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5)
2023(406)
2022(343)
2021(298)
2020(234)
2019(427)
2018(442)
2017(800)
2016(409)
2015(404)
2014(387)
2013(379)
2012(333)
2011(303)
2010(310)
2009(258)
2008(241)
2007(246)
2006(214)
2005(181)
作者
(1114)
(1005)
(964)
(927)
(612)
(479)
(410)
(375)
(357)
(354)
(339)
(315)
(311)
(310)
(304)
(303)
(301)
(290)
(257)
(254)
(239)
(236)
(231)
(229)
(225)
(211)
(201)
(199)
(199)
(195)
学科
管理(1897)
环境(1530)
(1303)
经济(1300)
(1032)
(871)
(848)
企业(848)
规划(768)
环境规划(758)
生态(753)
资源(650)
(568)
区域(543)
(543)
区域环境(532)
(515)
(437)
业经(431)
(419)
技术(418)
地方(400)
农业(366)
中国(319)
技术管理(319)
土地(304)
方法(303)
(300)
(287)
经济学(249)
机构
学院(5809)
大学(5652)
管理(2428)
(2319)
经济(2274)
理学(2153)
理学院(2132)
管理学(2105)
研究(2099)
管理学院(2097)
中国(1419)
科学(1328)
(1103)
(1026)
(1002)
中心(980)
(975)
业大(969)
研究所(932)
(882)
(864)
农业(792)
(768)
师范(762)
财经(762)
经济管理(699)
北京(686)
(680)
(674)
研究中心(667)
基金
项目(4597)
科学(3756)
基金(3470)
研究(3432)
(3065)
国家(3040)
科学基金(2632)
社会(2467)
社会科(2347)
社会科学(2347)
基金项目(1960)
(1813)
(1547)
自然(1532)
自然科(1454)
自然科学(1454)
自然科学基金(1424)
教育(1304)
(1231)
编号(1173)
(1160)
国家社会(1154)
(1069)
资助(1061)
创新(1059)
重点(1049)
生态(992)
(920)
成果(897)
课题(876)
期刊
(2906)
经济(2906)
研究(1432)
中国(1221)
(1005)
学报(979)
科学(925)
管理(765)
大学(738)
学学(708)
农业(706)
(676)
生态(591)
业经(563)
科技(544)
资源(533)
(387)
社会(356)
(350)
金融(350)
林业(348)
财经(342)
教育(338)
社会科(309)
社会科学(309)
技术(307)
(299)
经济研究(298)
问题(294)
业大(284)
共检索到81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平  
生态系统良性运转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长期以来,生态环境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益者、保护者、破坏者、受损者之间的经济、生态利益未能实现公平分配。生态补偿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等因素,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形成生态破坏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与受损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以实现生态利益的分配正义和生态责任的公平承担。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对于实施主体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系统部署和安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是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实践指南。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莫光辉  
该文立足于绿色发展的生态扶贫理念,分析了绿色减贫并对生态扶贫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梳理。指出了传统生态扶贫发展进程还存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较为严峻、建构生态扶贫体系面临社会阻力、生态扶贫的整体运行机制亟待完善、加快贫困地区生态扶贫政策的顶层设计迫在眉睫等主要问题。从脱贫攻坚战的绿色减贫内涵和绿色减贫定位阐释了绿色减贫是脱贫攻坚战的价值取向,从构建脱贫攻坚战的绿色减贫体系和实现脱贫攻坚战的绿色减贫目标两个维度,提出了脱贫攻坚战进程中绿色减贫的实现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穆向丽  巩前文  
通过对湖北省4个市46个村的33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第一手数据评价了农民对目前农用地征用补偿的认知情况。在对农民认知了解的同时,梳理并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关于农用地征用补偿制度的法律法规条款,勾勒出农用地征用补偿制度的演进轨迹,为进一步完善征用补偿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葛颜祥  梁丽娟  接玉梅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水源地保护的经济手段,其目的是调动水源地生态建设与保护者的积极性。水源地生态补偿资金的筹集有两个渠道,一是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二是进行市场化筹集。其市场化筹集是根据“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以水资源为载体,受益者依其消费的生态资源的数量进行付费。同时根据“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以整个水源地保护区为对象,界定生态补偿对象,同时按照其经济行为确定补偿要素,根据其在水源地生态保护中贡献的大小,在能够调动其积极性的前提下确定补偿标准。在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形式上可采用生态受益者对水源地直接补偿和间接补偿两种形式。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郑雪梅  
实施耕地休耕制度是保护土壤和解决粮食生产阶段性过剩问题的重要途径,而能否对休耕农民进行合理补偿,又是保证休耕制度持续推进的关键。本文在分析耕地休耕生态补偿理论基础和梳理总结美国土地休耕及我国退耕还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耕地休耕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与运作思路。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耿翔燕  葛颜祥  
