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03)
- 2023(5621)
- 2022(5135)
- 2021(4690)
- 2020(4338)
- 2019(10181)
- 2018(9965)
- 2017(19555)
- 2016(11053)
- 2015(12499)
- 2014(12924)
- 2013(13101)
- 2012(12431)
- 2011(11364)
- 2010(11511)
- 2009(10921)
- 2008(11079)
- 2007(10262)
- 2006(8750)
- 2005(7704)
- 学科
- 济(48691)
- 经济(48654)
- 方法(26711)
- 管理(26659)
- 业(26635)
- 数学(23150)
- 数学方法(22967)
- 企(20186)
- 企业(20186)
- 农(13541)
- 学(12528)
- 财(11168)
- 中国(10221)
- 地方(9440)
- 农业(9273)
- 业经(9074)
- 贸(8909)
- 贸易(8909)
- 易(8620)
- 制(7451)
- 理论(7296)
- 和(7154)
- 务(6884)
- 财务(6871)
- 财务管理(6847)
- 环境(6786)
- 企业财务(6434)
- 银(6305)
- 银行(6273)
- 融(6070)
- 机构
- 学院(169015)
- 大学(168928)
- 济(65007)
- 经济(63505)
- 管理(61345)
- 研究(58938)
- 理学(52651)
- 理学院(51975)
- 管理学(50870)
- 管理学院(50547)
- 中国(43205)
- 科学(40816)
- 农(36506)
- 京(35751)
- 所(32303)
- 研究所(29822)
- 农业(29546)
- 业大(29234)
- 财(29138)
- 中心(27278)
- 江(26542)
- 财经(23739)
- 范(23421)
- 师范(23036)
- 北京(22274)
- 经(21352)
- 院(20941)
- 州(20768)
- 经济学(20226)
- 农业大学(18934)
- 基金
- 项目(112577)
- 科学(86020)
- 基金(80020)
- 研究(76524)
- 家(71804)
- 国家(71246)
- 科学基金(58819)
- 社会(46685)
- 省(45695)
- 社会科(44238)
- 社会科学(44220)
- 基金项目(43055)
- 自然(39810)
- 自然科(38804)
- 自然科学(38786)
- 划(38542)
- 自然科学基金(38089)
- 教育(35223)
- 资助(34904)
- 编号(30483)
- 重点(25963)
- 发(25150)
- 部(24437)
- 成果(24309)
- 计划(23187)
- 科研(22818)
- 创(22415)
- 课题(21468)
- 创新(21078)
- 科技(20735)
共检索到239149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娜 李赟 任伟成 蔡玉勇 王崇明
为了解扇贝养殖海区浮游生物及大型海藻与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VNV)流行传播的关系,本研究于2008年和2009年从青岛沙子口和荣成桑沟湾2个养殖海区采集水样,离心收集浮游生物并随机采集大型海藻,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这些样品携带AVNV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沙子口海区8月份的浮游生物样品中检测到AVNV,每升海水中浮游生物携带的病毒数量为6.92×105拷贝;桑沟湾海区4月份的浮游生物样品也检测到AVNV,每升海水中浮游生物携带的病毒数量为1.26×103拷贝。从青岛沙子口海区随机采集的10种大型海藻中有7种[包括孔石莼(Uiva pertusa)、浒苔(Enterom...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蔡玉勇 任伟成 曲朋 贾志磊 王崇明 李赟
为了解中小型浮游生物与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AVND)的流行传播关系,于2009年对青岛流清河与荣成桑沟湾2个不同扇贝养殖海区的浮游生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利用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技术对所采集样品携带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VNV)的情况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2个扇贝养殖海区的浮游生物样品均检测到AVNV,而且不同粒径的浮游生物携带AVNV载量有差异(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娜 李赟 任伟成 蔡玉勇 王崇明
为了探明养殖海区浮游生物与AVNV流行传播的关系,实验自2009年5月至11月,分别从青岛沙子口和荣成桑沟湾两个扇贝养殖海区定期采取50和300cm两个水层水样,经25、3和0.22μm3个孔径的滤膜分级过滤收集3个粒径的浮游生物组分,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浮游生物携带AVNV的情况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两个海区浮游生物样品均检测到AVNV,检测的AVNV数量也均在8月份达到峰值,沙子口海区每升海水中浮游生物携带4.11×106拷贝的AVNV,桑沟湾海区浮游生物携带1.49×105拷贝的AVNV。两个海区3个粒径浮游生物组分携带AVNV的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0.22~3μm组分、3~25μm...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于佐安 李文姬 张明 李华琳 刘项峰 李大成
