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13)
2023(9172)
2022(7365)
2021(7208)
2020(5630)
2019(12918)
2018(12611)
2017(22108)
2016(11954)
2015(13756)
2014(13300)
2013(12627)
2012(11825)
2011(10894)
2010(11052)
2009(10129)
2008(9973)
2007(8982)
2006(7856)
2005(7244)
作者
(31427)
(26295)
(26270)
(24928)
(16740)
(12519)
(11810)
(10219)
(10180)
(9345)
(9124)
(8722)
(8662)
(8480)
(8175)
(8107)
(7805)
(7549)
(7506)
(7282)
(6786)
(6149)
(6123)
(6087)
(5989)
(5890)
(5750)
(5747)
(5345)
(5135)
学科
(46145)
经济(46097)
管理(35807)
(33605)
(28540)
企业(28540)
中国(19986)
方法(17960)
技术(15794)
数学(15105)
数学方法(15025)
(12765)
技术管理(11861)
教育(11144)
业经(10999)
(10961)
贸易(10946)
(10768)
(10287)
理论(9976)
(9880)
(8754)
银行(8750)
(8710)
(8551)
(8248)
金融(8246)
农业(8072)
(7429)
(7395)
机构
大学(173847)
学院(166779)
(75070)
经济(73773)
研究(61268)
管理(60814)
理学(51669)
理学院(51042)
管理学(50367)
管理学院(50013)
中国(46631)
(36936)
(33724)
科学(32925)
(28925)
财经(26790)
中心(26399)
研究所(26204)
(25721)
师范(25545)
经济学(24827)
(24776)
(24637)
北京(24414)
经济学院(22221)
(22050)
师范大学(20818)
(20487)
财经大学(19998)
(19771)
基金
项目(107814)
科学(87393)
研究(86856)
基金(78727)
(67427)
国家(66818)
科学基金(57613)
社会(57531)
社会科(54545)
社会科学(54536)
教育(42569)
(40404)
基金项目(40383)
(34939)
编号(33668)
自然(32466)
自然科(31804)
自然科学(31795)
自然科学基金(31324)
资助(30338)
成果(29879)
(28801)
(26080)
创新(25842)
课题(25803)
国家社会(25120)
重点(24951)
(23707)
大学(23424)
教育部(23367)
期刊
(83483)
经济(83483)
研究(61831)
中国(43431)
教育(36090)
管理(26588)
(25450)
科学(23037)
学报(22902)
大学(19782)
(19582)
学学(16701)
技术(16545)
财经(15275)
(15107)
金融(15107)
经济研究(14304)
农业(13814)
(13477)
(11522)
问题(11098)
业经(11072)
世界(10464)
图书(10220)
科技(10168)
国际(10065)
(9483)
论坛(9483)
技术经济(9274)
职业(9149)
共检索到268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光礼  公钦正  
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100年的历程中,蕴含着深刻而恒常的必然规律,只有回溯建党之初的具体实践,才能寻得贯穿百年的内在逻辑。新史学可为历史研究的描述、理解、阐释及预测提供方法论借鉴。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模仿多于创新,湖南自修大学、陕北公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创办,反映了创新的一面,它们在哲学上表现为本土化与全球化的辩证统一关系,本土化为全球化提供根源和基础,本土化与全球化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现代化。以史明鉴办好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需求导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光礼  薛欣欣  
2017年9月23日,"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八十年——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理论与实践"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论坛并讲话。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外交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延安大学等十余所发端于延安的高校负责人和有关专家汇聚一堂,总结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安全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实践的进程中提出了改革思想。这一思想的产生,缘于对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如何激发企业活力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新思考。改革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存在着较为清晰的历史轨迹和内在逻辑,即由企业体制的一步步改革不断地引发对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认识。这表明,中共的改革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如何不断地激发企业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中心课题而演进的。改革思想演进的内在逻辑充分显示出中国改革和中国道路的主要特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易开发   张国启  
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一项新的重要政治要求,它意味着党在新征程中要具备强烈的忧患意识、明晰的底线思维、坚韧的斗争意志和高超的斗争本领。它具有科学的内在逻辑,源于中国共产党奋斗实践的特质锻造,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秉性赋予,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格涵养。在新征程中予以贯彻落实,应强化思想淬炼,夯实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理论根基,加强政治历练,强化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力量保障,进而在实践锻炼中推动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效果转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易开发   张国启  
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一项新的重要政治要求,它意味着党在新征程中要具备强烈的忧患意识、明晰的底线思维、坚韧的斗争意志和高超的斗争本领。它具有科学的内在逻辑,源于中国共产党奋斗实践的特质锻造,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秉性赋予,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格涵养。在新征程中予以贯彻落实,应强化思想淬炼,夯实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理论根基,加强政治历练,强化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力量保障,进而在实践锻炼中推动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效果转化。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丁学娜  
职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综合判断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以及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完成度和保障水平的基础上,对职业福利的认知与实践沿着保障功能分化的逻辑,阶段性、多维度地推进和深化。从建党到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共产党将职业福利与公共福利混合为一体来推进,之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了两者保障功能定位的分化并明确了职业福利的补充保障功能;进而在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完成的基础上,推动职业福利保障功能从微弱补充到实质补充的层次分化;同时协调推进公私部门间的职业保障功能分化进程,从公私分立到公私"可比较"。最终通过对职业保障功能分化的推进,建构起更加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林建华  
