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78)
2023(4378)
2022(4025)
2021(3699)
2020(3444)
2019(8265)
2018(8264)
2017(16424)
2016(9193)
2015(10658)
2014(10980)
2013(11066)
2012(10589)
2011(9632)
2010(9778)
2009(9279)
2008(9503)
2007(8850)
2006(7453)
2005(6693)
作者
(28125)
(23887)
(23725)
(22845)
(15061)
(11471)
(11081)
(9349)
(8755)
(8423)
(7974)
(7919)
(7724)
(7564)
(7517)
(7477)
(7429)
(7007)
(6906)
(6900)
(6048)
(5849)
(5846)
(5462)
(5380)
(5372)
(5338)
(5253)
(4856)
(4804)
学科
(42480)
经济(42442)
(25848)
管理(25847)
方法(22501)
(20598)
企业(20598)
数学(20287)
数学方法(20140)
(11560)
(10857)
中国(9312)
(8813)
(8349)
贸易(8349)
(8233)
(8097)
地方(7882)
业经(7771)
农业(7482)
(6884)
财务(6871)
财务管理(6850)
(6492)
企业财务(6454)
技术(5968)
(5814)
银行(5794)
(5541)
金融(5539)
机构
大学(141281)
学院(139985)
(59228)
经济(57969)
管理(53468)
研究(46525)
理学(46074)
理学院(45558)
管理学(44791)
管理学院(44527)
中国(34811)
(29522)
科学(29331)
(27031)
(26637)
(24659)
业大(22654)
研究所(22473)
中心(22050)
农业(21589)
财经(21530)
(21414)
(19406)
经济学(18741)
北京(18523)
(17827)
师范(17648)
经济学院(17156)
(16770)
(15930)
基金
项目(90306)
科学(69844)
研究(65019)
基金(64662)
(56279)
国家(55826)
科学基金(46762)
社会(40209)
社会科(38059)
社会科学(38043)
(35628)
基金项目(34722)
自然(30226)
教育(30195)
(30084)
自然科(29468)
自然科学(29456)
自然科学基金(28934)
编号(27166)
资助(26918)
成果(22442)
(20681)
重点(20553)
(19535)
(18479)
课题(18251)
科研(17777)
教育部(17428)
创新(17344)
大学(17028)
期刊
(63070)
经济(63070)
研究(38292)
中国(24441)
(23905)
学报(23222)
(21808)
科学(20512)
大学(16859)
管理(16719)
学学(15930)
农业(15712)
教育(12272)
技术(12053)
(11414)
金融(11414)
财经(10897)
业经(10420)
经济研究(10034)
(9321)
问题(9181)
(8682)
技术经济(7899)
理论(7364)
统计(7288)
(7249)
(7201)
商业(7008)
实践(6687)
(6687)
共检索到2000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海林  
作者从所有制历史的发展过程,阐释了所有权的内涵的变化。产权是所有权内涵的继续分解。作者根据产权主体的不同把产权划分为所有者产权和经营者产权,二者维护着不同的目标,所有者产权强调资产的增殖,经营者产权强调效益。正是这两者在商品经济运行中相互作用,产生了现代经济运行所要求的资产组织形式。作者根据这一思路提出了我国国有制企业体制改革的思路。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宋协利  
所有权与产权[美]保罗·米尔格罗姆一、所有权的概念对所有权的经济分析可以归纳为两个问题,即对剩余决定权的拥有和剩余收益的分配。(1)剩余控制即使是对最简单的实物资产来说,所有权的概念也是复杂的。拥有某项物品的人拥有使用该物品的一定权利和义务。从经济角...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洁  宋振玲  
滩涂是区别于土地和海洋的一种自然资源,符合所有权客体对物的要求,应独立地成为所有权的客体,这既是对现代经济生活发展的回应,也是研究利用滩涂进行养殖和捕捞的权利之母权——滩涂资源所有权的现实要求。滩涂资源负载价值的多重性和独特的自然属性,要求其归国家所有。滩涂资源归国家所有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秋华  慕青  
产权、所有权、所有制于秋华,慕青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产权改革、理顺产权关系、建立产权制度等与产权相关的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然而,在产权改革的目标和如何进行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蓉晖  
产权与所有权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产权包括所有权、占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四种财产权,产权体现了主体对物的排它的支配关系,是一组财产权利,其中包括所有权,而所有权是全部财产权利的核心内涵,所有权体现了主体对物的最高支配权或绝对支配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明龙  
所有权着重说明由财产所引起的人与物的关系 ,产权着重说明财产所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关系。所有权表现为对财产归属问题的权利规定 ,产权则表现为以财产所有权为基础形成的社会性行为权利 ,外延比所有权宽得多 ,是以所有权为核心的若干权利的集合体。所有权较少考虑权利界定的成本 ,产权必须考虑界定过程的技术成本和交易成本。所有权建立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 ,产权则以动态分析为基础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哈罗德·德姆塞茨  徐丽丽  
