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92)
2023(5083)
2022(4435)
2021(3982)
2020(3370)
2019(7712)
2018(7491)
2017(13168)
2016(7448)
2015(8249)
2014(8233)
2013(8150)
2012(7745)
2011(7167)
2010(7071)
2009(6525)
2008(6468)
2007(5787)
2006(5287)
2005(4772)
作者
(26805)
(22241)
(22136)
(20842)
(14048)
(11171)
(10103)
(8832)
(8696)
(8043)
(7735)
(7586)
(7491)
(7360)
(7212)
(6989)
(6886)
(6745)
(6502)
(6432)
(5816)
(5649)
(5536)
(5188)
(5133)
(5097)
(5073)
(4963)
(4769)
(4656)
学科
(29326)
经济(29289)
管理(17901)
(16473)
(14157)
企业(14157)
方法(12836)
数学(11074)
数学方法(10809)
(9759)
中国(7564)
地方(7459)
(7087)
业经(6751)
(5971)
理论(5747)
(5484)
农业(4925)
(4921)
环境(4745)
(4166)
贸易(4163)
(4138)
(3999)
(3915)
(3870)
金融(3870)
(3856)
地方经济(3850)
(3839)
机构
大学(110822)
学院(108940)
研究(45713)
(37170)
管理(36585)
经济(36205)
科学(34021)
中国(32153)
理学(31256)
理学院(30800)
(30252)
管理学(29818)
管理学院(29667)
(26227)
(25930)
农业(24414)
研究所(24390)
业大(23720)
中心(19614)
(17728)
(17089)
(16828)
北京(16462)
(16190)
农业大学(15486)
(15327)
技术(14923)
科学院(14866)
(14655)
师范(14325)
基金
项目(78465)
科学(58752)
基金(54502)
(52160)
国家(51788)
研究(48764)
科学基金(41525)
(32421)
自然(30667)
自然科(29891)
自然科学(29875)
自然科学基金(29296)
(28488)
基金项目(28104)
社会(27712)
社会科(26129)
社会科学(26116)
资助(23410)
教育(22302)
重点(19081)
计划(18922)
科技(18190)
编号(17921)
(17126)
(16013)
科研(15829)
(15697)
创新(15136)
课题(14563)
成果(14433)
期刊
(42065)
经济(42065)
研究(29376)
学报(28862)
(26561)
中国(25765)
科学(23495)
大学(20087)
学学(19192)
农业(18200)
管理(14814)
教育(12462)
(12116)
(11271)
技术(10169)
业大(8986)
林业(7443)
(7369)
金融(7369)
(7249)
农业大学(7242)
科技(6808)
经济研究(6674)
统计(6289)
资源(6245)
业经(6026)
(5573)
中国农业(5543)
财经(5455)
自然(5453)
共检索到167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左艳春  杨春华  杜周和  朱永群  
本试验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16个扁穗牛鞭草和白三叶混播处理的生产性能、饲草质量和群落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过4年研究发现,在16个混播处理中,处理11(年刈割6次,施氮量为0.9 t/hm2.a,白三叶和扁穗牛鞭草的混播比例为1∶1)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为最佳建植管理模式。在该处理中,两种混播牧草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共存,维持较高的产量和质量并有效抵御杂草的入侵,可以为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推广提供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万里强  李向林  袁庆华  何峰  
在我国西南地区开展了扁穗牛鞭草与白三叶混播草地产量和种间竞争的替代试验。结果表明,处理组合A2B2(扁穗牛鞭草与白三叶混播比例各一半)的产量高于其他组合,为357.38 g/m2;各个混播组合中,RYT值大于1表明扁穗牛鞭草与白三叶能利用不同的资源,RCC值大于1表明白三叶竞争力强于扁穗牛鞭草,牛鞭草RSC值大于1,而白三叶的却小于1。总之,白三叶竞争与侵占力较强导致其生长速率较快且植株干质量增长迅速。混播组合中白三叶的竞争力表现也强于扁穗牛鞭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万里强  李向林  何峰  
研究了单播和混播扁穗牛鞭草与紫花苜蓿草地生物量、分蘖变化及种间竞争的动态。结果表明,单播扁穗牛鞭草的生物量在后3次测定时显著地高于其它处理(P<0.05);B混播组合的扁穗牛鞭草与紫花苜蓿之间既存在共生关系又存在拮抗关系,而在C和D混播组合中,扁穗牛鞭草与紫花苜蓿之间均存在较明显的拮抗关系;B混播组合的扁穗牛鞭草竞争率均大于紫花苜蓿竞争率,说明扁穗牛鞭草的竞争力强于紫花苜蓿,而D混播组合中两种牧草的竞争情况正好与之相反;总之,以扁穗牛鞭草75%+紫花苜蓿25%的混播组合表现最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鹤山   张婷婷   田宏   熊军波   陆姣云   吴新江   刘洋  