2008年7月—2009年6月,利用荧光显微技术(EFM),对大连市长海县大长山岛和广鹿岛两个虾夷扇贝养殖海区的浮游病毒丰度进行调查,研究了浮游病毒丰度在虾夷扇贝养殖海区内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水平分布上,养殖筏区内站位(C1、G1、C2、G2、C3、G3)表层、10 m层和底层的浮游病毒丰度表现为近岸水域高于远岸水域(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寅嵩 李赟 王娜 王崇明
为了研究扇贝养殖海区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群落多样性,明确养殖扇贝发病时期高丰度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种类,探讨微型真核浮游生物与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cute viralnecrosis virus,AVNV)水平传播的可能关系。于2009年和2010年从青岛流清河湾扇贝养殖海区采集了9个月份的海水样品,经25和3μm的滤膜过滤收集海水中3~25μm的浮游生物,扩增18S rDNA可变区序列,并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对扩增序列进行分离以分析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该养殖海区微型真核生物包括甲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婧宇 李赟 任伟成 蔡玉勇
研究常见浮游微藻对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VNV)的黏附和携带,探讨微藻作为病毒水平传播媒介的可能性,进而了解AVNV的水平传播途径。我们选取培养17种海区常见浮游微藻,在微藻生长的指数增长期混入AVNV病毒粗提液,用PCR等分子检测法定期对试验微藻携带AVNV的情况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亚心形扁藻、小球藻、绿色杜氏藻、四爿藻、中肋骨条藻和小新月菱形藻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携带AVNV,占到实验微藻总数的35.3%。用携带AVNV的6种微藻投喂试验栉孔扇贝以分析其致病力,结果表明,试验扇贝表现出典型的急性病毒性死亡症状,在试验的9d时间内,6组感染组试验扇贝的累积死亡率均显著(P<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彩霞 李赟 王崇明 曲朋 黄倢
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cute viral necrosis virus,AVNV)是一种能导致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DNA病毒,研究通过检测不同养殖模式和不同苗种来源的栉孔扇贝样本携带AVNV的情况,以寻找合理的养殖模式和苗种,降低疾病的发生。以扇贝单一养殖的青岛流清河海区和贝藻间养的荣成桑沟湾海区为采样点,每月(2010年3月—2011年4月)定期采集2个海区野生苗养殖和人工苗养殖的栉孔扇贝样品各10只,共得到扇贝样本480只。取扇贝外套膜组织,提取DNA,采用巢式PCR检测扇贝感染AVNV的情况,并对2个海区2类栉孔扇贝AVNV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2个海区的2类栉孔扇贝体内均检测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晨 王崇明 曲朋 黄倢
为更好地实现对养殖海区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cute viral necrosis virus,AVNV)的快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以及AVNV的疫情监测,选择AVNV全基因组序列中的保守区段,应用Accelrys gene 2.5软件设计一对巢式引物,用于AVNV的检测。结果显示,引物的扩增片段分别为979和548 bp。实验优化了PCR体系中Mg2+和dNTPs浓度及扩增程序中的退火温度,并建立了完善的AVNV巢式PCR检测技术。研究表明,该PCR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稳定检测出5 pg扇贝样品组织总核酸中5×10 copies的病毒粒子。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 巢式PCR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肖雪艳 刘毅 牛鹏丽 陈欣 冯志华 王晓敏 江涛
于2015年秋季在桑沟湾开展围隔实验,研究了60 h内高容量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养殖对水体中物理、化学和生物(浮游植物群落)等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养殖的虾夷扇贝和龙须菜在60 h内能够显著改变水体中的溶解氧(DO)和溶解态无机氮(DIN)浓度,同时能够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种群丰度和组成特征。从各实验组来看,12 h后虾夷扇贝和龙须菜实验组浮游植物丰度显著低于空白实验组。虾夷扇贝对水体中4种硅藻优势种[包括柔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双菱藻(Surirella sp.)、菱形藻(Nitzschia spp.)、针杆藻(Synedra spp.)]的滤除效应存在较大差异性,即对柔弱拟菱形藻和双菱形藻有较大的滤除效应,但菱形藻和针杆藻却影响不大。基于水体中光合色素变化特征也揭示了虾夷扇贝对浮游植物的选择性摄食效应,即虾夷扇贝能够显著滤除水体中的岩藻黄素(fucoxanthin, 硅藻特征色素)、别藻黄素(alloxanthin, 隐藻特征色素)。与此相反,青绿藻素(prasinoxanthin, 微微型藻类的特征色素)在48 h后,虾夷扇贝实验组显著高于空白实验组和大型藻实验组,说明龙须菜养殖对微微型青绿藻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吕林兰 董学兴 赵卫红 欧江涛 何枫
