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5)
2023(377)
2022(345)
2021(409)
2020(281)
2019(754)
2018(701)
2017(1124)
2016(884)
2015(1218)
2014(1299)
2013(1117)
2012(982)
2011(858)
2010(858)
2009(584)
2008(532)
2007(418)
2006(334)
2005(331)
作者
(1891)
(1450)
(1445)
(1432)
(937)
(736)
(705)
(629)
(612)
(604)
(549)
(502)
(502)
(491)
(482)
(480)
(470)
(468)
(464)
(438)
(427)
(420)
(401)
(386)
(376)
(375)
(358)
(350)
(342)
(340)
学科
教学(2922)
学法(2314)
教学法(2314)
理论(2292)
学理(2095)
学理论(2095)
(1636)
经济(1636)
教育(1267)
(1067)
研究(974)
联合(894)
合体(878)
经济联合(878)
经济联合体(878)
联合体(878)
(740)
研究生(729)
管理(654)
(578)
中国(550)
学校(510)
方法(411)
技术(392)
高等(372)
数学(365)
数学方法(358)
(357)
企业(357)
(355)
机构
学院(10195)
大学(8042)
职业(3817)
技术(3227)
职业技术(2761)
技术学院(2623)
研究(2519)
教育(2466)
管理(2284)
(2282)
师范(2265)
(2024)
(1963)
经济(1918)
理学(1803)
理学院(1763)
管理学(1683)
师范大学(1674)
管理学院(1653)
(1649)
(1609)
(1527)
科学(1404)
中国(1327)
业大(1203)
农业(1132)
(1088)
中心(1049)
北京(1029)
研究所(996)
基金
研究(6387)
项目(6034)
教育(4894)
科学(4083)
编号(3795)
(3684)
课题(3217)
(3055)
专业(3020)
成果(2971)
(2653)
基金(2397)
社会(2212)
教学(2164)
规划(2043)
社会科(2017)
社会科学(2017)
(1913)
项目编号(1850)
(1830)
(1827)
改革(1792)
国家(1790)
研究成果(1773)
年度(1753)
(1743)
(1703)
(1665)
重点(1631)
主持(1579)
期刊
教育(7032)
中国(3667)
研究(3358)
职业(3249)
技术(3071)
技术教育(2321)
职业技术(2321)
职业技术教育(2321)
(2193)
经济(2193)
(1560)
(1084)
论坛(1084)
农业(1022)
职教(922)
高等(895)
(880)
学报(838)
成人(803)
成人教育(803)
大学(771)
图书(710)
(625)
管理(614)
学位(589)
研究生(589)
学学(580)
(562)
金融(562)
科学(556)
共检索到155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向诚  黄宗明  张云怀  
介绍了重庆大学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以经济社会重点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通过校地、校企、校校、校内、国际协同等"五协同机制",建立由学校、企业、政府等多主体组成的复合型培养体系,按照行业大类定位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行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做法。认为这些措施解决了由学校单一主体按照固定学科—专业框架进行人才培养,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与行业从业要求脱节、实践能力欠缺、职业素养匮乏、进入行业后适应周期过长、发展潜力不足等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一丁  
当前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于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需要。文章提出通过重视听力、口语练习,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在校园文化中植入独特的英语文化交流氛围三种途径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通过学分制、双学位等课程改革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社会实践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校内校外双重评估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屈凤杰  
文章对地方高校复合型生物科学专业建设方案进行了研究。该方案通过对复合型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的修订,对课程体系的建设,对实验室与实训实习平台的建设以及对师资队伍的建设进行改革,以加强专业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培养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复合型本科人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梅春才  
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问题是当今共同关注的课题。高师外语专业作为培养外语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培养人才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只有从本专业实际出发,大胆探索,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充分重视第二课堂活动才能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邹银凤  
随着"互联网+智能制造"以及工业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软件应用的规模、复杂程度也将进一步扩大。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计算机技能人才,保证软件的质量,降低软件质量问题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是目前软件产业走向成熟和标准化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软件开发人员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是现有计算机技能人才和中高等教育、培训机构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文章提出应将软件测试理论融入软件开发类课程,提高高职学生设计开发软件产品的质量,完善学生的专业技能。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朱正宁  潘思轶  马美湖  王益  
研究生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担负着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了解食品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于专业学位的认识,分析食品学科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现状,进而提出改进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新举措。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海江波  王跃进  
本文在论证培养推广型人才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详细地提出了推广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素质要素、培养方式及课程设置方案,并针对当前现状提出了推广型人才的培养思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姚山季  来尧静  
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本科教育担负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在全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大量需求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的背景下,作为解决我国复合型人才培养所面临的诸如知识基础不够、创新思维能力不足等问题的重要出路之一,整合优势专业与新兴专业得到了众多高校的支持和欢迎。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而且还为社会输送了可以胜任实际需要的专业人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风华  郑秋梅  李克文  
石油高校信息类专业学位硕士点承担着为本行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信息人才的使命。目前信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存在定位不准确、行业特色不明显、优势资源未充分利用及校企结合度低等问题。本文通过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标准、课程与实践体系的设计、校企联合下教育运行与管理模式以及培养考核评价与质量保障等内容,探索面向石油行业的信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提高培养质量,满足行业需求。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晖  罗兴萍  
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传统的培养目标与模式受到挑战,如何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大改革课题。作为传统学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何让其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重放光彩,是每一个专业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文章就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人才培养现实语境以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改革作了一些思考。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梁珍淑  梁候明  刘忠  李学静  
以专利分析为线索,选取天津7所典型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校产学研专利合作情况以及校研、校企、校校专利合作的广度—深度分布的比较研究,准确定位天津科技大学的产学研合作的类型,并对天津科技大学的专利合作状况进行数据化分析。结果发现,高校研发实力和所在区域优势是影响高校产学研合作行为的两大重要因素。同时对高校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章武媚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大批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成为社会的必须。高等职业教育有义务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压缩型"模式和复杂的复合型培养模式不适合当下的职业教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于是,适宜的多专业融合模式就呼之欲出。复合型高技术人才培养的多专业融合模式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整合和渗透与人才素质的综合和拓展上。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多专业融合模式应在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的建构、实践环节的整合、教学能量的复合和教学机制的配套上作出努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汪明义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是每所高校都必须回答和解决好的根本问题。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鼓励高校开展专业核心课程教授负责制试点"要求,则为我们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指明了方向。我们认为,从学生职业取向视角,可将人才分为学术性的人才和应用性的人才两大类;从人才所具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维祥  
20世纪以来,推进和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既是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界的共识。浙江工业大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多种途径并举、各种方式共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思考与探索开创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局面,创立了"一体化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