公私合作模式是创新生态补偿融资运营的新模式,可缓解生态补偿中政府进行生态建设的财政压力,二者在领域发展和国家政策方面高度耦合。理顺运作流程、选择各阶段的适宜模式、明确"政府主导、私企参与"的角色定位,是生态补偿中公私合作模式项目运行的关键因素。其中,生态补偿资金是与其他领域公私合作模式项目的区别所在,也是提高生态建设中公私合作模式落地率的关键。此外,做好风险防范、模式差异化、健全法律法规,可保障生态补偿中公私合作模式的顺利开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朱立志  章力建  李红康  
农业污染防治的补偿机制涉及财政与市场两个方面。文章全面分析了农业污染防治补偿机制的内涵以及补偿资金来源、补偿标准、被补偿者识别和补偿方式,为我国农业污染防治的补偿机制建设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新宁  
生态补偿机制不仅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创新的重要内容,而且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战略选择。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缺乏系统制度设计和监督管理、有关法律不完善、政策效果不明显、补偿范围与主体模糊等诸多困境。对于中国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发达国家的生态补偿实践在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税收制度、构建保证金制度、发挥市场与政府的互补功能、完善监管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价值。在吸收国际生态补偿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促进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设计主要体现为:一是构建与健全生态补偿相关法律法规;二是逐步健全环境保护财税政策;三是拓宽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探索多途径的融资机制;四是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双重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朱玲  
扶贫行动不仅由资金和物资援助所组成,而且还包括文教、卫生和科技等诸方面的综合投入,这在我国决策层、实际操作部门和学者之间均已达成共识。然而欲使援助有效地传递到扶贫计划的目标人群,还需要辅之以适当的制度安排,即进行制度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点,国际社会已有广泛讨论,但在我国扶贫领域尚未引起充分的关注。依笔者之见,正是这种疏忽阻碍着目前扶贫效率的改善,故而拟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攻坚战的个案研究,概述信贷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制度安排,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进行制度创新从而改善扶贫手段的途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立华  
在当前中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重大的战略性任务。由于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依附资源产权的不完整,使得相关各方利益分配出现了显失公平的失衡,从而降低了社会福利。因此,需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重新调整相关各方的利益分配,以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的效率。生态补偿效率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即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成本、支付意愿以及交易成本等。而要实现生态系统服务的社会最优供给,生态补偿需要在补偿客体对象及数量、补偿主体对象及数量、补偿方式等方面作出科学判断以及针对性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
[期刊] 改革  [作者] 谷树忠  
我国环境问题由来已久。环境污染是多源的,往往难以区分边界和责任,土壤污染、水污染如此,空气污染更是如此,这就决定了污染防治必须构建起协同机制。同时,环境质量是共同需要的,无论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无论富裕也罢、贫困也罢,都不同程度地对环境质量提出要求,每个人都向往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同呼吸共命运,决定了每个地区都是一个环境利益共同体。
[期刊] 改革  [作者] 谷树忠  
我国环境问题由来已久。环境污染是多源的,往往难以区分边界和责任,土壤污染、水污染如此,空气污染更是如此,这就决定了污染防治必须构建起协同机制。同时,环境质量是共同需要的,无论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无论富裕也罢、贫困也罢,都不同程度地对环境质量提出要求,每个人都向往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同呼吸共命运,决定了每个地区都是一个环境利益共同体。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阙占文  
生态补偿是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一项政策。自其出现后,生态补偿被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采用,尤其是在林业领域。20世纪末,我国开始推行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补偿项目,逐步建立林业生态补偿制度。但是,与一些成功实施林业生态补偿制度的国家相比,我国林业生态补偿制度在法律框架、组织框架、财政框架、透明度方面尚存不足。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林业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律框架,遵循政府支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原则,拓宽林业生态补偿资金渠道,加强补偿的针对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丹  
全面总结中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变迁过程与执行效果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生态补偿在中国的缘起促成了中国产生了早期的以国家为主导的生态补偿模式。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环保意识的觉醒,生态补偿制度逐渐从"国家导向"转向"社会导向",国家与社会组织之间逐步形成"伙伴关系"。通过考察中国在生态补偿制度转型过程中表现出的特征,为当前中国的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带来"制度与执行并重""宏观与微观并重"的有益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