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16)
- 2023(9555)
- 2022(7822)
- 2021(7135)
- 2020(6032)
- 2019(13544)
- 2018(13376)
- 2017(24866)
- 2016(13627)
- 2015(14850)
- 2014(15011)
- 2013(14566)
- 2012(13018)
- 2011(11590)
- 2010(11943)
- 2009(11585)
- 2008(12171)
- 2007(10801)
- 2006(10019)
- 2005(9477)
- 学科
- 企(75132)
- 企业(75132)
- 业(70389)
- 管理(66269)
- 济(54058)
- 经济(53937)
- 财(27323)
- 方法(23168)
- 业经(21917)
- 务(20725)
- 财务(20700)
- 财务管理(20676)
- 制(20111)
- 企业财务(19689)
- 数学(15299)
- 体(15194)
- 数学方法(15100)
- 技术(14502)
- 体制(13713)
- 理论(13525)
- 划(13311)
- 中国(12714)
- 和(12372)
- 企业经济(12324)
- 策(12204)
- 经营(11340)
- 技术管理(10762)
- 农(10494)
- 银(9964)
- 银行(9956)
- 机构
- 学院(196926)
- 大学(194652)
- 济(82593)
- 管理(81798)
- 经济(80929)
- 理学(69393)
- 理学院(68764)
- 管理学(67955)
- 管理学院(67541)
- 研究(59321)
- 中国(48817)
- 财(46483)
- 京(40157)
- 财经(35041)
- 江(31930)
- 经(31586)
- 科学(31437)
- 所(28381)
- 中心(27237)
- 财经大学(25808)
- 北京(25241)
- 经济学(24912)
- 研究所(24673)
- 商学(24611)
- 州(24513)
- 商学院(24370)
- 业大(22968)
- 农(22835)
- 范(22331)
- 经济学院(22240)
- 基金
- 项目(121687)
- 科学(98739)
- 研究(92409)
- 基金(90719)
- 家(76799)
- 国家(76062)
- 科学基金(68329)
- 社会(61207)
- 社会科(58084)
- 社会科学(58068)
- 省(47716)
- 基金项目(47441)
- 教育(43483)
- 自然(43126)
- 自然科(42215)
- 自然科学(42204)
- 自然科学基金(41532)
- 划(38877)
- 编号(36758)
- 资助(36222)
- 成果(30485)
- 制(30155)
- 部(27781)
- 创(27707)
- 重点(26944)
- 业(25852)
- 创新(25731)
- 课题(25669)
- 国家社会(25471)
- 教育部(25030)
- 期刊
- 济(100425)
- 经济(100425)
- 研究(61275)
- 中国(43179)
- 财(43177)
- 管理(39259)
- 科学(24318)
- 学报(23404)
- 教育(22016)
- 融(20956)
- 金融(20956)
- 农(20150)
- 大学(19647)
- 技术(19447)
- 财经(18922)
- 学学(18513)
- 经(16302)
- 业经(16164)
- 经济研究(15220)
- 财会(13138)
- 农业(12487)
- 问题(11815)
- 会计(11450)
- 技术经济(11027)
- 现代(10191)
- 贸(10001)
- 经济管理(9681)
- 商业(9150)
- 通讯(8905)
- 会通(8880)
共检索到310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郑志刚 刘兰欣
在以往相关文件与教科书的经典表述中,“所有者缺位”与“长的委托代理链条”被共同认为是引发国有企业作为一种企业制度出现的种种潜在公司治理问题的制度根源。通过剖析诊断,本文首先揭示所有者缺位才是国有企业种种潜在公司治理问题的根本“病灶”;针对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这一根本病灶和由此衍生出来的“中国式内部人控制问题”典型“病症”,本文进一步“开出”化解这一根本病灶和典型病症的“实化”与“制衡”两剂“处方”。而引入具有“股东精神”、能够有效解决自身代理冲突的合格战略投资者成为“实化”国有企业缺位的所有者与“制衡”内部人控制,进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寻求突破的关键。由于民资背景的战略投资者天然地具有股东精神,而经过有限合伙构架优化的基金通过后天的投资协议自动完成了激励合约设计,二者共同成为国有企业混改中潜在的合格战略投资者。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少燕 王秀
全球化市场经济条件下,混合所有制将资本与生产的社会化推向新高度。作为中国社会经济群体中无可取代的组成部分,国有企业高效有序发展成为新时代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关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任务一直在发展中持续推进,并逐步进入产权"深水区"。适逢国家"十四五"征程全面启动,文章着力"十四五"规划,探讨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任务与难点,并提出有针对性且靶向精确的突破思路,可确保国企能够在"扩围、做实、放权"的主基调下实现新突破。
关键词:
“十四五” 国企混改 核心任务 突破思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洪绍青 王行靳
目前,我国混合所有制办学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公办高职院校改革动力不足、行业企业参与办学意愿不强、建立校企多元参与的共同治理结构难度较大、混合办学带来的市场风险不容忽视。改革需要针对这些制约因素制定和落实相应政策措施:打破非公即私的传统观念束缚,充分认识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发展优势;健全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法制体系,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优化治理结构,完善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合理评估和规避风险,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的具体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混合所有制 制约 突破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瑜
深圳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创新资源要素配置能力显著增强。当前改革存在着非国有股权对企业创新投资的效力提升能力不够,国有资产监管运营受层级设置限制,控制股东权利制衡机制需完善等问题。应树立落实混合所有制企业经济与社会责任法治理念,完善员工持股制度、实施优先股和黄金股制度,同时建立董事会为中心的公司治理结构,保证深圳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推行。
关键词:
深圳 股权 路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婧 蓝梦
国企改革和创新效率的改善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国民经济核算(SNA)框架下的企业研发核算为基础,构建随机前沿模型测量创新效率,运用PSM-DID法研究了国企混改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混改没有提升国企的创新效率,但能够提升自然垄断企业的创新效率,这为分类混改思路提供了实证支撑。本文借助断裂带概念进一步研究了混改对创新效率的影响途径,发现混改带来的决策主体即董事会构成的改变导致了企业决策环境和决策行为的变化,混改董事会断裂带对混改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具有有利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如何借助混改提升企业创新效率提供了有益的决策参考。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军
社会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关注的焦点目前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产权交易价格的实现以及对非国有资本产权权益的保护上,对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投资者选择问题却重视不够、规范不多。如何保证非国有资本与国有资本一起致力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已经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一、当前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投资者选择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走过场、图形式,盲目引进投资者一些地方政府急于求政绩,"下指标、定时间、甩包袱",为完成改革匆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军
