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12)
- 2023(19382)
- 2022(16493)
- 2021(15351)
- 2020(12612)
- 2019(28698)
- 2018(28601)
- 2017(54181)
- 2016(29375)
- 2015(32703)
- 2014(32696)
- 2013(32444)
- 2012(30224)
- 2011(27704)
- 2010(27865)
- 2009(25815)
- 2008(25133)
- 2007(22341)
- 2006(20108)
- 2005(18008)
- 学科
- 济(135397)
- 经济(135256)
- 业(82281)
- 管理(78483)
- 企(59387)
- 企业(59387)
- 方法(50491)
- 农(50447)
- 数学(43044)
- 数学方法(42625)
- 中国(36409)
- 农业(33759)
- 地方(32644)
- 业经(31086)
- 学(29493)
- 财(27474)
- 制(23519)
- 贸(22948)
- 贸易(22932)
- 易(22158)
- 银(19875)
- 银行(19805)
- 环境(19778)
- 理论(19525)
- 融(19478)
- 金融(19476)
- 行(19067)
- 技术(19002)
- 和(18752)
- 发(18640)
- 机构
- 大学(426215)
- 学院(426165)
- 济(178399)
- 经济(174717)
- 管理(163182)
- 研究(153262)
- 理学(140684)
- 理学院(139061)
- 管理学(136682)
- 管理学院(135930)
- 中国(114405)
- 科学(95548)
- 京(91414)
- 农(88000)
- 所(78582)
- 财(77595)
- 研究所(71607)
- 业大(70252)
- 中心(68655)
- 农业(68156)
- 江(63445)
- 财经(61671)
- 北京(57910)
- 范(57299)
- 师范(56696)
- 经(56138)
- 院(54737)
- 经济学(53429)
- 州(51090)
- 经济学院(47831)
- 基金
- 项目(287790)
- 科学(224799)
- 研究(208036)
- 基金(207282)
- 家(182838)
- 国家(181231)
- 科学基金(153539)
- 社会(132089)
- 社会科(124809)
- 社会科学(124777)
- 省(112912)
- 基金项目(110092)
- 自然(99319)
- 自然科(96892)
- 自然科学(96866)
- 自然科学基金(95115)
- 划(94998)
- 教育(93627)
- 编号(84338)
- 资助(84203)
- 成果(68221)
- 发(65499)
- 重点(64923)
- 部(62891)
- 创(59521)
- 课题(58364)
- 创新(55523)
- 科研(54511)
- 国家社会(54371)
- 教育部(53139)
- 期刊
- 济(207644)
- 经济(207644)
- 研究(128750)
- 中国(86086)
- 农(85762)
- 学报(73550)
- 科学(66211)
- 管理(58399)
- 农业(57919)
- 财(56093)
- 大学(55243)
- 学学(52389)
- 教育(45729)
- 融(40654)
- 金融(40654)
- 业经(36703)
- 技术(35207)
- 经济研究(32243)
- 财经(30299)
- 业(28452)
- 问题(27746)
- 经(26115)
- 版(21713)
- 技术经济(21471)
- 科技(21383)
- 世界(20729)
- 图书(20019)
- 业大(19752)
- 资源(19346)
- 现代(19295)
共检索到6434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时慧娜
从系统的理论视角对打工回流者对农区影响的研究成果较少见,本文从经济增长理论视角并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要素,总结出回流者对农区的四种影响途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劳动和土地;以四种联系渠道为基础,基于单个回流者的微观视角,导出回流者对农区发展的综合影响模式;回流者对农区的影响具有多样性、扩散性、区域性、时间性与持续性的特点;基于单个回流者这一更加细化的分析视角对解释回流对农区的影响具有特殊作用。
关键词:
区域发展要素 打工回流者 农区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蓝庆新 黄婧涵 李飞
利用中国2002—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以国际人才迁移和中国海归回流为研究背景,以R&D投入强度作为人力资源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门槛变量,构建门限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海外高科技人才回流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D投入的双重门限效应显著作用于海外高科技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随着R&D投入强度的不同,海外高科技人才回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U型关系。
关键词:
人才回流 研发投资 区域经济 门限回归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良永
合理引导打工经济返流,按现行土地制度推动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不断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打工经济 返乡创业 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创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桑晓靖 孙兆敏 肖焰 唐臻
宁南旱作农区是我国经济落后的地区,生态环境十分严酷,农民生活十分贫穷。按照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求,保护生态,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恢复同步发展已成为该地区当前和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面对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农业现代化要求,发展草畜一体化生态经济农业将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以草畜产业为基础的生态经济农业必将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宁南旱作农区 生态经济农业 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秀美
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人才支持,但长期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偏向城市的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等,造成农业农村人才大量流失,出现人才"空心化"、产业化人才匮乏等问题。随着农业生产链条的不断延伸及分工与合作的逐步深化,满足产业化需求的人才结构也逐步细化,许多关键领域的人才缺口较大,如:推动产业化扩张和规模化发展的规划管理人才,提升产业科技水平和产业链延伸交融程度的农业技术人才,促进产业链顺利延伸和产业集群发展的综合服务人才等。当农业农村现有人才存量无法满足产业化发展需求时,在地方政府指导下,合理引导掌握一技之长的农民工、农村籍大学生以及非农籍社会人才回流农业,是确保农业产业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相应...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单扬 谢康生 何建新 王德纯
