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3)
2023(335)
2022(285)
2021(291)
2020(217)
2019(523)
2018(497)
2017(1094)
2016(516)
2015(606)
2014(608)
2013(562)
2012(536)
2011(472)
2010(483)
2009(562)
2008(490)
2007(406)
2006(381)
2005(377)
作者
(1366)
(1088)
(1078)
(1057)
(681)
(563)
(522)
(424)
(417)
(387)
(376)
(362)
(361)
(360)
(350)
(346)
(345)
(322)
(310)
(297)
(273)
(270)
(268)
(260)
(248)
(247)
(246)
(244)
(244)
(238)
学科
(2897)
银行(2897)
(2724)
(2054)
金融(2054)
(1905)
经济(1901)
(1729)
(1635)
(1492)
企业(1492)
业务(1361)
管理(1298)
制度(1204)
(1204)
银行制(1153)
方法(849)
中国(819)
(814)
数学(791)
数学方法(789)
(710)
财务(710)
财务管理(710)
企业财务(692)
中国金融(690)
(591)
体制(525)
(478)
贸易(475)
机构
大学(6754)
学院(6645)
(3539)
中国(3470)
经济(3459)
(3448)
银行(3341)
(3072)
管理(2564)
(2245)
金融(2217)
理学(2083)
理学院(2074)
管理学(2065)
管理学院(2058)
(2031)
研究(2006)
财经(1619)
人民(1615)
中心(1587)
(1488)
国人(1471)
中国人(1466)
中国人民(1458)
(1440)
经济学(1340)
财经大学(1301)
(1272)
人民银行(1264)
经济学院(1249)
基金
项目(3930)
基金(3217)
科学(3155)
研究(2959)
(2611)
国家(2596)
科学基金(2339)
社会(2118)
社会科(2041)
社会科学(2041)
基金项目(1670)
资助(1468)
自然(1416)
自然科(1391)
自然科学(1391)
自然科学基金(1371)
教育(1320)
(1279)
(1242)
编号(1153)
(1087)
金融(1031)
(1003)
人文(967)
国家社会(965)
教育部(962)
成果(942)
(913)
社科(898)
(870)
期刊
(4809)
金融(4809)
(3340)
经济(3340)
研究(2858)
(1583)
(1100)
中国(1098)
财经(970)
管理(832)
农村(790)
(790)
(781)
理论(680)
农村金融(650)
科学(632)
实践(618)
(618)
学报(614)
大学(548)
经济研究(545)
学学(542)
中国金融(453)
(441)
问题(431)
(418)
浙江(418)
上海(396)
国际(396)
武汉(390)
共检索到12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涛  毛盛勇  
金融危机以来,银行贷款与国民经济的联系明显弱化。究其原因,一方面,银行贷款对经济增长的系统重要性减弱;另一方面,相当比例贷款没有真正进入实体经济,并且贷款使用效率也有所下降。未来一段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继续处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的转型期,金融体系将进一步深度调整,银行贷款与国民经济的联系仍可能弱于危机前。鉴于银行贷款与经济增长联系趋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下降,建议进一步加快金融体系改革创新步伐,切实增强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邵明波  
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法与金融"研究,虽然成果卓著,但极少有涉及中国的文献。本文分析中国各地区法治水平的差异对金融发展和银行贷款期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法治是影响中国金融发展和银行贷款长期化的重要因素,即法治水平比较高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高、中长期贷款比重较大。这些结论为"法与金融"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来自中国的证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江伟  
本文从公司投资的角度,考察了我国银行贷款的控制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的银行贷款对于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具有控制效应,但是这一控制效应并没有随着我国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而有所增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银行贷款对于民营上市公司的控制效应要强于国有上市公司,而且前者的控制效应会随着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有所增强,始于2003年的银行业第三阶段的改革,对于两类公司中银行贷款的控制效应都没有起到加强的作用。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段永琴  何伦志  
选取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2013年5月至2018年12月的相关数据为样本,从市场利率变化敏感度、利率定价技术与定价模式三维度,研究数字金融倒逼银行贷款利率定价市场化的作用机制。研究显示:数字金融对银行贷款利率定价市场化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其中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提升银行贷款利率定价技术水平,是促进银行贷款利率定价市场化的核心动力,互联网贷款倒逼银行提高对市场利率变化的敏感度,是定价市场化的第二推手,而互联网理财通过改进银行贷款利率的定价模式也发挥了助推作用;基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等要素差异,数字金融对银行贷款利率定价市场化的作用表现出一定的区域与时间异质性。因此,银行应乘势拥抱数字金融,主动实施贷款利率定价的市场化改革,不断提升支持中小微企业等长尾群体的金融服务能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皮天雷  杨萍  
本文运用全球31个新兴市场国家商业银行1996-2012年的财务报表数据,从宏观层面与银行层面研究了银行的信贷增长受资本急停影响是否存在截面差异性。研究发现,资本急停发生多会导致一国银行信贷量的大幅下降,但该效应受不同宏观经济环境与银行稳健特征的约束而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经济增长、资本充足率、流动性及具有外资股权在减弱资本急停对银行信贷的不利影响中发挥着更为明显的稳定作用。而无论是在高货币贬值还是低贬值时,银行的资本充足特征都发挥着更加突出的积极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青原  黄威  
