其贡献率从2016年的3.08%提高到2019年的4.33%;对未来中国城镇化率的估算显示,户籍制度改革对城乡人口分布和全国总人口变化都具有正向影响。假定2021—2035年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的迁移率是2016—2020年平均水平的1.1倍,预计到203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77.21%;尽管新型城镇化战略和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叠加效应会延缓中国人口总量拐点到来的时间,但也近在咫尺。"十五五"时期中国人口将进入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城镇化战略须顺应人口发展形势适时进行调整。总之,宏观政策对城镇化发展以及人口发展的影响是持续累积的,关于城镇化率的预测须充分考虑相关政策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詹圣泽  侯武社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写入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基本途径,这"新四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将创造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城镇化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相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真正分享社会经济发展"中国梦"的成果。为此,城镇化建设必须和发展好"三农"问题结合起来,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切实解决农民工户籍问题,改革直至取消户籍制度是城镇化发展的关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向晶  周灵灵  
基于2010年和202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Leslie人口预测模型,对分城乡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口数据进行模拟,评估了户籍制度改革和生育政策调整对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研究表明,户籍制度改革和生育政策调整对“十三五”时期城镇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其贡献率从2016年的0.47%提高到2020年的3.03%;对未来中国城镇化率的估算显示,户籍制度改革对城乡人口分布和全国总人口变化都具有正向影响。假定生育率保持2010—2020年的平均水平,预计到203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77.21%;尽管新型城镇化战略和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叠加效应会延缓中国人口总量拐点到来的时间,但也近在咫尺。“十五五”时期中国人口将进入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城镇化战略须顺应人口发展形势适时进行调整。总之,宏观政策对城镇化发展以及人口发展的影响是持续累积的,关于城镇化率的预测需充分考虑相关政策的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邹一南  
我国当前的城镇化面临着双重失衡,即不同规模城市发展水平的失衡和城市内部户籍与非户籍人口分享城市福利的失衡。本文认为,由于城市中存在许多不依赖于户籍身份的福利,在不同城市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距的条件下,大城市中即使是非户籍居民的福利水平也高于小城市户籍居民的福利水平,剥离城市户籍福利含义的单一改革政策会造成外来人口向大城市进一步集中,最终导致大城市户籍控制加剧,使改革政策具有无效性。因此,应当改变单一地消除城市内部户籍与非户籍居民享受城市福利失衡的改革政策取向,转而致力于缩小不同规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失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文录  
石家庄市的户籍制度改革坚持两个基本条件 ,即收入来源和住房 ,放开了 7种人的入市条件 ,大大降低了农民进入大城市的门槛 ,解决了进城农民的户口问题 ,推进了城镇化速度 ,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这次改革的消极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将随着各项配套政策的实行得到解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曹景椿  
伴随改革、开放、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已经严重制约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势在必行。改革要依据经济的发展 ,适时、适量、适度的进行 ,不能一步到位 ,贯彻改革、发展、稳定的方针 ,在以人为本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基础上 ,促进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以加速人口城市化的步伐 ,促进城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经勇  
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产生"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基本条件。在我国的特殊条件下,"农民工"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生力军。但是,"农民工"所面临的歧视性待遇,又会制约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把"农民工"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是农村城镇化必须完成的艰巨历史任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