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94)
2023(7056)
2022(5944)
2021(5355)
2020(4257)
2019(9626)
2018(9521)
2017(17169)
2016(9704)
2015(11057)
2014(11233)
2013(11065)
2012(11038)
2011(10290)
2010(10697)
2009(9932)
2008(9896)
2007(9287)
2006(8520)
2005(8055)
作者
(31828)
(26633)
(26436)
(24893)
(16966)
(12945)
(11966)
(10360)
(10176)
(9744)
(9160)
(9033)
(8703)
(8644)
(8573)
(8123)
(7943)
(7890)
(7698)
(7691)
(6977)
(6747)
(6642)
(6241)
(6076)
(6034)
(5951)
(5907)
(5580)
(5402)
学科
(45867)
经济(45819)
(23556)
管理(23416)
地方(17295)
(16973)
企业(16973)
中国(16815)
(14323)
业经(11478)
方法(11428)
(10955)
农业(9898)
地方经济(9881)
(9586)
数学(9030)
(8927)
金融(8927)
数学方法(8835)
(8822)
银行(8791)
(8626)
(8318)
(8010)
贸易(7999)
环境(7711)
(7629)
(7365)
技术(7129)
发展(7115)
机构
学院(145427)
大学(142573)
研究(59862)
(55202)
经济(53806)
管理(47038)
中国(45983)
科学(39482)
理学(38330)
理学院(37682)
管理学(36782)
管理学院(36510)
(33823)
(33328)
(30456)
研究所(30006)
中心(26393)
(25463)
(25002)
农业(23762)
(23021)
业大(22769)
师范(22739)
北京(22460)
(21665)
(21045)
(20666)
科学院(18996)
财经(18740)
技术(18552)
基金
项目(88680)
科学(67703)
研究(64009)
基金(59914)
(53823)
国家(53281)
科学基金(43401)
社会(37807)
(36564)
社会科(35591)
社会科学(35584)
基金项目(30937)
(30886)
教育(28727)
自然(27818)
自然科(27121)
自然科学(27113)
编号(26633)
自然科学基金(26585)
(25885)
资助(25196)
成果(22645)
重点(21088)
发展(20491)
课题(20407)
(20131)
(17923)
(17891)
计划(17038)
创新(16773)
期刊
(76114)
经济(76114)
研究(47686)
中国(39120)
(30201)
学报(27131)
科学(24423)
教育(22426)
农业(20746)
管理(20265)
大学(19630)
(18719)
学学(18332)
(16839)
金融(16839)
业经(13729)
技术(13599)
经济研究(11498)
(11121)
财经(9431)
问题(9341)
资源(8381)
(8271)
图书(8015)
世界(7629)
(7562)
(7530)
科技(7499)
(7321)
论坛(7321)
共检索到248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闫晓娜  田敏  王彩霞  
为了解扇脉杓兰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特性和变化规律,以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2个野生扇脉杓兰居群为材料,对其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营养物质、内源激素含量和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扇脉杓兰授粉后20 d和85 d分别达到最高值774.03μg·g-1和最低值373μg·g-1。淀粉含量从最初的2.65%急速增加到21.82%,授粉后60 d升至峰值,此后保持在20%左右。可溶性糖含量为1.72%~3.09%。淀粉和可溶性糖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二者与可溶性蛋白质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2)gA3、ZR、IAA峰值发生具有时间顺序性,扇脉杓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贾冬冬   李在留   郑云丽   徐振国   郭靖  
【目的】揭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种子发育过程中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人工进行宏观调控、获得优质毛竹种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桂林海洋山一带的开花毛竹为材料,采集开花后不同时期的毛竹种子,对其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指标进行观察测定。【结果】1)花后10~30 d毛竹种子胚和胚乳细胞分裂分化活动剧烈,种子长、宽、厚等性状增长速度较快;花后40~60 d种子胚和胚乳细胞形态发育成熟,种子长、宽、厚等性状增长速度减缓。2)不同发育时期毛竹种子的可溶性糖、粗淀粉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可溶性糖与粗淀粉含量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可溶性蛋白含量在4.89%~5.82%范围内波动变化。3)不同发育时期毛竹种子的活性氧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H2O2含量与POD、CAT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而O_2~-含量与SOD活性变化趋势相似。4)不同发育时期毛竹种子的内源激素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IAA、GA_3及ZR含量均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ABA含量则呈单峰曲线变化,(IAA+GA_3+ZR)/ABA的比值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花后40 d达到最小值,为1.001。【结论】花后10~30 d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逐渐升高,有效促进毛竹种子细胞代谢与分裂分化;花后30~60 d毛竹种子的分化活动基本结束并进入营养积累阶段,该时期抗氧化酶活性和内源激素逐渐下降,营养物质含量进一步增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冯景  沈永宝  史锋厚  郭聪聪  
