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69)
- 2023(16517)
- 2022(14318)
- 2021(13483)
- 2020(11547)
- 2019(26212)
- 2018(26089)
- 2017(50304)
- 2016(26560)
- 2015(29662)
- 2014(28663)
- 2013(27940)
- 2012(25445)
- 2011(22664)
- 2010(22445)
- 2009(20217)
- 2008(19460)
- 2007(16866)
- 2006(14567)
- 2005(12462)
- 学科
- 济(104228)
- 经济(104130)
- 管理(81405)
- 业(78137)
- 企(67290)
- 企业(67290)
- 方法(49708)
- 数学(42847)
- 数学方法(42228)
- 财(27429)
- 中国(26927)
- 农(26620)
- 业经(24289)
- 技术(23713)
- 学(22465)
- 地方(20069)
- 理论(19410)
- 制(18495)
- 务(18301)
- 财务(18219)
- 财务管理(18185)
- 农业(17959)
- 贸(17802)
- 贸易(17790)
- 企业财务(17319)
- 易(17271)
- 和(16591)
- 环境(15474)
- 银(14769)
- 划(14749)
- 机构
- 大学(364924)
- 学院(362417)
- 管理(149536)
- 济(143159)
- 经济(140187)
- 理学(130254)
- 理学院(128892)
- 管理学(126487)
- 管理学院(125816)
- 研究(115716)
- 中国(85302)
- 京(76931)
- 科学(71972)
- 财(64288)
- 所(55709)
- 农(54107)
- 业大(53961)
- 中心(53802)
- 财经(52263)
- 江(51814)
- 研究所(50936)
- 北京(48055)
- 经(47739)
- 范(47443)
- 师范(46914)
- 院(42882)
- 经济学(42813)
- 州(42235)
- 农业(42044)
- 技术(39664)
- 基金
- 项目(256885)
- 科学(203471)
- 研究(188606)
- 基金(187177)
- 家(162587)
- 国家(161269)
- 科学基金(140548)
- 社会(118878)
- 社会科(112771)
- 社会科学(112740)
- 省(100702)
- 基金项目(99690)
- 自然(92123)
- 自然科(89969)
- 自然科学(89945)
- 自然科学基金(88348)
- 教育(87724)
- 划(84025)
- 编号(76422)
- 资助(76410)
- 成果(60817)
- 重点(57212)
- 创(56556)
- 部(56294)
- 发(53890)
- 创新(52208)
- 课题(52032)
- 国家社会(49047)
- 科研(48992)
- 大学(48977)
- 期刊
- 济(148548)
- 经济(148548)
- 研究(102428)
- 中国(68264)
- 管理(56864)
- 学报(56358)
- 科学(51980)
- 财(49913)
- 农(47334)
- 大学(43407)
- 教育(43135)
- 学学(40418)
- 技术(36921)
- 农业(33206)
- 融(26671)
- 金融(26671)
- 财经(25004)
- 业经(24770)
- 经济研究(24491)
- 图书(22496)
- 经(21395)
- 科技(19677)
- 技术经济(19200)
- 问题(18810)
- 业(17984)
- 理论(17631)
- 版(16384)
- 实践(16231)
- 践(16231)
- 情报(15956)
共检索到518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袁齐 洪正
本文利用"十五规划"后2002—2011年间的"国退民进"浪潮作为自然实验,通过倍差法以及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国有企业民营化过程中所有权结构变动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原国有企业在进行了民营化后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成果有了较高的提升,民营化后专利产出提升了200%~300%;第二,原国有企业在民营化后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发生了改变,内部信息传递成本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有了很大的改善,进而弱化了委托代理问题;第三,所有权结构的变化正是通过信息成本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弱化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了中介影响。本文不仅从所有权结构的新视角补充和拓展了技术创新的现有研究,而且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效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证据。
关键词:
所有权结构 信息不对称 技术创新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郝芳静 谢远涛 刘小娇
生态环境问题是中国政府和民众关心的重要话题。新《环保法》于2015年1月1日开始实行(1),根据2007-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借助于“新《环保法》”这一准自然实验,将企业分为重污染企业和非重污染企业,检验了“新环保法”对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发现:“新环保法”能够提高重污染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且对国企和绿色专利影响更大,能够激励企业的创新发展,这为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及我国相关政策法规建设提供经验证据。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新环保法 重污染企业 技术创新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徐经长 乔菲 张东旭
创新是维护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高管激励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但由于存在内生性问题,高管薪酬与企业创新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尚无定论。以2009年出台并实施的针对国有企业的限薪令作为外生政策冲击,选取2007年至2015年全部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配对样本和双重差分回归分析的方法,实证检验与非国有企业相比,限薪令后国有企业高管货币薪酬是否降低;在此基础之上,检验高管货币薪酬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并进一步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测量公司治理水平,考察公司治理水平对于高管货币薪酬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最后对比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风险承担水平上的差异,探讨高管货币薪酬的降低可能引起的负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非国有企业相比,限薪令后国有企业高管的相对货币薪酬降低,限薪令发挥了预期的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国有企业的相对创新投入水平降低,证实了高管货币薪酬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因果关系。