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
2023(126)
2022(131)
2021(98)
2020(104)
2019(178)
2018(240)
2017(410)
2016(247)
2015(229)
2014(239)
2013(255)
2012(229)
2011(144)
2010(170)
2009(146)
2008(153)
2007(129)
2006(87)
2005(72)
作者
(487)
(412)
(408)
(335)
(279)
(210)
(206)
(179)
(169)
(145)
(137)
(136)
(136)
(134)
(131)
(129)
(126)
(121)
(116)
(101)
(97)
(93)
(93)
(92)
(91)
(91)
(91)
(87)
(83)
(81)
学科
(1286)
管理(1137)
(1098)
企业(1098)
(882)
(844)
财务(844)
财务管理(842)
企业财务(817)
(544)
经济(544)
产业(498)
市场(478)
文化(457)
文化产业(447)
文化市场(447)
方法(295)
数学(245)
数学方法(245)
技术(201)
服务(192)
服务业(191)
技术管理(179)
业经(161)
环境(159)
(123)
(122)
银行(122)
国家(121)
(121)
机构
学院(2749)
大学(2564)
管理(1195)
理学(1070)
理学院(1059)
管理学(1054)
管理学院(1048)
(1013)
经济(988)
(677)
中国(561)
研究(537)
(512)
财经(480)
(420)
商学(416)
商学院(414)
(384)
财经大学(350)
会计(344)
工商(328)
北京(327)
(309)
(295)
科学(286)
金融(282)
经济管理(266)
中心(260)
业大(258)
上海(255)
基金
项目(1730)
科学(1407)
研究(1342)
基金(1278)
(1038)
国家(1031)
科学基金(972)
社会(845)
社会科(810)
社会科学(810)
基金项目(755)
(698)
自然(672)
自然科(659)
自然科学(659)
自然科学基金(650)
(634)
(605)
编号(541)
教育(530)
资助(530)
创新(433)
成果(388)
(380)
项目编号(375)
大学(372)
人文(371)
(366)
(361)
(355)
期刊
(1106)
经济(1106)
(912)
研究(724)
财会(446)
管理(409)
会计(399)
(387)
金融(387)
中国(343)
通讯(322)
会通(321)
财经(268)
科学(228)
学报(226)
(225)
(203)
大学(201)
学学(198)
之友(179)
(178)
经济研究(166)
业经(165)
(155)
现代(148)
技术(134)
月刊(134)
问题(134)
商业(126)
(125)
共检索到3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邱峰  
现实生活中,居民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大量非恶意逾期记录,这不仅给其本身带来了不便,还可能对征信系统、商业银行等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长效机制来加强非恶意个人信用不良记录的防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任燕珠  
信用卡已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支付工具,由于其具有透支功能及使用便捷性,利用信用卡透支的持卡人也越来越多。2009年《信用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司法解释》出台后,信用卡透支刑事案件不断攀升,有必要就信用卡透支刑法规制进行探讨,以减少信用卡透支行为、保证刑罚的谦抑性、实现刑罚的效益。
[期刊] 征信  [作者] 蒋萌  
目前,信用卡恶意套现问题越来越突出。信用卡的恶意套现,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社会诚信环境,影响了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因此,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发卡程序,加强社会征信体系建设,提高技防水平,建立整治信用卡恶意套现的长效机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晓捷  
信用卡恶意透支的成因及防范对策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陈晓捷利用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已成为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诈骗银行资金的一种新的作案手段。所谓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规定限期,并且经发卡行催收无效的透支行为。信用卡市场越发达,...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叶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黄文敏  窦建德  
谈谈树立良好的税务干部形象黄文敏,窦建德所谓税务干部形象,我们认为是指人们通过对税收职能、作用和从事税收工作的税务人员整体精神风貌的认识评价,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树立良好的税务干部形象是全面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先吉  
企业财务形象的优劣不仅影响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 ,而且对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都有重大影响 ,企业财务形象是企业财务实力在市场上的反映。诚信是企业财务实力能否客观反映的保证。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 ,企业财务形象的树立和培养尤为重要 ,企业必须把树立和培养财务形象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荣  于琳娜  