本研究围绕银杏种子发育的全过程,探究胚乳内含物质动态变化规律,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胚乳内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的含量变化与淀粉酶、磷酸己糖异构酶(PGI)、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PGDH)联合酶、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旨在为银杏胚胎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在种子发育早期(花后40~120 d),胚乳的淀粉、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含量逐渐增加,糖酵解途径(EMP)首先被激活;在受精及胚分化过程中(花后120~160 d),戊糖磷酸途径(PPP)途径活化程度不断推进并维持在较高水平,MDH活性在胚分化完成时达到高峰,三羧酸循环为胚分化发育提供了能量。在胚胎发育后期(花后170~190 d),a-淀粉酶活性持续升高,表明a-淀粉酶可能对后期胚发育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淀粉处于不断累积和被利用,参与了胚胎发育的代谢过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莉梅  张子晗  喻方圆  
通过对低温层积不同时间野鸦椿种子内含物质变化情况,及不同播前预处理种子发芽情况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野鸦椿种子不通过低温层积处理无法萌发。(2)野鸦椿种子在层积过程中主要通过大分子油脂类物质水解作种子萌发的物质动员。(3)野鸦椿种子通过低温层积的方法解除休眠的时间应控制在90~120 d内,层积时间过长发芽率反而下降。这与同属植物圆齿野鸦椿种子的萌发特性一致。(4)层积90~120 d时种子内可溶性糖含量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时在120 d时种子的发芽率达到峰值,表明可溶性糖是野鸦椿种子萌发的直接利用能源物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郁善  
板栗和锥栗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ABA含量逐渐上升,达到高峰时间是板栗开花后105天、锥栗开花后100天,随后ABA含量均逐渐下降。果实成熟采收时ABA含量比高峰时小10倍。随着种子发育,种子和胚对外加ABA的敏感性也逐渐下降,10-5mol/LABA可以完全抑制开花后100天的两个树种种子的发芽,但对成熟种子10-2mol/LABA亦不能抑制发芽。ABA对成熟前期胚的贮藏蛋白质合成无影响,但能促进成熟中后期胚的贮藏蛋白质的积累作用,ABA维持板栗和锥栗贮藏蛋白质合成和积累作用表现在转录水平上。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璞  杨爱国  单伟华  刘志鸿  周丽青  
采用RAPD和GISH技术对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杂交子代胚后发育4个重要时期(担轮幼虫期、D形幼虫期、壳顶幼虫期和眼点幼虫期)的遗传构成进行了检测。在RAPD检测中,50条随机引物在亲贝中共扩增出35条栉孔扇贝的特异条带和28条虾夷扇贝特异条带,其中栉孔扇贝特异条带在杂交子代4个时期出现的条数分别为:担轮幼虫期21条、D形幼虫期19条、壳顶幼虫期23条和眼点幼虫期23条;而虾夷扇贝特异条带在杂交子代4个时期出现的条数分别为:17、16、1和1。GISH结果表明,杂交扇贝在担轮幼虫期和D形幼虫期均继承了来自父母本遗传物质,而在壳顶幼虫期和眼点幼虫期未检测到来自父本的遗传物质。结果表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罗文  赵云龙  曾错  崔丽丽  李嘉尧  杨受保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糖类、蛋白质及氨基酸、脂类及脂肪酸)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以期了解胚胎形态发生与营养需求的关系。结果显示: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糖类总体含量很低。总蛋白与总氨基酸(TAA)的含量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在必需氨基酸(EAA)中亮氨酸(Leu)和精氨酸(Arg)的含量较高,而在非必需氨基酸中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的含量较高。总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性脂和磷脂的主要脂肪酸均为C16:0、C18:0、C18:1ω9和C18:3ω3。研究认为:在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糖类主要参与多种特异复合物的合成以及甲壳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艳  沈海龙  高美玲  范震宇  朱琨  陈阳  张鹏  杨玲  
【目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等植物内源激素在促进种子胚胎发育进程的演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红松胚胎发育过程中4个重要阶段雌配子体(含合子胚)的IAA,ZR,GAs,ABA 4种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拟为解释红松胚胎发育机制提供证据,为体胚诱导过程中添加外源激素及红松种子园种子发育过程的外源激素调控提供参考。【方法】以处于原胚期、裂生多胚期、柱状胚期、子叶胚前期的红松雌配子体作为研究材料,监测红松胚胎发育形态演变过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2个无性系不同发育时期红松种子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s)、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亚飞  汪学德  郑永战  梅鸿献  魏安池  刘艳阳  
