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29)
2023(10302)
2022(8715)
2021(8174)
2020(7014)
2019(16065)
2018(15721)
2017(30673)
2016(16485)
2015(18852)
2014(18402)
2013(18552)
2012(17329)
2011(15690)
2010(15575)
2009(14818)
2008(15058)
2007(13306)
2006(11679)
2005(10874)
作者
(44243)
(37334)
(37265)
(35564)
(24134)
(17882)
(16978)
(14303)
(14301)
(13377)
(12860)
(12656)
(12067)
(11963)
(11952)
(11518)
(11034)
(10919)
(10874)
(10465)
(9408)
(8936)
(8903)
(8593)
(8484)
(8273)
(8238)
(7948)
(7318)
(7226)
学科
(75619)
经济(75498)
管理(58445)
(55862)
(47631)
企业(47631)
方法(37540)
数学(34179)
数学方法(34033)
(28562)
中国(20980)
(20208)
(19346)
财务(19323)
财务管理(19282)
企业财务(18626)
(17959)
(15277)
贸易(15268)
(14983)
业经(14783)
(14286)
(13271)
银行(13259)
(13140)
金融(13136)
(12537)
体制(12341)
农业(11790)
环境(10504)
机构
大学(244474)
学院(238955)
(115131)
经济(113387)
管理(95331)
理学(82081)
理学院(81310)
管理学(80535)
研究(80502)
管理学院(80057)
中国(67269)
(59326)
(50218)
财经(46573)
(42729)
科学(40511)
(38802)
经济学(38110)
中心(36462)
财经大学(35131)
经济学院(34422)
研究所(34161)
(33554)
北京(32344)
(31530)
(28604)
业大(28509)
商学(28068)
商学院(27828)
(26233)
基金
项目(152612)
科学(123638)
基金(118290)
研究(113922)
(101064)
国家(100329)
科学基金(87832)
社会(79080)
社会科(75390)
社会科学(75373)
基金项目(61411)
自然(53983)
(53687)
自然科(52746)
自然科学(52734)
教育(52095)
自然科学基金(51915)
资助(49588)
(46131)
编号(43008)
(37911)
成果(36380)
(35223)
国家社会(34788)
教育部(34062)
重点(33865)
人文(32426)
(31697)
中国(31320)
(30760)
期刊
(122108)
经济(122108)
研究(77340)
(50263)
中国(47216)
管理(37155)
科学(31116)
学报(30809)
(29687)
金融(29687)
(28459)
大学(25508)
财经(25374)
学学(24186)
(21622)
经济研究(20837)
农业(18647)
技术(18121)
教育(17272)
问题(16631)
(16249)
业经(16216)
国际(14334)
世界(13864)
会计(12453)
财会(12379)
技术经济(12345)
统计(11409)
理论(11293)
(10913)
共检索到366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白云霞  林秉旋  王亚平  吴联生  
负债的公司治理作用是公司财务研究的重要问题。已有文献探讨了负债在股权分散公司中的公司治理作用,而在股权集中公司中负债对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的影响,已有的经验证据相当有限。本文以我国国有控制权转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负债在股权集中公司中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负债与大股东的利益侵占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对于国有控股公司来说,私有公司的负债水平更高,其原因在于私有大股东通过负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程度高于国有大股东。本文提供了负债与大股东利益侵占之间关系的直接证据,揭示了大股东通过负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以及所有权性质对大股东通过负债侵占小股东利益行为的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石水平  
"壳"资源的稀缺性使得上市公司成为众多企业争夺的对象,但控制权争夺后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屡见不鲜。传统的支持和掏空理论认为这是"两权分离"下的代理成本令大股东有意侵占上市公司,以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但这难以解释中国的现象。所有权和控制权的相互关系是剖析股东行为,研究公司治理的核心。本文对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后的超控制权与大股东利益侵占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研究表明,(1)控制权转移后的董事变更比例、高级管理人员变更比例和控股股东在目标公司董事会中所占的席位比例与大股东利益侵占都显著呈正相关;(2)大股东利益侵占与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正相关;(3)大股东利益侵占与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负相关;(4)大...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蔡卫星  高明华  
终极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进而损害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内部重要的代理问题。本文采用中国A股市场的相关数据,从关联交易的角度实证检验了终极股东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对利益侵占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终极股东的所有权越大,利益侵占的水平就越低;终极股东的控制权越大,利益侵占的水平就越高;终极股东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程度越大,利益侵占水平就越高。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有关终极股东所有权、控制权与利益侵占之间关系的直接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石水平  
Shleifer和Vishny(1986)指出,大股东对公司治理会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即利益协同效应和利益侵占效应。那么,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会带来什么效应呢?本文选定2000~2004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控制权转移后高管变更对大股东利益侵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大股东利益侵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接着建立联立方程并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检验了控制权转移、企业绩效与大股东利益侵占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权转移后高管变更确实对大股东利益侵占产生了正的影响,同时,大股东利益侵占又对企业绩效产生了负向的作用。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引入了高管变更和大股东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红  杨凌霄  
金字塔股权结构广泛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之中,并以其复杂的结构降低公司透明度,隐藏终极股东身份,发挥放大控制权的杠杆效应,加剧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本文以2008年至2010年我国大宗股权转让事件为样本研究金字塔结构与终极股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字塔形态特征和内部权力结构对终极股东利益侵占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和对大股东的监管势在必行。