此外,公司治理越差的国有企业,其创新投入降低的越多;高管货币薪酬的降低最终导致国有企业整体风险承担水平下降。使用全样本分析和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利用强制性降低高管货币薪酬这一外生事件,为高管激励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了新的可靠证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实践意义上,高管货币薪酬的降低抑制了企业创新投入的意愿,进而导致企业整体风险承担水平下降,长此以往将损害企业长期发展能力,同时有悖于现阶段中国倡导的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对中国现阶段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晟
本文分析了技术创新中大量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及其带来的逆向选择问题。技术创新逆向选择模型表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可能将高实力水平企业"驱逐"出技术市场,降低了技术市场上供给方的总体技术水平,使得大量企业忽视重大技术创新,而更倾向于进行低水平和渐进式的技术创新。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信息不对称 逆向选择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靖宇 付嘉宁 张宏亮
本文以2003—2017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准自然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通过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这种促进作用主要通过降低管理层与股东的代理冲突、提高管理层激励有效性以及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这三种路径实现。进一步地,在内部治理水平较高、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以及竞争性企业中,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关键词:
产品市场竞争 企业创新 准自然实验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黄昊 赵玲
分行业信息披露对审计质量具有双重影响。它强化了行业经营性信息列报,有助于提高信息透明度和溢出性,为审计师发现异常提供便利,进而提升审计质量;行业经营性信息披露本身也可能会带来额外的验证负担,甚至会引发更隐蔽的操纵,反而会增加审计难度,导致审计质量下降。基于分行业信息披露指引发布这一准自然实验场景发现,分行业披露政策总体上提升了审计质量,即信息透明度效应占主导。进一步检验显示,分行业披露对审计质量的正向影响在内部控制水平较高、审计师具有行业专长时更为明显,但随着公司文本操纵风险的提高,正向关系显著减弱。以上结论对于理解分行业信息披露模式下的审计质量变化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雅婷 李自杰 张般若
以2003—2019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以中国高铁开通的“准自然实验”为契机,衡量信息不对称的改变对企业供应商关系型交易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所在地级市的高铁开通显著降低了企业供应商关系型交易,且经过工具变量等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此外,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情况下,高铁对供应商关系型交易的影响更显著;从企业特质角度进行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非国有企业以及市场竞争压力较大的企业,高铁对供应商关系型交易的影响更显著。研究结论表明,高铁有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企业间关系型交易行为,降低企业供应链风险,促进市场化交易。实证结果凸显了软信息对于企业交易模式选择和中国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唐要家 唐春晖
技术创新合约是一个不完全合约,创新所有权配置影响各方的专用性投资激励。本文采用不完全合约理论分析显示:技术创新的所有权应该配置给对投资激励和产出贡献重要的一方;建立多元化技术创新融资体系和在创新资源分配中引入竞标体制,会增加创新的社会总盈余;技术创新资源的平均分配和资源配置中的寻租行为会降低技术创新的社会总盈余,中国工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持续改善要求建立效率导向的创新所有权安排。
关键词:
所有权 技术创新 绩效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石忠义 涂淼
“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是数字治理在国内的“先试先行”,也是我国基于政务大数据驱动数字治理、实现惠民惠企的重要举措。基于2014年实施的“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利用2011—2022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数字治理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治理能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旧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大型企业、成熟期企业、东部地区、法治水平高及互联网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更明显。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治理通过影响数字要素投入、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由此,针对性地提出创新“危机应对+平台监管”数据治理机制,打造企业技术创新安全环境;推进数字要素偏向型赋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增量提质;加强知识产权转化效能,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研究为数字治理发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效能提供了实证依据,对后续数字治理调整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唐要家 唐春晖
