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03)
2023(3127)
2022(2574)
2021(2526)
2020(2083)
2019(4670)
2018(4408)
2017(8575)
2016(4748)
2015(5433)
2014(5584)
2013(5682)
2012(5220)
2011(4310)
2010(4560)
2009(4259)
2008(4583)
2007(4088)
2006(3492)
2005(3088)
作者
(12084)
(9798)
(9716)
(9565)
(6333)
(4565)
(4436)
(3794)
(3658)
(3582)
(3353)
(3262)
(3234)
(3208)
(2983)
(2933)
(2886)
(2871)
(2763)
(2631)
(2389)
(2329)
(2328)
(2326)
(2205)
(2200)
(2158)
(2150)
(2007)
(1994)
学科
管理(23913)
(22724)
(16621)
(16412)
经济(16391)
(15780)
企业(15780)
财政(14120)
(11651)
(8319)
财务(8316)
财务管理(8267)
企业财务(7927)
方法(7291)
(7187)
国家(7051)
(6619)
中国(6190)
数学(5947)
数学方法(5901)
(5660)
(5073)
(4801)
地方(4714)
支出(4633)
(4611)
制度(4609)
工作(4466)
(4448)
体制(4381)
机构
大学(64117)
学院(63821)
(27953)
经济(27377)
管理(27095)
(25220)
理学(23091)
理学院(22915)
管理学(22821)
管理学院(22676)
研究(19469)
中国(15545)
财经(15011)
(13585)
(12833)
财经大学(10806)
(10104)
财政(9991)
科学(9899)
(9467)
经济学(9098)
(8901)
中心(8711)
经济学院(8244)
北京(7999)
研究所(7786)
(7414)
(6961)
商学(6951)
(6897)
基金
项目(38572)
研究(30500)
科学(30273)
基金(28550)
(23608)
国家(23439)
科学基金(20662)
社会(20429)
社会科(19445)
社会科学(19439)
基金项目(14628)
(14102)
教育(13125)
编号(12665)
成果(11880)
资助(11675)
自然(11601)
自然科(11358)
自然科学(11356)
(11227)
自然科学基金(11156)
国家社会(9008)
(8930)
(8844)
项目编号(8770)
(8631)
课题(8174)
重点(8157)
教育部(8096)
人文(7886)
期刊
(32473)
经济(32473)
(26058)
研究(22937)
中国(13979)
管理(9440)
财经(8224)
(7954)
财政(7954)
学报(7303)
(7009)
会计(6417)
大学(6249)
科学(6170)
财会(6075)
经济研究(5992)
学学(5982)
(5465)
(5140)
金融(5140)
图书(4802)
问题(4321)
技术(4175)
通讯(4145)
会通(4137)
教育(4098)
业经(3922)
书馆(3695)
图书馆(3695)
(3684)
共检索到104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光荣  杨恩艳  
在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在政治晋升激励的驱动下,为GDP增长而会实施"打到底线的竞争"。这种过度竞争导致了地方公共品尤其是教育、环境、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非生产性公共品的提供不足。本文构建了一个财政分权的理论模型,考察了不同的政府目标下,地方政府公共品提供是否会导致福利损失。我们发现,当政府目标是最大化居民的效用时,政府间的竞争会导致公共品提供不足。在只考虑非生产性公共品的模型中,当地方政府的目标更加偏向GDP的增长时,公共品提供不足会更加严重。当政府公共支出划分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公共品这两类时,地方政府越偏向于本地GDP的增长,非生产性公共品的提供会更加不足,生产性公共品的提供则可能会...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群  李永乐  
中国地方政府倾向于选择土地财政的一个根源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在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纵向竞争)和地方竞争体制(横向竞争)双重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个解释地方政府选择土地财政的理论框架,认为两者共同激励了地方政府实施土地财政策略。通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paneldata)的实证检验,本文发现,中国式的分权体制激励了地方政府用"扭曲之手"来攫取预算外财政收益,地方竞争体制进一步驱动了地方政府采取积极的土地财政策略。研究结果还表明,财政分权对地方土地财政的影响存在跨地区差异。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宏翔  张明宗  熊波  
本文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计量经济方法,探讨了中国式财政分权及建立于此基础上的政府竞争对地方政府公共卫生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本身对地方政府公共卫生支出有一定的正向作用,政府竞争本身的影响存在着地区异质性差异,而较高的财政分权与政府竞争结合在一起时,会对地方政府公共卫生支出产生负向激励。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了地方政府公共卫生投入在中西部地区存在着较显著的库兹涅茨倒U曲线现象,以及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过程中公共卫生配套投入不足等问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崔志坤  李菁菁  
本文基于我圆2005—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探讨了财政分权以及由此引发的政府竞争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即财政收入分权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消极影响,而财政支出分权时于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不显著。从总体上看政府竞争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但是其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即东部地区政府竞争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中西部地区政府竞争阻碍产业结构升级。鉴于此,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宋英杰  黄晓花  曹鸿杰  
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分权激励地方政府通过竞争加剧来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城乡收入差距的结构性问题。本文以2002年-2015年间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除外)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全国还是分地域,当期的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早期的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的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的交互作用表现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中西部地区作用正好相反。据此,本文提出了在制度层面进一步合理分权,在考核机制方面建立绿色GDP考核体系,在结构层面优化公共支出结构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文剑  仉建涛  覃成林  
