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10)
2023(7875)
2022(5883)
2021(5159)
2020(4187)
2019(9193)
2018(8833)
2017(17179)
2016(8959)
2015(9946)
2014(9956)
2013(9456)
2012(8203)
2011(7270)
2010(7655)
2009(7619)
2008(6451)
2007(5888)
2006(5652)
2005(5304)
作者
(25218)
(20589)
(20435)
(19520)
(13076)
(9789)
(9386)
(8100)
(7707)
(7371)
(7152)
(7018)
(6730)
(6620)
(6476)
(6349)
(6082)
(6027)
(6007)
(5959)
(5146)
(5125)
(4858)
(4839)
(4722)
(4645)
(4634)
(4506)
(4262)
(4239)
学科
(37282)
经济(37248)
(24986)
金融(24985)
(24062)
(22262)
银行(22251)
(21668)
管理(21323)
中国(20502)
(19034)
企业(19034)
(12469)
方法(12238)
地方(12195)
业经(11680)
中国金融(10980)
(10823)
(10236)
数学(9493)
数学方法(9384)
农业(9287)
理论(7611)
(7232)
(7172)
(7038)
财务(7012)
财务管理(7005)
产业(6793)
企业财务(6776)
机构
学院(123750)
大学(120088)
(49423)
经济(48192)
管理(43101)
研究(41594)
中国(38921)
理学(35972)
理学院(35568)
管理学(34819)
管理学院(34599)
(25175)
(25139)
科学(24502)
中心(21438)
(20077)
(19955)
财经(19695)
(19600)
研究所(18055)
(17875)
(17771)
师范(17678)
(17384)
(16936)
银行(16767)
(16478)
经济学(16334)
金融(16143)
北京(15983)
基金
项目(79598)
科学(62630)
研究(59470)
基金(57156)
(49064)
国家(48605)
科学基金(42098)
社会(39371)
社会科(37495)
社会科学(37486)
(33041)
基金项目(30285)
教育(26182)
(26114)
自然(25125)
自然科(24549)
自然科学(24541)
自然科学基金(24096)
编号(23861)
资助(23357)
(19311)
成果(19083)
重点(18054)
课题(17186)
国家社会(16709)
(16597)
(16073)
发展(15909)
(15664)
创新(15547)
期刊
(58583)
经济(58583)
研究(37472)
(29124)
金融(29124)
中国(25627)
(20658)
(18578)
学报(17676)
科学(17051)
管理(15690)
大学(13961)
学学(13266)
农业(12978)
教育(11343)
业经(10515)
财经(9621)
技术(9557)
经济研究(8982)
(8265)
问题(7975)
(7744)
(6350)
(6221)
旅游(6221)
(6221)
理论(5866)
现代(5819)
(5673)
商业(5656)
共检索到195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卢晖临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既是对此前多年我国文旅融合发展经验的总结,也为新时代文旅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最近一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工作,与此同时,文化和旅游学界也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作为一个关注中国城乡发展动向的学者,笔者很为这种局面鼓舞。但研读相关讨论之后,笔者也产生了一丝隐忧。笔者注意到,
关键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红玲  郑馨  
基于201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从产业融合视角构建文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分析文旅融合水平时空演变的基础上,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变量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2010—2018年我国文化和旅游融合水平偏低但呈上升趋势,其特征为东高西低。(2)从全国范围看,我国城镇化与文旅融合都存在依赖自身发展惯性的现象;城镇化对文旅融合具有正向影响,文旅融合对城镇化有负向影响。(3)从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看,三大地区城镇化与文旅融合发展具有地区差异,东部、西部地区为城镇化和文旅融合发展的惯性区,中部地区为惰性区;三大地区文旅融合对城镇化均呈负向影响;中部地区城镇化对文旅融合的影响最大,而东部地区最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红玲  郑馨  
基于201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从产业融合视角构建文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分析文旅融合水平时空演变的基础上,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变量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2010—2018年我国文化和旅游融合水平偏低但呈上升趋势,其特征为东高西低。(2)从全国范围看,我国城镇化与文旅融合都存在依赖自身发展惯性的现象;城镇化对文旅融合具有正向影响,文旅融合对城镇化有负向影响。(3)从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看,三大地区城镇化与文旅融合发展具有地区差异,东部、西部地区为城镇化和文旅融合发展的惯性区,中部地区为惰性区;三大地区文旅融合对城镇化均呈负向影响;中部地区城镇化对文旅融合的影响最大,而东部地区最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魏雪  刘黎明  孙锦  叶津炜  
兼业型农户即将务农和务工作为主要生计方式的农户,是现阶段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一种普遍社会形态,也是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潜在群体。为探索兼业型农户城镇化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对中国中部的兼业型农户进行深度访谈,搜集资料,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发现:家庭禀赋、农村吸引力和城市吸引力、社会网络关系分别作为内驱因素、外驱因素和调节因素对农户的城镇化意愿产生主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兼业型农户城镇化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可为政府进一步提升新型城镇化成效和提供政策依据和实现路径。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燕霞   石培华  
机构改革及完善文旅融合体制机制引起了学界对文旅融合政策的关注。研究以1993—2024年中央层面出台的143份文旅融合政策为数据来源,对政策数量、政策主体等进行分析;借鉴间断均衡理论,探究文旅融合政策演进历史及内在规律;依托扎根理论编码,构建文旅融合政策制定核心要素及话语生成机制。研究发现,文旅融合政策主体呈现多元化、复杂化态势,部门间的协同效应不断增强;文旅融合政策演进历程中,政策理念、政策过程和价值取向发生极大变化,文旅融合理念逐渐呈现;政策制定过程从“问题导向”的管理理念转向“多元协同”的治理理念;政策工具日益兼顾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等多种类型。制度结构、治理情境、政策工具、融合系统、话语表达可系统呈现文旅融合政策制定的核心要素。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高春玲   彭文莉  