以2005—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检验了企业会计稳健性对银行贷款公告市场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提高企业的会计稳健性能够削弱银行贷款公告的负面影响,减小这种负向市场反应的程度,即提高贷款公告期累计超额收益。此外,股权分置改革前会计稳健性对银行贷款公告的市场反应的影响比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更大,国有企业中会计稳健性对银行贷款公告的市场反应的影响比民营企业更明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玲  朱宏泉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需要防范实体企业“脱实向虚”。本文基于非金融上市公司2003—2019年的面板数据,从金融资产分类的新视角,探讨并验证金融资产类别对企业金融中介活动的影响机理;通过引入融资约束度量指标,构建固定效应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融资约束对企业金融中介活动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企业金融中介活动因金融资产的类别差异而存在异质性,在套利及贷款输送动机的作用下,企业固定收益类金融资产与银行贷款正相关,非固定收益类金融资产与银行贷款负相关;第二,企业金融中介活动由于融资约束程度不同而存在门槛效应;第三,对固定收益类金融资产而言,不同融资约束的企业均存在金融中介活动,低、高融资约束企业从事金融中介活动的程度弱,而中融资约束企业由于防御性动机的增强,金融中介活动程度强;第四,对非固定收益类金融资产而言,低、高融资约束企业不存在金融中介活动,而中融资约束企业出于防御动机而表现出金融中介活动。本研究可为根据融资约束程度对企业分级评估和监督贷款提供理论支撑,为厘清金融中介活动的机理、压缩市场套利空间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唐兴国  刘艺哲  
以基于贷款利率的Lerner指数衡量贷款竞争,运用固定效应估计方法和White异方差稳健标准差,对中国银行业2001~2012年贷款竞争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贷款利率上限的取消成为银行深化贷款竞争的开端,而贷款利率上限的放开对金融稳定没有直接的影响;Lerner指数与银行收入波动、银行破产风险呈正相关关系,与银行资本化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即贷款竞争程度越强,金融体系越稳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新夫  宋玉  
本文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民营上市公司政治联系对银行贷款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有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比无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具有更高的财务杠杆,能获得更长期且条件更优惠的银行贷款。而且,在金融危机时期,有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更有可能因为承担了政策性负担而使得这种贷款效应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果从银行信贷决策的角度为民营企业建立政治联系提供了一种解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屈蕊勃  
本文以2012—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基金持股与企业银行贷款水平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检验了金融发展水平对基金持股与企业银行贷款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基金持股对企业银行贷款持有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基金持股比例越大,企业的银行贷款持有率越高;同时,本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金融发展可进一步提升基金持股对企业银行贷款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于润吉  
随着科学的进步,医院为满足诊断治疗的需要,不断购买新的医疗装备。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医院不仅可以依靠国家拨给一定的大型设备购置费外,还可以向银行贷款购置医疗装备。利用银行贷款购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中华  魏世杰  吕青桦  
通过研究2004~2006年中国19座城市不同类型银行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关系发现,在不同模型中,外资银行均表现出对城市经济的推动作用,同时城市固定效应也强化了其与城市经济的关系,而城市商业银行和其它银行都只能推动城市经济总量上升,而不能促进经济水平提高,其贷款仍处于粗放水平,这些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中也得到了证实。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丁鑫   周晔  
在建设数字中国、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数字金融新格局下,数字化转型能够缓解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精准识别企业信贷需求,成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基于成本优化和信息传递视角,本文在微观银行经济学理论框架中引入数字化转型进行理论分析,并采用2010~2021年217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信贷配置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信贷供给增加,促使银行信贷由金融业配置到实体行业。作用机制为数字化转型利用信息技术与数据要素增强银行信息甄别能力,缓解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性,并通过降低银行经营成本与人力费用,推动信贷配置到实体行业。进一步地,数字化转型具有“顶层设计”的特征,不同转型路径中“创新理念型”对信贷配置的效果最优;相较于“合作式”转型,“自主式”转型方式的信贷配置效果更佳;银行实体网点数量的增加和人力成本的减少有助于数字化转型推动信贷投向实体行业,数字化转型在经济繁荣和信贷上行阶段具有更明显的顺周期性。异质性检验发现,规模较小、盈利较高与贷款质量较低的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信贷投向实体行业的边际影响更强。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优化金融供求结构,推动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