3中部传统农区经济发展的目标模式和道路选择3.1目标模式由于自然经济条件的差异很大,经济发展能力有强有弱,我国中部传统农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类型,根据不同的经营方式与发展路子,大致有以下8种:第一种是多种经营型。这种类型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代...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单扬 谢康生 何建新 王德纯
该报告基于中部传统农区发展的基本条件的综合与比较分析,阐述了以农产品加工为导向从而发挥中部传统农区优势的发展线索,系统构建了本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模式与道路选择,并提出了若干与之配套的政策思路与对策。认为21世纪初期我国的经济增长点是中部传统农区,其关键是完成产业的扩张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此同时,要解决好农村市场发育不足、农业技术进步缓慢、投入偏少、粮棉比较利益偏低、产业结构层次偏低、财政困难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提出了农产品加工业是中部传统农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的观点。全面总结了中部传统农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8大典型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区域未来发展道路选择的6大重点,并从7个方面阐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兵
本文首先从循环经济的内涵、核心组成部分出发,藉此给出循环经济的思想,对比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分析我国循环经济金融支持的现状,指出在发展循环经济领域存在的金融支持方面的问题。从而引出本文的主要部分,即通过金融创新行为,如绿色风险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及政策性金融活动等方式来实现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
关键词:
循环经济 金融创新 “3R”原则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钱津
面对全面深化改革与经济升级转型发展的需要,中国经济理论界必须进一步深入地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并且还应对常态社会与常态经济、虚拟经济、虚拟性货币、宏观调控、经济学最基础范畴等基础研究给予创新,对国有企业与公营企业的区别、货币贬值与通货膨胀的不同、新型工业化理论、农业现代化理论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方面进行应用理论的研究。同时,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经济理论的研究还要肩负起监督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一欢
以内需消费为主体的国内市场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口回流以及内需消费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回流有利于促进国内统一内需消费市场的形成,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最大,且能够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内需消费规模的增加有利于降低城乡和区域发展差异,促进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因此,要持续完善人口回流机制,加快构建统一国内大市场,破除制约城乡、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桎梏。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乐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婷 李小建
文章采用1995~2005年的相关数据,通过使用基尼系数和赛尔指数这两种计算地区差异的方法,得出了一致性的结论:目前全国农区的经济差异虽然仍在不断扩大,但扩大的幅度有所减小。
关键词:
农区经济差异 非农产业 分布状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伟 买哲 肖靖 周新玲 乔家君
运用冷热点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等方法,研究河南省农区经济的演化特征,借助Arc GIS软件对河南省106个县级单元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农区经济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中低收入水平区占主体;中北部地区经济水平较高,东南部较低,经济发展水平大体呈现从西北向东南部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2)以各年份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进行冷热点分析,热点区集中分布在中部和西北部地区,呈增加趋势,冷点区由分散向东南部区域集中分布转变,热点区和冷点区的整体呈现先增加后稳定的态势。(3)河南省农区经济整体增长速度空间上表现为先增加后缩小趋势,区域增长的空间差异明显,西北部增长速度大于东南部地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平原农区经济发展战略暨农村合作基金会研讨会综述本刊编辑部本刊与河南省农经学会、河南省农业厅、项城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平原农区经济发展战略暨农村合作基金会”研讨会,1995年8月31日至9月3日在河南省项城市召开。来自中央有关部委和河南省有关部门的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韦佳培
商贸流通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商贸流通业集聚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运行效率、畅通循环,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2010-2020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商贸流通业集聚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时间和空间固定模型下,商贸流通业集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同时,商贸流通业集聚不仅对省域绿色经济发展具有正向影响,且在邻接省域也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通过替换相关解释变量后,商贸流通业集聚水平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回归系数和符号及相对大小基本保持不变。最后,本文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城镇化水平、加强城镇化建设、加大产业融合力度、培育行业领军人才、提升商贸流通业组织创新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