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46)
- 2023(11241)
- 2022(9328)
- 2021(8576)
- 2020(6792)
- 2019(15104)
- 2018(15122)
- 2017(27994)
- 2016(15458)
- 2015(17236)
- 2014(17418)
- 2013(17096)
- 2012(16339)
- 2011(15084)
- 2010(15460)
- 2009(14319)
- 2008(14011)
- 2007(13023)
- 2006(12020)
- 2005(11062)
- 学科
- 济(70992)
- 经济(70830)
- 农(49507)
- 业(46189)
- 管理(33536)
- 农业(33313)
- 中国(25242)
- 企(24784)
- 企业(24784)
- 业经(23462)
- 地方(22977)
- 方法(18230)
- 制(16025)
- 发(15764)
- 学(14056)
- 数学(13460)
- 财(13387)
- 数学方法(13348)
- 银(13107)
- 银行(13085)
- 发展(12844)
- 展(12814)
- 行(12803)
- 农业经济(12730)
- 融(12335)
- 金融(12328)
- 体(11880)
- 理论(11678)
- 和(10953)
- 策(10916)
- 机构
- 学院(223791)
- 大学(216535)
- 济(92439)
- 经济(90305)
- 研究(85359)
- 管理(80409)
- 理学(67373)
- 理学院(66572)
- 中国(66282)
- 管理学(65460)
- 管理学院(65056)
- 农(60916)
- 科学(51893)
- 京(47848)
- 农业(46288)
- 所(44481)
- 财(41238)
- 业大(40023)
- 研究所(39859)
- 中心(39407)
- 江(38033)
- 范(32688)
- 师范(32353)
- 省(31023)
- 财经(30636)
- 北京(30170)
- 州(29824)
- 院(29718)
- 农业大学(28263)
- 经(27570)
- 基金
- 项目(141997)
- 科学(110763)
- 研究(109519)
- 基金(98572)
- 家(85922)
- 国家(84951)
- 科学基金(71088)
- 社会(69894)
- 社会科(64699)
- 社会科学(64680)
- 省(59346)
- 基金项目(51941)
- 教育(48275)
- 划(48024)
- 编号(47619)
- 自然(42007)
- 自然科(40940)
- 自然科学(40929)
- 自然科学基金(40174)
- 成果(39231)
- 资助(38136)
- 发(37841)
- 农(33793)
- 课题(33646)
- 重点(32018)
- 发展(30894)
- 部(30678)
- 展(30384)
- 创(29334)
- 国家社会(28032)
- 期刊
- 济(124275)
- 经济(124275)
- 研究(70617)
- 农(66774)
- 中国(60230)
- 农业(44818)
- 学报(37690)
- 科学(35134)
- 教育(30959)
- 财(29639)
- 大学(29372)
- 管理(28019)
- 学学(27796)
- 业经(27614)
- 融(26908)
- 金融(26908)
- 业(20964)
- 技术(20261)
- 问题(17087)
- 经济研究(16729)
- 农村(15662)
- 村(15662)
- 农业经济(15565)
- 财经(14943)
- 版(13884)
- 世界(13264)
- 经(12921)
- 经济问题(12518)
- 业大(11499)
- 社会(11107)
共检索到3697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航英
以一个经历农业转型的乡镇为例,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家庭经营以及乡土社会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事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不一定能从根本上消灭小农家庭经营、改变乡土社会;而乡土社会也并不一定会以其特殊的社会经济关系结构就天然排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经营并未对村民原先的日常生产生活实践造成过度冲击之时,其所遭遇到的来自乡土社会的反向力量就会相对减弱。与此同时,如能透过连属家庭经营、利用乡土性社会准则这两种方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可巧妙地将两者吸纳到自己的支配体系之中,并就此建立起自身发展的社会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靖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一般以土地的规模化为前提,而土地经营权流转会造成乡土社会中农民的利益分化,因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处理与普通农户的利益关系、社会关联与情感连带的问题,其持续发展必然要与乡土社会进行深度互动。"嵌入性"是理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及其与乡土社会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关联营造的方式,利用"中介""担保人"等熟人社会的关系纽带,以及人情、面子等乡土习俗,来建立与其所"嵌入"的乡土社会的精细关联。关联营造的机制关系着农业的均衡稳定发展,也关系着乡土社会的秩序稳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祺午 房巍 荣国丞
改革开放40年,农村职业教育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改革开放之初作为农村教育改革的重点加以推进,到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探索形成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模式并推广全国,再到新世纪走出规模发展低谷,大力发展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导向的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进而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助力脱贫攻坚、建设农村社区教育体系等方面深入推进改革,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实践探索。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推进对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新挑战,也带来了新机遇。扎根乡土办好农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加快供给侧改革,才能奋力书写出新时代农村职业教育的奋进之笔。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高杨 王寿彭 韩子名
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所在。本文在科学测度省级农业数字化增加值的基础上,结合2013-2020年浙大卡特—企研中国涉农研究数据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农业数字化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数字化显著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这一结论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特别地,农业数字化对非粮食主产区、革命老区以及民族地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赋能作用更强。作用机制表明,农业数字化通过缓解雇工成本约束、土地流转约束、融资约束和销售约束,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农业数字化协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驱动了农业种植结构“趋粮化”。基于此,本文提出应进一步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形成农业数字化发展、赋能和普惠新格局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农业数字化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趋粮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鹏
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转变农业经营机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迎难而上,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切实完善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度体系,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大力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关键词:
扶持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研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磊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对现代农业发展转型、农业生产率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近年来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面存在的困扰,建议以农业现代化转型为背景,从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社会服务体系健全、政策扶持和立法完善等几个方面入手,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
