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2)
- 2023(1850)
- 2022(1693)
- 2021(1616)
- 2020(1420)
- 2019(3018)
- 2018(2952)
- 2017(5885)
- 2016(3362)
- 2015(3533)
- 2014(3618)
- 2013(3690)
- 2012(3539)
- 2011(3188)
- 2010(3159)
- 2009(2968)
- 2008(2832)
- 2007(2534)
- 2006(2410)
- 2005(2085)
- 学科
- 济(12064)
- 经济(12057)
- 管理(7226)
- 方法(5937)
- 业(5312)
- 企(4952)
- 企业(4952)
- 理论(4502)
- 业经(3994)
- 文化(3909)
- 地方(3803)
- 农(3398)
- 经济理论(3242)
- 中国(3047)
- 数学(2868)
- 数学方法(2820)
- 学(2774)
- 农业(2687)
- 和(2662)
- 教育(2613)
- 产业(2582)
- 产品(2451)
- 品管(2223)
- 市场(2148)
- 贸(1906)
- 贸易(1905)
- 旅(1854)
- 文化产业(1835)
- 文化市场(1835)
- 游(1760)
- 机构
- 学院(46489)
- 大学(44324)
- 管理(16493)
- 研究(15432)
- 理学(13925)
- 理学院(13648)
- 管理学(13294)
- 管理学院(13165)
- 济(13005)
- 经济(12602)
- 科学(10811)
- 中国(10683)
- 游(10026)
- 旅(10005)
- 范(9910)
- 旅游(9871)
- 师范(9831)
- 京(9687)
- 师范大学(7991)
- 所(7763)
- 江(7609)
- 研究所(7023)
- 中心(6641)
- 财(6579)
- 州(6535)
- 农(6525)
- 北京(6236)
- 业大(5734)
- 院(5604)
- 财经(5216)
共检索到70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耀星
海峡两岸闽台之间公认的名人文化旅游资源 ,植根于两岸“五缘”关系。两岸名人文化具有品位高 ,类型多 ,情感深。开发闽台名人文化应强调资源开发与保护问题 ,避免片面开发 ,分散开发 ,单方面开发问题 ,注重争议人物文化开发、文艺载体开发问题 ,提升两岸“五缘”品位 ,将宗教信仰还原为名人文化 ,综合开发名人文化的旅游功能 ,大力开发名人文化的物质载体 ,设计跨区域旅游线路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管玉梅 黄诚
疍家人作为汉族的一个特殊民系,既深受乡土文化影响,又因千百年的水上生产生活而形成独特的水文化,这种水文化因异质而对陆上居民充满了吸引力。本文用旅游6要素来构建准则层,并用疍家文化中可能被开发的旅游吸引物来构建指标层,开发出疍家文化旅游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吸引力评价。研究表明:疍家文化的总体吸引力较强,最有吸引力的是以海洋动植物为主食的饮食文化,其次是疍家传统体育和民俗文化娱乐项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晓山
民族文化旅游要打造品牌,就必然拓展市场空间,而市场的拓展则主要依赖其吸引力的大小。同时其吸引力的决定因素并非单一依靠民族文化资源本身,而是一个综合的体系。通过定量研究表明,民族文化旅游吸引力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资源特点、区域旅游环境与旅游政策环境等三个方面。进一步就其中具体因子进行量化分析,以构建起民族文化旅游吸引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民族文化旅游 吸引力 评价体系 策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谌贻庆 毛小明 甘筱青
本文认为,旅游吸引力的本质是旅游资源子系统与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之间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旅游资源与开发系统中,并不只存在旅游吸引力,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的作用力,在这些作用力中,有一些推动旅游的实现,另一些阻碍旅游的实现。根据对旅游吸引力和其他作用力的分析,本文建立了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最大可能旅游吸引量的理论模型。
关键词:
旅游吸引力 旅游资源与开发系统 模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沈惊宏 陆玉麒
论文以中国338个市域作为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测算其旅游吸引力指数。以南京市为例,通过GIS空间可视化并分别划分出5个等级旅游目的地及旅游客源地。结果发现南京不同等级旅游目的地呈距离衰减规律,但同时出现区位跨越现象;南京旅游客源地总体上亦呈现距离衰减规律,但也出现远距离客源地等级甚至比近距离客源地等级要高的现象。笔者把吸引指数模型逆思维推演测算出了中国城市总吸引指数排名,并以可达性为基础,根据旅游目的地城市总吸引指数和旅游规模排名位序是否一致划分出中国城市旅游的发展程度现状10种类型,为城市旅游发展提供比较参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秀霞 崔庠
本文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高等本科旅游院校发展困境的原因 ,认为从需求上看 ,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叶公好龙”是造成高等本科旅游院校陷入困境的表层原因 ;从供给上看 ,高等本科旅游院校培养目标的盲目性才是造成高等院校陷入困境的深层原因。探讨了提高我国高等本科旅游院校吸引力的关键是挖掘高等本科旅游院校专业培养目标内涵 ,确定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骏 古风 卢凤萍
人居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资源系统观的具体体现。基于人居环境资源视角研究城市旅游吸引力,是保持和发展城市"人居环境"优势,并将其转换为现实旅游竞争力,从而彰显城市特色,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扩展资源开发视野,开展相关研究的新角度。优秀的人居环境应坚守以人为本、天人和谐的理念,彰显出对人性的终极关怀和对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心向,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从这一角度出发,城市旅游的开展也应该以人为本,进行整体论上的思考。通过量化研究显示,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人与人的和谐程度、人与社会的和谐程度不仅是人居环境资源水平的体现,与城市旅游的吸引力也呈显著性正相关,因此可从自然环境治理、民众教育以及目的地...