中国的财政分权体制与西方联邦国家的不同,财政分权导致中国各个地方政府围绕经济指标为追求政绩而进行锦标赛式的竞争。财政分权程度越大,地方政府竞争辖区外流动性要素的程度就越大。以对FDI的竞争为例,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地方政府是一种全方位的深层次竞争,中西部地区仅在税收优惠和增加财政支出方面具有明显效果。进一步的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导致的地方政府对FDI的激烈竞争,在东中部地区不利于FDI发挥增长效应,在西部地区则得出相反的结果。本文认为应及时改革现行的财政分权制度和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FDI的增长效应。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慧慧  桑百川  
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下,政治晋升和经济增长双重激励刺激了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竞争活动。文章以财政分权为出发点,将地方政府作为经济主体整合到区域经济格局中,对中国市际间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与环境规制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显示,环境规制强度与FDI区位选择之间存在正的相关性,环境成本并不是FDI的主要区位决定因素;政府竞争下的经济分权对FDI的流入具有非常强的解释力;分权体制下的地方政府为吸引FDI而导致的策略性博弈显著存在。这说明放松环境规制是地方政府竞争FDI所依赖的一项重要政策手段,地方政府间的这种"竞次"行为与国内地方分权的体制联系在一起,争夺资本的激烈程度与对资源配置的扭曲作用更加...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闫文娟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重点考察由于政府竞争财政分权是否明显削弱了环境治理投资,验证财政分权以及财政分权通过政府竞争这两个渠道对中国省级政府环境治理投资的负面影响。通过对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财政分权通过政府竞争显著减少了环境治理投资,财政分权并不是环境治理投资偏低的主要原因,关键是由于政府竞争,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投资的负面影响被明显放大了。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宋英杰  黄晓花  曹鸿杰  
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分权激励地方政府通过竞争加剧来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城乡收入差距的结构性问题。本文以2002年-2015年间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除外)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全国还是分地域,当期的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早期的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的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的交互作用表现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中西部地区作用正好相反。据此,本文提出了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晏  
本文在一个两级政府框架下,构造了一个包含初始禀赋差异的FDI税收竞争模型,分析两个地方对FDI的竞争及其效率含义,并考察垂直分权安排对竞争效率的影响。文章发现地方政府之间的Nash竞争将损害处于优势地位的地区,采用最小化社会福利损失的中央财政税收政策可以减少地方竞争的扭曲。另外,从竞争公平角度出发的差别化税收优惠政策也可能提高总社会福利,在一定条件下,一刀切的社会最优政策反而不如有差别的公平竞争政策,中央政府可以考虑因地制宜的差别化政策,减少地方政府竞争的损失。文章还对我国地方政府针对FDI的减免税竞争等财政竞争的机制进行了分析。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申亮  
地方政府投资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博弈论工具分析我国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研究表明:在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往往具有很强的投资冲动,地方政府决策的投资规模总量超过中央政府希望的最优投资规模。尤其是在以经济增长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政绩考核体系下,这一投资冲动更加突出。不仅如此,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又进一步推动了地方政府投资规模的扩大,造成资源浪费,也影响了全社会的发展质量。因此,矫正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当务之急是要完善财政体制和改革以经济指标为中心的政绩考核体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郑磊  
本文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验证了财政分权、政府竞争对中国省级政府教育支出比重的影响。研究发现,以经济绩效为考核标准的官员晋升机制导致地方政府之间展开标尺竞争,这种竞争和财政分权制度结合在一起,共同对地方政府的教育支出比重产生显著的负影响。而地方政府的财政自给度对教育支出比重具有正效应,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规模等则具有负效应。研究还发现,转移支付比重过高会扭曲地方政府的支出效率,形成预算软约束,从而对教育支出比重具有显著的负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晨  韩庆潇  冯振  
基于"中国式分权"的制度背景,剖析政府内、外部竞争对土地财政地方公共服务结构扭曲效应的影响。使用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土地财政通过诱发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金钱激励、政治激励,造成公共服务的结构性失衡。分权背景下政府内、外部的竞争行为不仅催生了土地财政现象,并贯穿这一模式始终,是土地财政引发公共服务结构性失衡的重要原因。在考虑了政府竞争行为后,土地财政的扭曲效应有所减弱。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晨  韩庆潇  冯振  
基于"中国式分权"的制度背景,剖析政府内、外部竞争对土地财政地方公共服务结构扭曲效应的影响。使用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土地财政通过诱发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金钱激励、政治激励,造成公共服务的结构性失衡。分权背景下政府内、外部的竞争行为不仅催生了土地财政现象,并贯穿这一模式始终,是土地财政引发公共服务结构性失衡的重要原因。在考虑了政府竞争行为后,土地财政的扭曲效应有所减弱。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江  
地方政府竞争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财政分权制度体系下,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选用西部地区的1995—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实证的结果指出,由于西部各省的地方政府竞争主要采取以支出竞争的方式,其对基础建设和大型经济项目的投入确实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但是这种支出竞争同时伴随着较小的乘数效应和较为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这不仅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并且会扩大地方政府竞争的负面效应,从而使得地方政府竞争的负面效应更为突出,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