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03)
- 2023(9774)
- 2022(7587)
- 2021(6549)
- 2020(5088)
- 2019(11074)
- 2018(11088)
- 2017(20051)
- 2016(10553)
- 2015(11643)
- 2014(10651)
- 2013(10261)
- 2012(9295)
- 2011(8326)
- 2010(8021)
- 2009(7492)
- 2008(6747)
- 2007(5861)
- 2006(5133)
- 2005(4491)
- 学科
- 济(38340)
- 经济(38292)
- 管理(27401)
- 业(23711)
- 企(18975)
- 企业(18975)
- 业经(14398)
- 农(12318)
- 方法(11741)
- 中国(10797)
- 数学(9797)
- 产业(9762)
- 数学方法(9600)
- 地方(9006)
- 信息(8996)
- 学(8815)
- 财(8735)
- 总论(8494)
- 农业(8467)
- 信息产业(8413)
- 理论(7588)
- 贸(7254)
- 贸易(7249)
- 易(6990)
- 制(6767)
- 环境(6295)
- 银(5933)
- 银行(5908)
- 和(5827)
- 融(5820)
- 机构
- 学院(141043)
- 大学(139712)
- 研究(48908)
- 管理(48834)
- 济(48544)
- 经济(47254)
- 理学(41789)
- 理学院(41213)
- 管理学(40126)
- 管理学院(39879)
- 中国(36624)
- 科学(33726)
- 京(30563)
- 农(28031)
- 所(24687)
- 业大(23737)
- 中心(23353)
- 研究所(22669)
- 农业(22475)
- 财(22233)
- 江(22079)
- 范(20633)
- 师范(20193)
- 院(18740)
- 北京(18570)
- 州(18169)
- 技术(18004)
- 财经(17442)
- 师范大学(16040)
- 省(15923)
- 基金
- 项目(101652)
- 科学(77960)
- 研究(73223)
- 基金(70576)
- 家(63545)
- 国家(62981)
- 科学基金(53037)
- 社会(44322)
- 省(41913)
- 社会科(41781)
- 社会科学(41768)
- 基金项目(36999)
- 划(34927)
- 自然(34889)
- 自然科(34037)
- 自然科学(34022)
- 自然科学基金(33378)
- 教育(33274)
- 编号(30938)
- 资助(27588)
- 成果(24598)
- 重点(23134)
- 发(22697)
- 课题(21647)
- 创(21611)
- 创新(20175)
- 部(20028)
- 科研(19774)
- 计划(19470)
- 大学(19103)
共检索到21047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马捷 张光媛 蒲泓宇
自数字媒体出现以来,一直存在手机阅读效果的争论,手机与纸媒阅读效果差异分析对于个体阅读模式的选择、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对照实验的方式,在理解层面上比较数字原住民手机与纸质阅读效果,找出影响阅读效果的因素。在进行新闻与小说阅读时手机与纸质阅读效果不存在差异,读者的学历、沉浸状态、性格和文本类型影响阅读效果。建议从提升阅读素养、优化阅读体验、提供个性化服务、重视易读性阅读资源建设等方面开展数字阅读推广工作。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袁曦临 王骏 刘禄
网络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在促进文字信息激增和阅读载体形态改变的同时,也改变了读者的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本研究采用实验方法从阅读理解和记忆保持层面研究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的差异。研究发现:对于同一阅读材料,相比纸质阅读,数字阅读更倾向于跳读和略读;在理解认知方面,两组对于简单信息的处理加工表现无差别,但数字阅读对于复杂信息的认知加工效果略差;在长期记忆方面,数字阅读表现逊于纸质阅读,内化阅读材料的能力较弱。研究揭示,在数字环境中读者有必要训练自己对两种阅读方式的适应度,以获得阅读理解效果的整体提升。图2。表3。参考文献12。
关键词:
纸质阅读 数字阅读 阅读理解 认知能力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马捷 张光媛 徐晓晨 蒲泓宇
[目的/意义]通过模拟现实中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的阅读情况和阅读环境来观察和测试用户在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过程中阅读效果的差异,以期为图书馆阅读服务、阅读资源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中等篇幅的科普知识文章为例,采用对照组实验方法从阅读理解和沉浸体验角度比较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之间的差异。[结果/结论]用户在阅读中篇科普文章时纸质阅读的理解效果要比数字阅读好,但在阅读沉浸体验方面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用户的阅读沉浸体验与学历和性格有关,图书馆的阅读服务和资源建设应在读者个性化分析和服务的基础上推进。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吴礼志 洪星