农业经营主体 发展路径与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毛明洁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大户、农业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显示出发展生机与潜力,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在经营规模、资金来源、市场导向、品牌建设、销售渠道等信息化发展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贯彻十八大精神,切实加快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取向改革,转变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方式,营造农业创业的良好环境,更好地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意义重大。
关键词:
扶持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现代农业
[期刊] 改革
[作者]
楼栋 孔祥智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在"四化同步"发展、农产品价值链升级、建立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多种形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生有其理论基础。应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金融扶持、优化农技服务、完善基建配套等方面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土地流转 规模经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振锋
[目的]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四大主体)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在分析陕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方法]文章运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当前陕西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果]现状主要表现为数量规模快速发展;经营模式不断创新;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增强;发展环境日益优化,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壮大等方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陕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也面临很多制约因素,即组织化程度低,发展能力普遍较弱;土地流转难,规模化进程缓慢;融资渠道相对单一,融资成本较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弱,农业科技贡献率较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不健全,人才缺口较大;政府支持政策不足,政策落实效率不高等因素。[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创新金融支农机制、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措施,来保障陕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发展的土地规模、资金、人才、科技和政策等需求,以增强其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振锋
[目的]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四大主体)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在分析陕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方法]文章运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当前陕西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果]现状主要表现为数量规模快速发展;经营模式不断创新;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增强;发展环境日益优化,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壮大等方面。在快速发展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鲁钊阳
本文从收入和就业两个视角出发,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福利效应。结果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收入效应和就业效应是显著的,即便是在控制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内生性之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收入效应和就业效应仍然进一步加强。西部民族地区和非民族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福利效应是存在差异的,非民族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收入效应和就业效应要明显好于民族地区。同时,还发现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基础设施状况等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福利效应的影响不显著,年龄、户籍状况、健康状况、家庭氛围、家中人口供养比、家庭社会资本、物流体系、金融服务、产业结构、电商平台发展以及农业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连茜平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其农副产品的销售、贮存和运输。然而当前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规模、经济效益不一、冷链运输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困扰着其冷链物流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国家高度关注并出台诸多政策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当前国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冷链物流发展喜中有忧,面临着多重困境。为此,应从行业整体上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冷链物流发展能力;推动该领域的基础设施优化;以更先进的技术支持提升人才素质和冷链运输的信息对称。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冷链物流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周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明确了深化"三农"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原则、政策、目标。云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决定,因地制宜发挥云南比较优势,出台了系列深化农村改革的政策举措,强力推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云南财政支农部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多措并举,通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航英
通过对宁夏南部地区蔬菜产业中规模化、资本化农业经营模式建立过程的分析,发现行政、资本与乡土社会是形塑农业经营模式的三个基本因素。具体而言,政府投入的资源和开展的基础性工作,体现了行政力量在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引导和保障作用。而在农业高度市场化的情况下,新型的规模化、资本化农业经营模式的建立和发展又离不开资本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也就是说,资本必须通过对劳动力的有效管理生产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农产品,才能确保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成功。而新型农业经营模式能否立足,还取决于资本能否处理好自身与乡土社会的关系,因为后者是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立足的“社会基础”。基于此,可以认为,行政、资本和乡土社会三个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形塑了我国农业的经营模式及未来的发展形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海鹏 曲婷婷
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其能否获得农地经营权。农户在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受益度和在新型农业生产方式中的参与度是影响农地流转的关键因素。通过构建以农地流转租金为对象的分析框架,可以较好地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获得农地经营权过程中的利益博弈。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妥善处理好农户分散的流转意愿与新型经营主体对土地集中连片需求间的矛盾,农民希望获得稳定递增的土地流转收益与农业经营效益波动的矛盾等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