[目的 /意义]分析我国目前已出台的文旅政策现状及特点,探究文旅融合政策的演进过程。[方法 /过程]系统梳理2009年到2023年141份国家层面文旅融合政策,通过Nvivo12Plus软件对政策文本进行扎根理论分析,构建我国文旅融合政策演化模型,并将政策划分为起步期(2009—2012年)、提升期(2013—2017年)、快速发展期(2018—2023年)3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政策特征进行描述,分析政策演进逻辑。[结果 /结论 ]我国国家层面文旅融合政策演进特征具有政策主体由单一趋向于多元、政策环境不断改善、政策工具趋向平衡、政策措施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政策保障逐步完善并健全等特点,基于对政策文本的分析提出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智慧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优化政策工具使用分布、全方位提升政策措施、健全文旅融合保障等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璟璇  
近年来“业财融合”理念在高校财务治理工作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日渐深入。但是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的业财融合机制问题尚不明晰。基于此,文章通过扎根理论对高校业财融合相关质性文本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分析,构建了信息化背景下高校业财融合机制理论模型和内嵌的业财融合要件链条。研究发现,高校业财融合主要包括融合基础、融合工具、融合要件、融合技术和融合质量。其中,融合要件的四个方面主体培养、客体整合、流程再造和价值融合共同构成了嵌套于融合机制中的融合链条。结合我国现实情境,本文为高校等行政事业单位设计制定业财融合战略措施提供了初步理论框架和基本原理参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翔宇  郑建明  
为从国外文献中获得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的相关经验,文章利用包括Web of Science等平台在内的多种检索途径,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在归纳城镇化、信息化及二者融合内涵的基础上,探究了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的作用机理,指出信息化推动了城镇经济发展,信息化带来的产业发展是城镇化演进的重要基础,城镇化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支持。最后,对国内外"两化"融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对我国的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俊生  
城镇化的提出已有多年,在今年逐渐形成高潮。此次中央城镇化会议的一个最大收获,就是改变了原来只将城镇化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手段的偏向,而是将其纳入到了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部署之中。而发展城镇化的关键,是实现人的城镇化,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农民像城市居民一样能够分享国民经济增长的红利,以此来打破长期存在于我国的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结构。这也就是徐绍史所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丛海彬  段巍  吴福象  
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存在“先产后城”和“先城后产”两类偏向型城镇化路径,其福利效应迥然有别。本文在资本自由流动的两城市模型中引入产城融合变量,分析了禀赋差异、政府政策偏向下的城镇化路径;并基于产城融合的要素适配模型,对2000年以来中国的产城融合路径及其时空演变进行了动态刻画,进而利用2003—2014年中国25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理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城融合程度越高,资本偏向的补贴支出越能提高产业集聚效率;产城融合程度越低,改善城市区位条件更能提高产业集聚效率。以产业园区为主线的城镇化存在一定的门槛效应,对禀赋较差地区的产业扶贫政策可能因产城融合水平较低而失效。实证研究证实了产城融合的门槛效应,即在产城融合水平达到一定的阈值时,偏向产业的土地政策才能提升本地的产业集聚效率。进一步地,基于功利主义福利函数标准对城镇化路径比较后发现,旨在优化区位条件的“先城后产”路径相较于“先产后城”路径更有利于城镇居民福祉的提升。为此,在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应更多考虑蒂伯特选择功能,优化政策环境与区位条件,注重民生型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丛海彬  段巍  吴福象  
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存在"先产后城"和"先城后产"两类偏向型城镇化路径,其福利效应迥然有别。本文在资本自由流动的两城市模型中引入产城融合变量,分析了禀赋差异、政府政策偏向下的城镇化路径;并基于产城融合的要素适配模型,对2000年以来中国的产城融合路径及其时空演变进行了动态刻画,进而利用2003—2014年中国25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理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城融合程度越高,资本偏向的补贴支出越能提高产业集聚效率;产城融合程度越低,改善城市区位条件更能提高产业集聚效率。以产业园区为主线的城镇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关旭  陶婷芳  陈丽英  
近些年,随着我国大型城市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演艺业的发展壮大,两者融合发展日显迫切。企业是产业融合的主体,产业融合发展必须探索企业层面的融合路径。本文应用扎根理论,以上海为例,对相关企业、政府部门和学界专家的深度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分析,探究旅游业与演艺业在企业层面的融合路径及选择机制。研究发现,存在两类融合路径:一是单要素融合路径,如旅游演艺等,只是产品单要素融合;二是多要素融合路径,如场馆演艺、演艺节庆和名剧名家等,是产品、业务、资源、功能、市场等多要素融合。两类融合路径在吸引力来源、观众构成、空间形态和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舒鑫  林章悦  
本文基于产城融合的视角对于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只有将产业与城市紧密对接才能避免城镇化出现的"空壳"现象。金融部门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当着力于使产业与城市紧密对接,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舒鑫  林章悦  
本文基于产城融合的视角对于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只有将产业与城市紧密对接才能避免城镇化出现的"空壳"现象。金融部门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当着力于使产业与城市紧密对接,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朱婕  郑建明  
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融合渗透是社会发展趋势,"两化"融合研究近年来逐渐成为热点。文章对国内的学术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从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关系、融合内涵、发展制约因素、具体行业领域的研究、融合路径及对策五个方面,分析当前研究的特点和不足。对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认为在信息资源整合、信息素质、信息消费、应对信息化的消极影响、融合评估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会成为研究趋势和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