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72)
2023(9438)
2022(7871)
2021(7053)
2020(5979)
2019(13447)
2018(12990)
2017(25440)
2016(13579)
2015(14928)
2014(14653)
2013(14430)
2012(13147)
2011(11785)
2010(12227)
2009(11804)
2008(10725)
2007(9730)
2006(8671)
2005(8190)
作者
(38081)
(31924)
(31412)
(30170)
(19936)
(15210)
(14433)
(12213)
(11967)
(11175)
(10900)
(10638)
(10136)
(10106)
(10084)
(9989)
(9340)
(9231)
(9143)
(9001)
(8110)
(7721)
(7581)
(7180)
(7114)
(7110)
(7100)
(6877)
(6350)
(6292)
学科
(54144)
经济(54064)
管理(43393)
(42913)
(35930)
企业(35930)
(26660)
金融(26658)
(24276)
银行(24246)
(23474)
方法(22959)
中国(21180)
数学(20586)
数学方法(20429)
(19978)
(19494)
(15432)
业经(13848)
(13334)
财务(13306)
财务管理(13280)
(13153)
企业财务(12768)
地方(11712)
体制(11393)
中国金融(11158)
农业(10391)
(9623)
贸易(9612)
机构
大学(190657)
学院(190595)
(85643)
经济(83977)
管理(71799)
研究(64283)
理学(61709)
理学院(61068)
管理学(60198)
管理学院(59841)
中国(56206)
(43401)
(38822)
科学(35688)
财经(33930)
(32253)
(31521)
中心(31406)
(30799)
(29107)
经济学(28586)
研究所(28307)
业大(27423)
经济学院(25916)
财经大学(25451)
农业(25112)
北京(24022)
(22882)
(22831)
(22097)
基金
项目(126612)
科学(101133)
基金(94417)
研究(93068)
(81743)
国家(81081)
科学基金(70310)
社会(62659)
社会科(59801)
社会科学(59788)
基金项目(49614)
(49328)
自然(43481)
教育(42578)
自然科(42511)
自然科学(42501)
自然科学基金(41842)
(40841)
资助(38555)
编号(35996)
成果(29550)
(29472)
(29160)
重点(29075)
(27443)
(27329)
国家社会(27086)
创新(25752)
教育部(25566)
课题(25281)
期刊
(91778)
经济(91778)
研究(59601)
中国(39711)
(34942)
金融(34942)
(34900)
(29550)
学报(28633)
管理(27178)
科学(26573)
大学(22811)
学学(21861)
农业(18716)
财经(17886)
教育(16362)
技术(15391)
(15345)
经济研究(15138)
业经(13818)
问题(11970)
理论(9570)
(9441)
技术经济(9415)
(9126)
(8706)
现代(8515)
财会(8510)
实践(8410)
(8410)
共检索到292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庆君  李雨霏  毛雪  
在市场化不完全的条件下,不同所有制企业面临融资条件和融资成本差异,从而产生金融错配现象,由于金融错配的存在,使得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从而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测度不同所有制结构间金融错配程度和分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由所有制歧视导致的金融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推动金融发展、消除所有制歧视是改善金融错配、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乃至中国经济发展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路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欣  曹慧平  
先将要素价格扭曲系数引入分析框架,构建要素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理论模型,然后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采用OP法分别估算出中国制造业29个子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金融错配系数,再通过1999—2013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检验金融错配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错配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效应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国有企业金融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强;分行业研究显示,金融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影响在资本密集型行业最为显著。因此,亟待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减弱金融扭曲,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实现内生可持续性经济增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谢东江  胡士华  
基于2005—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先理论分析绿色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然后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绿色金融总体上能够有效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经过重新度量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更实证计量模型和再添加其它控制变量的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绿色金融能够促进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是对西部地区未能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绿色金融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要高于西部地区;绿色金融对低碳试点省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要大于非低碳试点省市。(3)绿色金融能够通过缓解节能环保等绿色企业的期限错配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期限错配为部分中介效应,其部分中介效应的大小为8.37%。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曹婧  
随着地方政府土地融资模式从土地财政转向土地金融,土地的金融属性成为评估“以地谋发展”经济贡献的关键变量。本文使用2007~2015年全国税收调查微观数据和地级市土地融资数据,基于土地和金融资源双重错配的视角,考察土地金融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融资平台债务扩张引致的土地金融化显著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一效应在土地价格扭曲严重和非标债务占比较高的地区,以及非国有企业样本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土地金融化一方面通过强化土地引资竞争,造成低生产率企业以低成本购置大量工业用地;另一方面使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具有信贷优势的国有企业和以低成本占用土地的低生产率企业,由此产生的土地和金融资源配置扭曲不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本文不仅拓展了已有文献关于土地出让影响资源错配与生产率损失的研究,也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惠献波  
文章基于融资约束和公司治理视角,选取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产权性质下,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正相关,即股权主体多元和股权融合程度越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越高,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表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对企业管理形成有效的监督,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而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能够有效弥补制度缺陷,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本研究为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绩效评价提供了微观层面的有力证据,对实现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惠献波  
文章基于融资约束和公司治理视角,选取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产权性质下,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正相关,即股权主体多元和股权融合程度越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越高,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表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对企业管理形成有效的监督,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而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能够有效弥补制度缺陷,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本研究为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绩效评价提供了微观层面的有力证据,对实现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东杰  崔小勇  龚六堂  
