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59)
2023(20252)
2022(17331)
2021(15981)
2020(13393)
2019(30550)
2018(29932)
2017(57656)
2016(30999)
2015(34508)
2014(34143)
2013(33736)
2012(31258)
2011(28109)
2010(28098)
2009(25868)
2008(24644)
2007(21676)
2006(19172)
2005(16970)
作者
(90177)
(74936)
(74413)
(70445)
(47658)
(36074)
(33814)
(29341)
(28737)
(26664)
(25458)
(25440)
(23758)
(23627)
(23404)
(23194)
(22271)
(22116)
(21566)
(21471)
(18568)
(18405)
(18300)
(17143)
(16956)
(16686)
(16593)
(16480)
(15094)
(14681)
学科
(124735)
经济(124609)
管理(86730)
(85388)
(69725)
企业(69725)
方法(56568)
数学(49766)
数学方法(49191)
中国(38541)
(35731)
银行(35583)
(33939)
(33682)
(33338)
(32805)
金融(32803)
地方(30256)
(29838)
业经(28189)
(25429)
(23479)
贸易(23459)
农业(23164)
(22724)
(21549)
财务(21467)
财务管理(21426)
企业财务(20449)
理论(19766)
机构
大学(431512)
学院(430685)
(173907)
经济(170177)
管理(168669)
研究(146416)
理学(145638)
理学院(144022)
管理学(141399)
管理学院(140644)
中国(119288)
(91779)
科学(90714)
(81297)
(76955)
(73397)
中心(69309)
研究所(67018)
业大(67003)
财经(65034)
(63252)
农业(60633)
(59292)
北京(57855)
(55112)
师范(54436)
经济学(53097)
(52984)
(52275)
财经大学(48723)
基金
项目(297035)
科学(232677)
基金(215655)
研究(212075)
(189730)
国家(188146)
科学基金(161260)
社会(134004)
社会科(127241)
社会科学(127209)
(116242)
基金项目(114186)
自然(106642)
自然科(104195)
自然科学(104168)
自然科学基金(102294)
(98264)
教育(97533)
资助(89584)
编号(85237)
成果(67628)
重点(66880)
(65661)
(64860)
(61850)
课题(58867)
创新(57782)
科研(57419)
教育部(55504)
国家社会(55311)
期刊
(184897)
经济(184897)
研究(127589)
中国(84803)
学报(72179)
(69320)
科学(64296)
(61468)
(60971)
金融(60971)
管理(60799)
大学(54455)
学学(51754)
农业(45850)
教育(44256)
技术(36362)
财经(31901)
业经(31011)
经济研究(30091)
(27231)
问题(24013)
(23451)
理论(21359)
科技(20804)
(20211)
技术经济(20022)
图书(19914)
商业(19568)
实践(19499)
(19499)
共检索到642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易卓睿  陈忠阳  赵红梅  
包商银行破产冲击了投资者对金融债隐性担保的预期,本文研究打破同业兑付是否系统性改变同业存单的发行定价。研究发现,包商银行破产后,尽管市场提升了对信用风险的感知,发行主体的评级和银行类型在同业存单定价过程中的作用得到增强,但流动性分层和信用分层的现象也变得更加明显,发行人和债项本身等基本面信息对发行利差的解释力度下降,这事实上恶化了同业存单市场的定价效率。同时,异质性分析表明包商银行事件会加剧中小银行间的信用分层现象。本文提出完善信用风险转移机制、构建以风险和问题为导向的信息披露制度、丰富央行流动性监测指标等政策建议,以改进债券市场的风险定价效率。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彭叠峰  程晓园  
"11超日债"违约是我国债券市场第一起实质性违约事件,打破了公司债券刚性兑付的现状。以2013年至2015年沪深两市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为样本,检验刚性兑付被打破是否系统性地影响到公司债的初始定价。实证结果表明:"11超日债"违约后,产权性质与债券信用评级对信用利差的影响加强,其中对产权性质的增强作用处于主导地位。这说明刚性兑付的打破总体上增强了我国债券市场投资者对债券违约风险的感知,尤其是国有产权形成的隐性担保在公司债定价中的作用。这一研究结论有利于我们合理评估"11超日债"违约事件对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正确看待政府的隐性担保行为对公司债券定价的影响,为如何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依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许鹏  李丹  
小微企业融资难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2011年银监会出台的关于鼓励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的政策措施受到了商业银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金融债的相关概念入手,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特别是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的政策背景和市场情况,然后剖析了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对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金融市场的重要影响,最后分别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角度提出了对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的实施策略。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李多德  
2023年2月18日,银保监会及人民银行正式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资本新规”),提升了商业银行金融债在银行账簿下的风险权重。文章回顾了商业银行金融债的市场现状,及资本新规公布后商业银行金融债各品种利率走势,分析了影响金融债发行端、需求端的各种因素,认为在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下,资本新规对于商业银行金融债发行影响整体有限,但中小银行金融债券的利率走势可能会出现分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邓旭梅  
企业债券发行兑付中存在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江山支行邓旭梅1、企业求发,银行求兑。发债企业在申请发债时积极性很高,而在债券到期时却以资金周转困难等为由延迟划转兑付资金,造成兑付时银行求企业的不正常现象。2、还款计划不周,倒逼银行垫付资金。有些发债企业在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谭文  