[目的 /意义]比较有声阅读与数字阅读、纸质阅读在阅读效果及认知负荷上的差异,为不同场景下阅读方式的选择及阅读资源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过程]运用对照组实验方法,选取两种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借鉴PISA阅读理解测评框架编制问卷测试阅读效果,利用NASA-TLX量表对认知负荷进行测量。而后通过描述统计与混合模型方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 /结论 ]有声阅读在简单记忆阅读效果上与数字阅读、纸质阅读没有显著差别,但在深层次阅读效果层面不如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有声阅读的体力负荷与受挫负荷显著高于纸质阅读,有声阅读的努力负荷显著高于数字阅读。据此提出不同阅读方式的适用场景。
关键词:
有声阅读 数字阅读 纸质阅读 阅读效果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叶莎莎 杨芹 马晓萱
[目的/意义]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利用手机看书和听书在阅读效果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并提出相关建议,为提升大学生手机阅读效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实验法,选取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在相同时间内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对手机看书和听书的阅读效果进行测评,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检验。[结果/结论]结果发现,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利用手机看书与听书的阅读效果有显著性差异,利用手机看书的阅读效果要比利用手机听书的阅读效果更好,且性别因素对大学生利用手机看书和听书没有显著影响,并提出根据个体差异选择适合的手机阅读方式等建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陈亮 刘树民
分析了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经典阅读状况,指出了经典阅读重在内容,提出了重视经典阅读推荐书目,介绍了新媒体中的经典阅读资源,论述了如何利用新媒体更好地促进经典阅读。
关键词:
网络 手机 新媒体 经典阅读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素芳 李文雨泽
后疫情时期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成为高等教育常态,电子教材等学术性资源的阅读和学习效果需要更多关注。研究招募了65名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为被试对象,以《法理学》教材(纸本和PDF版)为阅读材料,通过随机对照实验和访谈法,分析解释了纸本和电子教材在阅读理解效果、阅读心理过程以及阅读策略等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在阅读理解效果上数字载体确实存在劣势,其浅层理解效果、信息整合程度以及批判评价水平均不如纸质载体。不同载体在阅读速度,感知学习、疲劳感、认知负荷和沉浸感等方面差异不大,仅在认知负荷的体力需求和沉浸体验的掌控感上差异显著。纸质和电子教材在阅读行为模式上无显著差异,但在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和社会策略上,纸质载体下学生策略使用更多。认知地图机制,特别是元理解和其他阅读策略的运用可以部分解释电子教材阅读或学习效果劣势。研究建议高校图书馆增强数字阅读素养和阅读策略等培训,并根据用户需求、数字资源特征和场景优化纸本和电子教材配置和数字阅读推广服务。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素芳 李文雨泽
后疫情时期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常态化下,电子教材的阅读和学习效果需要更多关注。招募65名高校学生作为被试对象,以《法理学》教材(纸质和电子版)为阅读材料,运用随机对照实验和访谈法,解释纸质和电子教材在阅读理解效果和阅读策略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发现,在浅层理解效果、信息整合程度以及批判评价方面,电子教材存在劣势。在阅读速度、感知学习、疲劳感、认知负荷和沉浸感等心理过程方面差异不大,仅在认知负荷的体力需求和沉浸体验的掌控感上差异显著。在阅读行为模式上二者无显著差异,但纸质载体下学生会使用更多策略。认知地图机制,特别是元理解和其他阅读策略的运用可以部分解释电子教材效果劣势。高校图书馆应增强数字阅读素养和阅读策略培训等。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姜洪伟 高辅婧 胡霞 覃冰芸
实验通过两组对照,对四年级儿童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的记忆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实验组数字设备保持离线状态,对照组使用打印稿,阅读材料为纯文字文本,包括文学性和信息性两篇短文。一个月之后对两组儿童再次测试,通过两组成绩的对比,观察数字设备对记忆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组儿童在对阅读材料的记忆上没有显著区别。文章最后讨论了相关变量的影响,并提出有关儿童数字阅读的建议。