【目的】研究芝麻种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及组分的变化规律,明确生长环境对种子蛋白质含量及组成的影响,为芝麻蛋白质育种及芝麻蛋白质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豫芝11号芝麻品种,在周口,驻马店和南阳试验点同期播种,于盛花期一次性标记5 000朵同一天开放的花朵,在芝麻授粉第10天开始取样,此后每5 d取样一次至芝麻成熟。测定种子生长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及组分、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芝麻种子粗蛋白质含量随着发育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授粉后35 d蛋白质含量达到最大,随后处于稳定;周口试验点粗蛋白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温星  程路芸  李丹丹  许馨露  高岩  张汝民  
运用植物气体交换测定和叶绿素荧光测定等分析技术,测定分析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叶片发育过程中的色素质量分数、光响应进程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毛竹叶片从幼叶生长到叶片成熟的各发育阶段,叶绿素质量分数和净光合速率不断增加而趋于稳定,叶片对光能的捕获和利用能力也随之增强。(2)叶片从伸出到成熟,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φ_(Po))的变化不明显。(3)毛竹叶片经放叶、展叶至第15天,PSⅡ反应中心数不断增加,其数量约升高54.4%。(4)PSⅡ电子受体蛋白QA被还原的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芬  李全健  王彩霞  连静静  田敏  
通过野外观测,运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萌发试验,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对扇脉杓兰开花特性、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繁育系统进行研究,并对其柱头表面和花粉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扇脉杓兰4—6月份开花,群体花期23天,单花花期12~16天。开花当天柱头即具有可授性,柱头可授性持续期为14天左右。花粉活力在花朵刚开放时最高(95%),至花朵凋谢之前仍保持较高的活力(70%)。雌雄生殖单位在持续时间上有较长的相遇期。开花时柱头略高出花药,在花朵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雌、雄蕊的相对位置始终不变。扇脉杓兰杂交指数OCI=4。自然条件下,扇脉杓兰的结实率仅为5%。人工自花授粉、异花授粉的结实率分别为9...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石林  吴旭干  成永旭  王春琳  朱冬发  周波  王金峰  龚良军  
系统研究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体积、单卵干重、湿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规律,探讨胚胎发育过程中能量来源和消耗规律。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体积持续增加,由受精卵时的(24.5±1.72)×106μm3增加到孵化前的(39.2±2.8)×106μm3(P<0.01);胚胎体积增加主要发生在胚胎发育后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单卵中水分含量呈上升趋势(P<0.05),水分绝对量由受精卵的(19.88±1.65)μg上升到心跳期的(28.82±1.77)μg,单卵水分含量升高了44.97%,故单卵湿重显著上升(P<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蔡春菊  范少辉  刘凤  曹帮华  
研究人工老化过程中毛竹种子活力及其生理生化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人工老化处理后,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活力指数下降较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快。老化6天时活力指数下降72%,老化12天时种子活力基本丧失。伴随着种子活力下降,表现出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MDA含量升高,POD,SOD和CAT酶活性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内源GA3和IAA含量降低,ABA含量升高,GA3/ABA比值降低等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相关分析表明:SOD活性、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和GA3,IAA,GA3/ABA,与种子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MDA和ABA含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玲  沈海龙  张振全  张军保  张鹏  
色木槭(Acer mono)又名色树、色木(东北)、五角槭、水色树等,属槭树科(Aceraceae)槭属(Acer)植物,落叶乔木,树高15~20m,胸径可达30cm,自然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与长江流域中下游,朝鲜半岛、蒙古、东西伯利亚、日本亦有分布,为槭属树种中分布最为广泛的种(陈嵘,1937;高风华,2009)。色木槭树势优美,枝叶浓密,叶形秀丽,嫩叶红色,入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晓玲  刘建国  王丹  张子炎  张志峰  
Foxl2基因在哺乳动物中是雌性相关基因,参与卵巢发育和功能维持。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和原位杂交技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foxl2(Cf-foxl2)在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图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Cf-foxl2在受精卵中呈低水平表达,随着发育进行表达量增高,D形幼虫期表达量最高,之后表达量迅速下降。原位杂交结果显示Cf-foxl2表达量在担轮幼虫之前在体内均匀分布;强阳性信号在担轮幼虫口凹附近呈对称分布;至D形幼虫期强阳性信号主要集中在内脏团和外套膜边缘处;之后信号消失,直到性别分化后在卵巢中再次出现。本实验结果暗示Cf-foxl2与卵巢发育相关,鉴于该基因在发育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