"985工程"实施18年来,中国大学的办学水平、学术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很快。国务院出台的"双一流"建设的总体方案,对大学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北京大学将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思路,守正创新、引领未来,根据办学规律推进综合改革,努力把每个机构、每个人的创造潜力都激发出来,使北大真正成为"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和"产生影响国家和人类进步的新思想、前沿科学和未来技术"的学术殿堂。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妮娜  史卫  
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全面而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税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及根据地时期的税收实践。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均通过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自己的税收主张;根据地建设时期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升华,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适合中国实际的税收思想和制度体系,为革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中国共产党在税收思想的构建和税收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报刊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经验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丁小芳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构建阶段、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创新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深入推进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具有其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不断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实质、广大人民的鲜活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动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方向。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儒  张艺伟  
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政党,这一特征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时时刻刻必须以民生为着眼点,通过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人民实际福祉去为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进行有力的阐述和叙事活动。从基本原理上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规定的共产主义政党的先锋队地位,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以民生为关怀的基本立场,以及形成一种理论化、历史性和制度化的民生观叙事的可能性。中国共产党不仅要通过提升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成果的研究拓展能力,而且要以新史学、新史料丰富民生建设方面的历史素材,用法律制度和党内法规体系去为民生观叙事与民生建设建立制度背书,去在理论、历史和法律制度方面开展对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的系统展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唐任伍  唐堂  李楚翘  
乡村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使命和发展目标,摒弃"乡村改良"的建设思路,经历"乡村改造""乡村建设""乡村改革""乡村振兴"四个阶段,聚焦"乡村现代化"这一"大历史""大叙事",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内在理论逻辑和理论谱系,即"革命—建设—发展—转型",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严金明  郭栋林  夏方舟  
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党的土地制度百年变迁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基本原则和科学内涵。基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逻辑相统一"的分析框架,本文梳理总结了百年来党的土地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以革命为主线""以公平为目标""以效率为优先""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战略"的历史逻辑,分析了百年土地制度变迁的理论源泉——马克思主义,探讨了直接指导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以史为鉴、以理为纲,探讨提出了"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为未来土地制度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参考。
[期刊] 求索  [作者] 卢浪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场、观点和方法出发,在理论、历史、实践的逻辑下系统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有机统持续发展、创新文明理念的延续。从实践逻辑来看,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大力培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必然路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邢中先  
中国共产党对民营经济政策的百年变迁,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呈现出鼓励与限制、改造与曲折、修复与优化和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演进历程。这一政策的变迁历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民营经济的认识过程和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内在逻辑,即: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为逻辑起点;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理论为逻辑方向;以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在改革发展中相互促进为逻辑主线;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逻辑终点。新时代对民营经济政策要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引导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着眼于"中国特色",统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协同发展;服务于"现代化发展",弘扬企业家精神;优化于"外部环境",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祥  
有效发挥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制度引领保障作用,是铲除党内不良作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面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根本遵循。通过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及实践逻辑,可以进一步明晰自我革命制度的规范体系、实施体系、监督体系、保障体系建构特征。通过政治性、权威性、系统性、实践性及创新性的实践路向分析,对于推动党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以及在自我革命的革故鼎新、正本清源中坚定制度自信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