社会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关注的焦点目前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产权交易价格的实现以及对非国有资本产权权益的保护上,对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投资者选择问题却重视不够、规范不多。如何保证非国有资本与国有资本一起致力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已经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一、当前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投资者选择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走过场、图形式,盲目引进投资者一些地方政府急于求政绩,"下指标、定时间、甩包袱",为完成改革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石猛
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是由其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的,也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产教融合的问题。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山东省公办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主要分布在院校整体、二级学院和生产性实训基地三个领域。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总体上符合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利益与诉求,但实事求是地说,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诸如政府的助推作用还比较有限,企业的办学积极性也有待提升,部分办学项目混合名实难符。要破解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这些问题,关键是要完善混合所有制办学的系统设计,赋予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动能,彰显公办高职院校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的主体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严汉民 陈阳雯
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2—2016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国企混改")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以及效应的持续性和影响机制等问题。研究发现:不同方式下的国企混改具有不同的混改效应和影响机制,国企的完全混改主要通过降低融资约束实现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而国企的部分混改主要通过内部人控制程度的显著下降使其社会效益不断提升。文章为综合评价国企混改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为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国民共进"发展模式提供了实证支持。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改革 混改效应 影响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向荣 张洪宝
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股比例普遍较高,"一股独大"现象依然存在。为了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的积极作用,国企"二次混改"势在必行。论述了混合所有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用股权混合度、股权深入性和股权集中度描述混合所有制改革程度;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与验证混合所有制积极作用的发挥条件。结果表明:较低的股权混合度对企业绩效有促进作用,但是当股权混合度超过门槛值,则会对企业绩效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股权深入性对企业绩效存在单门槛效应,第一大非国有股东的持股比例大于14%时,才能有效发挥其积极治理作用;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适度的股权集中度利于国有企业绩效的改善。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 企业绩效 影响机制 二次混改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建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混合所有制。所谓混合所有制,简单地理解,就是由多种所有制成分构成、共同经营的所有制形式,包括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宏观上是指混合所有制经济,即由国有、集体、民营、外资、个体组成的经济;微观上则是指混合所有制企业,即企业由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志华
公司是企业的一种特殊形态,公司不仅具备企业的一般本质,而且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本质。公司不同于自然人企业,它采取两权分离的形式,其股权能够标准化并借助资本市场得以高速地流动。两权分离使得公司的经营者专业化、专家化,从而大大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股权在资本市场的高速流动使得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大大提高,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其结果就提高了整个社会生产力。公司股权的多元化以及公司股权结构的相互制衡性使得公司的所有权特征被逐渐淡化,公司是一个所有的所有者进行投资的平台,它能够大大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国有企业必须向公司制企业转换,由于这种向公司制企业的转换,从而形成了混合所有制的公...
关键词:
企业 公司 混合所有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红娟
今年,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入关键期,成为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中央、地方国企从不同层面对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实际执行的力度和效果上看,各地发展不均衡,与政府和市场预期差距较大,改革遇到了各种的阻力和困难,亟须对改革中的难点、障碍进行分析和破解,以期加快改革的进程和提高改革的效能。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改革 国企改革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维安
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国资改革领域的一大亮点。混合所有制不是新话题,甚至是个模糊概念。自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混合所有制"的概念,时隔十六年,混合所有制却再次引起热议,是因为国企改革已经进入"四分离"改革的深水区,而混合所有制有望成为深化国企改革的突破口。首先,国企改革的"内部治理外部化、外部治理内部化"困境,需要引入混合所有制。我国的公司治理已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第二阶段是完善治理机制,第三阶段是提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人江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当前的热门议题,它也揭开了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序幕,在这一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舆论和地方政策导向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以及国企改革问题认识上的诸多误区。无论是在宏观的多元经济结构意义上还是微观的企业资本结构意义上,混合所有制都不是新鲜的事物,我国已经是并且一直在实行混合所有制经济。对于国企改革来说,发展混合所有制不是"国退民进"而是"国民共进";在利用混合所有制推进国企改革的过程中,不能走向过度资本化的极端;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但不是唯一途径。为了取得社会效益目标与经济效益目标的平衡,国企自身的经营管理体制仍有很大的民主化的改革空间。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 国企改革 资本混合 股份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