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是一种世界性优质的蛋白饲草,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被广泛栽培,而南方地区多为酸性土壤。研究发现,白三叶具有一定的耐酸铝性,因此筛选耐酸铝种质对于开发白三叶优异资源、培育耐酸铝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以30份国内外白三叶种质为对象,研究不同酸铝浓度下的白三叶萌发特性,并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耐酸铝性综合评价。随Al~(3+)胁迫浓度的增加,白三叶发芽率逐渐降低,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下降,胚根变短,变粗;Al~(3+)浓度≥ 1.0 mmol·L~(-1)时白三叶种质发芽率和胚根长度受到显著抑制(P < 0.05)。除胚根直径外,白三叶萌发性状间不同胁迫浓度间差异显著(P < 0.05),且萌发期每个胁迫处理下同一性状不同白三叶材料间亦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 < 0.01)。在2 mmol·L~(-1)处理下白三叶多数指标具有更大的变异系数和差异性,可作为白三叶耐酸铝性综合评价的适宜胁迫浓度。聚类分析将30份白三叶划分为3个耐酸铝能力不同的类群,其种质耐酸铝性强弱与综合评价值基本一致。来自荷兰的种质‘EM196’和来自澳大利亚的种质‘EM085’具有较高的酸铝胁迫耐受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远东  范彦  冉启凡  陈积山  何玮  
【目的】探索评价扁穗牛鞭草耐寒适应性的有效方法,筛选耐寒性较强的优良种质资源。【方法】以43份扁穗牛鞭草资源材料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越冬返青情况及早春生长情况,利用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开展牛鞭草资源的适应性评价。【结果】供试43份牛鞭草资源的耐寒生长差异性较大,其中79.07%的资源不能越冬或能越冬但生长表现较差或一般,20.93%的资源不仅能顺利越冬,生长表现也较佳。主成分分析显示产量、水分、分蘖数和叶型可作为牛鞭草耐寒材料选育中优先考虑的因子。聚类分析将越冬后返青的40份材料分为4类,第Ⅰ类仅1份材料,第Ⅱ类有8份材料,第Ⅲ类有5份材料,第Ⅳ类有26份材料。【结论】试验筛选出的类群Ⅰ和类群Ⅱ共9份资源材料,表现出了较好的越冬和早春生产性能,可作为进一步的耐寒材料选育利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志飞  武建新  曾宁波  穆麟  张鹤山  文昭竹  
本研究对经过0和50mmol·L-1 NaCl处理的66份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种质资源进行发芽试验,旨在评价66份白三叶种质资源萌发期的耐盐性。结果表明,66份参试白三叶材料各指标性状存在差异,盐胁迫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种质间差异较大。通过指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耐盐性评价指标为相对活力指数和相对发芽率,两项指标权重分别为0.849和0.151。用加权隶属函数法对66份白三叶材料萌发期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耐盐性位居前十位的种质依次是CF022540>CF022469>CF022538>CF022541>惠亚>ZXY06P-2659>CF022543>CF022470>CF022508>CF022466,除惠亚来源于新西兰外,其他材料均来源于俄罗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永霞  张新全  马啸  谢文刚  
用RAPD标记对1份来自上海和45份来自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的扁穗牛鞭草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①14条引物共扩增出198条谱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4.1条带,多态性比率(PPB)达91.9%,多态信息含量(PIC)范围为0.208~0.313,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在0.624~0.973之间,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②对RAPD分子标记扩增条带数据进行聚类,能将高大直立型和低矮型的材料分开,可能是因为所检测到的RAPD标记中存在与形态性状密切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这为进一步应用RAPD分子标记对扁穗牛鞭草群体基因组进行扫描,寻找与目标寻找紧密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永群  张新全  杜周和  左艳春  
在川东北地区栽植9个扁穗牛鞭草材料,其中以"重高"牛鞭草为对照,对材料进行物候期、生长速度、产量等调查,结果显示:从物候期观察来看,H2003-5生育期最长,比对照延长40 d,其次是H019,比对照延长23 d;生长速率最快是H019(3.70 cm/d),比对照高21.3%,差异显著(P<0.05)。结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永霞  张新全  谢文刚  马啸  
利用表型性状和SRAP标记对采自我国西南区的40份野生扁穗牛鞭草(H.compressa)无性系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区野生扁穗牛鞭草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变异系数在12.9%~57.0%之间。表型聚类可以把具有明显遗传差异的材料区别开来,不抽穗开花的H019和H054单独聚为一类,节间、茎、穗最长的H002和H050 2份材料聚为一类,其他36份材料聚为一类。利用15对SRAP引物对扁穗牛鞭草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314条带,其中多态性带290条,多态比例(PPB)为92.4%,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的条带数和多态性条带数分别为20.9条和19条,多态信息含量(PIC...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田宏  陈明新  蔡化  王凤  张鹤山  刘洋  
采用2种牧草总密度保持不变而组成种比例在0~1变化的替代试验法,设白三叶100%(A)、白三叶75%+狗牙根25%(B)、白三叶50%+狗牙根50%(C)、白三叶25%+狗牙根75%(D)、狗牙根100%(E)5种处理,研究混播组合播种后3年的地上生产力和种间竞争动态。结果表明:建植第1年,3种混播组合的地上生物量高于A处理(2.078kg/m2),但不及E处理(4.406kg/m2);试验第2、第3年,混播组合的全年地上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单播处理(P<0.05);播种后3年中的各年前期,混播组合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顶  张英俊  韩建国  王堃  