通过围隔实验比较罗氏沼虾不同养殖模式对水体浮游生物的影响。实验设置6种养殖模式:罗氏沼虾单养(MP)、罗氏沼虾+浮萍(水面覆盖率5%)(PP)、罗氏沼虾+鲢(PF)、罗氏沼虾+背角无齿蚌+鲢(PMF)、罗氏沼虾+背角无齿蚌+浮萍(PMP)、罗氏沼虾+背角无齿蚌+浮萍+鲢(PMPF)。养殖64 d后,测定不同模式中浮游植物和三大类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及桡足类)的种类和数量。结果显示,上述6种模式中浮游植物共同优势种有4种,但优势度指数最大的浮游植物不同,MP组是锥囊藻属,有浮萍的PP和PMP组均为细小平裂藻,混养鲢的PF、PMF和PMPF组均为针杆藻。不同养殖模式无共同的浮游动物优势种。养殖模式对浮游生物密度具有显著影响,PF组浮游植物密度最高,MP组浮游植物密度最低,PF组浮游植物密度比MP、PP和PMP组分别高78%、53%和61%。相反,浮游动物密度MP组最高,PF组最低。混养鲢的PF、PMF和PMPF组浮游动物密度显著低于其他3组。研究表明,罗氏沼虾养殖中混养鲢可增加浮游植物密度而降低浮游动物密度,浮萍和鲢影响池塘优势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成波 何建国 王平 黄翔鹄 陈刚
This present paper studied the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awater treated by sand filtering, net filtering and reserve-water disinfec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treatment the average filtering ratio of phytoplankton was 89.98%,and that of zooplankton was 89.5%; that it can isolate the ...
关键词:
沙滤 网滤 蓄水消毒 浮游生物 培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振斌 张世羊 高云霓 刘爱芬 梁威
调查了在夏秋交替季节利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池塘组合系统养殖斑点叉尾鮰苗种池塘中的浮游生物,研究结果表明:1)系统内各塘间浮游植物和轮虫各自的密度和生物量差异显著,且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递增,而各塘间甲壳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无显著差异;2)系统内浮游植物和轮虫各自的密度和生物量在调查期内无显著波动,而甲壳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存在显著的波动性;3)循环水导致各塘中浮游生物出现交叉现象,且各塘中浮游生物的优势种处于不断的更替状态;4)养殖密度的增加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并推动了浮游动物的小型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彩霞 王崇明 李赟 梁颜韬 王娜 蔡玉勇
细菌是海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扇贝养殖海区细菌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连续11个月(2009年5月—2010年4月,2月除外)定期采集青岛流清河湾扇贝养殖海区水深0.5 m处水样,过滤收集粒径0.22~3.00μm的微生物,采用CTAB法提取样品总DNA,PCR扩增细菌16S rDNA V3-V5可变区序列,并通过DGGE技术对所得序列进行分离,结果共得到36条不同位置的条带,1月份水样细菌群落条带数最为丰富,3月份水样的细菌群落条带数最少。基于各月份DGGE条带数目和相对光密度,对11个月份样品的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4和5月份细菌群落多样性具有较高的相...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秀华 王崇明 黄倢
用纯化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VNV)免疫兔子,以兔抗血清为一抗,荧光标记的羊抗兔抗体为二抗,采用冰冻切片技术,建立了栉孔扇贝AVNV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用该方法分析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体内AVNV感染强度,并对感染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栉孔扇贝的肾脏、肝胰腺中,AVNV阳性信号最强,呈现中度到重度感染,其AVNV感染率100%。鳃丝、性腺及闭壳肌中未检测到阳性信号。在海湾扇贝的肝胰腺及肾中AVNV的感染率也较高。提示AVNV感染扇贝的靶器官主要是肾脏、肝胰腺。对与栉孔扇贝同一海区养殖的海湾扇贝在栉孔扇贝发病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任伟成 王崇明 孙世春 蔡玉勇 李赟 于佐安
根据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cute viral necrobiotic virus,AVNV)的基因序列,选择保守区段,应用Beacon Designer 7.0软件设计了一对能特异性扩增90bp片段的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并完善了AVNV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诊断方法。该方法在108~102病毒拷贝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AVNV拷贝数(X)和循环数(C)t的相关关系为:lgX=-0.29Ct+13.28(相关系数R2=0.99...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