本文对产权理论进行了拓展。除了关注外部性问题重要性的变化之外,作者还对交易的相当不同的内容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这些内容基本在朝着使资本主义比集体主义更有生产力的方向变化。虽然文中强调的交易本质或许与外部性问题之间没有某种必然的联系,但是并不排除二者之间存在联系。所以,文章讨论了参与交易活动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特征。此外,为了对其他主要的概念性和理论性讨论作补充,文章考察了相关历史事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荣  
研究目的:从公共管理视角解析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解释试点缘由、任务逻辑、面临挑战和对策等。研究方法:将制度分析方法运用到委托代理机制的解释和评价中。研究结果:(1)建立委托代理机制属于公有制的具体行权模式,是回应公有制产权为什么有效、如何做好整体性治理、区分“运动员”和“裁判员”、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4类重要议题的举措;(2)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是由资产核算、资源清单、行权制度、考核评价4项核心要素,以及法治、空间规划、体制机制和行政监管4项外部要素共同构成的一项系统性试点任务;(3)为应对技术、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试点采取了稳妥推进原则,为试点实践明确了原则和参考。研究结论:为提升试点绩效,后续需要重点关注建立资产清查核算的国家统一标准、所有者权益工作共识、整体性治理转型、多样性行权模式、行权主体责任考评和监管机制5个方面的工作,这些都是建立健全委托代理机制的重点和难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仁友  陈永正  
一、所有权重新发散的历史前提 所有权的凝聚状态在历史上长期存在,从伴随私有制出现一直延续到近代。其间,尽管出租和借贷等经济关系的发展使得从广义来看的所有权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发散,但是,由于在农业和手工业中小私有和个体劳动的普遍存在,以及个人所有权的主体基本上处于单元状态,就使所有权在多数情况下是凝聚的。所有权的这种凝聚重新走向发散,是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准确地说,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近代兴起而推动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玛格丽·M·布莱尔  
共同的“所有权”玛格丽·M·布莱尔在目前正激烈进行着的有关大型公众持股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控制方面的争论中,“所有者”是最易产生误导的一个词汇。在大量的关于接管和董事会重组(boardroomshake-ups)的媒体报道中,以及在过去几年里因这些事件...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丽波  董广振  
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契约关系是企业员工心理所有权形成和存在的参照点。员工心理所有权的满足程度影响着员工的心理状态及其对目标物的态度,继而影响员工的行为选择。基于本土企业的数据验证了心理所有权与员工态度和行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企业管理的重点应在培育和提高员工的心理所有权,除了正式所有权上的合理安排和分配外,企业管理者主要是要建立起有助于形成和加强员工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和组织自尊的企业文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玉卿  
针对目前“保留所有权利”的版权声明方式导致网络作品无法得到最大价值的利用或最广泛传播的现状,介绍“CC”协议的产生原因和发展,分析“CC”知识共享的理念,指出理论上虽然“CC”协议解决了传统著作权保护模式在网络时代所遇到的诸多问题,但鉴于中国版权保护的现状,“CC”能否达到其本来目的尚需进一步商榷。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倪受彬  黄宇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虽然《民法典》第1133条在涵盖《继承法》第16条的基础上,增设第四款"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使信托出现在《民法典》的条文当中,但纵观全典,其不仅对遗嘱信托与继承法的衔接未继续予以细化规定,而且未在更为基础的物权编、合同编,抑或是总则编对信托进行吸收。因此,我国目前在法律制度上可谓采取了一种将信托作为民事特别法、单行法的立法模式。无法回避的现状是,我国信托法制发展至今,信托的基础理论研究始终未能取得重大突破,尤其在信托财产归属、财产权结构、信托财产独立性的解释上仍存较大争议。如何引进信托制度是大陆法系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我国《信托法》已实施20年,信托基础理论的争议始终与实践遭遇的各种法律障碍密切相关。如何构建起能凝聚共识的信托法财产权结构,如何衔接《信托法》与正式颁布的《民法典》,是否需要对我国《信托法》进行更新和完善,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尝试通过对已有信托财产权学说进行分析,并运用所有权权能理论进行探究,最终得出如何在一物一权的前提下理解信托财产权及其独立性的思路,并对信托财产权与物权法定原则的冲突提出较为妥善的选择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