个人非恶意原因造成的负面信用记录给金融消费者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也容易导致金融消费者、数据报送机构和基层人民银行之间产生矛盾和纠纷,引发诉讼风险和法律风险。结合苏皖鲁豫交会地带7个地级市基层人民银行的征信业务实践,分析非恶意个人负面信用记录的成因和风险,建议履行告知义务,适当宽限展期,强化征信模块,以逐步减少个人负面信用记录纠纷,不断提高基层人民银行征信业务服务水平。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贺雄  
《刑法》关于信用卡诈骗罪中"恶意透支"行为的解释过于条文化,实践中难以准确把握,对这类犯罪打击力度不够。本文从"恶意透支"的主体、是否"恶意"以及是否"透支"的界定着手,探讨了实际操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指出了立法上的缺陷,提出了以后立法上需要改进的事项。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冯钰  姚玲珍  
住房的获取成本及其效用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演进而发生变化。住房债务作为家庭解决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的有效手段,是否会随户主年龄增长而产生变化?对此,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龄增长,户主对住房债务的态度由偏好转为厌恶,拐点出现在30岁。机制分析发现,收入不确定性和风险偏好在户主年龄对家庭住房债务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表明,家庭是否承担住房债务及债务规模的拐点因家庭收入、房产数量和有无未成年子女呈现出明显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住房债务资金渠道方面,户主年龄越大,越倾向于通过民间机构借款。细分群体来看,低收入家庭及多套房家庭选择亲友借款的概率更高,而有子女的家庭会优先选择亲友借款,其次选择民间机构。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政府贯彻“房住不炒”的基本思路,保证家庭的合理性住房资金需求,进而缓解住房债务风险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彭飞  张卫国  黄建宏  
我国信用卡恶意透支风险在不断上升,对此商业银行必须予以充分重视。文章依据信用卡恶意透支理念的形成时间,将信用卡恶意透支行为划分为蓄意型和非预谋型两类,分析了各类恶意透支行为的风险特征。其次,从商业银行角度,提出了恶意透支风险的系统管理策略,深入探讨了各策略的风险应对措施。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国刚   方明浩   潘登  
“存款创造贷款、贷款创造存款”是主流货币理论的重要基础。英国学者乔西·瑞安-柯林斯等人和中国学者孙国峰等人认为,“存款创造贷款”的原理存在根本性错误,用于存款的货币均为贷款的产物,因此,不是“存款创造贷款”而是“贷款创造存款”,银行可以无限地凭空创造贷款。本文对这一认识寻根溯源,指出其中的偏颇之处。“贷款创造存款”的认识,从麦克鲁德算起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但它并不符合信用货币创造和资产负债表复式记账的内在机理。商业银行贷款以有款可贷为前提;在无款可贷条件下,贷款合同只是一纸空文。在实施贷款行为中,资金应从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账户划到客户在商业银行的存款账户。从资金流程角度看,这是“存款创造存款”过程。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看,不论是“发行货币”还是收取“存准”、吸收超额存款准备金都是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有了资金来源,才能有效地开展贷款、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资金使用”,这一切操作都建立在真实资金的基础上,并非无中生有的“贷款创造存款”。“存款创造贷款”与“贷款创造存款”之争在理论逻辑中无解,要解开这一死结,需要回到历史起点。人民币最初入市是与边币和旧币的兑换,初始信用货币并非来自贷款;银行券的问世建立在贵金属货币准备的基础上,并非来自贷款。如果银行可以凭空创造贷款,则不存在美国硅谷银行破产事件,也不存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同时,利率理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资产负债表理论、货币政策理论、汇率理论等均将失效。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成  
我国财务公司具有与商业银行类似的运行特征,但其信用创造活动因其服务于企业集团、未纳入中央银行支付清算体系而与商业银行并不相同。财务公司主要以集团企业在商业银行的存款为基础进行信用创造,创造的信用主要在企业集团内部发挥货币作用,与商业银行存款不具有同样的货币作用,且信用创造能力有限。对财务公司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并不改变其信用创造的性质,反而导致财务公司信用对商业银行信用的替代,不仅改变了统计口径的货币供应量结构,也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效果。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成  
我国财务公司具有与商业银行类似的运行特征,但其信用创造活动因其服务于企业集团、未纳入中央银行支付清算体系而与商业银行并不相同。财务公司主要以集团企业在商业银行的存款为基础进行信用创造,创造的信用主要在企业集团内部发挥货币作用,与商业银行存款不具有同样的货币作用,且信用创造能力有限。对财务公司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并不改变其信用创造的性质,反而导致财务公司信用对商业银行信用的替代,不仅改变了统计口径的货币供应量结构,也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