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84)
2023(15711)
2022(13741)
2021(12918)
2020(10555)
2019(24361)
2018(24488)
2017(46710)
2016(25381)
2015(28226)
2014(27702)
2013(27041)
2012(24696)
2011(22032)
2010(22029)
2009(20395)
2008(19709)
2007(17281)
2006(15062)
2005(13142)
作者
(69049)
(57114)
(56736)
(53746)
(36586)
(27571)
(25777)
(22154)
(21537)
(20443)
(19507)
(19001)
(18029)
(17822)
(17528)
(17375)
(17057)
(16983)
(16348)
(16232)
(14009)
(13956)
(13739)
(13082)
(12724)
(12691)
(12670)
(12601)
(11309)
(11175)
学科
(96058)
经济(95952)
管理(80794)
(77916)
(69027)
企业(69027)
方法(43194)
数学(35978)
数学方法(35559)
(27152)
中国(25260)
(25096)
业经(23835)
地方(21068)
技术(20752)
(20033)
理论(19281)
(18976)
财务(18903)
财务管理(18878)
(18171)
企业财务(17942)
农业(16968)
(16890)
贸易(16875)
(16620)
(16317)
(15265)
环境(15232)
(14399)
机构
学院(346675)
大学(346424)
管理(141424)
(133273)
经济(130199)
理学(122909)
理学院(121568)
管理学(119632)
管理学院(118970)
研究(109332)
中国(81947)
(73321)
科学(67478)
(61924)
(52806)
(50202)
财经(49803)
中心(49688)
业大(48692)
(48186)
研究所(47963)
(47038)
师范(46665)
北京(46052)
(45124)
(41488)
(40426)
经济学(38550)
商学(37591)
农业(37476)
基金
项目(237383)
科学(187640)
研究(177992)
基金(170967)
(146924)
国家(145637)
科学基金(126963)
社会(110960)
社会科(104960)
社会科学(104937)
(93936)
基金项目(91735)
教育(82665)
自然(82452)
自然科(80515)
自然科学(80499)
自然科学基金(79042)
(78403)
编号(74357)
资助(68727)
成果(60254)
(52833)
重点(52587)
(51706)
课题(50951)
(50487)
创新(48530)
项目编号(46436)
教育部(45030)
科研(44805)
期刊
(147397)
经济(147397)
研究(101038)
中国(66061)
管理(54083)
学报(49669)
(48547)
科学(47653)
教育(44604)
(43574)
大学(38052)
学学(35365)
技术(31291)
农业(30491)
(27365)
金融(27365)
业经(25554)
财经(23691)
经济研究(22997)
(20160)
图书(19825)
问题(18648)
科技(18004)
技术经济(16800)
(16715)
理论(16462)
现代(16253)
商业(15670)
(15154)
实践(15118)
共检索到502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建华  蒲俊敏  
宇通作为中国客车行业的领导企业,不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领先发展,而且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贡献卓越。借助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对宇通新能源汽车原始资料的三段编码,深入探讨其发展战略。研究发现,宇通公司通过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产品创新等多维度创新,形成了协同创新战略,这是宇通新能源汽车取得目前成绩的关键。其中,产品创新战略是协同创新战略的核心,组织创新战略是重要保障,技术创新战略是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创新战略是必要手段。在此基础上,形成协同创新战略模型和协同创新5阶段推进战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建华  蒲俊敏  姜照华  
基于协同创新理论,通过三螺旋理论构建了宇通三螺旋协同创新战略模型,分析了政产学研在宇通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战略中的作用,论述了相关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政府等在宇通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承担的角色、地位及合作的方向;通过对宇通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分析,总结了协同创新的两条主要途径即创建联盟和技术转让。文章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如下启示: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新的销售运营模式;完善配套设施;增强企业间的合作促进生产规模化;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形成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利用国家政策,开拓国内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建华  蒲俊敏  姜照华  
基于协同创新理论,通过三螺旋理论构建了宇通三螺旋协同创新战略模型,分析了政产学研在宇通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战略中的作用,论述了相关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政府等在宇通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承担的角色、地位及合作的方向;通过对宇通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分析,总结了协同创新的两条主要途径即创建联盟和技术转让。文章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如下启示: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新的销售运营模式;完善配套设施;增强企业间的合作促进生产规模化;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形成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利用国家政策,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建华  马瑞俊迪  姜照华  
多主体协同创新是促进产业发展进步的关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结构—动力—绩效"分析框架,在结构上主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的高校、核心企业、政府、金融、中介、上游企业、市场及用户等主体进行分析;从新技术驱动力、政府支持力、中介和上游企业支撑力、金融提升力以及市场需求拉力方面,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因素;从专利占比、产品销售量及市场占有率等因素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最后,以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动力—绩效"框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主体协同创新具有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方向。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燕青  何地  
本文以"主体-技术"协同视角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分类模式。在结合2-模网络理论基础上,从核心技术和创新主体两个维度出发,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分为单核心实验室型、单核心产业链型、单核心辅助型、单核心复合型、多核心实验室型、多核心产业链型、多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复合型。同时,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除了单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辅助型之外,其它6种模式均存在,并进一步对其创新网络的分类模式及相关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燕青  何地  