关键词:
人居环境资源 城市 旅游 吸引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余意峰 保继刚 丁培毅
关于旅游经历对旅游者目的地感知的影响,现有的研究文献从感知形象和感知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但尚未出现从目的地感知吸引力角度进行的相关研究。目的地的初游者和重游者代表着两类具有不同旅游经历的目的地游客,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二者对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感知及其差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地感知吸引力包含了整体环境吸引和观光体验吸引两个维度,重游者在整体环境吸引上的感知显著高于初游者,二者在观光体验吸引的感知上没有显著差异。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陈岩英
旅游地的吸引力是一种结构性的吸引力 ,它由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服务吸引力、旅游环境吸引力等要素共同构成 ,这一结构系统中的吸引力要素存在演化逻辑上的差异。从形成过程看 ,旅游地吸引力系统要经历运作结构形成、运作结构被感知、结构形象树立和结构吸引力定型等基本阶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包磊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乡村田园风光已成为宝贵的旅游资源并带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目前,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成为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农村"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产业。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要重视避免重复建设,尤其是要因地制宜以山水融合的发展理念和运行实践提升吸引力,将其作为营销宣传的亮点内容,以此培育乡村旅游的区域品牌。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山水融合 吸引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游富相 吴三忙
旅游吸引力分析在旅游学研究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对旅游吸引力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制定旅游营销策略和有针对性的开展旅游营销活动。本文在回顾已有旅游吸引力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一种新型旅游吸引力分析方法,即通过对某旅游资源介绍网站的访问者的IP地址进行测定和统计,计算出某旅游资源吸引力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情况。
关键词:
旅游吸引力 互连网 IP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骏 卢凤萍 古风
在慢城旅游目的地建设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新热点的背景下,基于美学视角,秉持人与城市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通过对我国目前唯一慢城——南京高淳桠溪镇的实证调研,可以建构起由自然生态美、城市文化美和社会生活美构成的慢城旅游吸引力系统,并在此基础上从美化自然环境、美化城市文化以及美化社会生活三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慢城旅游目的地发展策略,为目的地城市探寻一条发挥自身特色,建立比较性差异的新的旅游发展之路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关键词:
美学 慢城 旅游吸引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红贤 游细斌 白伟杉 黄瑛
将目的地接待的游客量和目的地与客源地的距离结合起来,采用空间交互模型测算目的地旅游吸引力,以浙江省为案例,测算不同城市的旅游吸引力。结果表明:旅游吸引力与接待游客量成显著的正比关系,游客量越多的旅游目的地,其旅游吸引力越大;在接待游客量相当的情况下,能够吸引更多远距离游客的目的地,其旅游吸引力越大。浙江省旅游吸引力呈现"镶嵌式圈层结构"的空间分异规律。该圈层以杭州市为中心,形成了Ⅰ级旅游吸引力区域;在杭州市外围,由湖州市、嘉兴市、宁波市、台州市和丽水市形成了圈层结构的第Ⅱ级旅游吸引力区域;在第二圈层的外围,由舟山市、温州市形成了圈层结构的第Ⅲ级;在第一圈层和第二圈层的南部地区,由衢州市和金华市组成的区域形成了镶嵌式的旅游吸引力第Ⅲ级区域。目的地旅游吸引力的强弱与旅游吸引物的等级、旅游设施和服务的数量及质量等高度相关。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宋振春 陈方英 宋国惠
本研究以泰山为例,通过对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了文化遗产旅游吸引力系统的主要构成因素及其内部结构。依据因子的特征值,吸引力因素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其中核心吸引力因素决定着文化遗产旅游吸引力的性质。遗产类资源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系统,旅游吸引力系统的构成因素只是整体文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但代表了旅游者感知的文化遗产特征,发展旅游应注意开发项目与吸引力系统特性的一致性。
关键词:
文化遗产 吸引力 泰山 旅游者感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丹彤 董军
对文化旅游城市的开发建设应使之兼具观光型传统旅游目的地和体验型现代旅游目的地的特征,文章以太原为研究对象,探讨提升文化旅游城市综合吸引力的路径和模式。在盘点太原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分析其旅游市场客源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区域形象设计,继而通过地区营销组合,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的文化创造有机整合包装起来,使历史文化资源转化成现实的文化生产力,必将能极大地带动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