[期刊] 预测  [作者] 朱清  张华  曲世友  
现金股利政策常常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进行利益侵占的手段,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控股股东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动机存在差异。本文选取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水平和现金股利发放负相关;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发放正相关,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会减弱利益侵占和现金股利之间的相互替代关系。研究结论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考虑侵占成本的前提下,会提高现金股利的发放水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雒敏  
以2004~2006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债务融资及其结构对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影响,从而揭示出我国上市公司中股东—债权人冲突和负债作为治理机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债务融资总体上对大股东侵占行为没有治理效果,但债务融资中的银行债务及短期借款能够对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按最终控制人性质进行分组检验的结果表明,商业信用、银行债务与短期借款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能够对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起到更好的治理作用,而长期债务在非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中不但没有起到治理作用,反而加剧了大股东的利益侵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邹晖  
家族企业中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是否更为严重?文章以我国家族类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事件为研究样本,量化了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水平,并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较非家族企业而言,家族企业中的大股东利益侵占问题更为严重,而股权制衡对抑制大股东侵占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文青  
依据2006~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考量不同类型的外资持股对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的约束影响。结果表明,外资持股未能有效制约大股东侵占行为,不同性质的境外投资者对抑制大股东侵占的作用存在差异。QFII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占,而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持股均不能对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形成有效监督和制约,不仅未减轻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反而加重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茂平  
大股东获取控制权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这些成本应该得到补偿,在公司治理实践中大股东有获得这种回报即控制权收益的正当要求。同时,由于大股东的控制优势,他们可能会利用公司治理、法律机制等不完善的治理环境侵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而获得超控制权收益。本文计量了这两种收益,修正了既有文献所认为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就是大股东侵害的观点,对大股东公司治理机制提出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田银华  李华金  
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除了股权结构外,社会资本同样也是影响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股权结构、社会资本控制与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理论模型,并通过2007-2012年388家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检验了股权结构、社会资本控制对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主要表现出利益协同效应,控股股东的社会资本控制对这种利益协同效应产生负面影响,社会资本控制强化了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倾向,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控股股东利益侵占问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鹏  周黎安  
本文从最终控制人的角度,根据2001-2004年中国A股市场数据,研究了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即所有权)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有负的“侵占效应”,现金流权则有正的“激励效应”;控制权的“侵占效应”强于现金流权的“激励效应”;随着两者分离程度的增加,公司绩效将下降,并体现出递增的边际效应。本文进一步从资金占用的角度验证了控股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这两种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侯晓红  
笔者结合我国上市公司配股制度,以1998年~2003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配股与大股东资源侵占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上市公司处在配股前三年时,为了达到配股要求,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侵占减少;但当配股融资完成后,大股东的这种约束行为消失。这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在配股前的资金支持行为与配股后的资金占用行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豫湘  屈欢  
本文基于双重委托代理关系,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在大股东扮演监督角色和侵占角色的情况下,大股东控制权对股权激励政策的影响;然后运用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0~2012年的财务数据对这一影响进行经验检验。研究结论表明:要使股票期权有效发挥激励作用,这一激励政策最好在股权分散型公司实施,如果在股权集中型公司实施,则必须考虑大股东扮演的不同角色,从而采取不同对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小林  林昕  
本文采用2001年至2003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174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市场化进程、大股东侵占对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发现,市场化发展程度高的地区,其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透明度更高;而存在大股东侵占现象的公司,其信息披露透明度更低;董事会独立性越强,规模越大,信息披露透明度越高;大股东制衡效果越高,信息披露透明度越高;国有企业的信息透明度比民营企业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