本文认为市场竞争和所有权是影响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基于1995年工业行业普查的数据实证分析显示,市场竞争倾向于提高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国有所有权倾向于降低技术创新效率;国有所有权和市场垄断实际上降低了工业行业技术创新的有效性,非国有所有权和竞争市场的结合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因此,有效的所有权变革和市场竞争能够提高工业技术创新效率。
关键词:
竞争 所有权 技术创新 效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永波 赵高才 刘静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基于2018年商务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开展准自然实验,选取2014—2022年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评估了供应链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同群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供应链创新试点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水平,企业新质生产力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同群效应;(2)供应链创新缩小了样本企业与同群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差异,即供应链创新会强化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同群效应;(3)机制检验表明,供应链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同群效应的影响存在着数字化机制和供应链多元化机制,即企业数字化和供应链多元化在供应链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同群效应的影响中发挥着显著的中介作用;(4)供应链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同群效应的影响存在着政策、规模和产权异质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玲 黄昊
基于沪深交易所交错发布上市公司分行业信息披露指引这一准自然实验,本文实证考察了分行业信息披露对公司股东结构的影响。双重差分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分行业信息披露政策的实施显著增加了公司股东户数,拓宽了公司股东分布的广度。从内部构成来看,分行业信息披露政策的实施主要增加了个人投资者和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境内机构投资者持股随之减少。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上述非对称性影响在业务复杂度较高的公司样本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些结论表明分行业信息披露有助于降低投资者(特别是个人投资者和境外机构投资者)的信息获取和解读成本,进而建立公平的市场信息环境。本文的研究为深入理解我国上市公司股东结构变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对正在进行的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改革实践也具有良好的启迪。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叶青 赵良玉 刘思辰
本文利用2013年中组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下称"禁令")引发的上市公司"官员独董"辞职潮这一自然实验,来探讨离退休官员到上市公司担任独立董事的"政商旋转门"现象这一问题。研究发现:第一,与一般独董辞职相比,官员独董因禁令辞职导致公司市值在公告日前后5天下跌超过2%;第二,负面市场反应随着官员政治级别提高而增大;第三,公司既有的政治关系,无论是国企背景还是高管政治关系,都不足以抵消官员独董辞职带来的市值下跌;第四,官员独董的价值至少部分来源于给公司带来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公共资源;第五,无论监督还是咨询,官员独董的表现均不优于(甚至差于)一般独董。综合...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官员 政治关系 寻租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闫文娟 郭树龙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运用倾向匹配得分和倍差法有效控制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以"两控区"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环境规制政策的就业和工资效应。结果显示,"两控区"政策对高排硫企业的就业都没有显著影响,而"两控区"政策对"两控区"及二氧化硫区内的高排硫企业工资的影响显著为负,对酸雨区高排硫企业的工资没有显著影响。因而得出对国有企业比重较高的二氧化硫区及"两控区"整体来讲,高排硫企业存在降低工资来维持现有就业的效应,这应该与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社会保障功能有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傅国林 潘雄锋 陈禹
从信号理论出发,提出境外投资者可以作为信号帮助政府筛选企业从而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基于我国"沪港通"的准自然实验为本文提供了"干净"的实证场景,定量结果显示:沪股通标的的企业获得政府研发资助的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特别是在规模较小、处于高科技领域和无形资产构成较高的企业中。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基于此情景下的政府研发资助企业更可能高效地使用政府资助资金并提升企业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心理所有权如何影响创业团队内外的知识共享意愿?——一项多层次实证研究
中小企业高管团队特征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所有权性质视角
知识产权保护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知识产权示范性城市的准自然实验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基于智慧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美国的技术创新与贸易竞争力之关系——一项基于实证的研究
技术创新下不对称双头投资决策的期权博弈分析
“新环保法”提高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吗?——一项准自然实验
企业家技术创新所有权激励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再论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与技术创新主体所有权安排
EVA考核会降低中央企业的代理成本吗?——基于自然实验的一项研究
信息不对称资本市场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