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74)
2023(3196)
2022(2689)
2021(2499)
2020(2297)
2019(4662)
2018(4495)
2017(8335)
2016(4452)
2015(4823)
2014(4898)
2013(4856)
2012(4508)
2011(4076)
2010(4276)
2009(4055)
2008(3972)
2007(3641)
2006(3110)
2005(3036)
作者
(12804)
(10673)
(10509)
(10072)
(6953)
(5031)
(4938)
(4235)
(4135)
(3921)
(3718)
(3691)
(3422)
(3419)
(3407)
(3315)
(3284)
(3130)
(3041)
(3032)
(2654)
(2583)
(2524)
(2514)
(2503)
(2428)
(2393)
(2261)
(2186)
(2092)
学科
(16475)
经济(16449)
(14383)
管理(11739)
(10717)
保险(10626)
(9658)
企业(9658)
中国(7818)
方法(7136)
(6634)
银行(6629)
(6284)
数学(6230)
数学方法(6177)
(5865)
(5571)
金融(5571)
(5347)
各种(4476)
(4424)
类型(4303)
种类(4290)
各种类型(4286)
地方(3926)
保险业(3755)
业经(3646)
(3525)
制度(3524)
理论(3512)
机构
大学(61710)
学院(60842)
(25178)
经济(24551)
管理(23610)
中国(20699)
研究(20033)
理学(18900)
理学院(18677)
管理学(18346)
管理学院(18228)
(15461)
(13205)
财经(11347)
科学(11225)
(10384)
中心(10353)
(10270)
(9796)
(9002)
北京(8644)
财经大学(8644)
研究所(8627)
(8406)
金融(8270)
(8145)
经济学(8055)
(7622)
业大(7533)
(7526)
基金
项目(37646)
科学(29391)
基金(27700)
研究(27654)
(23851)
国家(23667)
科学基金(20507)
社会(17974)
社会科(16947)
社会科学(16940)
基金项目(14043)
(13849)
自然(12998)
自然科(12722)
自然科学(12716)
教育(12567)
自然科学基金(12509)
资助(11879)
(11851)
编号(11138)
成果(9328)
(8476)
重点(8393)
国家社会(7645)
课题(7541)
教育部(7479)
(7465)
(7389)
(7286)
(7252)
期刊
(28151)
经济(28151)
研究(22710)
中国(15440)
(14181)
金融(14181)
(11905)
管理(9339)
学报(8908)
(8070)
科学(7894)
大学(7150)
学学(6712)
教育(6142)
技术(5810)
财经(5736)
农业(4983)
(4759)
经济研究(4363)
保险(4298)
(4298)
理论(3843)
业经(3633)
实践(3514)
(3514)
问题(3119)
统计(2980)
(2936)
财会(2920)
会计(2899)
共检索到1042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曾刚  
在抑制资产泡沫和"防风险"的政策基调下,经济的高杠杆问题越来越受到中央的关注,并在2016年以来成为宏观调控着力的重点。从国际经验来看,高杠杆必然意味着高风险,当杠杠率超过一定水平,而且越来越多的杠杆活动与实体经济无关时,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将迅速上升,危机爆发的概率会明显增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金融业有必要将杠杆控制在合理水平,并回归支持实体经济的本源。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飞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2016年10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降成本的重点是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抑制资产泡沫和降低宏观税负。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较明显的资金"脱实向虚",大量资金在股市、债券市场、房地产等领域流动,形成了不同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青  
当前,"脱实向虚"突出表现为资本大量涌入金融和房地产领域。这不仅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且容易累积系统性风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脱实向虚"只是表象,问题的产生有深刻的经济背景和体制根源。要解决这一问题,仅仅靠号召和自觉还不够,必须依靠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激活企业家精神,才能实现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封北麟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是当前与下一阶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两项重要任务。理清二者在经济实践过程中的内在关联,对于优化政策组合,防控金融风险,实现最佳的政策效果,具有积极意义。一、"脱实向虚"对企业经营成本的影响机制近些年,我国金融"脱实向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货币超发下的经济投机行为明
[期刊] 改革  [作者] 宋紫峰  
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表明,实体经济越强,整个国民经济抵御内外部风险冲击、实现平稳发展的能力就越强,人民生活水平也很少出现大幅波动或下降;但若实体经济不强或者出现较为严重的"脱实向虚"现象,整个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础就不牢靠,一旦遭受严重的内外部风险冲击,就有可能出现经济增长停滞和社会矛盾激增等问题,持续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进
[期刊] 改革  [作者] 陆汉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评价精准扶贫成效,既要看减贫数量,更要看脱贫质量。"贫困问题复杂多样,贫困测量困难重重,如何科学评估脱贫成效,如何有效提升评估可靠性与客观性,如何有力发挥评估结论的反馈作用,是建立完善贫困退出机制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关键切入点。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平  
生态系统良性运转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长期以来,生态环境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益者、保护者、破坏者、受损者之间的经济、生态利益未能实现公平分配。生态补偿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等因素,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形成生态破坏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与受损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以实现生态利益的分配正义和生态责任的公平承担。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对于实施主体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晓强  
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履职过程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区域金融稳定是一项重要的内容。1998年,人民银行改革组织体系,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作为分管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四省区的分行,成立后面临的第一场硬仗就是治理辖内"三乱"(乱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文武  
从我国实际看,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风险形成的条件和机制也出现很大变化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金融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存在政府干预、法律基础薄弱、公司治理不规范、金融市场发展滞后、监管不足等种种问题,导致银行出现了大规模坏账。亚洲金融危机极大提高了社会各界对金融安全稳健重要性的认识,加大了中国金融改革的紧迫感。国家通过财政补充资本金、剥离不良资产、股份制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加快推进大型商业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今年4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为完成好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工作任务,我们结合专员办工作职责,就如何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进行了认真思考。(一)提高思想认识,准确把握职责定位。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政治上、思想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景武  
当前金融风险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扩散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叠加的结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人民银行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防范金融风险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学敏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的"主题词"。国家通过"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使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期刊] 改革  [作者] 汪仁洁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支持扶贫,有助于财政扶贫资金撬动扶贫资源,从而扩大扶贫资金覆盖面,加大扶贫力度,加快扶贫进度,有利于培育特色产业。金融扶贫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着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创新驱动能力,承担着扶贫攻坚的重大社会责任,对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扶贫工作体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陆益龙  
贫困问题是由多种复杂因素造成的、有多样形态的社会问题。既然是社会问题,那么单靠一种力量、一种机制来解决是难以奏效的,只有充分发挥社会多方力量、运用多种机制,才能更好地加以控制和解决。在新时代推进和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过程中,完善政府扶贫、企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扶贫脱贫体制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改革、创新扶贫脱贫的体制机制,可能需要重点补社会扶贫这块"短板",也就是要构建起精准有效的社会扶贫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朝先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多数年份都在增长,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始终在1.5%左右。从2012年起,我国开始区分"环境污染治理直接投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直接投资是指直接用于污染治理设施、具有直接环保效益的投资,具体包括老工业污染源、建设项目"三同时"以及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中用于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