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39)
2023(10007)
2022(8527)
2021(8108)
2020(6976)
2019(15982)
2018(15743)
2017(30505)
2016(15899)
2015(17802)
2014(17438)
2013(17044)
2012(15103)
2011(13093)
2010(12603)
2009(11308)
2008(10759)
2007(9049)
2006(7512)
2005(6327)
作者
(39957)
(33256)
(32972)
(31640)
(21285)
(15530)
(15255)
(12984)
(12738)
(11455)
(11411)
(11165)
(10378)
(10188)
(10179)
(9974)
(9948)
(9731)
(9670)
(9667)
(7946)
(7937)
(7810)
(7714)
(7546)
(7426)
(7297)
(7132)
(6456)
(6448)
学科
(59335)
经济(59274)
管理(57390)
(49801)
(44186)
企业(44186)
方法(33846)
数学(29991)
数学方法(29632)
(20526)
(14337)
财务(14292)
财务管理(14257)
(14090)
(13976)
业经(13569)
企业财务(13530)
中国(13466)
(12256)
银行(12252)
(11538)
(11486)
贸易(11477)
(11202)
(10434)
金融(10433)
理论(10395)
(9971)
农业(9341)
(9212)
机构
学院(206735)
大学(206647)
管理(91301)
(87695)
经济(85997)
理学(78142)
理学院(77475)
管理学(76417)
管理学院(75991)
研究(57448)
中国(50935)
(43623)
(40577)
财经(34863)
(32107)
科学(31670)
中心(30688)
(29199)
经济学(27571)
财经大学(26683)
业大(26667)
(25300)
商学(25133)
经济学院(25049)
商学院(24896)
(24805)
北京(24461)
(23480)
(23459)
师范(23223)
基金
项目(144911)
科学(116946)
基金(109480)
研究(107190)
(93571)
国家(92809)
科学基金(82979)
社会(70905)
社会科(67478)
社会科学(67462)
基金项目(58396)
(54837)
自然(53908)
自然科(52784)
自然科学(52774)
自然科学基金(51827)
教育(50321)
(46048)
资助(44182)
编号(42606)
(33578)
成果(32296)
重点(31744)
(31158)
教育部(30151)
国家社会(30112)
人文(29622)
创新(29095)
(29004)
科研(28512)
期刊
(89601)
经济(89601)
研究(57126)
(36775)
管理(36583)
中国(35474)
(25932)
金融(25932)
科学(25744)
学报(25513)
大学(21523)
学学(20432)
(20232)
技术(19418)
财经(17343)
教育(16443)
经济研究(14921)
(14898)
业经(14755)
农业(13429)
财会(11450)
理论(10829)
问题(10774)
商业(10645)
技术经济(9981)
实践(9825)
(9825)
会计(9804)
现代(9475)
统计(9430)
共检索到296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傅颀  汪祥耀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企业所得税改革的完成以及全流通时代大量薪酬管理新规的出台,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结构悄然发生着一系列变化。本文依托中国新兴的转型市场背景,选取2007—2011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不同所有制结构下货币薪酬与在职消费两种薪酬激励契约选择的替代与变化。研究发现伴随薪酬契约的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更倾向于采用货币薪酬替代在职消费,其间中央国有企业的薪酬契约替代意愿更为强烈,显性薪酬在当前确实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激励形式。同时本文从管理层权力视角剖析了其对薪酬契约选择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管理层权力的增大抑制和削弱了薪酬契约的有效性,表现为货币薪酬...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伟  叶陈刚  
文章选取2009年~2014年上市公司数据,探索管理层权力与薪酬结构之间关系,研究表明,在不同的产权性质下,管理层权力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管理层权力与管理层薪酬正相关,管理层权力增强有助于管理者获取更多的薪酬;在国有产权性质公司管理者受到薪酬管制下,期望通过增加隐性薪酬补偿在显性薪酬中的不足,国有公司的薪酬差距小于非国有公司。公司大股东对公司管理者薪酬有限制作用,管理层权力受到大股东的制约,从而影响管理者薪酬的增长。文章对我国公司高管薪酬设计和有效激励管理者行为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文亮  罗宏  程培先  
"最优契约论"与"管理权力论"是目前管理者激励领域研究的两种主要理论基础。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国外资本市场上公司高管薪酬一样具有粘性特征,这与"最优契约论"的观点不符。薪酬粘性是指高管薪酬的业绩敏感性存在不对称的特征,业绩上升时薪酬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业绩下降时薪酬的减少幅度。笔者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型企业的高管薪酬显著高于非管理层权力型企业的高管薪酬,并具有更高薪酬粘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邱保印  马德芳  叶陈刚  
文章选取2010年~2013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在薪酬制定方面管理层权力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大,管理层的货币薪酬就越高,而管理层的货币薪酬与公司业绩存在着非对称性,管理层的货币薪酬与盈利业绩的比较敏感度,而与亏损业绩敏感度比较低,说明了管理层权力使得薪酬的制定更有利于管理层的自身利益最大化,最终削弱了薪酬激励效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园园  梁相  史燕丽  
笔者从薪酬辩护理论的视角,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给高管薪酬激励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大股东掏空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后,高管会将大股东掏空作为卸责的借口,降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增加在职消费。特别是在上市公司管理层权力较大的情形下,辩护能力增强,这种现象更加突出。这说明大股东掏空会成为高管薪酬卸责的借口,降低高管薪酬激励的效果。上市公司应注重优化股权结构,限制管理层权力的膨胀,才能促进高管薪酬激励效果的有效发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园园  梁相  史燕丽  
笔者从薪酬辩护理论的视角,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给高管薪酬激励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大股东掏空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后,高管会将大股东掏空作为卸责的借口,降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增加在职消费。特别是在上市公司管理层权力较大的情形下,辩护能力增强,这种现象更加突出。这说明大股东掏空会成为高管薪酬卸责的借口,降低高管薪酬激励的效果。上市公司应注重优化股权结构,限制管理层权力的膨胀,才能促进高管薪酬激励效果的有效发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远志  任佳伟  李硕  