关键词:
数字阅读 纸质阅读 记忆效果 四年级儿童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唐婷 史滋福 尹霖 谢云天
文章探讨不同媒介条件下阅读效果差异的产生原因,以认知地图理论为指导,寻求提升数字阅读效果的途径。通过实验研究方法,选取110名大学生读者,设计纸本书阅读及其等效电子书阅读、弱化背景信息线索的Word数字阅读,对比3种阅读条件下的阅读效果和性别差异。研究发现,纸本书组和等效电子书组的阅读理解成绩、沉浸感得分均显著高于Word组,疲劳感均低于Word组;男女生在3种阅读条件下表现无显著差异。影响阅读效果的主要因素并非使用何种媒介,而是文本呈现形式能否促进认知地图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对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提出建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坤锋 王文韬 陈雨
文章采用实证方法,从读者的沉浸体验视角对比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差异。研究发现,读者进行数字阅读时的沉浸体验水平明显低于纸质阅读;相比数字阅读,有更多读者在纸质阅读过程中获得沉浸体验。文章认为,现阶段纸质阅读尚不能被取代,建议读者充分认识、适应并合理使用两种阅读方式,注重提高阅读效果。
关键词:
数字阅读 纸质阅读 沉浸体验 比较分析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刘晓男
"期待视野"是德国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提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接受主体基于自己的审美理想、阅读经验和接受动机投射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未来作品的"既成图式",这种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期待视野"重视读者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生成不同的阅读期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提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还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方法,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何韵 何兰满
通过对日本传统阅读的现状、困境及应对措施的分析,厘清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二元关系:阅读方式渐趋多样化,但纸质阅读的主体地位将长久不变;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是共生共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复合型媒介阅读对阅读推广策略的影响。最后,通过比较研究,提出全民阅读推广策略:完善全民阅读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把全民阅读提升为国家战略;高度重视青少年阅读;构建良性"阅读生态圈"。
关键词:
传统阅读 数字阅读 阅读推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菲 翟国方 万膑莲 袁程远 李文超
基于原住民视角对灾后重建效果进行评估,采用AMOS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且分别对北川新县城和映秀镇灾后重建满意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建成环境重建已完成并且满意度较高,而经济重建急需重视,为未来灾后重建提出借鉴性建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韦妙 吴瑶
媒介环境学视角下,媒介不再是中性的传播介质,而是信息环境的塑造者。媒介固有的传播特性产生不同的传播偏向,继而对人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催生阅读革命。在由纸质印刷媒介向数字化阅读媒介变革后,媒介的具象偏向性产生参与式阅读;媒介的空间偏向性鼓励阅读的大众化;媒介的延伸性创造社交型阅读。
关键词:
媒介环境学 新媒介 纸质阅读 数字化阅读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推荐搜索
从传统纸媒到数字媒介的用户阅读转移行为研究——基于MEC理论的探索
社会化阅读环境下阅读内容计量研究——以阅读推广类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为例
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使用与满足分析——以上海地区为例
弱视患者双眼阅读条件下的眼动特征
文化阅读推广:媒介融合背景下“深阅读”推广新思维——以“海尚悦读 寻梦上海——海派文化阅读推广”为中心
新媒体环境下校园网络阅读的研究与实践——以“书香成电”为例
公共图书馆推进数字阅读的实践与思考:以上海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服务为例
韩国阅读教育现况及其阅读策略应用效果之探讨:以PISA2009为例
数字阅读终端流通服务研究——以上海图书馆为例
多元化的阅读促进策略:理论、实施和效果分析——以苏州图书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