为研究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和鸭茅各生育期群落光合生理生态特性,探讨三者作为人工草地混播组合的生态适应性,用CI-31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各生育期群落光合特性,并分析了硝酸还原酶活性(NRA)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和鸭茅光合生理生态指标互补优势明显,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性较强,推测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能够作为混播牧草搭配组合的重要参考指标;开花期,鸭茅群落同化CO2的净光合速率、同化CO2的光能利用效率(LUE)和同化CO2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平均值分别为17.9μmol/(m2.s),40.9mmol/mol和44.2 mmol/mol均显著高于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文  胡廷花  刘慧紧  赵一军  徐震  毛文娅  
禾草/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草地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主要刈牧地之一,探究不同家畜放牧下禾草/白三叶草地植被构成和群落稳定性,可一定程度揭示其植被演替特征。本研究定量分析了多年放牧牛(grazing cattle pasture, GC)、放牧羊(grazing sheep pasture, GS)的禾草/白三叶草地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构成及群落稳定性。结果显示:1)草地死物质量及植物物种数为GC> GS,植物物种Simpson指数为GS> GC;2)草地禾草[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及原生禾草]、原生双子叶(马鞭草科、车前科、酢浆草科和十字花科)及适口性中等植物地上生物量组分为GC> GS,播种白三叶地上生物量组分为GS> GC;且GC草地地上生物量以禾草为主(77.20%),GS草地地上生物量以禾草(51.79%)和豆科(28.02%)为主;3)草地土壤K含量为GC> GS;4) GC草地植物种Raunkiaer频度直方图呈反J型,群落演替度(37.08)比GS草地(45.45)的低。研究认为,GC草地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GS草地群落处于更高演替阶段,牛放牧更利于禾草/白三叶草地群落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因此,放牧时可实行牛、羊混牧制,或牛、羊轮牧制,以提高禾草/白三叶草地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沈良英  王福军  刘彦培  蔡明  罗富成  钟声  牟兰  黄必志  
为深入探究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在草学研究领域中的发展脉络,从主观判断转向客观计量,该研究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数据来源,借助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对白三叶草栽培研究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关于白三叶栽培技术研究的发文量呈现“初期缓慢、中期迅速、后期趋减”的趋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是国内的主要研究机构。经过生成期、转折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白三叶栽培技术的研究主题逐步从牧草资源开发和生态适应性向果园生草转移,其主要研究趋势为提高牧草产量和发展草业是白三叶的研究基础,新西兰等国家在该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果园生草”及“果园碳氮循环”是未来白三叶牧草栽培的研究重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芳  高瑾  张艳  李乔仙  梁倩  
测定了白三叶草提取物的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和水相的黄酮含量,并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5种细菌及可可葡萄座腔菌、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多主棒孢霉和尖孢炭疽菌5种真菌为供试菌,采用抑菌圈法和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石油醚相的黄酮含量为12.98 mg/g(12.98%),氯仿相的黄酮含量为13.89 mg/g(13.89%),乙酸乙酯相的黄酮含量为7.4 mg/g(7.4%),水相的黄酮含量为1.5 mg/g(1.5%);石油醚相对5种细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氯仿相对普通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烈保  胡九林  杨永利  苏德荣  
光合和蒸腾作用是植物的两个密切相关的生理过程,对于植物生长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在不同供水下,研究植物生理日变化时段性特征及其生理生态机理,对寻求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该试验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测定了不同灌水处理下,白三叶的蒸散、光合蒸腾日变化,探求在特定地区植物生理日变化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探讨草坪节水灌溉的途径.结果表明:不同灌水处理之间的白三叶蒸散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其中从11:00—14:00这一阶段的蒸散值较大;水分条件对白三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影响非常大,都随灌水量增大而增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