薪酬激励理论经历了从最优契约论到管理层权力论的发展,合理的薪酬设计能够降低代理成本,促使高管将自由现金流以股利形式分配给股东。但随着管理层权力的扩大,高管薪酬本身可能也是代理问题的一部分。本文基于管理层权力视角,研究高管薪酬对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薪酬对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管理层权力弱化了高管薪酬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任广乾  
本文分析了管理层权力通过薪酬标杆的选取影响自身薪酬制定的过程和机理,并以2011~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管理层权力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影响,探究了薪酬标杆在管理层权力和高管薪酬制定之中的传导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管理层权力以及薪酬标杆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上市公司高管利用管理层权力影响薪酬制定的路径之一,是通过影响董事会对薪酬标杆的选取进而达到操纵自身薪酬的目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广  
合理有效的高管薪酬契约不仅能够对高管产生显著的激励效用,还能降低企业的委托代理成本。高管的薪酬激励是当今公司治理的热点话题。本文基于2010~2014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企业的管理层权力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特征,即公司业绩上涨所带来的薪酬上涨幅度明显大于业绩下降所带来的薪酬下降幅度。此外,这种薪酬-业绩的非对称特征在国有企业之中体现的更为明显。进一步,管理层权力越大的企业,高管的薪酬业绩敏感性特征越严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盛明泉  车鑫  
高管薪酬的合约安排一直是公司治理中的难题。随着越来越多高管"天价"薪酬的披露,人们对薪酬的激励效果产生了深深的质疑。笔者以我国2008—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管理层权力理论,实证检验了高管薪酬激励的有效性。研究发现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最优契约在我国仍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笔者更进一步地通过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构造了"管理层权力"这一指标,从而对管理层权力之于高管薪酬激励效果的影响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薪酬的激励效果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原因可能在于高管会利用其拥有的管理层权力来影响其薪酬的制定或谋求更多的在职消费等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清刚  胡亚君  
高管薪酬通常以公司业绩为基础确定。很多公司收益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其高管薪酬却高于行业平均值,本文将这种情况认定为异常高管薪酬。本文选取2003-2009年沪深两市全部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分析了异常高管薪酬与管理层权力的关系。研究发现,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兼任、股权分散及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低的企业中,异常高管薪酬现象越严重,即管理层权力越大,发生异常高管薪酬的可能性越大。这一研究结果应引起投资者、债权人、国资委及证券监管部门等的关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傅颀  汪祥耀  路军  
本文探究了不同产权性质下管理层权力对薪酬利益驱动所带来的大规模并购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在中央国有上市企业和聘请职业经理人担任高管的民营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权力解释了公司间薪酬水平变动、并购后市场业绩的明显差异。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在并购活动中其高管薪酬的变动受到高管权力的影响甚微,企业规模起到了决定性因素,而控股股东或家族成员直接担任高管的民营公司在发生并购时其管理层薪酬的变动与并购交易的规模、并购的复杂程度和CEO努力程度更加相关,相对而言薪酬安排更具有契约有效性。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管理层权力和公司并购的理论内涵,并为管理层权力影响下的并购行为提供了更为深入和细致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辉  张博  许宏  
我国企业高管的薪酬激励存在着一定的激励扭曲(激励过度与激励不足)现象。利用2008~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管理层权力、国有控股对高管薪酬激励扭曲程度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管理层权力与激励过度程度正相关而与激励不足程度负相关,国有控股企业存在着一定的激励不足,且管理层权力越大越能减轻这种激励不足。研究结论对企业尤其是国有控股企业设计其高管薪酬激励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华荣  李波  
近年来,高管薪酬在中国上市公司中的快速增长以及异常工资等现象的出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由此本文选取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2—2016年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验证高管薪酬粘性的存在以及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薪酬粘性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引入股权性质来对比考察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管理层权力与高管的薪酬粘性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且国有企业中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程度较非国有企业更显著。结合中国特殊制度背景,笔者认为在治理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粘性的方法中,约束管理层来控制其手中职权是降低高管薪酬粘性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震  丁忠明  
本文依据贝恩分类法和《中国产业发展监测与分析报告》披露数据,对垄断行业和完全竞争行业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在高管薪酬契约中,垄断企业的规模权重和业绩权重均大于完全竞争企业,垄断企业高管能够利用管理层权力制定出利己的薪酬契约。同时,量化分析得出,公司规模是薪酬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其对薪酬的影响远大于业绩对薪酬的影响,规模薪酬大约是业绩薪酬的40—65倍,较大的企业规模与不合理的规模权重是垄断企业高管薪酬过高的直接原因。此外,研究还发现,高竞争度能抑制管理层权力对薪酬的直接影响,降低显性权力薪酬,垄断则对抑制显性权力薪酬无效。当高竞争使得完全竞争企业的显性权力薪酬受限时,其高管会谋求与规模相关的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