商业银行发行次级金融债券是对商业银行资本金进行补充的有效途径。但是 ,本文的分析表明 ,在不完全的市场情况下 ,由于在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层和次级金融债券的购买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 ,因此 ,当商业银行发行次级金融债券对其资本金进行补充时 ,极有可能导致商业银行贷款的过度扩张 ,进而会导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过度扩张和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最后 ,本文还就我国目前商业银行发行次级金融债券对其资本金进行补充时将给货币政策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聂勇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保持其稳定发展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前提,也是实现我国社会和经济和谐发展的需要。金融债是我国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分析表明,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债的发行主体之一。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研究金融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效应,并为金融监管部门制定金融政策与完善金融监管提供相关建议。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峰娟  李日强  
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是国内绿色金融领域的积极实践者和市场领先者。2016年1月,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分别获准5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发行额度,并先后以簿记建档方式在境内银行间市场完成200亿元和100亿元的首期发行,获得国内大型银行、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的超额认购,实现了国内绿色金融债券产品的正式落地。截至2016年8月,浦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峰娟  李日强  
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是国内绿色金融领域的积极实践者和市场领先者。2016年1月,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分别获准5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发行额度,并先后以簿记建档方式在境内银行间市场完成200亿元和100亿元的首期发行,获得国内大型银行、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的超额认购,实现了国内绿色金融债券产品的正式落地。截至2016年8月,浦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占浩  郭菊娥  薛勇  刘子晗  
"11超日债"违约事件作为我国债券市场第一起实质性违约事件,动摇了投资者"刚性兑付"的信念,然而其是否系统证伪了"刚性兑付"的命题仍需检验。本文采用短时窗事件研究法,以交易所公司债为样本,检验其信用价差在事件前后的变化,对超日债事件对信用债定价机制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1)超日债事件引起交易所公司债信用价差显著增大,但是在经济意义上并不显著;(2)民营企业公司债信用价差增加值大于国营企业公司债信用价差增加值,(3)高收益公司债信用价差增加值大于低收益公司债信用价差增加值。研究结果说明"11超日债"事件仅形成了信用债定价在高低收益、不同发行人背景和市场间的分化,在信用债定价中"刚性兑...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龚金国  罗焱  龚晓岑  史代敏  
为研究包商银行这类区域性商业银行的风险暴露对我国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本文提出Vine Copula SCCA半参数模型,基于2013—2019年我国上市银行数据构建银行业整体及三大类银行机构的联合预期损失分布,并计算联合预期亏损作为系统性风险度量指标。该模型融入R-Vine Copula函数和半参数建模思想,放宽了传统SCCA模型关于风险相依结构和边际分布的假设,提升了国内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测度的适应性,从而更加科学地测度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演变特征。研究发现,相较于传统SCCA模型,Vine Copula SCCA半参数模型成功捕捉到包商银行两次延披年报和被接管所预示的潜在风险暴露危机,能更好地刻画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演变轨迹。本文给出更加合理的系统性风险测度模型,为我国区域性商业银行的高质量发展、风险防控以及相关监管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一林  梁玮  郁芸君  
长期以来,刚性兑付被视作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扭曲性特征之一,然而刚性兑付这一隐性规则在中国影子银行发展之初就存在。本文研究表明,刚性兑付的作用在中国影子银行的不同发展阶段上具有差异,决定因素是刚性兑付的资金来源。早期刚性兑付的资金主要来自资管机构的自有资金,刚性兑付把资管机构变成投资风险的实际承担者,不仅倒逼资管机构审慎投资,也让投资者对资管机构产生了信任,因此早期的刚性兑付既是一种自律机制,还是一种信任机制,让中国影子银行在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实现资管规模的快速增长。然而,资管机构自有资金的增速落后于资产规模的增速,以至于在一定时点后资管机构不再能够以自有资金维系刚性兑付,只能依靠“拆东墙补西墙”等方式,但这样的做法不仅不可持续,反而会诱发风险、掩饰风险,此时政府应当强制打破刚性兑付。本文能够为政府在不同时期对影子银行和刚性兑付态度的转变,以及2018年资管新规“破立结合、双管齐下”的治理逻辑提供解释。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许雪梅  
融资渠道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券商的问题。《证券法》出台后,各家券商拉开了增资扩股、合并重组的序幕,但资本规模仍不能与国外发达市场的券商相比。研究表明,发行金融债券可以满足券商重组和业务拓展的融资需求,有利于金融深化和市场的金融创新,将是我国综合类券商优化资本结构、扩充资本规模、降低融资成本及提高抗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姚中民  
自1998年国家开发银行的政策性金融债采用市场化发行以来,在发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进展。本文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并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对未来的工作设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