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55)
2023(10805)
2022(8907)
2021(8009)
2020(7094)
2019(15715)
2018(15779)
2017(30291)
2016(16649)
2015(18505)
2014(18440)
2013(18236)
2012(16363)
2011(14544)
2010(14992)
2009(14590)
2008(14734)
2007(13284)
2006(11800)
2005(11093)
作者
(47271)
(39778)
(39625)
(37449)
(25482)
(18824)
(17942)
(15324)
(14847)
(14296)
(13663)
(13531)
(13015)
(12701)
(12389)
(11932)
(11776)
(11485)
(11447)
(11291)
(9888)
(9744)
(9733)
(9209)
(8946)
(8919)
(8891)
(8778)
(7966)
(7784)
学科
(83161)
(78029)
企业(78029)
(76988)
经济(76863)
管理(72721)
方法(35691)
(28220)
业经(27730)
数学(27646)
数学方法(27266)
(24104)
(21320)
财务(21284)
财务管理(21261)
企业财务(20173)
(19610)
农业(17538)
技术(17002)
中国(16323)
(15202)
(14994)
(14890)
(14659)
理论(14370)
体制(13138)
企业经济(12528)
经营(12460)
环境(11594)
技术管理(11242)
机构
学院(246224)
大学(240781)
(105300)
经济(103376)
管理(103013)
理学(88575)
理学院(87801)
管理学(86408)
管理学院(85959)
研究(74284)
中国(60389)
(52622)
(49794)
科学(43340)
财经(41105)
(40087)
(38494)
(37222)
(36946)
中心(34445)
业大(34412)
研究所(32812)
经济学(31597)
农业(31310)
北京(30826)
财经大学(30269)
(29978)
商学(29317)
商学院(29048)
经济学院(28489)
基金
项目(159754)
科学(128777)
基金(119003)
研究(117025)
(102080)
国家(101205)
科学基金(89910)
社会(77371)
社会科(73523)
社会科学(73504)
(63557)
基金项目(62453)
自然(58354)
自然科(56990)
自然科学(56980)
自然科学基金(55982)
教育(53508)
(51329)
资助(49284)
编号(46474)
(36330)
成果(36166)
(36033)
(35941)
重点(35417)
(35112)
(33326)
创新(33130)
国家社会(32421)
教育部(31383)
期刊
(120655)
经济(120655)
研究(69401)
中国(48175)
(45427)
管理(44149)
(37975)
科学(33086)
学报(32668)
农业(26065)
大学(25652)
学学(24437)
技术(23717)
(22339)
金融(22339)
业经(21601)
财经(21061)
教育(19051)
经济研究(18186)
(18113)
(16258)
问题(15505)
技术经济(15120)
财会(13796)
统计(13118)
(12860)
现代(12528)
商业(11594)
资源(11573)
世界(11512)
共检索到369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靳来群  莫长炜  
虽然国企改革过程中的"抓大放小严进入"提升了国有部门生产率,但在二元所有制体制下,中国经济整体的企业动态更替过程及其带来的市场选择效应、学习效应和竞争效应仍存在较大的扭曲。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1)所有制歧视降低了民营企业的市场进入率,提高了其市场退出率,进而扭曲了企业动态更替的过程;(2)全要素生产率(TFP)较高的民营企业被TFP较低的国有企业"淘汰"了,即在二元所有制下大量"僵尸"国有企业破坏了企业动态更替的市场选择效应;(3)民营新进入企业通过学习效应实现了TFP的快速增长,而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少华  张天华  
不同所有制企业陆续进入、退出市场以及在市场中展开竞争,是中国渐进式改革在企业层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借助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07年),在VDF总量生产率增长分解框架下,测度了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动态演进效率。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在总量上的效率贡献最大,民营企业在增量上的效率贡献则最大。经济总量上,内部效率提升环节对总量生产率贡献最大,而增量上,退出环节对总量生产率贡献最大,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走上了一条内生增长、创新驱动与优胜劣汰的发展道路。进入环节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效率贡献均为负,说明中国依然是一个进入门槛较高的国家。不同所有制企业对总量生产率的贡献与企业生命周期有关。本文对澄清我国企业改革...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新铭  
经过多年调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在党的十五大上得以确立。公有制为主体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仅是一个定性的概念,还要有一个定量测算问题。但由于统计数据中没有直接给出所有制结构的数据,因此,严格根据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基于科学的方法和公开数据对所有制结构进行测算,进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发展趋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靳来群  林金忠  丁诗诗  
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提出所有制差异所致资源错配程度的测算模型,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测算了要素价格因所有制差异而导致的资源错配程度。结果表明,尽管中国所有制差异所致资源错配程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资源错配情况依然严重,1998—2007年所有制差异带来的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损失每年都在200%以上,其中劳动要素错配带来的TFP损失约为100%,资本要素错配带来的TFP损失约为50%。本文分析还表明,所有制差异所致资源错配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所有制差异本身,而在于政府行政权力与国有企业垄断结合而形成的行政垄断。行政部门通过设置市场进入壁垒、管制市场价格获得垄断势力,以及通...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弋  Sylvie Démurger  MartinFournier  杨真真  
本文采用OaxacaBlinder分解法的扩展形式,分析了1995年中国城市不同所有制企业间工资差异的决定因素。我们发现,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工资高于城镇集体企业,但中央直属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小时工资鲜有差别。此外,我们的研究结果强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或者说是多层次、纯所有制差别和工作小时差别是观测到的工资差距的主要决定因素。我们的研究结果还强调了,尽管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了较高的年总收入,但这是以更长的工作时间为代价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叶宁华  张伯伟  