本文利用宏观经济数据,实证分析银行信贷扩张对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信贷扩张时,国有部门投资的上升幅度显著大于非国有部门投资的上升幅度,表明金融摩擦存在部门异质性。本文建立一个包含国有部门、非国有部门及金融摩擦存在部门异质性的RBC模型,研究金融摩擦异质性对全要素生产率、总产出和总消费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稳态时,金融摩擦异质性造成全要素生产率损失为0.987%—2.577%,总产出损失为1.971%—4.685%,总消费损失为2.188%—5.2%。当经济面临宽松的货币冲击时,金融摩擦异质性可以解释国有部门相对于非国有部门的显著扩张。在动态经济中,金融摩擦异质性加剧了资源错配程度,造成了额外的配置效率损失和产出损失,分析结果表明额外的损失是重要的。此外,金融摩擦异质性削弱了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效果。政府通过供给侧改革缓解非国有部门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改善配置效率,提高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加社会总福利。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成琼文  李赵研  张静  
本文聚焦于财政工具对金融市场的调控作用,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框架下,研究金融错配和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双边效应。双边随机前沿模型估计结果表明,金融错配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政府补贴能够平滑绝大部分金融错配的负向影响,尽管两者综合作用下企业生产率仍低于有效生产率,但也体现了政府补贴作为财政工具对市场调控的有效性。分样本检验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受到的影响净效应低于民营企业,东、中部地区企业受到的影响净效应低于西部企业。因此,应注重金融市场的所有制歧视和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建立更加完善的政府补贴机制,在优化要素配置的前提下持续推动技术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勇  王鹏飞  
厘清金融监管结构如何配置金融资源从而提升制造业TFP的内在逻辑,对于中国打赢防控重大风险攻坚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手工搜集了1999~2017年97个国家(地区)金融监管结构实践的准自然实验数据和23 610家制造业企业数据集,考察监管结构对制造业TFP的影响。研究发现,监管结构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TFP,由独立于央行的监管机构负责的混业监管结构最有利于提升制造业TFP,央行负责银行业监管的分业监管结构次之;上述效果显著受到金融监管模式和机构协调效应的制约,并随着经济体收入水平、金融结构以及企业所属行业与规模的差异呈现出较强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最优金融监管结构通过金融发展的深度、效率和稳定3个维度提升制造业TFP,金融可及性维度的路径尚不明朗。文章从服务实体经济视角为中国寻求最优金融监管结构的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申烁  李雪松  党琳  
本文探寻了我国省级层面融资成本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降低融资成本对提升企业TFP的影响机制,并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融资成本与企业TFP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助于提升企业TFP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处理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融资成本主要通过影响资源错配作用于企业TFP。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融资成本对非国有企业、小型企业、非高新企业以及非僵尸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为显著,可能的原因是该类型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更强。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我国金融改革过程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实现金融“脱虚向实”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盛明泉  陈一玲  鲍群  
以2009—2018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引入不同性质的资本,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有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缓解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及增加创新投入两条路径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在企业所处制度环境更完善、国有股东保持控股及实施低杠杆政策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为此,应将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提升国企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改善制度环境、合理安排混改企业控制权、加大去杠杆力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浩  
选择2006—2019年沪、深两市A股公司数据,研究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股权激励行权限制对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股权激励能够显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将股权激励按照行权限制标准分解为长期权益和短期权益,股权激励行权限制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激励效应,其中,短期权益的激励效应更大。(2)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股权混合度能够促进股权激励(包括长期权益和短期权益)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激励效应,并且对短期权益激励效应的促进作用更大。(3)在国有控股公司中,降低国有股权能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能够促进股权激励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激励效应。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增加国有股权并不能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但对股权激励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权激励制度的有效性及实施过程中的现实性,为公司强化内部治理以及政府机构完善监管措施、继续推进国企改革和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供实证参考依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道平  刘琳琳  
本文分析数字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基于中国A股非金融类企业进行经验检验。研究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能够有效改善传统金融中存在的"金融歧视"与"金融错配"问题。机制分析表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是数字金融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途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卫婧婧  
文章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8-2014年财务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实证考察国有企业并购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并购有利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可作为供给侧改革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相对于并购国企,国有企业并购民营、外资企业对企业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大,但同时长期绩效稳定性也较差;控制权的转移对国有企业并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保证目标企业控制权或管理权稳定很重要。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卫婧婧  
文章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8-2014年财务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实证考察国有企业并购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并购有利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可作为供给侧改革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相对于并购国企,国有企业并购民营、外资企业对企业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大,但同时长期绩效稳定性也较差;控制权的转移对国有企业并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保证目标企业控制权或管理权稳定很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