本文以"主体-技术"协同视角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分类模式。在结合2-模网络理论基础上,从核心技术和创新主体两个维度出发,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分为单核心实验室型、单核心产业链型、单核心辅助型、单核心复合型、多核心实验室型、多核心产业链型、多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复合型。同时,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除了单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辅助型之外,其它6种模式均存在,并进一步对其创新网络的分类模式及相关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芈凌云  俞学燕  杨洁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技术,构建了知识型消费者新能源汽车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果显示:购买意愿、配套基础设施和经济成本是知识型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直接动因,经济激励型政策和行政限制型政策通过影响购买意愿间接作用于购买行为,其中行政限制政策的效果更好;气候问题感知、环境态度、价值观、信任度、时尚个性体验是激发购买意愿的个体心理动因;社会规范、角色地位、面子文化、从众心理是诱发购买意愿的群体心理诱因;信息宣传和产品技术特征因素则通过影响个体心理间接驱动购买意愿。因此,经济激励与形成限制双向政策双管齐下,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认同度,塑造产品的时尚感和社会地位形象,是推广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途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文文   李垚  
作为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需要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通力合作,进而形成结构复杂的协同创新网络。现有研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各创新主体形成协同创新网络的关注较少,且缺乏对长期动态协同创新行为的系统化讨论。利用指数随机图模型(Exponential Random Graph Model,ERGM)分析2017—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合作专利协同创新网络,探索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动态演化的主要因素,以及不同创新主体类型(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对协同创新关系演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中,不同类型创新主体更易形成合作关系;(2)创新能力较强的创新主体更有可能与其他主体形成新合作关系,且企业更愿意与自身创新能力差距不大的其他主体合作;(3)协同创新网络星型结构明显,且表现出明显扩张态势;(4)针对不同类型创新主体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更有可能与其他创新主体形成新合作关系。研究结论对于持续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构建新一代汽车技术体系、助力能源系统转型以及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涛   唐僖   吴君民   毛翔宇   魏晓卓  
针对互联网企业与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协同创新的问题,本文以互联网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微分博弈模型,运用HJB方程分析了三种技术协同创新博弈情形下互联网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各自的最优研发努力程度、互联网企业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最优技术协同创新补贴以及二者合作的最优合作模式。通过对三种博弈结论的比较分析发现:(1)Stackelberg主从模式下互联网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各自的研发努力程度、各自的研发收益以及研发总收益均优于Nash非合作模式,达到了Pareto均衡;(2)互联网企业与新能源汽车企业同时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突破付出努力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双方研发合作的整体收益;(3)互联网企业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补贴与收益分配系数负向相关;(4)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研发投入对整体收益提升的有效性大于互联网企业;(5)协同合作模式下互联网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各自的研发努力程度、各自的研发收益以及研发总收益是三种模式中最优的,达到了完美的Pareto均衡。最后,本文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理论推导结果的正确性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亮  任慧维  
考虑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需求和企业的创新能力,建立包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模型,研究分散决策和一体化决策两种决策方式,分析续航能力需求和企业创新能力对电池供应商和汽车生产企业研发决策的影响,并设计可以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机制,为产业链协同创新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消费者的续航能力需求交互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一体化决策可以实现产业链收益最大化,更能促进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提升和产业链的发展;创新成本分摊机制和创新补贴机制满足一定的条件就可以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一体化决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吉祥熙  李元旭  
协同外资创新是我国新能源车企快速发展的基本途径,"30·60目标"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同时也提出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新能源车企协同外资创新的模式和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耀武  张仁开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协同创新是区域科技的发展方向。长三角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建成创新型区域,已是国家目标,更是沪苏浙两省一市的时代使命。本项研究,从产业集群、区域合作、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入手,构建了产业、技术和区域"三维整合"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框架模型,探讨了创新驱动型产业集群从"集聚"到"集成"再到"集群"的发展路线图,分析了两省一市若干产业集群及其协同创新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点→线→面"相结合的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及其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锦程  方卫华  
在政策变迁视角下构建新能源汽车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种群-环境”演化分析框架,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为技术探索、示范推广、快速发展、质量发展四个阶段,基于1991—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专利联合申请数据,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专利合作网络。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变迁与创新生态系统演变是一个协同演化的过程,以国家电网为代表的电力公司逐渐成为网络中的核心节点,研究机构和高校成为次要核心节点;创新生态系统主体共生的广度提升而深度降低,中心性和生态位变动较小,在技术上的应变性一直较强。对此应当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遵循产业规律;鼓励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多方深度参与的技术创新网络;促进市场竞争,推动兼并重组;布局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助力国际技术竞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慈  熊艳  肖蕊  
由生态学视角,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生态体系的"内涵、特征、框架的构建"而展开其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概念,架构其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体系,及提出"创新生态理论体系"的研究框架及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