本文基于世界银行2003年中国企业调研数据,考察了地方保护对企业市场扩张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保护主义对企业外部市场扩张的影响存在显著所有制差异,同样是进行区域间市场扩张,地方保护显著降低了本土企业进入跨区域市场的概率,而对外资企业却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获得国内区域间市场规模的本土企业具有更高的研发投入和再投资比重,相反,出口比重越高的本土企业其研发投入越低,且更倾向于停留在简单再生产阶段。本文研究表明,在外部市场扩张带来规模经济效应这一点上,国际贸易并不能完全替代国内贸易。因此,消除地方保护不仅有利于本土企业获得国内统一大市场的规模效应,而且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升级具有深远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叶宁华  张伯伟  
本文基于世界银行2003年中国企业调研数据,考察了地方保护对企业市场扩张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保护主义对企业外部市场扩张的影响存在显著所有制差异,同样是进行区域间市场扩张,地方保护显著降低了本土企业进入跨区域市场的概率,而对外资企业却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获得国内区域间市场规模的本土企业具有更高的研发投入和再投资比重,相反,出口比重越高的本土企业其研发投入越低,且更倾向于停留在简单再生产阶段。本文研究表明,在外部市场扩张带来规模经济效应这一点上,国际贸易并不能完全替代国内贸易。因此,消除地方保护不仅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叶宁华  包群  
融资能力对企业市场存活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工业企业调研数据,本文考察了信贷融资与商业信用这两类主要外源融资渠道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生存期限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利用信贷资源来提升存活能力;商业信用作为非正规融资也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替代性融资方案,但这一作用并未见于国有企业。本文研究表明了成熟、发达的金融体系对企业存活的关键作用,也证实了融资渠道多元化的重要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占芳  许静  
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文章发现,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规模较大,研发机构建设较好,承担了大部分的研发投入,但创新产出不足,创新效率较低;私营企业规模太小,研发投入能力有限,但创新效率较高。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其创新效率;支持私营企业,壮大其规模,提高其创新能力;有选择地引进外资,要更加注重外资对当地创新的贡献;促进国企和私企之间的分工协作,提高合作创新能力。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波  
本文利用2003~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探讨土地出让市场化如何影响企业市场进入及土地出让市场化改革对所有制差异企业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土地出让市场化推进通过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减轻城市寻租腐败程度而增加企业进入的概率,且所有制属性的差异导致企业社会属性和政企联系不同,使土地出让市场化对国有企业进入市场没有任何限制,但大大提高非国有企业的市场进入概率。因此,有必要继续深化土地出让市场化改革,减少土地出让的所有制差异,为企业进入市场提供市场化运行机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薛琰如  张海亮  邹平  
国有企业的所有制性质赋予了其各种资源的天然易得优势,导致其在对外直接投资时形成不同于一般动机的套利动机。本文提出,利用所有制差异国有企业能够进行"所有制套利",并在外部事件冲击下的特定时机进一步进行"时机套利"。在新的投资动机视角下建立了关于所有制差异、国有企业套利动机对其对外直接投资决策影响的研究框架。基于中国矿产资源型国有企业2000-2014年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本文发现国有企业所有制性质明显促进矿产资源对外直接投资;国有企业所形成的所有制套利动机及时机套利动机显著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和时机决策;其决策结果不同于一般投资动机,倾向投资于市场进入成本高、监管质量低的国家或地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冰  
依存状态所有权理论和控制权理论都无法准确地解释企业领导人更替问题。本文认为,企业领导人更替是企业行为人权力博弈的结果。文章分析了企业行为人权力的来源、作用机理及谈判力变化与企业领导人更替的关系。区分了基于股权集中度和领导能力双纬度交叉组合的企业治理型式,建立了与之对应的企业领导人更替机制状态模型,并从企业领导人更替角度分析了企业权力均衡和制约问题,提出企业应根据权力分布状态,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并指出即使是相同方向的改进策略,其具体措施也可能不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黎黎  康旺霖  
CEO更替是企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之一。文章运用占线理论,建立了动态的CEO更替时机模型,并对占线模型的竞争比进行了证明和分析,提出了最优竞争策略。本文认为,最优更替时机的选择关键在于成本的大小,具体表现为企业战略实施所带来的成本和风险的大小,这关系到企业应对危机的战略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艳艳  罗党论  
地方官员如何影响地方企业发展?借用地方城市市长更替视角,本文考察2000—2008年277个地区的地方官员更替对辖区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地方官员更替导致辖区企业的投资支出增加,投资效率下降;官员更替频率越大,辖区内企业投资波动率也越大。地方官员更替对辖区内企业投资的影响在国有企业影响尤甚;同时,也受到地方官员的特质影响,如地方官员升迁动机更强以及官员由外地调任会导致这种影响更为显著。本文研究丰富和拓展了政治经济周期与政府干预的相关文献,对进一步理解地方官员干预企业发展有很好的帮助。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向杨  徐良果  王勇军  
与以往文献从静态研究视角不同,本文从动态的视角考察了政府干预下企业过度投资在时机方面的作用规律,即各级政府在什么时机更容易采取干预措施,进而导致企业投资过度行为的发生,这一作用机制是否又因产权背景不同而存在差异。研究表明,地方官员上任初期,对企业投资活动的干预程度较少,企业过度投资程度不高;随着官员任职期限延长,干预程度加重,企业过度投资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临近任期届满,特别是离任当年,企业过度投资水平明显下降。总体上,国有企业过度投资与地方官员任职期限存在倒U型关系,而民营企业不存在上述统计显著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